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諷刺
封神之我在商紂當昏君 作者:憨憨清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當一個龐然大物,在某一個絕對的意誌之下開始運轉之後,所能夠發揮的能量,是所有人都無法想象的。
哪怕這個龐然大物並未全力運轉。
在老皇帝的暗中授意之下,關於成王這幾年的信息,如雪花一旁堆積在了他的麵前。
不僅是如此,在這個過程之中,老皇帝還發現,大離內外,還有一些看起來毫無關聯的人,也出現了和成王一樣的異常。
他們擁有本人的全部記憶,但不論日常的表現和以前是否有著出入,可都在不停地提升自己的地位,打造屬於自己的勢力。
以及,對於過於喜惡的一些變化。
有些東西好改,有些東西卻是難以改變的。
積極追求上進這沒錯,所有人都向往著更高更美的風景,隻要克服懶惰,基本都會選擇這麽去做。
可是日常的一些小習慣,卻不是說改就能改的。
這是已經刻在了骨子裏的東西。
除非受到了極大的打擊,否則的話想要改變,隻能是一點一點來。
然而在老皇帝的調查之中,這些年這些人卻無一例外,都是在未受到過什麽嚴重打擊的情況下,某些本應該刻在骨子裏的習慣和喜惡,卻突然發現了改變。
就好像身體還是那個身體,記憶還是記憶,但是卻不是同一個人了。
如此荒謬的結論,老皇帝一開始也是嗤之以鼻,甚至將這些天南海北,甚至不是一個國家的人聯係到一起,他都覺得是不是自己小題大做了。
但是隨後的調查中,兩個本來沒有過任何交集的人,在發現彼此之後,卻像是碰到了殺父仇人一樣,展開了不死不休的對決。
而且這樣的情況還不止一例。
在後來,某一個人獲得勝利之後,老皇帝下令將他秘密抓住,想要從他口中獲取到一點信息。
然而那個人卻好像誤會了什麽,展開了激烈的反抗。
而最後的結果便是老皇帝派出人,在付出了大量的代價之後,雖然沒有將人抓住,但卻成功殺死了那人。
在那個人死之前,雖然盡顯不甘,但卻沒有對於死亡的恐懼。
老皇帝之後又翻找了之前的信息,發現所有失敗的人,在記錄中,都不曾因為麵臨死亡而有過一句半句的求饒。
就仿佛,他們不是死,而隻是某場比試輸了而已。
然後,便是更多的異常發現,甚至於“土著”、“螻蟻”之類的話語也同樣傳到了老皇帝的耳中。
這些人的態度,就好像他們不屬於這個世界一樣。
而是,縱然心中覺得再過荒誕,老皇帝卻還是對這個調查後的結論產生了一絲“有可能就是這樣”的感覺。
之後便是想辦法求證了。
不過老皇帝並沒有第一時間找成王去求證,而是先暗中調查了一番,他的九個兒子中,有沒有和成王一樣的情況。
幸運的是,他的大部分兒子,和以前並未差別,基本可以排除嫌疑。
而不幸運的是,他放出去磨練,想要看看能否有資格接管這個國家的兒子,嫌隙卻是最大的。
不過還是有一點不同的。
老皇帝調查中的其他人,在發生變化之前都沒有經曆重大的打擊,但是裕王卻是一個例外。
三皇子景王派人暗中刺殺裕王的行動,雖然做的隱秘,但以老皇帝的能力,一旦鐵了心調查,自然瞞不過他。
但這反而證明了老皇帝第五個兒子的問題。
一個從沒有修煉的普通人,是如何在一個二境強者的刺殺下存活下來的?
更不說刺殺他的人,還是一個手段詭異的入照術士。
但是,裕王不僅在這場刺殺下完好無損地活了下來,而且還性情大變,一改以往韜光養晦的策略,大鬧了戶部一場。
再加上,他表現出來的和那些人如出一轍的異常。
多方印證之下,雖然沒有實質性的證據,但老皇帝也隱隱已經相信,自己的兩個兒子,不知道何時已經被人掉包了。
而從他們的行動來看,似乎目標就是自己屁股底下的皇位。
這也是老皇帝第一個找帝辛迴來求證的原因。
如今京城百官,不管心中如何去想,表麵上大多都是支持成王的。成王被他揭穿後,說不得就會孤注一擲,直接逼宮奪位。
但是帝辛不同。
帝辛的大本營在北疆,而京城卻沒有絲毫根基。
他要是敢在京城對皇帝動手,成王一定不會放過這個鏟除異己的機會,而他也可能在背負著刺殺皇帝的罪名下離開京城。
帝皇的權衡之術,同樣可以用在此處。
因此,除非帝辛放棄了大離的皇位,並且也不想活了,否則的話就算被他揭穿了身份,也不可能在皇宮內公然對他動手。
而他謊稱病危,也是為了讓帝辛無法帶更大的兵力,返迴京城。
至於其他被他因為這個理由喚迴來的人,都是為了達成真正的目標,從而利用的幌子而已。
說實話,老皇帝很希望這麽長時間都是做的白工,他所有的調查其實都是在杞人憂天罷了。
然而,帝辛的一句反問,卻直接坐實了他的猜測。
而既然小五被替代了,那麽同樣表現出這些異常的老大,自然也就不例外了。
一個本就是最有力的皇位競爭者,一個是被自己放出去親手培養出來的繼承人。
兩個最有可能繼承皇位的皇子,實際上卻都已經不是本人了,這不得不說是一個極大的諷刺。
帝辛則是心生感慨。
降臨在古月界的界主,總共就二三十位,再排除降臨在西洋這種太過遙遠地方,以及之前就被淘汰的界主,老皇帝窮盡大離境內境外,所能夠調查到異常之人,也不過就十幾個罷了。
想要將這些天南海北,看起來毫不關聯的人聯係到一起,而又要瞞過近在遲尺的成王,足以看出這其中的工作量有多大了。
也可以看出老皇帝手中的力量有多麽強大。
帝辛甚至有些懷疑,按照老皇帝表現出來的底蘊,以現在的規則,似乎隻要有界主能夠登上大離的皇位,並掃清內亂,那麽掌握了這一力量的界主,幾乎就等同於立在不敗之地。
當然,想要獲取這一份力量的難度也不小,因此這個差距也沒有到達無可彌補的程度。
哪怕這個龐然大物並未全力運轉。
在老皇帝的暗中授意之下,關於成王這幾年的信息,如雪花一旁堆積在了他的麵前。
不僅是如此,在這個過程之中,老皇帝還發現,大離內外,還有一些看起來毫無關聯的人,也出現了和成王一樣的異常。
他們擁有本人的全部記憶,但不論日常的表現和以前是否有著出入,可都在不停地提升自己的地位,打造屬於自己的勢力。
以及,對於過於喜惡的一些變化。
有些東西好改,有些東西卻是難以改變的。
積極追求上進這沒錯,所有人都向往著更高更美的風景,隻要克服懶惰,基本都會選擇這麽去做。
可是日常的一些小習慣,卻不是說改就能改的。
這是已經刻在了骨子裏的東西。
除非受到了極大的打擊,否則的話想要改變,隻能是一點一點來。
然而在老皇帝的調查之中,這些年這些人卻無一例外,都是在未受到過什麽嚴重打擊的情況下,某些本應該刻在骨子裏的習慣和喜惡,卻突然發現了改變。
就好像身體還是那個身體,記憶還是記憶,但是卻不是同一個人了。
如此荒謬的結論,老皇帝一開始也是嗤之以鼻,甚至將這些天南海北,甚至不是一個國家的人聯係到一起,他都覺得是不是自己小題大做了。
但是隨後的調查中,兩個本來沒有過任何交集的人,在發現彼此之後,卻像是碰到了殺父仇人一樣,展開了不死不休的對決。
而且這樣的情況還不止一例。
在後來,某一個人獲得勝利之後,老皇帝下令將他秘密抓住,想要從他口中獲取到一點信息。
然而那個人卻好像誤會了什麽,展開了激烈的反抗。
而最後的結果便是老皇帝派出人,在付出了大量的代價之後,雖然沒有將人抓住,但卻成功殺死了那人。
在那個人死之前,雖然盡顯不甘,但卻沒有對於死亡的恐懼。
老皇帝之後又翻找了之前的信息,發現所有失敗的人,在記錄中,都不曾因為麵臨死亡而有過一句半句的求饒。
就仿佛,他們不是死,而隻是某場比試輸了而已。
然後,便是更多的異常發現,甚至於“土著”、“螻蟻”之類的話語也同樣傳到了老皇帝的耳中。
這些人的態度,就好像他們不屬於這個世界一樣。
而是,縱然心中覺得再過荒誕,老皇帝卻還是對這個調查後的結論產生了一絲“有可能就是這樣”的感覺。
之後便是想辦法求證了。
不過老皇帝並沒有第一時間找成王去求證,而是先暗中調查了一番,他的九個兒子中,有沒有和成王一樣的情況。
幸運的是,他的大部分兒子,和以前並未差別,基本可以排除嫌疑。
而不幸運的是,他放出去磨練,想要看看能否有資格接管這個國家的兒子,嫌隙卻是最大的。
不過還是有一點不同的。
老皇帝調查中的其他人,在發生變化之前都沒有經曆重大的打擊,但是裕王卻是一個例外。
三皇子景王派人暗中刺殺裕王的行動,雖然做的隱秘,但以老皇帝的能力,一旦鐵了心調查,自然瞞不過他。
但這反而證明了老皇帝第五個兒子的問題。
一個從沒有修煉的普通人,是如何在一個二境強者的刺殺下存活下來的?
更不說刺殺他的人,還是一個手段詭異的入照術士。
但是,裕王不僅在這場刺殺下完好無損地活了下來,而且還性情大變,一改以往韜光養晦的策略,大鬧了戶部一場。
再加上,他表現出來的和那些人如出一轍的異常。
多方印證之下,雖然沒有實質性的證據,但老皇帝也隱隱已經相信,自己的兩個兒子,不知道何時已經被人掉包了。
而從他們的行動來看,似乎目標就是自己屁股底下的皇位。
這也是老皇帝第一個找帝辛迴來求證的原因。
如今京城百官,不管心中如何去想,表麵上大多都是支持成王的。成王被他揭穿後,說不得就會孤注一擲,直接逼宮奪位。
但是帝辛不同。
帝辛的大本營在北疆,而京城卻沒有絲毫根基。
他要是敢在京城對皇帝動手,成王一定不會放過這個鏟除異己的機會,而他也可能在背負著刺殺皇帝的罪名下離開京城。
帝皇的權衡之術,同樣可以用在此處。
因此,除非帝辛放棄了大離的皇位,並且也不想活了,否則的話就算被他揭穿了身份,也不可能在皇宮內公然對他動手。
而他謊稱病危,也是為了讓帝辛無法帶更大的兵力,返迴京城。
至於其他被他因為這個理由喚迴來的人,都是為了達成真正的目標,從而利用的幌子而已。
說實話,老皇帝很希望這麽長時間都是做的白工,他所有的調查其實都是在杞人憂天罷了。
然而,帝辛的一句反問,卻直接坐實了他的猜測。
而既然小五被替代了,那麽同樣表現出這些異常的老大,自然也就不例外了。
一個本就是最有力的皇位競爭者,一個是被自己放出去親手培養出來的繼承人。
兩個最有可能繼承皇位的皇子,實際上卻都已經不是本人了,這不得不說是一個極大的諷刺。
帝辛則是心生感慨。
降臨在古月界的界主,總共就二三十位,再排除降臨在西洋這種太過遙遠地方,以及之前就被淘汰的界主,老皇帝窮盡大離境內境外,所能夠調查到異常之人,也不過就十幾個罷了。
想要將這些天南海北,看起來毫不關聯的人聯係到一起,而又要瞞過近在遲尺的成王,足以看出這其中的工作量有多大了。
也可以看出老皇帝手中的力量有多麽強大。
帝辛甚至有些懷疑,按照老皇帝表現出來的底蘊,以現在的規則,似乎隻要有界主能夠登上大離的皇位,並掃清內亂,那麽掌握了這一力量的界主,幾乎就等同於立在不敗之地。
當然,想要獲取這一份力量的難度也不小,因此這個差距也沒有到達無可彌補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