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房玄齡準備站出來,壓一壓這股“歪風邪氣”的時候。


    一旁久久無言的,身兼門下省侍中,以及秘書監的魏征,突然起身,上前一步。


    房玄齡見狀剛鬆了一口氣,就聽魏征撫掌讚道:


    “秦縣男年紀輕輕便有如此作為,若不加以重賞,恐難服天下人心,也會寒了其他忠臣義士之心。”


    “陛下此議,既是對秦縣男的肯定,更是對天下臣民的一種昭示,表明朝廷賞罰分明,有功必賞,有過必罰。”


    “臣魏征附議。”


    房玄齡聞言雙目圓睜,難以置信地望向魏征。


    [魏玄成,你不當人子!]


    魏征的話剛落,全場寂靜,所有人全都望向了李世民。


    麵對魏征突如其來的支持,李世民麵上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錯愕,但他很快便恢複了平靜。


    他掃視了一眼群臣,心中暗忖:秦明之事,已然成為朝堂焦點,眾人的反應卻有些出乎他的預料,更沒想到的是魏征居然會對此表示讚同。


    這其中應該是暗藏著一些他不知道的事。


    李世民暗自記下,剛才那些出身世家大族的文官。然後,他深吸了一口氣,聲音洪亮而堅定:


    “諸位卿家所言各有道理,藍田縣男不僅成功遏製了天花疫情,挽救無數黎民百姓,還研製出了防治之法,使得我大唐從此擺脫天花之患,其功至偉,足以匹配郡公之爵。”


    “陛下且慢。”


    眉頭緊鎖,內心焦急萬分的房玄齡,突然上前一步,朝李世民拱手行禮,恭敬道:


    “陛下,秦縣男雖功績顯著,然其年少,驟然封郡公,恐引起朝野震動,不利於其長遠發展。”


    房玄齡字斟句酌,言語中流露出深深的憂慮。


    “我朝曆來注重循序漸進,尤其是對於年輕才俊的提拔,更需審慎。臣以為,不妨先行給予適當封賞,待其日後積累更多功績,再行晉爵不遲。”


    “若陛下擔心虧欠有功之臣,可以在其他地方彌補一二。”


    李世民聞言心裏總算是鬆了一口。


    “房愛卿說的彌補是何意?”


    房玄齡輕咳一聲,拱手道:


    “陛下,臣聽聞坊間有好事者,編排了不少秦縣男的風流韻事,這其中還波及到了皇室公主和郡主。這對秦縣男,以及皇室的名聲,都產生了非常不好的影響。”


    聽到房玄齡這話,早就和房玄齡串通好台詞的李世民,不由得怒發衝冠。


    他環顧四周群臣,厲聲道:


    “什麽?坊間居然有人敗壞有功之臣的名聲,甚至還牽連了朕的女兒,以及宗室之女?是誰如此膽大包天?朕要宰了他!”


    說到這裏,李世民怒吼道:


    “李君羨何在?”


    隨著李世民的話音剛落,百騎司首領李君羨,小跑著來到李世民跟前,單膝跪地,顫聲道:


    “末將在。”


    李世民雙目赤紅,右手顫抖地指著李君羨,喝問道:


    “你來告訴朕,房相所言是否屬實?”


    腦袋低垂的李君羨,嘴角狠狠一抽,苦澀道:


    “迴陛下的話,房相所言句句屬實,秦縣男在坊間確實有不少風流韻事。”


    李世民聞言怒氣一腳,將李君羨踹翻在地,怒氣衝衝地說道:


    “混賬東西!這麽大的事,你之前為什麽不上報?”


    李君羨囫圇個地爬起來,重新跪倒在地,顫聲道:


    “末將該死!”


    李世民冷哼一聲,怒道:


    “你確實該死,朕恨不得現在就將你大卸八塊。”


    “不過你先告訴朕,宮中都有哪位公主被牽扯其中,影響了名節?”


    聽到李世民這話,李君羨心中腹誹不已。


    [好嘛,這髒活累活,我李某人都按您老的意思辦了。到頭來您不誇我幾句也就算了,還要把我李某人大卸八塊?]


    [我李某人,招誰惹誰了?]


    [他娘的,這百騎司的活,真不是人幹的。]


    李君羨吐槽歸吐槽,這些話是萬萬不敢當著李世民的麵說的。


    他心知肚明,今晚的事關係重大,不敢有半點疏漏。


    於是乎,李君羨小心翼翼地稟報道:


    “迴陛下,坊間傳聞涉及了長樂公主殿下、豫章公主殿下、巴陵公主殿下、東陽公主殿下、臨川公主殿下、城陽公主殿下、高陽公主、晉陽公主殿下、河間郡主之女丹陽郡主,以及其他幾位宗室之女。”


    “但末將調查發現,這些皆為謠傳,並無實據。秦縣男在長安期間,恪盡職守,未曾有任何不軌行為。”


    李世民越聽臉色越黑,最後更是黑成了鍋底。


    [混賬!朕讓你隨便說幾個公主,沒讓你把朕待嫁的女兒一股腦地全說出來!]


    [還有,晉陽她還是個孩子啊!你這白癡長沒長腦子啊!]


    這次李世民是真的生氣了,恨不得現在就喊人,將地上這個蠢貨拉出去砍了。


    眾目睽睽之下,李世民隻好壓下滿腔怒火,按照劇本,咬牙切齒地問道:


    “既然是謠傳,為何會讓它流傳開來,影響到我皇家的顏麵?”


    李君羨擦了擦額頭的冷汗,解釋道:


    “陛下恕罪,長安城人多口雜,加之百姓對秦縣男事跡的好奇與仰慕,難免有人捕風捉影、以訛傳訛。”


    “百騎司已盡力追查源頭,但散布謠言者眾多,一時難以根除。不過臣已下令加強管控,嚴懲造謠生事之人。”


    李世民聞言微微頷首,神色稍微緩和了一些。


    這時房玄齡知道是該是自己上場了。於是,他上前一步,拱手道:


    “陛下,老臣以為秦縣男的謠言,之所以屢禁不止,皆因秦縣男尚未成家所致。故而,臣提議,陛下不妨在皇室中則一良配,賜婚給秦縣男。”


    “這樣一來,既能使坊間流言不攻自破,也能體現皇家對功臣之臣的眷顧,使其能在朝堂立足,更能安心為我大唐效力。”


    “房愛卿所言極是。”


    李世民故作深思,隨即朗聲道:


    “秦明年紀輕輕便有如此功績,朕亦有意將其接入皇室,以示恩寵。然婚姻大事不可兒戲,更何況此事還牽扯到皇室女子名聲。”


    “故而,除了要征求秦縣男本人意見外,朕也需要和皇後商議一番。”


    他略微沉吟,而後轉向群臣,詢問道:


    “房相提議之事,諸位卿家以為如何?”


    現場一片短暫的寂靜後。


    門下省侍中王珪,突然站起身率先開口說道:


    “房相所慮不無道理,但我朝亦有因功即時封賞之例。秦縣男此次之舉,實乃挽救大唐於危難之際,其功績足以震撼朝野,若不及早給予充分認可,恐挫傷忠勇之誌。”


    “臣以為,可先予郡公之爵,待其迴京後,再行詳細考核其事跡,如有不符之處,再行調整亦不遲。”


    “此外,賜婚一事乃陛下家事,臣等並無異議。”


    此言一出,又有幾位大臣相繼附議,讚同王珪的觀點。


    李世民見狀眼睛微微一眯,深深地看了王珪一眼。


    沉默片刻,李世民深吸了一口氣,朗聲道:


    “諸卿所議,朕均細細聽取。朕決定,先行冊封秦明為藍田郡公,待其返京後,由三省六部聯合審查其具體功績,再行細致定奪。”


    這一決定得到群臣一致讚同,宴會氣氛也隨之熱烈起來。


    百官們紛紛暢談秦明的事跡,讚歎之餘,也不禁感慨大唐因有這樣的能人誌士而繁榮昌盛。


    一片喧嘩聲中,唯有這些天一直賦閑在家的長孫無忌,獨自一人坐在喧鬧的人群中,一臉平靜地端起酒杯,一飲而盡。


    不知在想些什麽。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真沒想在大唐搞事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宅在家裏睡大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宅在家裏睡大覺並收藏我真沒想在大唐搞事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