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百官倒是激動的像是打了雞血一樣。


    尤其是商容比幹這些老臣,一個一個興奮的麵紅耳赤。


    他們嚐了一下這鹽,頓時驚為天人。


    這鹽比現在市場上的所有極品鹽的品質還要好。


    好了千倍百倍!


    精致,細膩,且是單純的鹹,絲毫沒有苦澀的味道。


    “敢問龍王,這鹽難道就是依大王的法子曬得鹽嗎?大商之福呀,不知道造價如何,產量又如何啊?”


    “自然是依著大王的法子一步一步造出來的,有乾坤之房和招風海螺,產量絕對能夠滿足所有大商子民的需要。”


    “這麽厲害!”


    比幹和大商聽龍王這樣說,更加心花怒放起來。


    也不禁有一些感觸。


    從女媧題詩那件事之後,大王就仿佛變了一個人一樣。


    細鹽的出現,堪稱天下之福氣。


    造出細鹽,足以讓大王名垂青史,功高蓋世。


    以前的鹽,都是靠煮鹽石得到的,而且黑色黃色居多。


    並且,那鹽也苦澀無比,過多的食用還會損害身體的健康。


    盡管如此粗糙,如此劣質的鹽,也是價值千鬥糧。


    鹽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這時,火靈聖母和靈芝仙也跟著聞太師一起來了。


    這三人見到真的造出來如此細膩雪白的精鹽,也是感慨萬千。


    對人皇的崇拜指數也緊跟著更上一層樓。


    他們在帝辛說要製造風螺這個法器時,還在疑惑大王為何要做這個無用的東西。


    然後出乎意料的,乾坤之房的出現,搭配風螺,直接就研發出來了曠世珍鹽,造福了全天下的子民。


    而且還讓大商的國庫瞬間變得充盈起來,國力民力兩不誤。


    大王真乃神人也。


    相比大王,他們作為人臣,都慚愧起來。


    與大王的智慧相比,不足萬分之一。


    龍王既然是龍族之主,且秉承著來者是客的想法,便設宴好好招待了一番。


    “現在的大商雨順風調,龍族記頭等功,孤敬龍王一杯。”


    老龍王倒是有些受寵若驚,當即行禮道:“大王莫要折煞我,龍族作為大商的一份子,自然是要盡心竭力的做份內之事了。”


    見龍王這樣的識時務,帝辛也笑了起來,可算是讓龍族人族變得一家親了。


    可喜可賀呀,可喜可賀。


    “孤有一件事,想問問敖愛卿的想法。”


    “大王但說無妨。”


    “孤自建立浩然學院以來,一直都鼓勵大商子民前來學習,遵循有教無類的原則,孤想問一下龍王,海族之中是否有想來學習的,或者是想來當學院的教書先生的,孤都非常歡迎。”


    帝辛把自己的考慮告訴了龍王。


    他創建浩然學院的本意,是想讓人族大興,最終目的就是為了讓人族妖族相親相愛一家親。


    如果能在學生時代的時候就能過和睦相處,那便真的是未來可期了。


    所以帝辛決定,友誼要從小培養。


    龍王自然是喜不自禁的。


    他一直在憂慮的事情,就是怕人族隻是把龍族當成利用工具,隨時隨地會被當成棄子的那種。


    所以見帝辛說出來這個想法,想主動讓海族龍族羈絆更深,那龍王自然是千般萬般的樂意。


    “稟告大王,本王在迴東海之後,一定會向四海宣布這條喜訊,極力引薦能人才子前來學院學習或者教書。”


    “那是極好的,還有一件事,就是孤想問問你,你們龍族了解西方嗎?”


    “最了解西方的,自然是我的二弟西海龍王了,他可是在西方土生土長的,自然是對西方的事更加的了如指掌,不過大王,雖然世人都知道西方是資源及其匱乏的貧瘠之地,生靈都是難以教化的登徒子,且靈氣少得可憐,但是在西方,有一個好地方,它礦物極其豐富,隨隨便便就能撿到一大堆。”


    帝辛聽東海龍王的話,思慮良久,緩緩說道:“看來孤需要西海龍王幫孤一個忙。”


    “還請大王明示。”


    “礦石對於大商是極度缺乏的,所以孤對西方那處礦產非常有興趣去開發一下,但是西方的眾生靈並不服氣我大商,所以孤擔心,安排去采礦的工人會在西方遭遇不測,所以需要請西海龍王出麵幫忙,保護大商使者的安全。”


    事實上,大商並不缺礦石,之所以這麽說,就是想讓所有人更加心服口服。


    他想開發一下西方,讓西方也變得繁榮昌盛起來。


    不然的話,終究是一個隱患。


    老子,原始,女媧,接引,通天,淮提,隻有通天是站在大商這邊的。


    其他的五人,皆在曆史之中,成為了西周的後盾。


    有著這五人的背後幫助,讓略顯優勢的大商,迅速變得潰不成軍。


    封神劫將近,帝辛要先一步獲得西方的好感,起碼讓西方不會捅他刀子。


    西方的二位聖人護短的很,且把西方也看的極為重要,在封神劫中,為了給西方拉人,不惜一切代價,甚至拋棄了身為聖人的尊嚴。


    比如長耳仙這個人人得而誅之的叛徒,也不計前嫌的納入麾下


    原因歸根結底就一個字——窮。


    窮到來者不拒,真是慘不忍睹。


    盡管後來還是發展起來了,但是發揚光大的單是一個佛教,讓本來的教義宗旨已經傷痕累累,無法辯識,變成了純純正正的和尚教派。


    帝辛自認為浩然學院的修士能夠拿的出手,所以要借修士學徒,獲得西方的好感。


    <a id="wzsy" href="http://www.yqxsw.org">yqxsw.org</a>


    再來個天下一起修仙,再讓西方也來修一修,當個老師什麽的。


    西方人羨慕人族的氣運以及道韻信仰,而帝辛卻想讓西方的二位聖人成為他大商的盟友。


    雙贏的事,成功率絕對高。


    龍王想的不像帝辛那麽遠,他深切的知道西方的貧苦,窮到了一種不忍直視的地步,想要開發西方,不過是癡人說夢,天方夜譚罷了,勞心勞力不說,還不一定能成功。


    龍王的想法,自然是和大商的文武百官不謀而合。


    首先站出來的的是商容和比幹,他們都在苦口婆心的勸帝辛放棄開發西方。


    而聞仲聞太師卻默不作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封神之我在商紂當昏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憨憨清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憨憨清河並收藏封神之我在商紂當昏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