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陳平也跟著蓋石頭房子,陳安覺得是自己最錯誤的建議。
因為他發現自己忽略了一個問題——水泥。
這年頭水泥稀缺,想要購買到,不但需要批條,而且價格很貴,差不多二十塊錢一噸的樣子。
想要用水泥建造石頭房子,所需要的水泥用量不少。
如果真用水泥,可能單憑此項就要花掉不少錢。
最省事的,大概就是用石灰砂漿了。
別看石灰砂漿普通,但這東西用來作為砌石頭牆體的粘合劑,年限越長,越牢固。
可是,石灰也是個大麻煩,周邊沒得賣。
山裏石灰石不少,可燒製的時候也需要煤炭,隻是用木柴的話,溫度不夠高,燒不透。
好在附近山野裏就有煤層,倒是可以進行采挖,隻是背運挺費勁。
他現在算是真正明白了,為什麽山裏山外,包括桃源鎮上,大都是夯土房、吊腳樓和木樓了。
得,話都放出去了,也為了自己住得舒服點和以後一勞永逸,還是蓋石頭房吧!
他準備挖點煤,自己燒石灰。
沙子、黏土,倒是方便,河沙直接撈,黏土直接挖就行。
就陳安所在盤龍彎的河流彎拐處,就有不少河沙淤積。
山野裏也有砂石山,需要挖下來自己砸碎篩選,相比起來,還是河沙方便得多。
一家子迴到家裏,做了飯吃過後,陳子謙去找會計、記分員他們一起商量事情,而陳安則叫上陳平,兩人都帶著鋤頭工具,到青溝建房子的旁邊,找了個土埂,挖了個近三米的,肚大口小的土窯,用來燒製石灰。
邊上就有山石,敲碎成塊搬來就行,剩下的就是考慮煤的問題。
接下來幾天又是接連的蒙蒙雨,幹不了什麽事兒,一家子全撲在燒石灰這件事情上。
就連陳子謙在領著人將趙昌富、楊連德家交出來的糧食和錢分發給村民後,他也參與進來。
挖煤,敲石頭,砍柴……
窯子裏,先在底層鋪上一層五六公斤大小的石灰石,放上一層煤塊,房後放上砍碎的木柴,再往上麵放石灰石,鋪上一層煤塊,再放石頭、煤塊,一層層疊加,直到裝滿整個土窯。
為了便於通風和燒得夠透,石頭層和煤層的堆疊有間隙,大的石塊放在中間溫度最高的地方,小的則是放在邊緣。
然後陳安點著了柴火。
在煆燒石灰的時候,一家子又開始準備下一窯所需要的材料。
馬不停蹄的準備,一爐接一爐的石灰塊,被燒製出來。
天氣轉好,陳子謙得領著村裏人上工,開始往田地裏搬積攢起來的肥料,但其餘人還是全都跟著陳安幫忙。
需要準備的還有河沙,黃泥。
說是石灰砂漿,其實更準確地說是三合土。
到了生產隊末期,人們積極性不高,上工就有工分,不上工就沒有,更多是在混日子。
以其一天混那一塊錢不到的工分,還不如來幫忙建房更實在。
石匠在平整地基的時候,也順便將開鑿出的山石用鏨子鑿眼,再用大錘和楔子,分成一個個小塊,每塊也就控製在四五十斤的樣子,然後簡單修出稍微平整的口麵備用。
而木匠則是開始搭建木架鋸板材、打理木方和門窗框架的準備。
青溝建房的這片地還算平整,挖土方的時候,不過下去五六十公分,就是一塊塊山石,稍加打整,就是非常堅實的地基。
建房的事情,開始有條不紊地進行起來。
耿玉蓮和瞿冬萍兩人迴去上工了,而陳安和陳平則是每天在青溝攪拌砂漿,幫忙搬運石頭供應砌牆。
陳安專門砍來竹子,用刀子破成細細的竹絲製成刷把,專門用來掃刷石頭牆體上的砂漿黃泥,用木棍細細勾縫。
陳平這裏的大房子,一百五十平米的兩層主房,外加左右兩側各兩間的廂房,少說也有二百三十平。
如果前麵建上圍牆,裝了大門,那就是一個妥妥的四合院樣式。
米倉山裏,其實也有著不少四合院。
早年間湖廣填四川的時候,山裏來了不少民風彪悍的客家人,他們也將四合院帶到了這大山裏,哪怕到了後世,依舊有很多四合院群落保存完好,並被保護起來,
轉眼一個月時間過去,石屋的第一層成型。
別看是厚實的石頭牆體,拉著雙線仔細砌出來,那也是非常的有型。
大門框、窗框,直接就是粗大的原木,兩麵刨平做成,非常的厚實,到時候裝上做出來的木門門板和窗扇,做得精細點,絕對非常牢靠、美觀。
一層牆體建起來,一根根原木做成大木方當樓楞架上去,先簡單用幾塊木板墊著,再搭上盤簡易樓梯,繼續升二層。
時間就這麽一點點過去。
其實用石頭砌牆,別看厚實,但隻要石料、砂漿供應足,速度並沒有想象中那麽慢。
再一個月過去,石頭房子的主體已經完成。
遠遠打量著這房子,陳安覺得漂亮,陳平更是每天樂滋滋的。
陳子謙、耿玉蓮和瞿冬萍更是每天晚上必到,一個個看著這一天一個樣,寬敞明亮,明明想著會很粗糙難看的石頭房,偏偏卻有種厚重沉穩,看著很別致、舒服的感覺。
陳安晚上迴到老房子睡覺,不隻一次聽耿玉蓮和陳子謙說那房子好,感覺有了那樣的房子,自家半坡上的老房子更像是個圈。
陳安聽到這樣的話,打心裏覺得高興。
因為他一直擔心,等哥倆的石頭房子建好以後,陳子謙和耿玉蓮舍不得放棄這半山腰的老房子。
希望以此潛移默化,到時候更容易說動他們搬離,舍棄老屋。
老人常說,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那是固有的執念,不是那麽容易破除的,哪怕有再好的,也輕易不會放棄。
房間的地板,在將泥土夯實後,鋪上打理平整的青石板,縫隙以三合土填充。
剩下的房梁、椽子和用厚實的木料吊頂、鋪樓板的事情就是木匠師傅的事兒了。
幾個石匠則是轉戰盤龍灣備料,平整那些山石。
這段時間以來,就連陳安都已經學會打理這些石料,他自己也加入進去,弄得有聲有色。
他蓋房子的位置,選在小河對麵的石崖前,離著石崖下的山洞十來米,
過去建房之前,首先就得把河上的石橋給搞定。
考慮到以後的大水,這橋必須建得非常仔細。陳安在這裏住了多年,知道是什麽情況,親自選的建橋位置,然後一幫人架設好下麵的拱形支撐後,開始用鏨子、石錘,仔細地一塊塊打理著石頭。
石頭弄成梯形體的,一塊塊嵌合,弄得嚴絲合縫。
然後又用石頭平鋪過去,連通從竹林修出來的土路。
石拱橋的承重不用懷疑,三米的寬度那也是綽綽有餘。
接下來才進入平地建房的環節。
單論起土地平整,陳安所選的這片地,是遠比不上陳平的青溝的。
但陳安要的,就是不拘一格,更能有別墅的新穎。
石頭房子的厚重,加上別具一格的造型,交織出的就是曆久彌新的前衛。
房子地基分成三塊,成階梯狀,大約兩百平的樣子,但有的是石頭,直接用大石將三塊相鄰的地基鋪滿,鋪得實實在在。
這樣的做法,看似傷工廢材,但抬高了基礎,卻能很容易讓一年的雨水,順著地基那些細小的縫隙排出,幹燥性得到了很好的保障。
屋子的建設,也分成三個大間。
中間一進門,就是上樓的樓梯,兩側,一邊為客廳,休息室,另一邊則是廚房和餐廳。
建造的時候,他直接就是大門大窗,進一步提升空間的的高度和亮度,更像是一左一右各建一座獨立的房子,中間以原木相連。
牆壁上,他也要求將木方穿過石牆,留有卡槽,用木頭成為石牆進一步的拉連。
之所以門窗留的那麽大,就是為了以後有朝一日需要換成玻璃,那就相當大氣漂亮了。
他這裏的工程量比陳平那裏還要大得多,整整花了三個月的時間才完成牆體的建造。
陳安心血來潮,在木匠師傅鋪設板麵架設房梁、椽子和樓板的時候,他讓石匠師傅到那個他住了不少時間的山洞,也將裏麵打理平整,並鋪設出來。
這輩子,裏麵不會用來關羊了,將會是一個夏季炎熱的時候,納涼休息的好地方。
再看看背後的崖壁,他想到了那個上輩子刷視頻的時候看到的有上百個蜂箱,後來成了風景區的石崖。
於是,幹脆用竹子搭了架子,趁著他們有工具,提前選著位置,在上麵鑿出一個個長五六十公分的長方形石窟。
石窟外麵方正,可是到了裏麵,就很難使用鏨子,隻能弄成半圓形,並在石窟口上打出卡槽,到時候讓木匠師傅弄出門板,就能成為石洞蜂箱。
山裏花草資源多好,他相信,這麵崖壁上也會有許許多多的蜜蜂願意來安家落戶,成為一個熱鬧的所在。
每年收上一次蜜,至於蜜蜂是走是留,主打一個隨意。
接下來又是院牆,沒有再刻意地選擇這些石灰石,而是直接從河裏撿拾各種形狀,大大小小,五顏六色的石頭進行堆壘,簡單勾縫,倒另有一番味道。
至於豬圈、羊圈、雞圈啥的,被他選在距離大房子三十多米外的另一片小空地上建造。
然後買來青瓦,給房頂裝上,哥兩的房子,算是建成了,隻等著木匠將門窗之類的裝上就行。
這一忙,又是一個多月。
房子和配套設施,從翻過年到完工,一共花了七個多月的時間,而陳安交到耿玉蓮手裏的那些錢,也早已經花光,反倒將家裏賣豬的錢,也花了五十多塊。
因為他發現自己忽略了一個問題——水泥。
這年頭水泥稀缺,想要購買到,不但需要批條,而且價格很貴,差不多二十塊錢一噸的樣子。
想要用水泥建造石頭房子,所需要的水泥用量不少。
如果真用水泥,可能單憑此項就要花掉不少錢。
最省事的,大概就是用石灰砂漿了。
別看石灰砂漿普通,但這東西用來作為砌石頭牆體的粘合劑,年限越長,越牢固。
可是,石灰也是個大麻煩,周邊沒得賣。
山裏石灰石不少,可燒製的時候也需要煤炭,隻是用木柴的話,溫度不夠高,燒不透。
好在附近山野裏就有煤層,倒是可以進行采挖,隻是背運挺費勁。
他現在算是真正明白了,為什麽山裏山外,包括桃源鎮上,大都是夯土房、吊腳樓和木樓了。
得,話都放出去了,也為了自己住得舒服點和以後一勞永逸,還是蓋石頭房吧!
他準備挖點煤,自己燒石灰。
沙子、黏土,倒是方便,河沙直接撈,黏土直接挖就行。
就陳安所在盤龍彎的河流彎拐處,就有不少河沙淤積。
山野裏也有砂石山,需要挖下來自己砸碎篩選,相比起來,還是河沙方便得多。
一家子迴到家裏,做了飯吃過後,陳子謙去找會計、記分員他們一起商量事情,而陳安則叫上陳平,兩人都帶著鋤頭工具,到青溝建房子的旁邊,找了個土埂,挖了個近三米的,肚大口小的土窯,用來燒製石灰。
邊上就有山石,敲碎成塊搬來就行,剩下的就是考慮煤的問題。
接下來幾天又是接連的蒙蒙雨,幹不了什麽事兒,一家子全撲在燒石灰這件事情上。
就連陳子謙在領著人將趙昌富、楊連德家交出來的糧食和錢分發給村民後,他也參與進來。
挖煤,敲石頭,砍柴……
窯子裏,先在底層鋪上一層五六公斤大小的石灰石,放上一層煤塊,房後放上砍碎的木柴,再往上麵放石灰石,鋪上一層煤塊,再放石頭、煤塊,一層層疊加,直到裝滿整個土窯。
為了便於通風和燒得夠透,石頭層和煤層的堆疊有間隙,大的石塊放在中間溫度最高的地方,小的則是放在邊緣。
然後陳安點著了柴火。
在煆燒石灰的時候,一家子又開始準備下一窯所需要的材料。
馬不停蹄的準備,一爐接一爐的石灰塊,被燒製出來。
天氣轉好,陳子謙得領著村裏人上工,開始往田地裏搬積攢起來的肥料,但其餘人還是全都跟著陳安幫忙。
需要準備的還有河沙,黃泥。
說是石灰砂漿,其實更準確地說是三合土。
到了生產隊末期,人們積極性不高,上工就有工分,不上工就沒有,更多是在混日子。
以其一天混那一塊錢不到的工分,還不如來幫忙建房更實在。
石匠在平整地基的時候,也順便將開鑿出的山石用鏨子鑿眼,再用大錘和楔子,分成一個個小塊,每塊也就控製在四五十斤的樣子,然後簡單修出稍微平整的口麵備用。
而木匠則是開始搭建木架鋸板材、打理木方和門窗框架的準備。
青溝建房的這片地還算平整,挖土方的時候,不過下去五六十公分,就是一塊塊山石,稍加打整,就是非常堅實的地基。
建房的事情,開始有條不紊地進行起來。
耿玉蓮和瞿冬萍兩人迴去上工了,而陳安和陳平則是每天在青溝攪拌砂漿,幫忙搬運石頭供應砌牆。
陳安專門砍來竹子,用刀子破成細細的竹絲製成刷把,專門用來掃刷石頭牆體上的砂漿黃泥,用木棍細細勾縫。
陳平這裏的大房子,一百五十平米的兩層主房,外加左右兩側各兩間的廂房,少說也有二百三十平。
如果前麵建上圍牆,裝了大門,那就是一個妥妥的四合院樣式。
米倉山裏,其實也有著不少四合院。
早年間湖廣填四川的時候,山裏來了不少民風彪悍的客家人,他們也將四合院帶到了這大山裏,哪怕到了後世,依舊有很多四合院群落保存完好,並被保護起來,
轉眼一個月時間過去,石屋的第一層成型。
別看是厚實的石頭牆體,拉著雙線仔細砌出來,那也是非常的有型。
大門框、窗框,直接就是粗大的原木,兩麵刨平做成,非常的厚實,到時候裝上做出來的木門門板和窗扇,做得精細點,絕對非常牢靠、美觀。
一層牆體建起來,一根根原木做成大木方當樓楞架上去,先簡單用幾塊木板墊著,再搭上盤簡易樓梯,繼續升二層。
時間就這麽一點點過去。
其實用石頭砌牆,別看厚實,但隻要石料、砂漿供應足,速度並沒有想象中那麽慢。
再一個月過去,石頭房子的主體已經完成。
遠遠打量著這房子,陳安覺得漂亮,陳平更是每天樂滋滋的。
陳子謙、耿玉蓮和瞿冬萍更是每天晚上必到,一個個看著這一天一個樣,寬敞明亮,明明想著會很粗糙難看的石頭房,偏偏卻有種厚重沉穩,看著很別致、舒服的感覺。
陳安晚上迴到老房子睡覺,不隻一次聽耿玉蓮和陳子謙說那房子好,感覺有了那樣的房子,自家半坡上的老房子更像是個圈。
陳安聽到這樣的話,打心裏覺得高興。
因為他一直擔心,等哥倆的石頭房子建好以後,陳子謙和耿玉蓮舍不得放棄這半山腰的老房子。
希望以此潛移默化,到時候更容易說動他們搬離,舍棄老屋。
老人常說,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那是固有的執念,不是那麽容易破除的,哪怕有再好的,也輕易不會放棄。
房間的地板,在將泥土夯實後,鋪上打理平整的青石板,縫隙以三合土填充。
剩下的房梁、椽子和用厚實的木料吊頂、鋪樓板的事情就是木匠師傅的事兒了。
幾個石匠則是轉戰盤龍灣備料,平整那些山石。
這段時間以來,就連陳安都已經學會打理這些石料,他自己也加入進去,弄得有聲有色。
他蓋房子的位置,選在小河對麵的石崖前,離著石崖下的山洞十來米,
過去建房之前,首先就得把河上的石橋給搞定。
考慮到以後的大水,這橋必須建得非常仔細。陳安在這裏住了多年,知道是什麽情況,親自選的建橋位置,然後一幫人架設好下麵的拱形支撐後,開始用鏨子、石錘,仔細地一塊塊打理著石頭。
石頭弄成梯形體的,一塊塊嵌合,弄得嚴絲合縫。
然後又用石頭平鋪過去,連通從竹林修出來的土路。
石拱橋的承重不用懷疑,三米的寬度那也是綽綽有餘。
接下來才進入平地建房的環節。
單論起土地平整,陳安所選的這片地,是遠比不上陳平的青溝的。
但陳安要的,就是不拘一格,更能有別墅的新穎。
石頭房子的厚重,加上別具一格的造型,交織出的就是曆久彌新的前衛。
房子地基分成三塊,成階梯狀,大約兩百平的樣子,但有的是石頭,直接用大石將三塊相鄰的地基鋪滿,鋪得實實在在。
這樣的做法,看似傷工廢材,但抬高了基礎,卻能很容易讓一年的雨水,順著地基那些細小的縫隙排出,幹燥性得到了很好的保障。
屋子的建設,也分成三個大間。
中間一進門,就是上樓的樓梯,兩側,一邊為客廳,休息室,另一邊則是廚房和餐廳。
建造的時候,他直接就是大門大窗,進一步提升空間的的高度和亮度,更像是一左一右各建一座獨立的房子,中間以原木相連。
牆壁上,他也要求將木方穿過石牆,留有卡槽,用木頭成為石牆進一步的拉連。
之所以門窗留的那麽大,就是為了以後有朝一日需要換成玻璃,那就相當大氣漂亮了。
他這裏的工程量比陳平那裏還要大得多,整整花了三個月的時間才完成牆體的建造。
陳安心血來潮,在木匠師傅鋪設板麵架設房梁、椽子和樓板的時候,他讓石匠師傅到那個他住了不少時間的山洞,也將裏麵打理平整,並鋪設出來。
這輩子,裏麵不會用來關羊了,將會是一個夏季炎熱的時候,納涼休息的好地方。
再看看背後的崖壁,他想到了那個上輩子刷視頻的時候看到的有上百個蜂箱,後來成了風景區的石崖。
於是,幹脆用竹子搭了架子,趁著他們有工具,提前選著位置,在上麵鑿出一個個長五六十公分的長方形石窟。
石窟外麵方正,可是到了裏麵,就很難使用鏨子,隻能弄成半圓形,並在石窟口上打出卡槽,到時候讓木匠師傅弄出門板,就能成為石洞蜂箱。
山裏花草資源多好,他相信,這麵崖壁上也會有許許多多的蜜蜂願意來安家落戶,成為一個熱鬧的所在。
每年收上一次蜜,至於蜜蜂是走是留,主打一個隨意。
接下來又是院牆,沒有再刻意地選擇這些石灰石,而是直接從河裏撿拾各種形狀,大大小小,五顏六色的石頭進行堆壘,簡單勾縫,倒另有一番味道。
至於豬圈、羊圈、雞圈啥的,被他選在距離大房子三十多米外的另一片小空地上建造。
然後買來青瓦,給房頂裝上,哥兩的房子,算是建成了,隻等著木匠將門窗之類的裝上就行。
這一忙,又是一個多月。
房子和配套設施,從翻過年到完工,一共花了七個多月的時間,而陳安交到耿玉蓮手裏的那些錢,也早已經花光,反倒將家裏賣豬的錢,也花了五十多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