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曹真在徐州城下大敗漢軍,那是一場驚心動魄的戰役。


    漢軍本以為憑借著徐州堅城,可以抵擋住曹真的淩厲攻勢,然而他們終究還是低估了曹真的智謀與勇猛。


    曹真運籌帷幄,指揮若定,漢軍在他的猛攻之下節節敗退,最後終於潰不成軍。


    曹真率軍突圍成功,這一戰,不僅彰顯了他的軍事才能,更讓漢軍聞風喪膽。


    突圍之後,曹真並未停歇,而是乘勝追擊,連續攻城略地。


    他的鐵騎所到之處,漢軍望風而逃,無一敢與之抗衡。


    曹真的軍隊如同秋風掃落葉一般,迅速將小半個徐州都掌控在了手中。


    徐州之地,物產豐饒,人口眾多,此等戰果,對於曹真來說,無疑是巨大的勝利。


    消息如同長了翅膀一般,迅速傳到了洛陽。


    大漢朝廷內外,一片震驚。


    朝臣們麵麵相覷,心中充滿了惶恐與不安。


    他們深知,曹真的崛起,對於大漢朝廷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威脅。


    然而,此時的皇帝劉禪,卻似乎對此毫不在意。


    劉禪坐在那金碧輝煌的宮殿之中,身旁圍繞著一群嬌媚的後宮妃嬪。


    他身著華麗的龍袍,頭戴珠冠,麵容雖然算得上俊朗,但眼神中卻透露出一種頹廢與沉迷。


    他整日沉溺在酒色之中,與那些妃嬪們嬉笑玩鬧,尤其是對那些被滅的魏國妃嬪,更是寵愛有加。


    其中,郭太後便是他最為寵愛的一位。


    郭太後容顏絕美,身姿婀娜,眉宇間透露出一種高貴與典雅。


    她本是魏國的太後,然而魏國滅亡後,卻被劉禪納為了妃嬪。


    她雖然心中不甘,但在劉禪的寵愛之下,也隻能委曲求全。


    拚盡所有,也要得到皇帝的寵愛。


    是故,不管是皇帝提出什麽要求,她都會滿足。


    現如今,她身體的每個地方,都已經被這個男人涉足過。


    已經是徹底變成了他的形狀了。


    此刻,劉禪正與郭太後以及一眾妃嬪宴飲歡樂。


    宮殿內,燭光搖曳,金碧輝煌,樂聲悠揚,舞姬們翩翩起舞,宛如一幅絕美的畫卷。


    劉禪舉杯暢飲,笑聲不斷,他似乎已經忘記了外界的紛擾與戰亂,隻沉浸在這片刻的歡愉之中。


    然而,朝臣們卻心急如焚。


    他們深知,大漢朝廷此刻正麵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


    曹真的崛起,如同一股洶湧的洪流,勢不可擋。


    若不及時應對,恐怕大漢朝廷將危在旦夕。


    然而,劉禪卻對此置若罔聞,決策緩慢,讓朝臣們感到無比的失望與無奈。


    在朝廷之中,有許多別有用心的世家,他們早已對皇帝劉禪編寫的《氏族誌》以及施行的科舉製心生不滿。


    《氏族誌》本是為了打破世家大族的壟斷,讓更多有才能的人能夠進入朝廷為官,然而卻觸動了這些世家的利益。


    科舉製的施行,更是讓許多寒門子弟有了出人頭地的機會,這對於那些依靠世襲和恩蔭為官的世家子弟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威脅。


    這些世家暗中勾結,對劉禪的決策陽奉陰違。


    他們表麵上對《氏族誌》和科舉製表示支持,然而背後卻暗自資助曹真,希望借助曹真的力量來推翻劉禪的統治。


    更多的世家則是在當地阻撓科舉製的進行,他們利用自己的勢力和影響,阻止那些有誌青年參加科舉考試,企圖通過這種方式來維護自己的利益。


    一時間,丞相府、尚書台等地,奏章如雪花般飛來。


    朝臣們紛紛上書,懇請劉禪能夠正視當前的危機,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來應對曹真的威脅。


    然而,劉禪卻對這些奏章視而不見,依然沉浸在自己的酒色之中。


    丞相府中,一位年邁的老臣手持奏章,眉頭緊鎖。


    他望著那堆積如山的奏章,心中充滿了憂慮。


    他深知,這些奏章每一份都關乎大漢朝廷的安危,然而劉禪卻對此置之不理。


    他歎了口氣,緩緩走到案前,提起筆來,再次寫下了一份懇切的奏章。


    他希望劉禪能夠看到這份奏章,能夠意識到當前的危機,然而他心中卻明白,這份奏章很可能也會像之前的那些奏章一樣,石沉大海。


    尚書台中,一位年輕的官員正焦急地踱步。


    他剛從地方上迴來,親眼目睹了曹真軍隊的兇殘和殘暴。


    他深知,若不及時阻止曹真的進攻,恐怕大漢朝廷將陷入萬劫不複之地。


    他手中緊握著一份密報,那是他費盡千辛萬苦才從曹真軍中得到的。


    密報中詳細描述了曹真的軍事部署和進攻計劃,然而他卻無法將這份密報呈遞給劉禪。


    因為他知道,即使呈遞上去,劉禪也未必會看,更別提采取什麽措施了。


    在朝廷的角落裏,一些世家子弟正聚在一起竊竊私語。


    他們臉上帶著狡黠的笑容,眼中閃爍著陰謀的光芒。


    他們正在商量著如何進一步阻撓科舉製的進行,如何暗中資助曹真。


    隻有推翻劉禪的統治,才能維護他們世家的利益。


    然而他們卻忘記了,大漢朝廷的安危,關係到每一個百姓的生死存亡。


    他們的陰謀和詭計,隻會將大漢朝廷推向更深的深淵。


    劉禪卻依然沉浸在酒色之中,他似乎對外界的一切都毫不在意。


    他摟著郭太後,輕聲細語地說著些甜言蜜語。


    郭太後雖然心中不滿,但在此刻也隻能強顏歡笑。


    自己的命運已經與劉禪緊緊綁在了一起,無論劉禪做出什麽決定,她都隻能默默承受。


    然而,朝臣們卻並未放棄。


    他們繼續上書懇請劉禪能夠正視當前的危機,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來應對曹真的威脅。


    他們希望劉禪能夠醒悟過來,能夠意識到自己的責任和義務。然而,劉禪卻依然我行我素,對朝臣們的懇請置若罔聞。


    隨著時間的推移,曹真的勢力越來越強大。


    他繼續攻城略地,將大漢朝廷的領土一步步蠶食。


    大半徐州,已入他手。


    朝臣們心急如焚,然而卻束手無策。


    他們深知,若再不采取行動,恐怕大漢朝廷將逐漸滅亡。


    終於,有人站了出來。


    費禕手持奏章,毅然決然地走進了劉禪的宮殿。


    他深知,自己的這一舉動可能會觸怒劉禪,甚至可能會丟掉性命。


    然而他卻義無返顧,因為他深知,自己肩負著大漢朝廷的安危和百姓的生死存亡。


    他走到劉禪麵前,跪倒在地,高舉奏章,大聲說道:“陛下,曹真勢力日益強大,我大漢朝廷危在旦夕。懇請陛下能夠正視當前的危機,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來應對曹真的威脅。否則,我大漢朝廷將徹底滅亡啊!”


    劉禪聞言,眉頭一皺,不悅地說道:“愛卿此言差矣。我大漢朝廷兵強馬壯,何懼曹真?愛卿莫要危言聳聽。”


    朝臣聞言,心中一痛。他深知,劉禪已經徹底沉迷在酒色之中,無法自拔。


    他歎了口氣,緩緩說道:“陛下,臣並非危言聳聽。曹真勢力強大,我軍屢戰屢敗。若再不采取行動,恐怕我大漢朝廷將無立足之地啊!”


    劉禪卻不願再聽下去,他揮了揮手,示意朝臣退下。


    費禕無奈,隻能黯然離去。他走出宮殿,望著那陰沉的天空,心中充滿了憂慮和無奈。


    他深知,大漢朝廷的安危,已經懸於一線。


    然而他卻無能為力,隻能眼睜睜地看著大漢朝廷一步步走向滅亡。


    而此刻的曹真,卻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備著下一次的進攻。


    自己距離興複大魏的目標已經越來越近。


    他望著那遼闊的疆域,心中充滿了豪情壯誌。


    他發誓,一定要將大漢朝廷徹底滅亡,建立屬於自己的霸業。


    丞相府中,氣氛凝重得如同暴風雨前的寧靜。


    大堂內,燭光搖曳,映照在斑駁的牆壁上,顯得格外幽深。


    董允身著官服,眉頭緊鎖,有些焦急地在大堂中來迴踱步,他的腳步聲在空曠的大堂中迴蕩,更添了幾分不安。


    窗外,夜色已深,月光稀薄,偶爾有幾聲夜鳥的啼叫,卻更顯得府中的寂靜。


    董允的心中如同被火烤一般,焦急萬分。


    他深知,徐州局勢危急,漢軍節節敗退,而陛下劉禪卻依然沉溺於酒色之中,不問政事。


    這天下才打下來不久,難道就要這樣丟了嗎?


    他想到這裏,不禁暗暗歎了口氣。


    就在這時,一陣輕風拂過,大堂的門輕輕推開,羽扇綸巾的諸葛亮緩步而入。


    他身穿一襲素袍,手持羽扇,頭戴綸巾,步履從容,神態自若。


    那羽扇輕輕搖動,仿佛能扇去世間的所有煩惱。


    他的眼神深邃,透露出一種智慧與沉穩,仿佛一切盡在掌握之中。


    董允見此,當即迎了上去,臉上滿是焦急之色。


    他快步走到諸葛亮麵前,拱手行禮道:“丞相,如今徐州如此情況,陛下還沉溺於酒色之中,為之奈何?這天下才打下來,難道就要丟了嗎?”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絲顫抖,顯然是對當前的局勢感到極度擔憂。


    諸葛亮嗬嗬一笑,那笑容中透露出一種從容與自信。


    他輕輕搖動羽扇,緩緩說道:“無須慌張,你為陛下親信,焉能不知道陛下性情?所謂沉溺於酒色,不過是幌子而已。陛下何等英明神武,豈會真的沉迷於此?”


    董允聞言,心中一愣,他瞪大眼睛看著諸葛亮,似乎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諸葛亮見狀,繼續解釋道:“陛下之所以如此做,不過是要削弱世家而已。那些世家大族,權勢滔天,早已對陛下心生不滿。陛下此舉,正是要讓他們放鬆警惕,以為陛下已經沉迷酒色,無暇顧及朝政。實則,陛下正在暗中布局,準備一舉鏟除這些世家。”


    董允聽了諸葛亮的話,心中豁然開朗。


    他恍然大悟道:“原來如此!我便知道陛下不會如此糊塗。隻是,陛下何時準備動手呢?”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種期待與焦急。


    諸葛亮神秘莫測地一笑,那笑容中仿佛隱藏著無盡的玄機。


    他輕輕搖動羽扇,緩緩說道:“時候到了,自然就動手了。你隻需做好自己的本分,靜待佳音即可。”


    董允聞言,心中稍安。


    他深知諸葛亮的智謀與膽略,既然諸葛亮如此說,那便一定有他的道理。


    他拱手行禮道:“丞相之言,董允銘記在心。我定當竭盡所能,為陛下效犬馬之勞。”


    諸葛亮點了點頭,對董允的表現表示滿意。


    董允是劉禪的親信,也是朝中少有的忠臣。


    隻要董允能夠堅定信念,那麽朝中的局勢就會更加穩定。


    接著,諸葛亮走到大堂中央,目光深邃地望向窗外。


    他的心中其實也有著諸多考量。


    雖然他已經布下了局,但世事難料,總會有許多變數。


    他必須時刻保持著警惕,隨時準備應對可能出現的危機。


    董允見狀,也走到諸葛亮身旁,順著他的目光望向窗外。


    他心中暗自思量:丞相如此智謀過人,定能助陛下平定天下。我隻要緊跟丞相的步伐,定能有所作為。


    這時,一陣夜風吹過,帶來了一絲涼意。


    諸葛亮輕輕搖了搖頭,羽扇在手中輕輕搖動,仿佛能驅散心中的所有憂慮。


    他緩緩說道:“世事如棋,乾坤莫測。我們既要堅定信念,又要隨機應變。隻有這樣,才能在這世道中立足。”


    董允聞言,深以為然。


    他點頭稱是,心中對諸葛亮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他知道,自己還有很多需要向諸葛亮學習的地方。


    隻有不斷努力學習,才能成為像諸葛亮那樣的智者。


    夜色漸深,大堂內的燭光依然搖曳。


    諸葛亮和董允依然站在窗前,凝視著窗外的夜色。


    他們的心中都充滿了對未來的期待與憧憬。


    他們相信,隻要大家齊心協力,定能助陛下平定天下,開創一個嶄新的時代。


    過了許久,諸葛亮才緩緩轉過身來,對董允說道:“時候不早了。你且迴去歇息吧。明日還有許多事務要處理呢。”


    董允聞言,拱手行禮道:“丞相也請早些歇息。董允告退。”


    說完,他轉身離開大堂,消失在夜色之中。


    諸葛亮望著董允離去的背影,心中暗自思量:董允是個可造之材,隻要加以培養,定能成為朝中的棟梁之才。


    他輕輕搖了搖頭,羽扇在手中輕輕搖動,仿佛能驅散心中的所有煩惱。


    然後,他也轉身離開大堂,消失在夜色之中。


    隻留下那搖曳的燭光,在寂靜的大堂中閃爍不息。


    世家畢竟根深蒂固,驟然要想拔除,定然是不可能的。


    但此番之後,世家勢力,必定大損,之後要想處理,難度會小上許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蜀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雨落未敢愁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雨落未敢愁並收藏蜀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