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六年,正月十四,巳時,長安城,皇宮,太極殿。


    朝會從卯時開到現在已經有兩個時辰了,基本所有的重要的事情,都已經商量完畢了。


    這時無舌公公收到李二的示意,站在玉階上看著前排的幾位官員問道:


    “諸位朝臣,可還有事要請奏?”


    正當朝臣們以為,今日早朝就要結束的是時候,站在左側文臣之首的房玄齡,走到大殿中央,舉著笏板拜道:


    “臣房玄齡,有事請奏陛下。”


    李世民等這一刻已經很久了,他坐直身子,裝作疑惑的樣子問道:


    “房相請奏何事?”


    房玄齡從懷中掏出一道折子雙手舉過頭道:


    “臣,昨日偶得一篇啟蒙佳作,名為《三字經》,今呈於陛下,望陛下準許將此篇做成雕版,推行天下。”


    房玄齡話音剛落,大殿裏頓時響起了討論聲,許多文臣都在交頭接耳,互相詢問最近是否聽過什麽名篇,武將們對此倒是不是很在意,畢竟他們都是一群糙漢子,除了打仗對比的一概不關心。


    同樣站在文臣第一排的王珪,聽到房玄齡這話,又聯想到前陣子長安城傳的沸沸揚揚的《愛蓮說》心裏有了些許猜測。


    這時李世民已經從無舌手裏接過了奏折,展開看了大概瀏覽了一遍,便大聲說道:


    “嗯,確實是一篇難得的啟蒙佳作,不知此篇是我朝哪位官員所作?”


    此話一出朝臣們頓時安靜下來,紛紛豎起了耳朵。


    隻見房玄齡再次拜道:


    “迴稟陛下,此《三字經》乃藍田縣一個叫秦明的一十六歲少年所著,並非朝中大臣。”


    朝中大臣,聽到這個名字,紛紛交頭接耳,詢問秦明是哪個,有誰認識。


    王珪聞言露出一副不出所料的模樣,文官中同樣有幾人也露出了了然的表情。這幾人分別是吏部尚書長孫無忌,工部尚書段綸,還有禮部尚書河間郡王李孝恭。


    而武將一係的中也有幾人,聽到秦明的名字後,眼神一亮,其中以盧國公程咬金最為激動,他不斷的朝身邊的一眾武將炫耀道:


    “嘿,那小子可是俺老程認的侄兒。怎麽樣厲害吧?”


    一個黑臉大漢看著程咬金嘚瑟的模樣,出言譏諷道:


    “認得侄兒而已,又不是你兒子,你炫耀個屁啊!”


    盧國公聞言暴怒。他指著黑臉大漢道:


    “黑炭頭,你是不是皮癢了?找揍是不是?”


    尉遲恭聞言牛眼一瞪,一手叉著腰一手指著程咬金道:


    “嘿,我說你個程胖子,幾天不揍你,你這膽子見漲啊?來啊,本大爺和你比劃比劃。”


    李世民端坐在龍椅上,聽著殿內像菜市場一樣的聲音,不由一陣頭大,他拍了拍龍椅道:


    “給朕安靜。”


    文武百官見狀趕忙安靜下來,一下子大殿內落針可聞。


    李世民這才滿意的點了點頭,接著朝房玄齡道:


    “此子年紀輕輕,居然有如此才華?不入朝為官太過可惜了。”


    李世民話音剛落,文官裏邊走出一個消瘦的中年人。


    他舉著笏板拜道:


    “陛下,能否先讓臣看看,房相口中的啟蒙佳作《三字經》。”


    朝中的文臣聽到這話,也紛紛點頭,畢竟他們可不認為一個十六歲的少年能寫出什麽好的啟蒙文。


    李世民聽到中年的話,眉頭皺了皺,但很快便笑著說道:


    “玄成所言極是,無舌你把這篇《三字經》念給諸位大臣聽聽。”


    “諾。”


    說完無舌便從李世民手裏接過奏折,轉身走到玉階邊,大聲念道: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


    眾多文臣初時,還有些不以為意,但聽著聽著便不由動容起來,甚至有些官員唿吸都急促了,因為他們突然意識到,這將是一篇名傳千古的啟蒙文章,而且文章後邊的典故和紀年,明顯是可以繼續加的。


    如果能夠和著文的人搭上線,把自己的寫進去,那豈不是說自己一下子就能名傳千古了?


    這可是文人一輩子追求的最高榮譽了。


    至於一眾武將,倒是沒有文臣這麽多的彎彎繞,但大多也覺得此文郎朗上口,確實很適合給族中子弟當作啟蒙文。


    ......


    “勤有功,戲無益。戒之哉,宜勉力。”


    等無舌念完之後,朝臣們都陷入了沉默。


    李世民對此很是滿意於是便朝魏征說道:


    “玄成,以為此文如何?是否可以刻成雕版,推行天下?”


    魏征聞言趕忙拜道:


    “臣以為此篇包含道德、曆史、地理、儒家名篇等等,可謂包羅萬象,而且朗朗上口,非常適合啟蒙。臣以為此篇可傳千古,如果能推行天下,那我大唐必定能多出許多讀書人。臣為陛下賀。”


    一眾文武聞言,紛紛躬身行禮朝李世民拜道:


    “臣,為陛下賀。”


    一時間太極殿內,恭賀聲響成一片。


    李世民見狀龍顏大悅,哈哈笑道:


    “好,好。”


    又過了一會兒,李世民又接著道:


    “既然眾卿家都覺得秦明此篇文章可傳千古,那麽朕便下旨招他入朝....”


    正在這時魏征又站出來說道:


    “陛下,雖然秦明著的這篇《三字經》確實是一篇難得的啟蒙文,但是這不代表著他能入仕為官。”


    “我大唐文采好的學子,大有人在,而且如今春闈在即,如果隻因一篇文章,就讓此子入朝為官,臣以為不妥,恐會引得入京趕考的士子不滿。”


    “臣知陛下求才若渴,但望陛下三思,臣建議可以破格準許此子,參加今天的春闈,如果此子真的有才能,想來定能在春闈中,嶄露頭角。”


    李世民聞言銀牙都快咬碎了。


    “好你個田舍農,朕忍你很久了。”


    “還參加春闈,那小子巴不得,不做官呢?他要是願意參加春闈,朕還費這勁幹嘛,好在朕做了兩手準備,不然倒遂了你這田舍農的心意了。”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真沒想在大唐搞事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宅在家裏睡大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宅在家裏睡大覺並收藏我真沒想在大唐搞事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