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殿之中,柳建德話說得輕鬆,但惟有帝辛一人方能聽出他輕鬆的外表下,那決然的語氣。


    這是赴死之誌。


    帝辛忍不住歎息一聲。


    這便是朝堂鬥爭,個人私利很多時候都淩駕到了國家大義之上,而深入其中的人大多無可幸免,哪怕是如柳建德這般從不勾營結派的人也逃脫不得。


    哪怕今日柳建德沒有被帝辛拖累,未來也有很大概率因為其他的事情牽扯進去。


    殘酷且無人可逃。


    隻不過讓帝辛稍微疑惑的是,從柳建德率兵支援到現在也有近二十天了,這麽長的時間足夠消息傳到京城了。


    未遵調令而擅自調兵,這種事的嚴重程度足以讓消息以八百裏加急的速度傳到京城朝堂之中。


    其他皇子王爺或許抱著帝辛可以拖延成王的想法旁觀,但如今在京城一家獨大的成王以及他這一派中的官員肯定不會放過這個機會。


    按理來說,在消息傳到京城的時候,就該有官員以柳建德擅自調兵攻打高句麗為借口彈劾他了。


    而相應的,朝廷對於此事的處理結果應當也會以八百裏加急的速度傳到邊關,在轉到遠征軍中的帝辛和柳建德這裏。


    以時間推斷,他在兵臨汗城城下的時候,來自朝廷的文書或者聖旨就應該到了。


    可是直到現在,高句麗皇帝都投降了,他的大軍已經進駐汗城了,京城那邊卻一點動靜都沒有。


    帝辛不相信朝廷那邊會遲鈍到現在還沒商量出一個處理結果。


    就算再難商量,以成王為首的朝堂官員也會加速這個過程。


    有一句話叫做功過相抵。


    等到遠征軍的功勞越大,遠的不說,等到高句麗和迴紇兩族被徹底討伐,屆時以帝辛和柳建德立下的功勞,朝廷那邊能做的也隻能是小懲大誡。


    畢竟,民心是朝廷必須考慮的一環,而立下如此大功的帝辛和柳建德,在民間的威望必然大漲。


    而這是不符合成王極其派係官員的利益的。


    帝辛猜得的的確沒錯,然而因為老皇帝那句似是而非的表態,如今朝廷百官對於處理帝辛遠征一事可謂十分慎重。


    若是裕王的身後真的是老皇帝在暗中支持,那麽他們出手對付裕王不僅不會獲得想要的結果,還有可能惹得自己一身騷。


    帝辛並不知道是老皇帝幫他擋下了來自京城的可能有的所有明槍暗箭,但他隻知道一點,那就是朝廷對於此事的處置到來的越晚,結果對他和柳建德就越有利。


    雖然帝辛並不怎麽害怕,但麻煩自然是越少越好。


    不過,也不能就此就高枕無憂了。


    越過嘈雜的眾人,帝辛的聲音在大殿之中響起。


    “柳大人,另外一個辦法是什麽?”


    裕王開口,自然無人再敢造次,大殿中頓時安靜了下來。


    柳建德眼中閃過一抹異色,但還是拱了拱手說道:“啟稟殿下,這第二個辦法便沒有穩妥了。”


    帝辛笑了笑,說道:“無妨,說來聽聽。”


    “是。”


    柳建德應了一聲後,恭敬地說道:“第二個辦法,說來也簡單,那便是分兵。”


    “分兵?”


    眾人再次將不解的神色望向了柳建德。


    帝辛若有所思,但是卻沒有開口打斷柳建德的話。


    柳建德繼續說道:“正是分兵,不過在分兵之前需要先遣散一部分人。”


    “按照我們之前對高句麗的情報搜集,在殿下大軍兵臨汗城的時候,汗城內的守軍應當隻有一萬有餘。”


    “但是高句麗皇帝開城投降之後,經過統計,城內卻有足足兩萬將士。”


    他側身看向歐陽軒等人,笑著問道:“各位大人,可知道這多出來的一萬多人是哪裏來的?”


    這件事在進城之初就調查清楚了,歐陽軒不假思索地迴答道:“皆有強征城內的百姓組建而出。”


    柳建德點點說說道:“正是如此。”


    “城內的兩萬高句麗士兵,有一萬餘人在數日之前還隻是一個平頭百姓。”


    “這些百姓皆是趕鴨子上架,雖然穿上了士卒的衣服,但不可能短短幾天就變成一個真正的士卒,他們本質上還隻是普通百姓罷了。”


    “這一萬人可以就地遣散。”


    “如今高句麗境內的戰基本已經打完了,殿下隻要承諾不對他們進行追究,想要他們也不會有什麽反抗的心思。”


    眾人眼前一亮。


    沒錯,百姓和士兵的想法是不同的。


    隻要讓他們脫下士卒的衣服,再將地還給他們,那麽基本上不會有人冒大不韙再行反抗之事。


    歐陽軒大喜一聲說道:“如此一來,我們隻需要處理剩下的一萬將士就行了。”


    “沒錯。”


    柳建德笑著接過話頭說道:“剩餘的一萬人都是經過長時間訓練的將士,直接遣散並沒有什麽用,反而容易留下隱患。”


    “這個時候就需要用到分兵之策了。”


    歐陽軒眼神發亮地問道:“如何分兵?”


    柳建德說道:“這一萬將士,合起來是一股不菲的力量,但分開之後的危險性便沒有那麽大了。”


    “所謂的分兵之策,便是將這一萬人分成數支軍隊,分兵派往我們之前攻下的城池。”


    “他們在協助城內將士維持秩序的同時,也被我大離的將士監視著,防止被有心人利用。”


    說道這裏,他歎息了一聲。


    “隻是,我們之前每處城池留下的守軍多的兩千餘人,少的方才千餘左右,而分到每一處的高句麗士卒,在數量上卻都會略有超越。”


    “這樣做的好處是這一萬人中就算有人想反,一兩千人的叛軍也容易鎮壓;但壞處是若一處城池的高句麗士卒有了反心,那麽當地的大離將士想要靠自己的能力擺平卻沒什麽容易。”


    “一個不慎,就有可能被叛軍占據一座城池,屆時平叛便需要消耗更多的精力。”


    “這便是我為何說這第二種辦法風險較大了。”


    將自己的辦法講出來之後,柳建德朝著帝辛拱手說道:“殿下,穩妥起見,還是選擇第一個辦法較好,將這兩萬將士一同遷徙到建德城附近,由我建德城將士暫時監守。”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封神之我在商紂當昏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憨憨清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憨憨清河並收藏封神之我在商紂當昏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