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量詞一律放後麵!
官場:分手後,我轉身考上省組部 作者:宙光山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梁江濤拿出昨天周密起草的講話稿,從頭到尾讀了一遍。
說實話,周密寫得還是非常不錯的。
恢弘大氣,邏輯思路清晰,論證充分,內容詳實,還有一定的文采。
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都可以當作範文材料了。
可這不意味著盡善盡美。
材料,永遠沒有完美的。
自古文無第一,武無第二。
寫材料的人當然追求最漂亮的結構,最好的切入角度,最準確的用詞,最豐富詳實的資料,最精深的思想,但總有更勻稱的結構,更巧妙的角度,更生動的用詞,更具體的數據支撐,更深刻的思想。
就好比把一段繩子一分為二,永遠也分不盡。
再一個,這隻是初稿,後麵還有修改的空間。
材料就是這樣,從初稿到最後成稿,要經曆一個漫長的打磨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梁江濤可以提意見,而且必須提意見,他要展示自己。
如果說昨晚打字給了周密一個驚喜,今天給材料提意見則更為關鍵,能讓周密更加清晰地認識到他的價值!
畢竟,研究室是靠材料說話的。
梁江濤是個寫手,而不是打字員,這一點他非常清楚。
他要向周密證明,他能寫材料,而且寫得很好!
梁江濤從頭到尾認真閱讀材料,大腦飛速旋轉,不時用鉛筆劃著、寫著,仔細斟酌著。
像對待敵人一樣對待每一個可能出現的錯誤。
梁江濤越看越覺得周密的材料水平很高,觀點、結構、資料排布等大的意見短時間內他提不出來,也不方便提,可小的細節方麵他至少能提十點意見。
這些細節除了兩處是硬傷,剩下的都是可改可不改的,改了則更加完善,還有一兩處是從梁江濤的角度看改了更好,究竟需不需要改還有討論的空間,有個人行文習慣在裏麵。
如果按梁江濤以前的性子,這十點無論如何他都要提出來,可重生後他變了。
他想到前世一個老領導跟他說過的話:“材料都是每個人嘔心瀝血寫出來的,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意見可以提,但要注意方式方法,誰也不想自己的材料被別人說的一無是處。”
“硬傷當然要提,不然被領導發現了還是寫手挨批,這是實打實的幫助,沒人會拒絕。至於可改可不改的,就要慎重了。一個材料,可改可不改的問題最多提三個,而且隻提自己最拿得準的三個,多了就不要提了。”
當時梁江濤聽了這話不以為然,覺得老領導迂腐,有話就得說,有意見就得提,充分討論碰撞,材料才能盡善盡美。
如今再想起這話,已覺得非常有道理。
拿起橡皮,把幾處可改可不改的意見擦去,這樣也能給其他提意見的人一點空間。
“行啊,小梁,挺早的啊。”
9:00左右的時候,周密進來了,看見梁江濤正在伏案工作,點頭笑著說。
“周處早,反正我住得近,早上起來沒事兒,就來單位唄。”梁江濤笑著說。
“昨天的材料打印四份吧,給我一份,然後給漢陽他們拿過去,一會兒咱們碰一下。”
“好嘞。”梁江濤聞令而動,麻利地幹完。
過了一會兒,周密打電話把他們叫了過來。
“昨天的材料大家都看過了,有什麽意見嗎?都說說。”周密道。
這材料的最初稿是周漢陽、寧濱、黃敏他們分頭起草的,現在已經是麵目全非,周密基本上一個字兒都沒用。
幾人看了現在的稿子,卻無不服氣。
和周密的材料比,他們的就是垃圾。
他們水平太低了,都低著頭說不出啥,也就是周漢陽試著提了一點,是梁江濤那幾點可改可不改中的一點,不過是他不準備說的。
周密聽了,沉吟了一下道:“這裏就這樣吧,不改了。”
幾人就更不說話了。
周密道:“江濤,你有什麽意見嗎?有的話就大膽說。”
梁江濤聞言頓了一下,道:“周處,我認真學習了這篇材料,有幾點疑惑想請教一下。”
“哦?你說。”周密鼓勵道,他希望梁江濤開口說話,說錯了也不要緊,誰一上來都會犯錯,而犯錯就是為成功積累經驗,是好事。
相反,怕犯錯而不敢開口、不敢交流,則畏葸不前,就故步自封了,一點兒進步沒有,那樣才會壞事兒。
“第1頁第2段有這麽一句話,‘這次培訓班的學員,除各縣市區新任組織部長外,來自省委組織部機關六名新入職幹部也將參加學習’。”
“縣市區新任組織部長既是全句的賓語,又是參加學習的主語,有句式雜糅之嫌,建議把‘培訓班’後的‘的學員’去掉。”
“改後的句子為‘這次培訓班,除各縣市區新任組織部長外,來自省委組織部機關六名新入職幹部也將參加學習’。”梁江濤道。
周密的眼睛亮了起來,這是一句明顯的病句,他已經發現了,想不到梁江濤也看了出來,而且從語法上分析得很透徹,講解地很清晰,改的也很漂亮。
從這一點上就能看,梁江濤的文字功底很好!
文字能力,是最做不了假的。
基本上三句話就能看出會不會寫,寫的怎麽樣。
“很好!還有嗎?”周密鼓勵道。
“還有第3頁第2段,這個白勺‘的’,應該改為雙人‘得’。”梁江濤又指著一出說。
“的”“得”“地”誤用混用的錯誤況還是很容易犯的,這也是硬傷,周密立刻發現梁江濤說得對,道:“很好,這裏得改,還有嗎?”
“第五頁第3段,‘共建立25個流動黨支部’,建議改為‘共建立流動黨支部25個’,將量詞放到後麵。當然,這個地方是可改可不改的。”
周密沉默了,再看梁江濤的眼神已經不一樣了,這個地方雖然是可改可不改的,但梁江濤的建議明顯更好。
量詞放到後麵,顯得更加簡練,讀起來也更有氣勢。
關於這一點周密是知道的,但往往寫初稿時不注意,打磨稿件的時候再憑借語感改過來。
他並沒總結提煉出“量詞一律放後麵”這樣的認識。
這太實用了!
有了這個認識,恐怕以後這方麵再也不會出問題!
說實話,周密寫得還是非常不錯的。
恢弘大氣,邏輯思路清晰,論證充分,內容詳實,還有一定的文采。
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都可以當作範文材料了。
可這不意味著盡善盡美。
材料,永遠沒有完美的。
自古文無第一,武無第二。
寫材料的人當然追求最漂亮的結構,最好的切入角度,最準確的用詞,最豐富詳實的資料,最精深的思想,但總有更勻稱的結構,更巧妙的角度,更生動的用詞,更具體的數據支撐,更深刻的思想。
就好比把一段繩子一分為二,永遠也分不盡。
再一個,這隻是初稿,後麵還有修改的空間。
材料就是這樣,從初稿到最後成稿,要經曆一個漫長的打磨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梁江濤可以提意見,而且必須提意見,他要展示自己。
如果說昨晚打字給了周密一個驚喜,今天給材料提意見則更為關鍵,能讓周密更加清晰地認識到他的價值!
畢竟,研究室是靠材料說話的。
梁江濤是個寫手,而不是打字員,這一點他非常清楚。
他要向周密證明,他能寫材料,而且寫得很好!
梁江濤從頭到尾認真閱讀材料,大腦飛速旋轉,不時用鉛筆劃著、寫著,仔細斟酌著。
像對待敵人一樣對待每一個可能出現的錯誤。
梁江濤越看越覺得周密的材料水平很高,觀點、結構、資料排布等大的意見短時間內他提不出來,也不方便提,可小的細節方麵他至少能提十點意見。
這些細節除了兩處是硬傷,剩下的都是可改可不改的,改了則更加完善,還有一兩處是從梁江濤的角度看改了更好,究竟需不需要改還有討論的空間,有個人行文習慣在裏麵。
如果按梁江濤以前的性子,這十點無論如何他都要提出來,可重生後他變了。
他想到前世一個老領導跟他說過的話:“材料都是每個人嘔心瀝血寫出來的,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意見可以提,但要注意方式方法,誰也不想自己的材料被別人說的一無是處。”
“硬傷當然要提,不然被領導發現了還是寫手挨批,這是實打實的幫助,沒人會拒絕。至於可改可不改的,就要慎重了。一個材料,可改可不改的問題最多提三個,而且隻提自己最拿得準的三個,多了就不要提了。”
當時梁江濤聽了這話不以為然,覺得老領導迂腐,有話就得說,有意見就得提,充分討論碰撞,材料才能盡善盡美。
如今再想起這話,已覺得非常有道理。
拿起橡皮,把幾處可改可不改的意見擦去,這樣也能給其他提意見的人一點空間。
“行啊,小梁,挺早的啊。”
9:00左右的時候,周密進來了,看見梁江濤正在伏案工作,點頭笑著說。
“周處早,反正我住得近,早上起來沒事兒,就來單位唄。”梁江濤笑著說。
“昨天的材料打印四份吧,給我一份,然後給漢陽他們拿過去,一會兒咱們碰一下。”
“好嘞。”梁江濤聞令而動,麻利地幹完。
過了一會兒,周密打電話把他們叫了過來。
“昨天的材料大家都看過了,有什麽意見嗎?都說說。”周密道。
這材料的最初稿是周漢陽、寧濱、黃敏他們分頭起草的,現在已經是麵目全非,周密基本上一個字兒都沒用。
幾人看了現在的稿子,卻無不服氣。
和周密的材料比,他們的就是垃圾。
他們水平太低了,都低著頭說不出啥,也就是周漢陽試著提了一點,是梁江濤那幾點可改可不改中的一點,不過是他不準備說的。
周密聽了,沉吟了一下道:“這裏就這樣吧,不改了。”
幾人就更不說話了。
周密道:“江濤,你有什麽意見嗎?有的話就大膽說。”
梁江濤聞言頓了一下,道:“周處,我認真學習了這篇材料,有幾點疑惑想請教一下。”
“哦?你說。”周密鼓勵道,他希望梁江濤開口說話,說錯了也不要緊,誰一上來都會犯錯,而犯錯就是為成功積累經驗,是好事。
相反,怕犯錯而不敢開口、不敢交流,則畏葸不前,就故步自封了,一點兒進步沒有,那樣才會壞事兒。
“第1頁第2段有這麽一句話,‘這次培訓班的學員,除各縣市區新任組織部長外,來自省委組織部機關六名新入職幹部也將參加學習’。”
“縣市區新任組織部長既是全句的賓語,又是參加學習的主語,有句式雜糅之嫌,建議把‘培訓班’後的‘的學員’去掉。”
“改後的句子為‘這次培訓班,除各縣市區新任組織部長外,來自省委組織部機關六名新入職幹部也將參加學習’。”梁江濤道。
周密的眼睛亮了起來,這是一句明顯的病句,他已經發現了,想不到梁江濤也看了出來,而且從語法上分析得很透徹,講解地很清晰,改的也很漂亮。
從這一點上就能看,梁江濤的文字功底很好!
文字能力,是最做不了假的。
基本上三句話就能看出會不會寫,寫的怎麽樣。
“很好!還有嗎?”周密鼓勵道。
“還有第3頁第2段,這個白勺‘的’,應該改為雙人‘得’。”梁江濤又指著一出說。
“的”“得”“地”誤用混用的錯誤況還是很容易犯的,這也是硬傷,周密立刻發現梁江濤說得對,道:“很好,這裏得改,還有嗎?”
“第五頁第3段,‘共建立25個流動黨支部’,建議改為‘共建立流動黨支部25個’,將量詞放到後麵。當然,這個地方是可改可不改的。”
周密沉默了,再看梁江濤的眼神已經不一樣了,這個地方雖然是可改可不改的,但梁江濤的建議明顯更好。
量詞放到後麵,顯得更加簡練,讀起來也更有氣勢。
關於這一點周密是知道的,但往往寫初稿時不注意,打磨稿件的時候再憑借語感改過來。
他並沒總結提煉出“量詞一律放後麵”這樣的認識。
這太實用了!
有了這個認識,恐怕以後這方麵再也不會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