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數字特效研究室。


    陳時平看著北大搗鼓出來的3d動畫短片,感覺腦瓜子嗡嗡的。


    動畫很流暢,人物的動作表情很還不錯,但是建模真的粗糙啊。


    從建模到貼圖都不行,顏色和美感就更別提了。


    整體效果看起來就像是陳時平想了一下忽然想到一部動畫。


    反鬥天庭,曾經在央視六套播出過!


    現在研究室做出來的動畫效果和反鬥天庭差不多!


    乍一看挺好,但是真的毫無美感


    楊師傅也在研究室,都忍不住別過頭去了。


    就這還能叫動畫呢?毫無美感,毫無藝術!


    特效工程師本來還挺嘚瑟的,看到陳時平和楊師傅的反應後頓時心口哇涼。


    陳時平忍不住笑,他們現在能做出來這種東西已經非常不錯了。


    隨手搗鼓出來的東西雖然不如玩具總動員那樣好,但是也非常厲害。


    畢竟投入的時間和精力不是一個級別的。


    如果陳時平現在也拿出來幾個億,沒準他們也能搗鼓出來一部玩具總動員。


    或者博物館奇妙夜之類的東西。


    “做的不錯,這個技術在國際上也算一流了,些許瑕疵很正常。”


    陳時平主動開口安慰,繼續鼓勵道:“未來必定是你們的!”


    鼓勵特效工程師幾句之後,陳時平就直接問道:“假如讓你做一個死物變活物的過程能做好嗎?”


    特效師愣了一下問道:“死而複生?”


    “不是不是,這麽說吧,人從畫裏走出來,畫裏的人活了,你懂我意思嗎?”


    特效師這才連忙點頭說道:“能啊,這還沒有做3d動畫難呢。”


    陳時平哈哈一笑說道:“伱迴頭研究研究,做個成品給我看看。”


    “沒問題!”特效師滿口答應。


    研究室裏有專門的影棚給他們做拍攝素材和實驗的,也不用陳時平專門去拍素材給他們。


    聊了幾句後,陳時平就和楊師傅開始商量怎麽製作冰雪奇緣。


    科技在發展,他們不可能去靠著純手工畫畫來製作一部長篇動畫。


    大鬧天宮當年沒條件才靠著全手工完成的,現在技術在這呢,肯定要靠電腦技術了。


    必須要與時俱進才可以!


    使用電腦來製作動畫,是主流也是必然的發展趨勢,他們不能背道而馳。


    隻不過不去做3d動畫而已。


    但是現在世界動畫電影發展的飛快,動態捕捉技術都比較成熟了。


    國內還沒摸門檻呢。


    陳時平和楊師傅這次過來就是想了解一下研究室的情況。


    陳時平打算去英國重金請動作捕捉係統的公司來輔助。


    不然的話,就隻能用老辦法來做了,讓演員一點點演出來,畫師跟著一點點轉描出來。


    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工作量,做長片動畫電影不可能靠畫師在工作室裏門一關悶頭畫。


    動畫電影的質量和動畫片的質量是不一樣的。


    動畫電影是逐幀的做,動畫片是隻做關鍵幀,做出來的效果完全不一樣。


    純手工和半機械加工的區別吧。


    後者肯定更加簡單,但是匠心不足靈氣不足也不夠自然。


    動畫電影的畫麵動態必須要足夠真實自然。


    靠著畫師自己逐幀去設計,最後出來的動作必然是扭曲不自然不真實的。


    所以動作捕捉是必須要有的,而且還要全力發展這個技術!


    這個可不光是用在動畫領域,在特效電影、遊戲製作領域都是非常關鍵的技術!


    國外發展幾十年了,國內還沒怎麽起步呢。


    沒起步就意味著要砸重金,這關乎著國內電影未來很重要的一環。


    這次和楊師傅過來也是商量這個問題。


    要是想要節省經費,隻做關鍵幀就行,甚至動捕也隻是很簡單的輔助,不需要花太多時間和精力。


    不過陳時平還是想要做精品,做逐幀動畫。


    逐幀動畫貴啊,等於觀眾在任何時候暫停都會看到一張完美的原畫。


    每一幀都可以拿出來做壁紙的概念。


    隻不過現在的動捕技術國內是零,轉描技術倒是發展的還不錯。


    神秘海域中就用了大量的轉描技術來做特效。


    比如公主手裏會發光的劍還有會發光的麵甲和眸光。


    轉描技術在真人電影中可以理解人工逐幀摳綠。


    拍攝的時候公主手裏的劍就是一個普通的劍,但是拍完後特效師逐幀把劍畫出來然後加上光效。


    好萊塢很多大片也是用這種技術,就比如星球大戰裏麵的光劍對砍,還有激光biubiubiu。


    隻是好萊塢已經開始拋棄轉描技術,在轉向3d技術後轉描對好萊塢來說就太原始了。


    大船就用了動捕技術,成片效果非常不錯,也是動捕技術的發展,才讓卡梅隆有條件拍攝阿凡達。


    很多牛逼的技術其實早就發明出來了,3d攝影、動捕等等都發明出來好些年了。


    隻不過這些東西都還不成熟,而且單獨拿出來非常雞肋。


    但是組合在一起就會爆發出不一樣的能量!


    好萊塢朝著高科技的道路一去不複返,轉描這樣的技術自然會被淘汰。


    不過轉描技術在日本發展的非常好!日本的動畫基本都是用轉描技術來做的。


    日本和好萊塢走了兩個不同的路線,不過都非常成功。


    後來的中國電影嘛,兩個都沒用好,轉描工作量太大,動捕成本高.


    索性就偷偷懶了。


    至於陳時平嘛,他兩個都不想放棄,不是所有的片子都用的起動捕的。


    而且國內現在沒有動捕技術,轉描必然不能拋棄。


    冰雪奇緣要用哪種技術也需要商量。


    是砸重金去英國找人來做動捕,還是先用轉描對付一下。


    楊師傅和陳時平一起和特效工作室的人在商量到底用哪種技術比較好。


    北大研究室的負責人很興奮地說道:“我覺得兩個一起來比較好,去英國做動捕,我們的人也可以過去學習一下。”


    陳時平搖搖頭說道:“學不了的,沒有動捕攝影機,你看一百遍也沒用。”


    “那就買啊,買迴來我們再研究!”


    “人家有專利啊,直接買設備吧。”


    研究室的負責人頓時無奈,忍不住抱怨國內的電影器材廠都在搞什麽東西。


    前十年國產相機發展的其實不錯,怎麽後來就跟不上了呢!


    “陳總要不你花點錢投資吧,這個技術的基礎專利過期了吧?我們在他們的基礎上研究一下。”


    陳時平:“.”你在開什麽玩笑!


    他隻想花錢買設備啊,這玩意要是自己研究,那花的錢就海了去了!


    研究室的負責人說道:“陳總,你也不想一直花錢用人家的東西吧,而且最專業的最新的技術還用不上,哪有自己研究更好啊,中影不是有一個電影器材廠嗎?不要浪費啊!”


    陳時平抽抽嘴角,普通攝影機他們都搞不定了,還動捕攝影機?


    “技術差距太大了,而且電影行業涉及的東西太多,哪有全都自己搞的。”


    “關鍵技術得掌握啊!”


    “.”


    陳時平無奈,這句話真的說到點子上了。


    世界上最好的那些攝影機絕大多數都不對出售,哪怕是租賃也會有各種各樣的條件。


    “你說的對,我想想吧,要是真的去做,沒有幾個億不會出成果的,這是一個大的開銷!”


    陳時平仰天歎氣,幾個億是理想化的狀態,不理想的話可能要十個億以上。


    技術儲備太薄弱了,從頭發展很難的。


    楊師傅沒參與到這些話題的討論中,等他們說完才開口道:


    “先說說電影吧,我覺得還是用轉描好一點,我們現在就是用那個什麽動捕幫助也不大,不如做轉描。”


    陳時平想了一下說道:“先這麽著吧,動捕的事情我要想一想還要迴去開會討論一下。”


    說完他又頓了一下看著研究室的主任說道:“劉主任,迴頭會議你也得參加。”


    “沒問題,提前和我說就行。”


    技術上的問題先這麽著,電影的籌備也要開始了。


    楊師傅參與過動畫製作,還算有些經驗,宋漴那邊還沒迴來,現在隻能靠著他和陳時平來摸索著籌備。


    事情沒那麽簡單,但是也沒那麽困難。


    先從最基礎的工作開始做嘛。


    不是找了兩百多個學生,給他們布置任務去。


    分為兩組,一組去做人物設計,一組去做場景設計。


    算是征稿,征上來後主創團隊在參考嘛。


    反正都是摸索著前進,沒必要按照正規的方法去做。


    鍛煉隊伍才是關鍵。


    現在就是把上美廠成熟的流程體係拿過來也會出現很多問題,不如自己慢慢摸索。


    陳時平和楊師傅的想法都很簡單,哪怕把前期戰線拉長都無所謂。


    人鍛煉出來了,後麵就簡單多了。


    陳時平和楊師傅他們在研究室又聊了一會後就走了。


    從北大出來後,楊師傅忍不住說道:“國內不缺人才,但是很多技術發展不上去還是缺乏重視和眼光。”


    “陳總,如果有能力,還是自己發展技術最好,如果你都不重視,我不知道還會有誰重視。”


    陳時平愣了一下然後鄭重地點點頭說道:“好!”


    楊師傅欣慰地拍拍陳時平的肩膀說道:“對嘍,這才是中國電影改革第一人的樣子!”


    陳時平哈哈一笑,和楊師傅一起離開了北大校園。


    不過想要發展技術,就要能夠留住人才。


    這一點清北做的都不太好,出國率非常高,出國後滯留率也很高。


    國內的頂尖高校大多都是這樣。


    陳時平要是想發展技術,就要想辦法留住人才。


    不能嘴上喊著支持國產電影,實際上啥都不做吧。


    陳時平不能和韓老三學,這老小子投資電影掛個名就不管了,盲目信任大導。


    當然,還是因為他不怕虧錢,隻要動靜。


    反正大多數電影的投資花的是電影發展基金,怕個雞毛!


    隻是幾部大片砸下去對中國電影市場沒有太大的幫助,反而讓觀眾對國產大片失去信心,一連過了多少年才緩過勁來。


    在當時看,幾部大片的票房過億刺激了市場,實際上是竭澤而漁!


    還傷害了觀眾情感,在那幾部大片統統上映之後,國內的觀眾就開始狂熱追捧好萊塢大片了。


    國內一說大片清一色的質疑,觀眾不再信任國產大片了。


    陳時平想到這裏也認識到自己必須要搞技術!


    動捕雖然能買到,雖然不會被卡,但是不搞技術發展,這部電影的意義就失去一半了。


    以前光想著搞特效技術,忽略了這些問題。


    整個電影行業是一項項技術拚湊起來的,一部真正牛逼的大片不是一個牛逼的特效工作室就能做出來的。


    十六毫米的攝影機和七十毫米的能一樣嘛!


    max攝影機和普通七十毫米又不一樣,更別說還有更多不同功能的攝影機。


    以後想要拍出真正牛逼的大片,攝影機絕對是重中之重!


    動捕技術和動捕攝影機也是重中之重!


    陳時平迴到中影後,就讓小李秘書去把電影器材廠的資料拿過來了。


    發展技術之前得先了解一下國內的技術到底處於什麽水平!


    電影器材廠主要是負責供應協調,生產隻占一小部分。


    這一點陳時平一直都知道,但是今天看了詳細的生產資料才忍不住頭疼。


    生產你奶奶個腿啊!


    生產的都是膠卷、放映設備等一些小玩意,用的還是人家的生產線和技術。


    大多數還是洗印廠、電影機械廠、光學儀器廠生產的。


    電影器械廠等於沒有生產,也沒有研發部門。


    陳時平腦子頭疼,又翻開國內的電影機械廠和光學儀器廠名單。


    看完也是挺無奈的,國內專門做攝影機的光學儀器廠非常少。


    大多數都依賴電影器材廠進口!


    真的是要從頭發展。


    這下要投入的資金就不是幾億了,可能是十幾億幾十億!


    不過這個還真得搞,哪怕不搞攝影器材廠,數字放映終端的技術也要研究。


    最好是能夠快點發展出來關鍵技術,不然國外大拿製定規則的時候都沒機會上桌。


    到時候隻能用被人的規則用別人的技術了。


    陳時平原本打算明年再搞器材廠和洗印廠的改革,現在看來要快點提上日程了!


    不然就是一步慢步步慢!


    (還有一章晚一點,今天狀態很差,而且還要查資料,動畫攝影器材處於我的知識盲區,得現查現寫)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1988從獨立製片人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騎豬的小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騎豬的小貓並收藏1988從獨立製片人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