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路做的很認真,平底鍋燒熱,換小火,往鍋裏倒麵汁。


    如同我們在街上見過的那個流程,麵汁攤平、凝固,打雞蛋。


    一般來說,麵汁有很多種,比較講究的有綠豆和小米兩摻的,或稠或淡總不相同。還有加玉米麵的等等等等,反正是種類繁多。


    白路懶惰,用麵粉湊合了事,且調的比較薄,麵糊上鍋攤平,很快變成潔白一片。


    接下來加雞蛋,街上的煎餅都是現打雞蛋。


    他要比賽,要把煎餅果子做的好看,所以調成均勻的金黃色汁液,也不用湯匙。在麵糊凝結變幹之時,拿起雞蛋碗往麵糊上均勻淋蛋液。


    一共四個雞蛋分五份,手要極穩,分的還要極準確。白路輕輕一淋,放下碗,掂起平底鍋輕輕一晃,稍待一會兒,取平鏟翻麵,整個動作流暢自如,好象賣過十幾年煎餅那樣熟練。


    然後就是加蔥花,刷醬,放油條。


    他的油條小,入鍋前用菜刀壓平,圓底鍋中的煎餅也比較小,一折一壓,便是定好形狀,取出放到案板上。


    如此流程繼續開工,很快搞定五個小巧型的煎餅果子。取過五個白盤,盤邊撒一小點兒香菜,當中是煎餅,每個煎餅被橫豎兩刀切成四小塊,比麻將牌略大一點,好象糕點一樣,黃白為底,均勻塗上紅色醬汁,點綴許多綠色,很好看。


    當電視牆上出現這盤菜之後,台下觀眾又忍不住了,不誇張的說,大北城這個地界,誰沒吃過這玩意啊?可這麽好看的卻是第一次看到,特像西餐糕點,大白盤上麵是淋汁的甜點,盤邊零星放些綠色,組合起來和諧美麗,一像西式糕點那麽精致好看,二像糕點那樣少量,看著就有食欲。


    白路也就真的找來西餐刀叉,放到盤邊上,由服務員端給評委。


    做煎餅果子省時省力,別的廚師還在忙碌中,白路已經搞定特色菜肴。誰敢說煎餅果子不是特色菜?


    在評委們的設想中,先品嚐特色菜肴,做第一輪評分。然後上牛肉,做第二輪評分。白路的上菜順序沒問題,但是你得等大家全部做好以後再上菜啊,他有點快。


    評委席前是兩條長桌,按照各國國旗顏色分成十三個區域,白路的五盤煎餅果子放在五星紅旗的下方。


    下麵還有更多空位,是給蘭騰和葉海河準備的。


    五個評委互相看看,中間的日本老頭嘟囔句日語,意思是開始品嚐吧,既然選手做好菜,總不能辜負一番心血。


    一句話說出,中國老頭不禁咳嗽一聲,心底暗道:這個,這個,好吧,也是心血的一種。一麵可憐幾位老外沒見過大世麵,不認識煎餅果子;一麵恨罵白路,這個混蛋玩意,拿煎餅果子湊數,縱是做的再好看,也不還是個煎餅果子?


    比賽場上什麽最好看?當然是美女。每邊列著五位美女服務員,身高全在一米七以上,穿著高根鞋,素色旗袍,露出兩條大長腿,那是相當漂亮。


    台下很多老爺們根本不看廚師做菜,死死盯著美女看,看啊看的,怎麽都看不夠。


    現在,評委要品嚐菜肴,走出五位美女,忍笑端起白路的煎餅果子,輕輕送到五位評委麵前。


    有句話是活到老學到老,今天在場國人俱是大長見識,多數人是第一次看到用盤子裝煎餅果子,所有人都是第一次看到有人拿刀叉吃煎餅果子,這個過癮啊。


    白路還讓翻譯做解釋:“咱老百姓用手抓著吃,小塊兒的用牙簽紮著吃,評委大人品嚐,必須得上刀叉,顯得隆重。”


    翻譯都無奈了,就這麽句廢話,你說翻不翻吧?


    才做好的煎餅果子燙手,用刀叉要方便一些,不過中國老頭評委沒耐心,直接抓起一塊塞進嘴裏,認真嚼上一會兒。


    兩名老外評委許是嫌大,用刀叉切成更小的塊來吃。


    煎餅果子好吃不?那是必須好吃!否則如何能開遍祖國每一處角落?有多少漢子大酒之後再去買個煎餅果子塞塞胃。


    白路做的更好吃,把傳統製作方法稍加改良,調料醬和蔥花的比例也是有所增減,起碼蔥花要少,而且切的很細,再用盤底的那一小點兒香菜對衝味道,中和的恰到好處。


    最棒的是辣椒醬,吃的時候沒有一點辣味,咽下食物後才會感覺嘴唇有一點辣,等你想仔細品的時候,辣味傳遞到舌頭上,再待片刻,辣味消失無蹤,隻剩下記憶和迴味。


    吃過這樣一個煎餅果子,單英雄的老師、那位中國老頭評委看眼白路,輕點下頭,眼中有讚許意味。不錯,煎餅果子能做到這個級別,別的不敢說,絕對是北城第一。


    想起剛才那番嫻熟無比的動作,別是出身煎餅果子世家吧?


    老人家很幽默,給白路想了個世家子弟的身份,這要是一傳播出去,多麽高端大氣上檔次,煎餅果子世家的名頭實在太招人了!


    五位評委品嚐過後,在評判表上各做筆記。這時候的白路已經快做好牛肉了。


    牛肉取最大片。


    六兩精牛肉放手裏,也就是巴掌那麽大一塊。白路把每一片牛肉都切的這麽大。


    不須太薄,沒必要好象紙那樣透明,正好分成十五片。切好後浸到淡鹽水中浸泡。再去調醬汁。


    開火炒醬汁,丟進去幾根蔥段,醬汁滾翻後閉火,撈出蔥段。


    換迴平底鍋做牛肉。


    在他手裏,平底鍋和鐵板一個用處,先做煎餅果子,再做鐵板燒。


    大火將鍋底整個加熱,換小火,倒入一點橄欖油,塗勻鍋底,用筷子夾上牛肉片鋪平,片刻後換麵,略停片刻夾出,取過白盤,嫩生菜葉鋪底,手腕一抖一繞,一大片牛肉堆出朵花蕾形狀。


    如此再煎熟兩塊肉片,以同樣手法堆在淡淡青葉上,此時再看菜盤,大片白中一圈綠,綠中是嫩紅,紅花綠葉,別有一番春意。


    肉片切的薄,上鍋片刻就好,沒多久,十五張肉片全部煎熟。


    和剛才的五個西式煎餅果子一樣,五盤並排,煞是好看。此時醬汁尚溫,整鍋取來,依次在盤上淋過,澆到三朵花蕾上。


    如此,白路的兩道菜肴全部做完,衝服務員打個手勢,由她們端去長桌。白路收拾爐灶。


    整個做菜過程,他幾乎沒浪費任何東西,將東西簡單歸置一下,主要是清洗盆鍋。也就一分多鍾,爐灶收拾幹淨。白路站到爐灶前方,負手而立。


    用北城話說,很有些裝比犯的感覺。


    看著這家夥玩個性耍酷,五個評委有點不知道說什麽是好,這就又做完一道菜?好歹是場比賽,認真點兒行不?不要求你做一個小時倆小時,起碼堅持過三十分鍾啊。


    白路這家夥快的,連炸油條、和麵都沒用上十五分鍾。


    幸好這時候,又有其他選手的菜肴端上,五名評委趕忙品嚐。


    其中最有爭議的該是印度廚師。在題目剛宣布的時候,台下觀眾很是議論一會兒,原因是,印度廚師能做牛肉麽?


    印度是一個多宗教國家,最大的兩大教派是印度教和伊思蘭教,印度教不吃牛肉,牛是聖物。但伊教吃牛。兩教多有矛盾,吃牛是主要衝突原因之一。所以,一般飯店的菜譜上絕對沒有牛肉這道菜。


    不過,印度要發展旅遊,又有跨國企業過來投資,很多星級酒店內不禁賣牛肉,並按照西餐方式製作牛排。


    除此外,印度是最大牛肉出口國之一。多年來,牛肉產量穩居世界前三,前年甚至排到第一的位置。


    問題是,無論吃不吃牛肉,那是人國家內部事情,為避免發生國際糾紛,組委會必須多加考慮。由此,五名評委老師在定下考試題目之後,特意跟印度廚師做過溝通,詢問他們是否可以使用牛肉做菜。


    這樣的事情,對於印度廚師來說是大事,趕忙跟領隊、也跟趕來參加美食節的最高領導匯報。


    領導們同樣為難,打電話迴國,經過談論商議,上麵的領導們同意這個比賽要求。


    原因就一個,他們來參加美食節的目的是招攬生意,招攬遊客,很多遊客喜歡吃牛肉,他們就得做改變。


    其實無所謂改變不改變,很多本國人也吃牛肉,這是固定存在的事實;牛肉一直在賣更是事實,所以同意下來。


    經過這次問詢,印度廚師知道比試做牛肉,所以早做準備。


    正因為如此,觀眾們想看的爭議事情沒有發生。三名印度大廚在做過本地風味的菜肴後,毫不猶豫去做牛肉。他們不是印度教徒,沒有這個顧忌。


    印度人做菜喜歡用咖喱,簡單說就是香料,是調味品。有許多種類。


    在東南亞地區,很多國家使用咖喱,比如泰國,馬來西亞,斯裏蘭卡等國,甚至日本、英國也有自己國家特色的咖喱。


    不過最正宗的還要說印度咖喱,印度人喜歡咖喱的程度,和四川人喜歡辣椒的程度差不多。


    在比賽現場,三位印度大廚分別使用三種不同的咖喱製作牛肉。比如一名廚師用黃色咖喱粉與牛肉攪拌,然後甩掉粉料,將一麵塗抹蛋清入油堝炸,炸出自然弧度擺盤,金黃好看。


    手機用戶可訪問wap.觀看小說,跟官網同步更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怪廚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田十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田十並收藏怪廚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