馴化儲君後我辭官了

東邊的小周 曆史軍事 字數:94281 閱讀數:54 已完結

最新章節:25 旖夢有痕

更新時間:2023-12-08

TXT下載 留言反饋

馴化儲君後我辭官了   每日早上9:00 日更6000,下一本《愛卿,鳳榻爬不得》求收藏    薑玉竹女扮男裝替兄參加科考,高中榜首不說,還進了殿試。    她淡定表示:不慌,殿前失儀安排上!    沒曾想在殿試上,恰逢恆王發動宮變,薑玉竹陰差陽錯救下老皇帝的性命。    老皇帝熱淚盈眶,握住她的手道:“薑狀元博才智勇,日後你就是太子的少傅了!”    薑玉竹看了眼金階上橫七豎八的叛軍屍身,又看了眼手持寶劍,眉眼冷雋的太子殿下。    嗯...陛下您這真的不是在恩將仇報嗎?    世人皆知,太子出生之時,天降亡國之兆,皇帝迫於輿論壓力,隻好將繈褓中的太子送去極北苦寒之地,任其自生自滅。    絕境中生長出的男子,骨頭是寒冰所淬,血液是冷酒所凝,班師迴朝的頭一件事,就是割了欽天監的舌頭。    麵對這樣冷心冷血的太子殿下,薑玉竹表示:不慌,儲君改造計劃開始!    計劃進行得很順利,曾經滿身煞氣,讓文武百官膽戰心驚的的男子變成霽月光風,禮賢下士的太子殿下。    薑玉竹滿意點點頭,準備向太子遞交上辭呈書。    那日,她被太子抵在窗畔,男子眸色深幽,修長手指滑過女子秋水長眸,瓊鼻絳唇,最終搭在頸間玉扣上,聲若醇酒:    “少傅總是規勸孤要以禮待人,今日,孤定會對少傅以禮相待....”    後知後覺的薑玉竹:等等,太子要行的不是師道之禮,而是...他娘的餘桃之禮啊!    麵對一往情深的學子,她咬了咬牙表示:不慌,假鳳虛凰安排上!    再後來,薑玉竹尋到機會假死再生,當她站在靈堂角落,親眼看到太子一步步走來,神色落寞的男子抬手扶在“兄長”棺槨上,生生嘔出一口鮮血..    薑玉竹頭一次覺得她....有些慌了!    排雷:    SC,HE    ————    下一本《愛卿,鳳榻爬不得》求收藏    楚月鳶生了一張禍水容顏,是齊國第二美人。    第一美人是她同父異母的姐姐。    姐妹二人喜好相似,從小到大什麽都喜歡爭搶,從綾羅珠釵,到未來的夫君——齊國最年輕俊美,光風霽月的戶部侍郎。    好消息是,姐姐因頂著第一美人的名號,被齊國老皇帝一眼相中,封為皇後。    楚月鳶心裏美滋滋,正準備歡天喜地嫁給她的白月光,誰知噩耗傳來,姐姐為老皇帝產下唯一的皇子後,撒手人寰。    不出一個月,楚月鳶就被迎進了宮,帝後大婚當夜,蜀王伺機謀反,一劍要了老皇帝的性命。    龍鳳拔步床上,楚月鳶看著一步步獰笑著走來的蜀王,顫抖著握緊袖擺下的金鳳釵。    下一刻,蜀王胸口滲出鮮血,無聲無息跪倒在楚月鳶腳下。    抬眸間,她看到男子那雙清冷至極的眉眼。    鎮北王雖救駕來遲,卻保住太子的性命,從此成為齊國的攝政王,而楚月鳶則成了齊國年紀最小的太後。    曆經大風大浪,楚月鳶這個笨蛋美人隻想平平安安活下去,直到她發現了個驚天的秘密。    先帝患有頑疾,不能使女子有孕。    那麽問題來了——姐姐留下的孩子,究竟是誰的?    楚月鳶忽而想起姐姐曾經有個求而不得的白月光,正是如今她避之不及的攝政王。    楚月鳶鼓起勇氣,幾次三番試探攝政王,卻換來對方不明所以的態度,她終於急了,漲紅著臉逼問:    “愛卿,你...想不要有個孩子?”    男子古井無波的俊容總算有了一絲漣漪,他凝視小太後那張人比花嬌的明豔麵龐,劍眉微挑:小太後想和他生個孩子?    後來,楚月鳶明白自己鬧了個大烏龍,隻好將目光放到滿朝文武百官身上,憑借她和姐姐一致的審美,逐一試探朝中青年才俊。    今日邀來戶部侍郎一起下棋,明日招來新科狀元郎來品一品香茶。    是夜,她被攝政王強行圈在鳳榻上,男子眸色深沉,啞聲問道:“殿下不是想要一個孩子,臣可以給你。”    楚月鳶: .....    不是,她隻是想給姐姐的孩子找到爹啊!

《馴化儲君後我辭官了》最新章節
25 旖夢有痕
24 前塵往事
23 虎嗅薔薇
22 促膝療傷
21 痛訓龍子
20 華裳加身
19 龜負玉燭
18 不能挑食
17 酒池肉林
查看全部章節
《馴化儲君後我辭官了》全部章節目錄
1 太子歸京
2 與君初見
3 如何收場
4 殿試再遇
5 突發宮變
6 救駕有功
7 虛驚一場
8 前去赴任
9 太子府邸
10 不堪一握
11 獻上良策
12 師生顛倒
13 一場誤會
14 惹人生厭
15 桃花精魅
16 一起赴宴
17 酒池肉林
18 不能挑食
19 龜負玉燭
20 華裳加身
21 痛訓龍子
22 促膝療傷
23 虎嗅薔薇
24 前塵往事
25 旖夢有痕

《馴化儲君後我辭官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或網友上傳,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東邊的小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東邊的小周並收藏《馴化儲君後我辭官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