南奕迴到誠友書店,卻見宋忠正在店外等他。


    見宋忠神色沉凝,南奕好奇問道:“宋兄,可是有事尋我?”


    宋忠點頭,卻是帶著南奕到了一偏僻處,說起書院之事。


    在十四號晚上,武安監監主施展「水月洗心」與「水月迷心」,清洗修改全城百姓記憶。


    但這種手段,因是借郡守法印強行施展,引導效力就比較微弱。


    不僅個別意誌堅韌的武夫,能不被影響,便是與修士關係密切的凡人,都有可能在氣息幹擾下,掙脫術法。


    比如宋忠,就沒有被洗掉魔修襲擾的記憶。


    如果是普通凡人,郡府發現後,會另行封口。但宋忠這等書院學子,就有可能提前被書院先生問詢,是否願意入道修行。


    宋忠拜入造化書院,便在近幾日收到了問詢。


    他在考慮是否要入道修行。


    對於覺醒天賦神通者,藏精期修行大可直接跳過。


    但對於普通人,藏精修行,卻非是兒戲。


    不僅在於需要每日觀想,調整引導自身體質,使自身體質盡可能地契合特定源炁;更在於,即便是藏精圓滿後接引源炁,都有近半可能會在初次接引源炁時暴斃。


    書院學子,有機會入道修行。


    但並非所有書院學子,都會選擇入道。


    比如南山知縣畢勝克,當年就是猶豫許久後,放棄了入道修行。


    老老實實做個小官,日子也能活得瀟灑。


    可入道修行,光是接引源炁這一關,近半可能暴斃,都稱得上是在舍命一搏。


    宋忠陷入遲疑。


    然而就在此時,宋忠卻看到了南奕新近發表的《誌士仁人》。


    作為小官吏之子,宋忠不能算是平民,卻也稱不上世家,隻是家境尚算富裕的程度。


    南奕《誌士仁人》上的發言,幾乎說進了宋忠心坎。


    閱完《誌士仁人》,宋忠心中升起一股豪氣,登時不再糾結是否拜入造化仙門。


    他等到午間課畢,立即直奔誠友書店,等候南奕,詢問自個能否學習內功。


    南奕微訝,不急著迴複此問,而是道:“宋兄可是為接引源炁之兇險感到遲疑?不瞞宋兄,我之天賦名為「全愈」,可以為人療傷續命。若是宋兄願意入道,接引源炁之時,我可為你護法,保你性命無憂。”


    宋忠卻是搖頭:“之前兩日,確實有些遲疑,在想舍命入道,是否值得。但在看了南兄所作文章後,宋某卻是覺得,入道與否無甚區別。”


    南奕笑曰:“怎會無區別,入道修行,隻要不死,就能有望長生。”


    “然而,也就隻是長生了。”宋忠沉聲,“長生路上,多宋某一人不多,少宋某一人,亦是不少。”


    南奕閉口不言,靜靜聽宋忠繼續往下說。


    “既然書院即仙門,那麽,滿朝文武高官,大抵也都是修士才對。可是,他們作為修士,於國何異?於國何益?”


    “拋去技術進步帶來的發展,當今世道,與萬千年以前,究竟有何變化?”


    “帶著此問迴顧史書,宋某發覺,離朝近萬年,於民眾生計並無多大改變。而曆代高官,也談不上建樹。”


    “我不知修士當官,是為了修行還是為了圖啥。可宋某看得出來,曆代高官重臣,究竟是修士還是凡人,基本無甚區別。”


    “於大離,於百姓,評價曆代官員,皆是「無作為」三字。”


    “若他們都是凡人也就罷了,泯然眾人,不足為奇。可他們,卻都是修士。求索長生之修士,竊據朝堂之高位,卻了無建樹。”


    “修士高官,換了一代又一代。百姓,卻似在網中,數千年如一日,未曾有變。”


    “為官者,造福於民,為民請命。這些話,曆代離皇是說了又說。可翻完史書,卻隻見:百官造網算千秋,百姓織衣傳三代。”


    “南兄,你文中所言之腐朽,指的可是此等局麵?”


    宋忠定定看著南奕。


    南奕默然。


    他在《誌士仁人》中,並未深入展開“何為腐朽之頑疾”,隻是提了一嘴,用以論述大仁大義。


    當一個文明,社會形態數千上萬年都未曾有過大的變化時,隻能說明,文明上層在有意識地維係當前局麵。


    大離王朝,皇室與九部相互製衡、相互博弈,靠著內部競爭,勉強保持著活力。再加上生產力的發展與提高,百姓日子,看起來過得也還行。


    然而,透過現象看本質,皇室也好,九部也罷,作為十大仙門之外門,在不同時期,或許有著輸贏強弱之分。


    可有一點,卻是亙古未變。


    即底層民眾,永遠在底層。


    底層民眾,唯有僥幸入道修行,才能從此改命,突破階級,不再做草芥之民。


    在南奕內心深處,此等階級固化、萬載不變社會之形態,毫無疑問,乃是腐朽之製,既不健康,也被他瞧不上眼。


    南奕並未想過真個抨擊離朝體製。


    隻是《誌士仁人》,畢竟是他南天大祭時湧起的傾述欲。


    看著百姓之命如草芥,死得輕巧;想起百姓記憶如書本,任意塗抹,南奕便本能湧起了不吐不快之意。


    縱使有意收斂,可內心深處的鄙棄之心,僅僅隻流露一絲真情實意,也讓他寫出了“腐朽之頑疾”五字。


    這五個字,常人看了,一般隻會以為南奕在暗指所謂世家,隻顧私利,不行大義。


    卻不想,宋忠近日正在猶豫是否入道之事,見了南奕文章,頓時聯想到修士,以及大離體製本身。


    隻能說,管中可窺豹,很多事情,隻要拋出引子,就難免被人看出苗頭。


    麵對宋忠深邃眼神,南奕緩緩說:“修士修長生,是求一人之長生。故修士,皆獨夫也。既為獨夫,眼裏自然隻有自己。”


    “好在,為官修行者,民生強弱,關乎其修行底蘊,亦會為此操心,設法改善民生。”


    “在我看來,離朝體製,不算多好,卻也不能算差。民眾日子,終其一生,過得也還行。”


    “隻不過,此等體製下,利民之舉,皆是隻求治標,不求治本。隻求讓百姓家有餘財,卻不會當真讓百姓翻身起勢。”


    “唯有入道修行,方可有望改命,從此不為草民。”


    宋忠臉上浮現一絲笑意:“那是曾經,隻有入道修行一個途徑。可現在,南兄創下內功,是真真正正地,開辟了新道。”


    宋忠懇請南奕傳他內功心法。


    南奕仍舊不答此問,隻是道:“宋兄,有我護法,自可助伱入道。”


    宋忠神色堅定:“若隻是入道做個獨夫,這道,不入也罷。”


    “關乎自身前途,還望宋兄三思。”南奕隻得歎道,“一來,內功草創,還上不得台麵。二來,我也就是做個文章,指點江山罷。若宋兄無緣入道,找我求取內功心法,我絕無二話。可眼下,卻是不必舍強求弱。”


    “南兄不必再勸,過來路上,我已想得清楚。”宋忠含笑說,“即便不說什麽為國為民、大仁大義的大話,於我個人而言,入道修行,最多也就是活得長些,再有些自保之力,不敢奢求成仙做祖。”


    “宋某這點追求,不僅修煉內功也可享有,還能免去入道修行之風險。是以,在我看來,非是舍強求弱,而是舍難求易。”


    “此外,南兄也不必妄自菲薄。國之大事,非一人之事。大離國情如何,本來也就和南兄無關。我亦不曾當真想著,讓南兄憑一己之力改變腐朽之製。”


    “然而,單是南兄能看出大離頑疾症結所在,此等眼界,在宋某看來,已然遠勝常人,卓異非凡也。”


    見宋忠搬出“舍難求易”之說辭,南奕終是不好再勸,隻得授宋忠武種,傳下《奕經》。


    宋忠閉目感知了一番武種神異,睜眼笑道:“不瞞南兄,我看了那麽多書,就屬你寫的,既有暢快淋漓感,亦有勾動心弦意。”


    “之前一直不解,直到今日閱了《誌士仁人》,方知南兄書中劇情,實有一股俠氣、一股俠意。”


    “現在得了內功,宋某心中隻覺高興,有種夢想成真之感。不像之前,得知書院即仙門,問我是否願意入道修行,心中別無喜意,隻有患得患失之糾結。”


    南奕苦笑,入道修行,上限肯定比內功強無數倍。


    但此世修行詭譎,步步殺機,處處隱患,可以說是兇險異常。若滿足於煉精化氣境還好,往上破境,卻當真是要懷揣舍命之心才行。


    “宋兄,是否入道修行,看你自己,我也就不勸了。習練內功,並不影響你入道修行。若你後續決定入道修行,可來找我護法,定助你入道功成。”


    宋忠笑道:“那就以後再看吧。至少眼下,我確實是無心入道。”


    南奕無奈。習練內功,確實不影響入道修行。


    隻是人的心力、壽元終歸有限,若是在內功心法上分心太過,等後麵入道修行,恐難有成就。


    送別宋忠後,南奕迴到誠友書店,陷入沉思。


    經此一遭,他突然發現,不是所有人都跟他一樣,一心向道:哪怕成不了仙,也要苟在成仙的路上。


    對大部分人來說,如果不想見識高階修士眼中之風景,隻在凡間生活,習練內功,已然足矣。


    前有燕青雲,不想做散修,不想修垃圾功法讓自己變得人不人鬼不鬼;


    後有宋忠,連仙門正道都不想入,不想修成長生獨夫,隻欲在凡間暢快瀟灑。


    南奕意識到,此世雖是神詭修行界,但大部分人內心深處,還是不想走詭異修仙的路子。


    如果世道兇險,必須修行才能保住性命的話,或可硬著頭皮詭異修仙。


    但此世,大體上還算太平,雖然運氣不好還是會成被殃及的池魚,可至少不是一茬一茬地死人,不必擔心民眾生的還沒死得快。


    時至今日,甚至因為城鎮化下人口增長之壓力,倒逼離朝引進蒸汽技術,將原本依托於工匠世家血脈傳承的原始工業化程度,進一步往上推高,興建工廠,解決民眾就業難題。


    如果有的選,此世之人,絕不想走詭異修仙之路。


    畢竟,問道長生,豈有詭異修仙之理?


    眼下,內功草創,內力初生,隻是堪堪能讓武者戰力提高數成,在修士眼中,尚且不值一提。


    但南奕懷疑,如果自己後續繼續完善內功,將內功心法推演完善至《九陽神功》,乃至更強神效之時,不僅江湖武夫會心動,恐怕不少底層散修,都可能跑來投奔於他。


    一時之間,南奕竟感為難,不知自己是否應該繼續推演完善內功。


    眼下小打小鬧自是不礙事,可長此以往,當真完善內功後,他這種行為,完全就是在撅修仙界的牆根。


    南奕有點心虛。


    陶知命看出了南奕的心虛,笑道:“怎麽,你虛了?”


    宋忠適才是在書店外,尋了個偏僻地兒和南奕聊。


    但這點距離,再是偏僻,於陶知命而言,也跟在耳邊說話沒區別。


    陶知命不僅知道了南奕傳內功給宋忠,也知道南奕這會是有些心虛,不知是否該繼續推演完善內功。


    被陶知命看破心思,南奕並不在意。


    按此世說法,陶知命是他的引路人。但換個世界觀,陶知命就相當於他半個師傅。


    身為徒弟,自不會害怕底細被師傅看破。


    不僅不怕,南奕還反過來抱大腿,問道:“還望陶師兄教我,接下來該怎樣為好?”


    陶知命輕笑:“你要我怎樣教?是認真教,還是隨心教?”


    南奕仔細品了品,說:“兩個都教,先認真教個法子,再隨心教個法子。”


    陶知命笑著,不置可否地搖了搖頭,似是有些感慨。


    不過他也沒說自己究竟在為何感慨,轉而道:“認真來教的話,就看你道途之路,是想循依仙門正道而走,還是以天賦神通為基,走自己的路。”


    南奕身為無相仙門弟子,循依仙門正道,就是以無相仙門功法與術法為主。


    他目前養氣期,已經將功法從《小無相訣》升級為《小無相妙法》,可修持「無相真解」、「無相為相」、「無相妙法」。


    等蛻凡,可以修《無相秘典》。


    然後築基入內門,可修《無相衍法真經》。


    仙門傳承齊全,九宮術法自成體係。不管南奕日後是將天賦神通融入術法,還是將術法融入天賦神通,都可以按著仙門體係走。


    而無相仙門,最擅見招拆招、複製粘貼,雖然沒有特別強勢的攻伐神通,卻也沒有明顯短板跟不足,堪稱修行界的萬金油滑子。


    隻不過,循依仙門正道,亦步亦趨,前兩境固然順遂,想要晉入煉神反虛境,卻格外看重機緣。


    而以自身天賦為主,獨立開辟道路、完善道途,強弱或許不好說,晉升卻相對容易。


    陶知命給南奕透了個底。


    既然術法神通,皆是規則之力的具現,那麽往後修行,自然是從規則走向法則。


    但仙門正道,走的人太多,法則權限不夠分。除非本身有所感悟,完善補全法則,否則很難牽引法則權限。


    南奕聽後,驀地想起了前世看過的,《詭秘之主》。


    在詭秘世界,編製數量是固定的,上一個就得退一個,除非另行增加編製;


    在其位謀其職,幹什麽位置,就得像什麽位置的人,發展才順利;


    單純的靈性再多也隻是小修士,得執掌某個口子的規則與權柄,才能稱宗道祖。


    “當然,你不止一個天賦,即便是開辟新道,也不止一條路可走。依托「天子劍」為核心,推演完善內功,聚眾之力以成道,是一條路。”


    陶知命繼續說著:“此外,以「全愈」為底,設法參透「永恆明火訣」,融匯兩者,也未嚐不是一個法子。”


    南奕深思。


    他現在,其實有五個技能。


    「洞真」、「全愈」、「天子劍」、「無相為相」、「無相妙法」。


    後兩者,是修行《小無相妙法》,按部就班下,直接便能締結法種,分別為複製同步、衍化模擬之效。


    可以複製敵方源炁、同步規則之力,進而衍化術法、模擬神效,突出一個以彼之道還施彼身。


    隻不過,在養氣期,隻此三個術法,並不好靈活運用。


    無相弟子在這一階段,畫風表現實為:任爾術法神異,我自一法破之——複製粘貼,然後術法對轟,兩相抵消,誰也奈何不了誰。


    須等到蛻凡期,再多三個術法,實現儲存術法、批量粘貼、強行剪切,才能在鬥法過程中占據上風。


    隻不過,無相仙門的術法再是神異,也隻能在同階鬥法中堪用。


    而現在,南奕需要考慮應對的,卻是數量未知的玄階魔修。


    陶知命認真教的這些內容,隻能說中規中矩,卻並不出彩。


    於是,南奕問道:“陶師兄,隨心教的法子,又是怎麽說?”


    他滿懷期待地看向陶知命,在心中暗道:大腿師兄,給點力啊。


    ————


    本章算是稍微點了一下簡介吧orz


    字數就不特意水到5k啦,給大家省個200字的點幣,嘿嘿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神詭異仙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修行真知未曾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修行真知未曾更並收藏神詭異仙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