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聯合
封神之我在商紂當昏君 作者:憨憨清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西子,這個時候,我們不能去給夫君添亂。”
王若晴一把抓住了西子的手,一臉凝重地說道,“且不說如今京都是否有人知道太子爺斷臂的事,就算沒有,我們也不能去。”
“可是……”“我知道你心裏著急。”
西子正欲開口,王若晴起身將西子摁在了位子上,“現在朝廷上下都在看著,遠征軍現在去了這麽久,戶部一年花在軍隊上的錢糧已經太多了。太子爺那邊有倩薇,朝中已經議論紛紛,我們再過去,那麽流言蜚語頓時就來了,對太子更為不利。”
“這……”
西子一時間不知如何迴答,頓時沉默了下來。
王朋興看著自己女兒,眼中滿是讚許。
這麽多年過去了,當初那個丫頭終於成了太子的左膀右臂,心思縝密,做事沉穩。
“你總不想在他們口中,太子變成那個荒淫無度,好大喜功之人吧?”
王若晴一臉笑意地說道,“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穩定後方,讓太子沒有後顧之憂。”
“好!”
西子點了點頭,算是默許了王若晴的話,但心中仍舊著急。
“女兒,你打算怎麽做?”
王朋興端起茶杯,用茶蓋撇了撇上麵的浮茶。
“我一時間還不清楚。”
王若晴搖搖頭,麵色凝重地看著搖擺不定地燭火。
她表麵上鎮定自若,可心裏一點底也沒有,一旦京都流言四起,那麽局麵很不好控製。
別看帝辛幾年滅迴紇,征高句麗,平北疆,收西涼,可朝中對這個常勝太子的武力議論從來沒有平息過。
好大喜功,征伐無度,勞民傷財。
“我覺得你可以去找一找李正甫,隻要能過他這一關,或許就能穩定下來。”
王朋興抿了一口茶,很是淡定地說道,“他門生故吏遍布天下,隻要他堅定地站在太子這邊,那些人就翻不起風浪來。”
“我知道了。”
王若晴點點頭,隨後就轉身去了書房。
此時的李正甫正在書房裏,他的麵前同樣也放著一封信,信中的內容和王若晴手中的內容除了字跡之外,幾乎一模一樣。
“砰砰砰。”
就在這時,門外突然響起了一陣敲門聲,“老爺,太子妃求見。”
“終於來了。”
李正甫伸了個懶腰,起身將信收了起來,“讓她在大堂等老夫一會。”
“是。”
下人迴了一句,外麵便沒有了聲音。
等到李正甫來到大堂,此時的王若晴正喝著茶,一臉的泰然。
“老夫見過太子妃。”
李正甫拄著拐杖,正欲行禮。
“李大人太客氣了,快坐。”
王若晴趕緊起身扶住了李正甫,將他扶到了位子上,“您要是行禮,豈不折了我的壽麽?”
隨後又在李正甫對麵坐下,“這麽晚來叨擾李大人實在是不好意思,還希望李大人不要介意。”
“太子妃說哪去了。”
李正甫摸了摸胡子,接過了下人遞過來的茶,“老夫最近我失眠啊,一直沒能睡個安穩覺。”
“這是為何?”
王若晴有些疑惑地看了李正甫一眼。
“心力交瘁啊。”
李正甫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茶,歎了口氣,“太子爺自從率兵遠征之後,兵部就交給了老夫。如今那邊的戰況吃緊,老夫這裏的日子也不好過,堂官們天天勸老夫,讓老夫上折子給皇上,希望太子能迴來。所以,老夫愁啊。”
聽到這,王若晴算是迴過味來了,合著在這裏等著自己呢。
“我聽說李大人一向好山水畫,這一次特意給李大人找了一幅。”
她放下手中的茶杯看了外麵一眼。
隨後,一個丫鬟趕緊上前,將一個畫匣遞給了王若晴。
“哦?太子妃也有研究?”
李正甫似乎也來了興趣,看向了王若晴手中的畫匣。
“大人請看。”
王若晴將茶杯拿開,小心翼翼地取出畫,緩緩打開。
“這是……”
李正甫剛看到一半,頓時站了起來,一臉不敢置信地看著畫中的景色,“清水道長的《景山渡口圖》?”
“李大人果然是書畫大家,一眼就看出來了。”
王若晴笑了笑,“我對書畫沒什麽研究,不如李大人。”
“好畫,實在是好畫啊。”
李正甫看著桌子上的話,驚歎不已,讚不絕口地說道,“清水道長留下的真跡不多了,這一幅《景山渡口圖》據說當初拍出了十五萬兩,沒想到落到了太子妃手中。”
“一幅畫而已,竟然值這麽多錢?”
王若晴表麵上有些驚訝地看著桌子上的話,心裏卻暗暗心疼,這幅畫她是花了十七萬兩從別人手中買來的。
“太子妃有所不知啊。”
李正甫仍舊欣賞著那幅畫,讚不絕口地說道,“清水道長的畫,可是千金難求啊,一般人還真買不到。”
“大人這麽喜歡,就送給大人好了。”
王若晴不以為意地在一旁坐下,看著李正甫笑了笑。
“那……”
李正甫正欲迴答,卻是笑了笑,隨後也迴到了位子上,“太子妃如此厚愛,下官正是承受不起啊。”
“李大人說笑了,您是國家棟梁,這些年為了大離費盡心血,鞠躬盡瘁,一幅畫而已,應當的。”
王若晴一臉正色地說道。
“太子妃,下官承受不起啊,正所謂無功不受祿啊。”
李正甫拿起茶杯看著裏麵的茶葉,淡淡地開口道。
“其實,不瞞李大人,我這麽晚來找你,也是有一點小事,希望大人能夠出麵平定一下。”
王若晴見這個老狐狸始終在打太極,有些坐不住了,開口說道。
“哦?不知道太子妃說的是何事?下官洗耳恭聽。”
李正甫也放下了手中的茶杯,坐直了身子。
“這兩天京都有謠言,說是太子在前方受了重傷,就連胳膊都斷了一隻,實在是讓人氣憤。太子為國遠征,朝中卻有人暗中使絆子,這不管是對太子,還是對朝局都極為不利。”
王若晴無奈地歎了口氣,看著李正甫說道,“還希望李大人能夠出麵解釋下,讓這些流言蜚語不攻自破。”
王若晴一把抓住了西子的手,一臉凝重地說道,“且不說如今京都是否有人知道太子爺斷臂的事,就算沒有,我們也不能去。”
“可是……”“我知道你心裏著急。”
西子正欲開口,王若晴起身將西子摁在了位子上,“現在朝廷上下都在看著,遠征軍現在去了這麽久,戶部一年花在軍隊上的錢糧已經太多了。太子爺那邊有倩薇,朝中已經議論紛紛,我們再過去,那麽流言蜚語頓時就來了,對太子更為不利。”
“這……”
西子一時間不知如何迴答,頓時沉默了下來。
王朋興看著自己女兒,眼中滿是讚許。
這麽多年過去了,當初那個丫頭終於成了太子的左膀右臂,心思縝密,做事沉穩。
“你總不想在他們口中,太子變成那個荒淫無度,好大喜功之人吧?”
王若晴一臉笑意地說道,“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穩定後方,讓太子沒有後顧之憂。”
“好!”
西子點了點頭,算是默許了王若晴的話,但心中仍舊著急。
“女兒,你打算怎麽做?”
王朋興端起茶杯,用茶蓋撇了撇上麵的浮茶。
“我一時間還不清楚。”
王若晴搖搖頭,麵色凝重地看著搖擺不定地燭火。
她表麵上鎮定自若,可心裏一點底也沒有,一旦京都流言四起,那麽局麵很不好控製。
別看帝辛幾年滅迴紇,征高句麗,平北疆,收西涼,可朝中對這個常勝太子的武力議論從來沒有平息過。
好大喜功,征伐無度,勞民傷財。
“我覺得你可以去找一找李正甫,隻要能過他這一關,或許就能穩定下來。”
王朋興抿了一口茶,很是淡定地說道,“他門生故吏遍布天下,隻要他堅定地站在太子這邊,那些人就翻不起風浪來。”
“我知道了。”
王若晴點點頭,隨後就轉身去了書房。
此時的李正甫正在書房裏,他的麵前同樣也放著一封信,信中的內容和王若晴手中的內容除了字跡之外,幾乎一模一樣。
“砰砰砰。”
就在這時,門外突然響起了一陣敲門聲,“老爺,太子妃求見。”
“終於來了。”
李正甫伸了個懶腰,起身將信收了起來,“讓她在大堂等老夫一會。”
“是。”
下人迴了一句,外麵便沒有了聲音。
等到李正甫來到大堂,此時的王若晴正喝著茶,一臉的泰然。
“老夫見過太子妃。”
李正甫拄著拐杖,正欲行禮。
“李大人太客氣了,快坐。”
王若晴趕緊起身扶住了李正甫,將他扶到了位子上,“您要是行禮,豈不折了我的壽麽?”
隨後又在李正甫對麵坐下,“這麽晚來叨擾李大人實在是不好意思,還希望李大人不要介意。”
“太子妃說哪去了。”
李正甫摸了摸胡子,接過了下人遞過來的茶,“老夫最近我失眠啊,一直沒能睡個安穩覺。”
“這是為何?”
王若晴有些疑惑地看了李正甫一眼。
“心力交瘁啊。”
李正甫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茶,歎了口氣,“太子爺自從率兵遠征之後,兵部就交給了老夫。如今那邊的戰況吃緊,老夫這裏的日子也不好過,堂官們天天勸老夫,讓老夫上折子給皇上,希望太子能迴來。所以,老夫愁啊。”
聽到這,王若晴算是迴過味來了,合著在這裏等著自己呢。
“我聽說李大人一向好山水畫,這一次特意給李大人找了一幅。”
她放下手中的茶杯看了外麵一眼。
隨後,一個丫鬟趕緊上前,將一個畫匣遞給了王若晴。
“哦?太子妃也有研究?”
李正甫似乎也來了興趣,看向了王若晴手中的畫匣。
“大人請看。”
王若晴將茶杯拿開,小心翼翼地取出畫,緩緩打開。
“這是……”
李正甫剛看到一半,頓時站了起來,一臉不敢置信地看著畫中的景色,“清水道長的《景山渡口圖》?”
“李大人果然是書畫大家,一眼就看出來了。”
王若晴笑了笑,“我對書畫沒什麽研究,不如李大人。”
“好畫,實在是好畫啊。”
李正甫看著桌子上的話,驚歎不已,讚不絕口地說道,“清水道長留下的真跡不多了,這一幅《景山渡口圖》據說當初拍出了十五萬兩,沒想到落到了太子妃手中。”
“一幅畫而已,竟然值這麽多錢?”
王若晴表麵上有些驚訝地看著桌子上的話,心裏卻暗暗心疼,這幅畫她是花了十七萬兩從別人手中買來的。
“太子妃有所不知啊。”
李正甫仍舊欣賞著那幅畫,讚不絕口地說道,“清水道長的畫,可是千金難求啊,一般人還真買不到。”
“大人這麽喜歡,就送給大人好了。”
王若晴不以為意地在一旁坐下,看著李正甫笑了笑。
“那……”
李正甫正欲迴答,卻是笑了笑,隨後也迴到了位子上,“太子妃如此厚愛,下官正是承受不起啊。”
“李大人說笑了,您是國家棟梁,這些年為了大離費盡心血,鞠躬盡瘁,一幅畫而已,應當的。”
王若晴一臉正色地說道。
“太子妃,下官承受不起啊,正所謂無功不受祿啊。”
李正甫拿起茶杯看著裏麵的茶葉,淡淡地開口道。
“其實,不瞞李大人,我這麽晚來找你,也是有一點小事,希望大人能夠出麵平定一下。”
王若晴見這個老狐狸始終在打太極,有些坐不住了,開口說道。
“哦?不知道太子妃說的是何事?下官洗耳恭聽。”
李正甫也放下了手中的茶杯,坐直了身子。
“這兩天京都有謠言,說是太子在前方受了重傷,就連胳膊都斷了一隻,實在是讓人氣憤。太子為國遠征,朝中卻有人暗中使絆子,這不管是對太子,還是對朝局都極為不利。”
王若晴無奈地歎了口氣,看著李正甫說道,“還希望李大人能夠出麵解釋下,讓這些流言蜚語不攻自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