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天邊初露曙光,淡藍色的天幕上鑲嵌著幾縷薄雲,宛如輕紗般飄逸。
宮城之內,一派寧靜祥和,隻有偶爾傳來的鳥鳴聲打破了這片刻的沉寂。
禦園中的朵在晨露的滋潤下更顯嬌豔,微風拂過,帶來陣陣清香,似乎也在為這新的一天增添了幾分生機與活力。
費禕身著華美的朝服,步伐穩健地穿過宮廊,手中緊握著一份沉甸甸的名單。
這份名單,是由丞相府與尚書令共同編寫,承載著無數將士與功臣的期盼與榮耀。
他的麵容嚴肅而莊重,眼神中透露出對這份名單的敬畏之情,每一步都走得異常堅定,仿佛每一步都踏在了曆史的長河之中。
來到劉禪的寢宮前,費禕停下腳步,深吸一口氣,調整了一下自己的儀態,然後輕輕推開門扉。
殿內,劉禪正坐在龍椅之上,身著金黃色的龍袍,頭戴珠冠,顯得威嚴而尊貴。
他的麵容略顯年輕,但眉宇間已流露出幾分帝王的沉穩與睿智。
此時,他正低頭批閱著案上的奏章,眉頭微蹙,似乎正沉浸在政務的思索中。
費禕緩步上前,行了一禮,恭聲道:“陛下,臣費禕奉丞相府與尚書令之命,特來呈上因功封賞的名單。”
說著,他雙手將名單呈上,動作恭敬而謹慎。
劉禪聞言,抬起頭,目光落在費禕手中的名單上,眼中閃過一絲期待。
他接過名單,雙手輕輕展開,細細端詳起來。
名單上,字跡工整有力,一筆一劃都透露出編寫者的用心與慎重。
五大柱國的名字赫然在目:張飛、諸葛亮、法正、趙雲、關興。
張飛,那是一位勇猛無比的戰將,身經百戰,功勳卓著。
他的名字出現在這裏,無疑是實至名歸。
劉禪的腦海中不禁浮現出張飛那魁梧的身材、濃眉大眼的模樣,以及他在戰場上揮舞丈八蛇矛、所向披靡的英勇身姿。
當然。
現在張飛年老了,已經沒有當年之勇了。
諸葛亮,他的名字如同璀璨的星辰般閃耀在大漢的天空。
劉禪想起諸葛亮那羽扇綸巾、風度翩翩的形象,以及他運籌帷幄、決勝千裏的智慧與謀略。
這份封賞,對於諸葛亮來說,既是對他過去功績的肯定,也是對他未來繼續為大漢效力的期許。
趙雲,那位常勝將軍,他的英勇與忠誠早已深入人心。
劉禪仿佛又看到了趙雲在戰場上馳騁的身影,他手持長槍,身披銀甲,猶如一道閃電般劃破敵陣,所向無敵。
法正的資曆,亦是不必多說。
然而,當劉禪的目光落在關興的名字上時,卻不禁微微皺眉。
關興,他代表著已死的關羽、關平,以及講武堂。
關羽的英勇與忠誠,關平的年輕有為,都曾是大漢的驕傲。
而講武堂,更是培養了許多優秀的將領與士兵。
將關興列為四大柱國之一,無疑是對關羽一脈的尊重與緬懷,但這也引發了不少爭議。
劉禪深知這一點,但他的心中卻有著自己的考量。
接著,劉禪的目光下移,看到了六國公的名字:費禕、董允、蔣琬、陸遜、於禁、魏延。
他們的名字各自代表著不同的地方與勢力。
費禕、董允、蔣琬等人是大漢的文臣楷模,他們才華橫溢、忠誠耿耿,為大漢的繁榮穩定立下了汗馬功勞。
劉禪看著他們的名字,心中充滿了感激與敬意。
陸遜,這個名字讓劉禪想起了東吳的舊臣。
他雖非大漢老人,但其在東吳的威望與功績卻是不容忽視的。
將陸遜列為六國公之一,既是對他個人能力的認可,也是大漢接納東吳舊臣的表示。
於禁,這位曾經的魏國舊臣,他的名字出現在這裏顯得有些突兀。
但劉禪知道,於禁在投降大漢後,一直表現得忠心耿耿,為大漢的邊防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
將他列為六國公之一,也是對他忠誠與功績的肯定。
魏延,他是荊州一係的代表。
荊州作為大漢的重要根據地之一,其地位舉足輕重。
魏延在荊州有著極高的威望與影響力,他的加入無疑為大漢的穩定與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至於二十縣侯、二十鄉侯、二十亭侯的名單,劉禪也是一一細看。
廖化、王平、阿會喃等人的名字赫然在列。
廖化,那位身經百戰的將領,他的英勇與忠誠早已為人所知。
王平,他雖出身卑微,但憑借著自己的努力與才華,逐漸在大漢軍中嶄露頭角。
阿會喃,這位來自南蠻的將領,他的加入為大漢的軍隊帶來了新的戰術與戰略。
劉禪看著這份封賞的名單,心中充滿了滿意與欣慰。
他知道,這份名單不僅僅是對功臣們的獎賞與肯定,更是對大漢未來的一種期許與寄托。
然而,作為一位明智的帝王,他也深知這份名單並非完美無缺。
劉禪輕輕放下名單,抬頭看向費禕,緩緩開口道:“費卿,這份名單編得甚好,朕很是滿意。不過……”
他的話語中透露出一絲猶豫與思索。
“具體還需要做些修改。朕覺得,有些細節之處還需斟酌。”
費禕聞言,心中微微一驚。
他原本以為這份名單已經經過精心編寫與審核,應該不會有太大問題。
但聽到劉禪的話後,他立刻意識到自己的疏忽之處。
他連忙躬身行禮道:“陛下英明,臣等定會仔細斟酌,對名單進行必要的修改。”
劉禪點了點頭,目光中透露出幾分堅定與果決。
他知道自己作為一位帝王,必須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與敏銳的洞察力。
這份名單雖然重要,但更不能忽視其中的細節與隱患。
他沉聲道:“朕想,還是讓丞相諸葛亮前來一同商議吧。他足智多謀,定能為我們提供更好的建議。”
費禕聞言,心中一凜。
他知道諸葛亮在大漢的地位與影響力,也明白劉禪對諸葛亮的信任與倚重。
他連忙應聲道:“陛下所言極是,臣這就去請丞相前來。”
說著,他轉身退出寢宮,步履匆匆地朝丞相府趕去。
不多時,諸葛亮便來到了劉禪的寢宮。
他身著素雅的儒服,手持羽扇,步履從容地走進殿內。
他的麵容略顯滄桑,但眼神中卻透露出無盡的智慧與深邃。
他向劉禪行了一禮,恭聲道:“陛下召臣前來,有何要事商議?”
劉禪看到諸葛亮到來,心中一喜。他連忙將手中的名單遞給諸葛亮,說道:“丞相,這是由丞相府與尚書令共同編寫的因功封賞的名單。朕已經看過一遍,覺得大體上甚是滿意。不過,還是有些細節之處需要斟酌。丞相乃我大漢之棟梁,定能為朕提供更好的建議。”
諸葛亮接過名單,仔細端詳起來。
他的眼神中閃爍著睿智的光芒,似乎在瞬間就將名單上的每一個名字都銘記在心。他輕輕撫摸著胡須,沉思片刻後,緩緩開口道:“陛下所言極是。這份名單雖然編得甚好,但確實有些細節之處還需修改。陛下以為呢?譬如……”
宮庭之內,燭光搖曳,映照在劉禪那略顯稚嫩卻已初具威嚴的臉龐上。
他坐在龍椅之上,一身金黃色的龍袍,上麵繡著五爪金龍,彰顯著皇家的尊貴與威嚴。
劉禪輕輕抿了一口案上的茶水,目光卻投向了一旁的諸葛亮,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狡黠。
“譬如鍾會的封賞。”劉禪緩緩開口,聲音雖輕,卻帶著不容置疑的決絕。
“便要從縣侯改到亭侯。”
諸葛亮聞言,手中的羽扇微微一頓,眉頭輕皺,眼中閃過一絲疑惑。
他身著一襲素色長袍,衣袂飄飄,宛如仙人下凡,麵容雖已略顯蒼老,但那雙眸子卻依舊銳利如鷹。
“為何?”諸葛亮放下羽扇,輕聲問道,語氣中透露出一絲不解和探尋。
劉禪輕輕一笑,那笑容中既有少年的頑皮,又有君王的沉穩。
他站起身來,緩緩踱步至諸葛亮身旁,低聲說道:“世家近來的動向,難道丞相不知道?”
諸葛亮聞言,神色微凜,他當然知道世家大族的動向,那些暗中勾結、圖謀不軌的世家,早已成為他心中的一根刺。
然而,他沒想到劉禪會如此直接地提及此事,心中不禁有些詫異。
“我確實有些耳聞。”諸葛亮沉吟片刻,抬眸看向劉禪,眼中閃過一絲決然。
“陛下要如何處置他們?”
劉禪笑著拍了拍諸葛亮的肩膀,那笑容中充滿了自信和決絕:“從嚴處罰,朕要一次性大削世家!讓他們知道,這漢國的天下,是朕的天下,不是他們世家的天下!”
諸葛亮聞言,心中凜然。
他深知劉禪此舉的膽大和果斷,也明白這將是一場驚心動魄的權力鬥爭。
然而,他更清楚,作為丞相,他必須站在劉禪這一邊,共同麵對這場風暴。
“削鍾會的恩賞,便是讓他名正言順的逆反朕!”
說著,劉禪看向諸葛亮,說道:“具體封賞內容,你可以先透露些許風聲出去。”
諸葛亮當即領命。
很快,封賞的風聲便傳了出去。
宮廷之內,朝堂之上,議論紛紛。
那些被封賞到心怡位置的人,心中非常開懷高興,他們麵帶微笑,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仿佛已經看到了自己未來的榮華富貴。
然而,那些被封賞到不滿意位置的人,卻難免有些怨氣。
他們或麵色陰沉,或咬牙切齒,心中充滿了不甘和憤怒。
鍾會便是其中之一。
他原本以為自己憑借滅魏之功,至少能被封為縣侯,卻沒想到最後隻得到了一個亭侯的封號。
此刻,他正與陳泰在密室中商議擾亂科舉之事。
密室之內,燭光昏暗,隻有一張破舊的木桌和幾把椅子。
牆上掛著幾幅地圖,上麵標注著各地的兵力部署和戰略要地。
鍾會身著一襲黑色長袍,麵容冷峻,眼中閃爍著陰鷙的光芒。
他雙手緊握成拳,拳頭上青筋暴起,顯示出他內心的憤怒和不甘。
陳泰則坐在一旁,麵色凝重,眼中閃過一絲擔憂。
他深知鍾會的野心和手段,也明白這件事對鍾會的打擊有多大。
“鍾會兄,此事……”陳泰欲言又止,不知道該如何安慰鍾會。
鍾會冷哼一聲,打斷了陳泰的話:“漢國欺我太甚!無有我,漢國要滅魏不知道要多死多少人。如今看來,必是要反漢了!”
說罷,鍾會猛地站起身來,在密室中來迴踱步。
他的步伐沉重而有力,每一步都仿佛踏在了陳泰的心上。
陳泰看著鍾會那憤怒的背影,心中不禁有些害怕。
他知道,一旦鍾會決定反漢,那將是一場腥風血雨。
他隻是想要讓那個漢國皇帝知道世家的實力。
非是反漢。
鍾會停下腳步,轉過身來看向陳泰,眼中閃過一絲決絕:“陳泰兄,你可知我為何要擾亂科舉?”
陳泰搖了搖頭,表示不知。
鍾會冷笑一聲,繼續說道:“科舉乃是國家選拔人才之根本,世家大族卻通過權勢和金錢操控科舉,讓那些有才華卻無背景的人無法出人頭地。我鍾會就是要打破這種不公,讓真正有才華的人能夠脫穎而出!”
陳泰聞言,心中不禁有些動容。
他深知鍾會的野心和抱負,也明白他為何會如此憤怒和不甘。
然而,他更清楚,一旦鍾會走上反漢的道路,那將是一條不歸路。
“鍾會兄,此事還需從長計議,”陳泰沉吟片刻,勸說道,“陛下此舉或許有他的用意,我們不妨先靜觀其變。”
鍾會聞言,冷哼一聲:“用意?他劉禪能有什麽用意?無非就是想削弱世家的勢力,鞏固自己的皇位!我鍾會為他漢國立下赫赫戰功,他卻如此對我,我豈能咽下這口氣!”
說罷,鍾會猛地一揮衣袖,轉身走出了密室。
他的背影顯得孤獨而堅定,仿佛已經下定了決心要走上反漢的道路。
“皇帝的行蹤我們知曉,不若.”
鍾會眼中閃著危險的光芒。
而此刻的宮廷之內,劉禪和諸葛亮卻正在密謀著如何應對世家的反撲。
他們坐在禦書房內,案上堆滿了奏折和地圖。
劉禪麵色凝重,眼中閃爍著決絕的光芒;諸葛亮則手持羽扇,麵容沉穩,眼中透露出一絲睿智。
“丞相,世家大族此次定會反撲。”劉禪沉聲說道:“我們該如何應對?”
諸葛亮微微一笑,羽扇輕揮:“陛下放心,臣早有準備。世家大族雖強,但並非鐵板一塊。我們隻需離間其內部,便可讓他們自相殘殺。”
劉禪聞言,眼中閃過一絲驚喜:“哦?丞相有何妙計?”
諸葛亮湊近劉禪,低聲耳語了幾句。
劉禪聽後,大喜過望,拍案叫絕:“妙!妙!丞相此計真是妙不可言!”
然而,他們並不知道的是,鍾會此刻已經走出了密室,正朝著自己的府邸走去。
他的心中充滿了憤怒和不甘,也充滿了對未來的迷茫和不確定。
他不知道自己該何去何從,也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夠承受住這場風暴的洗禮。
鍾會迴到府邸後,獨自坐在書房內。
書房內燭光搖曳,映照在他那冷峻的臉龐上。
他手中緊握著一把長劍,眼中閃爍著決絕的光芒。
他知道,自己已經走上了反世家的道路,無法迴頭。
他也知道,這將是一場驚心動魄的權力鬥爭,他必須全力以赴。
富貴,從來都是踏著別人的屍骨上麵得到的。(本章完)
宮城之內,一派寧靜祥和,隻有偶爾傳來的鳥鳴聲打破了這片刻的沉寂。
禦園中的朵在晨露的滋潤下更顯嬌豔,微風拂過,帶來陣陣清香,似乎也在為這新的一天增添了幾分生機與活力。
費禕身著華美的朝服,步伐穩健地穿過宮廊,手中緊握著一份沉甸甸的名單。
這份名單,是由丞相府與尚書令共同編寫,承載著無數將士與功臣的期盼與榮耀。
他的麵容嚴肅而莊重,眼神中透露出對這份名單的敬畏之情,每一步都走得異常堅定,仿佛每一步都踏在了曆史的長河之中。
來到劉禪的寢宮前,費禕停下腳步,深吸一口氣,調整了一下自己的儀態,然後輕輕推開門扉。
殿內,劉禪正坐在龍椅之上,身著金黃色的龍袍,頭戴珠冠,顯得威嚴而尊貴。
他的麵容略顯年輕,但眉宇間已流露出幾分帝王的沉穩與睿智。
此時,他正低頭批閱著案上的奏章,眉頭微蹙,似乎正沉浸在政務的思索中。
費禕緩步上前,行了一禮,恭聲道:“陛下,臣費禕奉丞相府與尚書令之命,特來呈上因功封賞的名單。”
說著,他雙手將名單呈上,動作恭敬而謹慎。
劉禪聞言,抬起頭,目光落在費禕手中的名單上,眼中閃過一絲期待。
他接過名單,雙手輕輕展開,細細端詳起來。
名單上,字跡工整有力,一筆一劃都透露出編寫者的用心與慎重。
五大柱國的名字赫然在目:張飛、諸葛亮、法正、趙雲、關興。
張飛,那是一位勇猛無比的戰將,身經百戰,功勳卓著。
他的名字出現在這裏,無疑是實至名歸。
劉禪的腦海中不禁浮現出張飛那魁梧的身材、濃眉大眼的模樣,以及他在戰場上揮舞丈八蛇矛、所向披靡的英勇身姿。
當然。
現在張飛年老了,已經沒有當年之勇了。
諸葛亮,他的名字如同璀璨的星辰般閃耀在大漢的天空。
劉禪想起諸葛亮那羽扇綸巾、風度翩翩的形象,以及他運籌帷幄、決勝千裏的智慧與謀略。
這份封賞,對於諸葛亮來說,既是對他過去功績的肯定,也是對他未來繼續為大漢效力的期許。
趙雲,那位常勝將軍,他的英勇與忠誠早已深入人心。
劉禪仿佛又看到了趙雲在戰場上馳騁的身影,他手持長槍,身披銀甲,猶如一道閃電般劃破敵陣,所向無敵。
法正的資曆,亦是不必多說。
然而,當劉禪的目光落在關興的名字上時,卻不禁微微皺眉。
關興,他代表著已死的關羽、關平,以及講武堂。
關羽的英勇與忠誠,關平的年輕有為,都曾是大漢的驕傲。
而講武堂,更是培養了許多優秀的將領與士兵。
將關興列為四大柱國之一,無疑是對關羽一脈的尊重與緬懷,但這也引發了不少爭議。
劉禪深知這一點,但他的心中卻有著自己的考量。
接著,劉禪的目光下移,看到了六國公的名字:費禕、董允、蔣琬、陸遜、於禁、魏延。
他們的名字各自代表著不同的地方與勢力。
費禕、董允、蔣琬等人是大漢的文臣楷模,他們才華橫溢、忠誠耿耿,為大漢的繁榮穩定立下了汗馬功勞。
劉禪看著他們的名字,心中充滿了感激與敬意。
陸遜,這個名字讓劉禪想起了東吳的舊臣。
他雖非大漢老人,但其在東吳的威望與功績卻是不容忽視的。
將陸遜列為六國公之一,既是對他個人能力的認可,也是大漢接納東吳舊臣的表示。
於禁,這位曾經的魏國舊臣,他的名字出現在這裏顯得有些突兀。
但劉禪知道,於禁在投降大漢後,一直表現得忠心耿耿,為大漢的邊防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
將他列為六國公之一,也是對他忠誠與功績的肯定。
魏延,他是荊州一係的代表。
荊州作為大漢的重要根據地之一,其地位舉足輕重。
魏延在荊州有著極高的威望與影響力,他的加入無疑為大漢的穩定與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至於二十縣侯、二十鄉侯、二十亭侯的名單,劉禪也是一一細看。
廖化、王平、阿會喃等人的名字赫然在列。
廖化,那位身經百戰的將領,他的英勇與忠誠早已為人所知。
王平,他雖出身卑微,但憑借著自己的努力與才華,逐漸在大漢軍中嶄露頭角。
阿會喃,這位來自南蠻的將領,他的加入為大漢的軍隊帶來了新的戰術與戰略。
劉禪看著這份封賞的名單,心中充滿了滿意與欣慰。
他知道,這份名單不僅僅是對功臣們的獎賞與肯定,更是對大漢未來的一種期許與寄托。
然而,作為一位明智的帝王,他也深知這份名單並非完美無缺。
劉禪輕輕放下名單,抬頭看向費禕,緩緩開口道:“費卿,這份名單編得甚好,朕很是滿意。不過……”
他的話語中透露出一絲猶豫與思索。
“具體還需要做些修改。朕覺得,有些細節之處還需斟酌。”
費禕聞言,心中微微一驚。
他原本以為這份名單已經經過精心編寫與審核,應該不會有太大問題。
但聽到劉禪的話後,他立刻意識到自己的疏忽之處。
他連忙躬身行禮道:“陛下英明,臣等定會仔細斟酌,對名單進行必要的修改。”
劉禪點了點頭,目光中透露出幾分堅定與果決。
他知道自己作為一位帝王,必須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與敏銳的洞察力。
這份名單雖然重要,但更不能忽視其中的細節與隱患。
他沉聲道:“朕想,還是讓丞相諸葛亮前來一同商議吧。他足智多謀,定能為我們提供更好的建議。”
費禕聞言,心中一凜。
他知道諸葛亮在大漢的地位與影響力,也明白劉禪對諸葛亮的信任與倚重。
他連忙應聲道:“陛下所言極是,臣這就去請丞相前來。”
說著,他轉身退出寢宮,步履匆匆地朝丞相府趕去。
不多時,諸葛亮便來到了劉禪的寢宮。
他身著素雅的儒服,手持羽扇,步履從容地走進殿內。
他的麵容略顯滄桑,但眼神中卻透露出無盡的智慧與深邃。
他向劉禪行了一禮,恭聲道:“陛下召臣前來,有何要事商議?”
劉禪看到諸葛亮到來,心中一喜。他連忙將手中的名單遞給諸葛亮,說道:“丞相,這是由丞相府與尚書令共同編寫的因功封賞的名單。朕已經看過一遍,覺得大體上甚是滿意。不過,還是有些細節之處需要斟酌。丞相乃我大漢之棟梁,定能為朕提供更好的建議。”
諸葛亮接過名單,仔細端詳起來。
他的眼神中閃爍著睿智的光芒,似乎在瞬間就將名單上的每一個名字都銘記在心。他輕輕撫摸著胡須,沉思片刻後,緩緩開口道:“陛下所言極是。這份名單雖然編得甚好,但確實有些細節之處還需修改。陛下以為呢?譬如……”
宮庭之內,燭光搖曳,映照在劉禪那略顯稚嫩卻已初具威嚴的臉龐上。
他坐在龍椅之上,一身金黃色的龍袍,上麵繡著五爪金龍,彰顯著皇家的尊貴與威嚴。
劉禪輕輕抿了一口案上的茶水,目光卻投向了一旁的諸葛亮,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狡黠。
“譬如鍾會的封賞。”劉禪緩緩開口,聲音雖輕,卻帶著不容置疑的決絕。
“便要從縣侯改到亭侯。”
諸葛亮聞言,手中的羽扇微微一頓,眉頭輕皺,眼中閃過一絲疑惑。
他身著一襲素色長袍,衣袂飄飄,宛如仙人下凡,麵容雖已略顯蒼老,但那雙眸子卻依舊銳利如鷹。
“為何?”諸葛亮放下羽扇,輕聲問道,語氣中透露出一絲不解和探尋。
劉禪輕輕一笑,那笑容中既有少年的頑皮,又有君王的沉穩。
他站起身來,緩緩踱步至諸葛亮身旁,低聲說道:“世家近來的動向,難道丞相不知道?”
諸葛亮聞言,神色微凜,他當然知道世家大族的動向,那些暗中勾結、圖謀不軌的世家,早已成為他心中的一根刺。
然而,他沒想到劉禪會如此直接地提及此事,心中不禁有些詫異。
“我確實有些耳聞。”諸葛亮沉吟片刻,抬眸看向劉禪,眼中閃過一絲決然。
“陛下要如何處置他們?”
劉禪笑著拍了拍諸葛亮的肩膀,那笑容中充滿了自信和決絕:“從嚴處罰,朕要一次性大削世家!讓他們知道,這漢國的天下,是朕的天下,不是他們世家的天下!”
諸葛亮聞言,心中凜然。
他深知劉禪此舉的膽大和果斷,也明白這將是一場驚心動魄的權力鬥爭。
然而,他更清楚,作為丞相,他必須站在劉禪這一邊,共同麵對這場風暴。
“削鍾會的恩賞,便是讓他名正言順的逆反朕!”
說著,劉禪看向諸葛亮,說道:“具體封賞內容,你可以先透露些許風聲出去。”
諸葛亮當即領命。
很快,封賞的風聲便傳了出去。
宮廷之內,朝堂之上,議論紛紛。
那些被封賞到心怡位置的人,心中非常開懷高興,他們麵帶微笑,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仿佛已經看到了自己未來的榮華富貴。
然而,那些被封賞到不滿意位置的人,卻難免有些怨氣。
他們或麵色陰沉,或咬牙切齒,心中充滿了不甘和憤怒。
鍾會便是其中之一。
他原本以為自己憑借滅魏之功,至少能被封為縣侯,卻沒想到最後隻得到了一個亭侯的封號。
此刻,他正與陳泰在密室中商議擾亂科舉之事。
密室之內,燭光昏暗,隻有一張破舊的木桌和幾把椅子。
牆上掛著幾幅地圖,上麵標注著各地的兵力部署和戰略要地。
鍾會身著一襲黑色長袍,麵容冷峻,眼中閃爍著陰鷙的光芒。
他雙手緊握成拳,拳頭上青筋暴起,顯示出他內心的憤怒和不甘。
陳泰則坐在一旁,麵色凝重,眼中閃過一絲擔憂。
他深知鍾會的野心和手段,也明白這件事對鍾會的打擊有多大。
“鍾會兄,此事……”陳泰欲言又止,不知道該如何安慰鍾會。
鍾會冷哼一聲,打斷了陳泰的話:“漢國欺我太甚!無有我,漢國要滅魏不知道要多死多少人。如今看來,必是要反漢了!”
說罷,鍾會猛地站起身來,在密室中來迴踱步。
他的步伐沉重而有力,每一步都仿佛踏在了陳泰的心上。
陳泰看著鍾會那憤怒的背影,心中不禁有些害怕。
他知道,一旦鍾會決定反漢,那將是一場腥風血雨。
他隻是想要讓那個漢國皇帝知道世家的實力。
非是反漢。
鍾會停下腳步,轉過身來看向陳泰,眼中閃過一絲決絕:“陳泰兄,你可知我為何要擾亂科舉?”
陳泰搖了搖頭,表示不知。
鍾會冷笑一聲,繼續說道:“科舉乃是國家選拔人才之根本,世家大族卻通過權勢和金錢操控科舉,讓那些有才華卻無背景的人無法出人頭地。我鍾會就是要打破這種不公,讓真正有才華的人能夠脫穎而出!”
陳泰聞言,心中不禁有些動容。
他深知鍾會的野心和抱負,也明白他為何會如此憤怒和不甘。
然而,他更清楚,一旦鍾會走上反漢的道路,那將是一條不歸路。
“鍾會兄,此事還需從長計議,”陳泰沉吟片刻,勸說道,“陛下此舉或許有他的用意,我們不妨先靜觀其變。”
鍾會聞言,冷哼一聲:“用意?他劉禪能有什麽用意?無非就是想削弱世家的勢力,鞏固自己的皇位!我鍾會為他漢國立下赫赫戰功,他卻如此對我,我豈能咽下這口氣!”
說罷,鍾會猛地一揮衣袖,轉身走出了密室。
他的背影顯得孤獨而堅定,仿佛已經下定了決心要走上反漢的道路。
“皇帝的行蹤我們知曉,不若.”
鍾會眼中閃著危險的光芒。
而此刻的宮廷之內,劉禪和諸葛亮卻正在密謀著如何應對世家的反撲。
他們坐在禦書房內,案上堆滿了奏折和地圖。
劉禪麵色凝重,眼中閃爍著決絕的光芒;諸葛亮則手持羽扇,麵容沉穩,眼中透露出一絲睿智。
“丞相,世家大族此次定會反撲。”劉禪沉聲說道:“我們該如何應對?”
諸葛亮微微一笑,羽扇輕揮:“陛下放心,臣早有準備。世家大族雖強,但並非鐵板一塊。我們隻需離間其內部,便可讓他們自相殘殺。”
劉禪聞言,眼中閃過一絲驚喜:“哦?丞相有何妙計?”
諸葛亮湊近劉禪,低聲耳語了幾句。
劉禪聽後,大喜過望,拍案叫絕:“妙!妙!丞相此計真是妙不可言!”
然而,他們並不知道的是,鍾會此刻已經走出了密室,正朝著自己的府邸走去。
他的心中充滿了憤怒和不甘,也充滿了對未來的迷茫和不確定。
他不知道自己該何去何從,也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夠承受住這場風暴的洗禮。
鍾會迴到府邸後,獨自坐在書房內。
書房內燭光搖曳,映照在他那冷峻的臉龐上。
他手中緊握著一把長劍,眼中閃爍著決絕的光芒。
他知道,自己已經走上了反世家的道路,無法迴頭。
他也知道,這將是一場驚心動魄的權力鬥爭,他必須全力以赴。
富貴,從來都是踏著別人的屍骨上麵得到的。(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