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


    伴隨著無比平靜的海潮波紋。


    那些邪教徒的身影好似電影定格一般。


    隻在刹那之間。


    便仿佛被撕裂的畫布一般。


    在一點點的錯位之中消失,湮滅在了重新迴蕩的海浪之中。


    與此同時。


    在蘇文觸碰到海淵石的瞬間。


    分為兩隊的深海遺跡科考團也接觸到了變化之後的遺跡。


    海淵的潮汐之風自太平洋群島的洋流中擴散開來。


    其中。


    或許變化最大的正是所處太平洋之上的東南亞群島。


    菲律賓。


    被譽為“海上的烏托邦”的巴拉望群島之中。


    一位旅行家正舉起手中的攝像機記錄下眼前的美景。


    這裏是普林塞薩港(別名公主港,puertoprincesa)。


    從普林塞薩港向遠處望去,能看見周圍世界著名的潛水地點:


    裏塔島(rita)、潘丹島(pandan)、邦裏瑪群礁(panglima)和圖巴塔哈群礁(tubbataha)等,其中圖巴塔哈是觀賞大海龜和飛禽的好地方。


    而圖巴塔哈。


    也正是旅行家尼爾森原定的下一個目的地。


    畢竟海鳥會選擇在秋冬到來的時間進行遷徙,在南方渡過寒冷的冬季,再選擇返航。


    很適合進行錄製攝影。


    隻是。


    在他迴望自己剛剛拍下的相片時,頓時被那片屬於生命的潮湧震驚了。


    此刻。


    相片中:


    閃耀著北半球東南亞海域粼粼微光的深藍色海麵,竟然湧現出了數不盡長著銀色鱗片的魚群。


    從相片看去。


    自某條深海無形的分界線開始。


    魚群沸騰著鋪滿了海麵。


    對於這個現象。


    尼爾森吸了一口氣,沉聲說分析道:


    “廣域的生命驅逐現象’。


    西德尼,你們到底對深海遺跡做了什麽?”


    很顯然。


    相比於上一次科技產物全部失靈的電磁風暴,這一次的深海遺跡探索工作其實沒有出現太離譜的災害。


    至於魚群大爆發。


    被諸多沿海地區的漁民稱為了‘恩賜日’。


    甚至,很多擁有樸素信仰的民眾都自發開始了祭祀活動。


    隻是祭祀的神都各有各的特征。


    與此同時。


    看著眼前逐漸扭曲的畫麵。


    西德尼也快速分析了眼前的局勢:


    “在深海吞噬者被風暴之神弗加洛的權柄撕碎的同時。


    整個遺跡都被卷入了深淵與靈能的對撞中


    更何況。


    這裏本就存在著穩定的天然聚變能源。


    換句話說。


    我們被卷入了一場以太平洋為中心試驗場地製造的超大型量子對撞實驗之中。”


    聽到他這麽說。


    在【超空間中繼器】斷斷續續地鏈接下。


    尚未中斷的直播忠實地記錄下了眼前發生的一切:


    同時。


    美聯社特邀直播間也實時連線了,接通了一位對這種現象有所研究的大牛級科研人員。


    那是一位穿著不修邊幅的紐約大學特邀教授。


    他激動地說道:


    “這種實驗數據太珍貴了。


    相比於歐洲的大型量子對撞機。


    以行星海域為單位的龐大試驗場地,說不定可以真正證明‘希格斯波色子’在宏觀狀態的效能。”


    聽到他這麽不明不白的說法。


    主持人忠實地履行了自己的職責,他舉起話筒發問:


    “奧爾德裏奇教授。


    據說您是專攻微觀物理層麵的頂級科學家。


    能幫我們具體解答一下這個證明的價值嗎?”


    聽到他這麽發問。


    奧爾德裏奇教授抓了抓自己蓬鬆的卷發。


    他的眼中泛著對知識的興奮與渴求的光芒逐字逐句說到:


    “希格斯玻色子(英語:higgsboson)是粒子物理學標準模型預言的一種自旋為零的玻色子(有異議),不帶電荷、色荷,極不穩定,生成後會立刻衰變。


    1964年,英國科學家彼得·希格斯提出了希格斯場的存在,並進而預言了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


    但在大型強子對撞機裏,由於粒子碰撞生成希子的事件概率非常稀有,大約為百億分之一,很多其它種碰撞事件具有類似的衰變特征。


    為了研究這種現象。


    物理學者必須搜集與分析幾百萬億個碰撞事件,隻有顯示出與希子相同衰變特征的事件才可被視為是可能的希子衰變事件。


    所以,直到西元2013年3月14日,歐洲核子研究組織才公開確認:


    希格斯玻色子確實存在。


    同時。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利昂·來德曼也曾給出它或許傳播更為廣泛的命名:


    (上帝粒子”(thegodparticle)


    眾所周知,組成這個宇宙的兩大部分為物質和能量。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博士賦予物質與能源相互轉換的質能方程。


    而質能方程的微光證明。


    則恰好來源於所有其他的基本粒子與希格斯玻色子耦合之後獲得的質量。


    換句話說,它確實是本應屬於上帝的權柄:


    【造物。】”


    聽到這裏。


    所有觀眾都震驚了。


    同時。


    主持人接通了另一個更為重量級的嘉賓。


    畫麵中。


    一位留著絡腮胡帶著牛仔帽的壯漢正單手駕駛著一輛越野車穿行在德克薩斯州的曠野。


    他的嘴邊斜叼著一根雪茄,粗獷地迴答道:


    “虧得你們台長能連線到我這裏。


    說吧,給你們一分鍾的時間。”


    聽到他這麽說。


    主持人趕忙把握住了機會。


    他趕忙問道:


    “雷迪爾加斯警長,作為北美守夜人組織十三席之一的四階執行官。


    您如何看待這次太平洋區域爆發的超凡奇觀。


    同時。


    同為守夜人,您是如何看待來茵先生的。”


    聽到主持人的問題。


    這位北美洲壯漢一手握住方向盤、一手拿起雪茄,平靜地向車窗外吐出一個煙圈。


    而後迴答道:


    “記得下次叫我長官。


    我無法猜測,畢竟我不是什麽科學家。


    但在紐約大學的分析裏:


    目前。


    守夜人來茵所做的一切。


    都切實可行地推動了文明的進步。


    我們正在努力連線深海遺跡科考團隊,讓他們尋找問題的關鍵點,朔源一切,盡力降低正負能量的湮滅反應效應。


    同時。


    北美守夜人組織最終決定:


    信任來茵!


    當然,我個人並不喜歡這個名字。


    因為我十七歲的女兒已經加入了那個什麽來茵粉絲後援團。


    還在屋裏貼滿了這個家夥的照片。


    謝特!


    真是個可惡又幸運的混賬。”


    聽到他這麽說。


    主持人也擦了擦汗,他笑著打了個圓場:


    “這麽看來。


    除了孤獨的救世主這一點外。


    守夜人來茵那背負著文明前行的個人魅力也確實讓人矚目。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用遊戲改變了時間線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追尋道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追尋道路並收藏我用遊戲改變了時間線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