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洋電機的投降,意味著袁光華與蘇景禎甥舅倆的日本采購之旅正式的降下了帷幕。[看本書最新章節請到]
簽署了專利與生產線的轉讓合同之後,袁光華迅速的聯係了外代,把設備都運迴國內去,至於貨款,他現在隻需要先給兩成,這是因為談判團隊的能力出色而獲得的戰果。
當然這也跟生產線是老舊設備有很大關係,畢竟生產線買迴去能不能正常運轉,使用過程中會不會出現一些質量上的問題,都需要在安裝調試後才能知道情況,而三洋方麵是要按照合同履行三個月保用保修的承諾的,在這個期限之前,尾款就不會結清。
先給兩成,在生產線安裝調試完畢再給四成,三個月保用期每個月再付一成,總共是三成,最後還有一成在安裝調試試運行三個月後,由雙方驗收及格了結清。
袁光華跟蘇景禎都非常的謹慎,付款方麵格外的小心,因為這些生產線本來就是二手貨,還經曆過地震,誰都不知道它到底能用多久,要是直接按照殘破廢品收上來的那還好說,直接碰運氣就是了。
可三洋這條生產線不是,按照三洋電機那邊的說法是完好無損的,不過小日本的話甥舅倆都信不過,所以才會有這樣的結算方式出現。[更新快,網站頁麵清爽,廣告少,無彈窗,最喜歡這種網站了,一定要好評]
三洋方麵也很無奈,畢竟現在這條窗式空調生產線已經完全落後了,更何況總公司現在的經營理念並不是製作空調整機,而是想做核心零部件,做上遊的生產廠商,這樣壓力小、利潤大,所以袁光華的談判團隊提出這樣的結算方式,三洋方麵也隻能捏著鼻子認了。
得知轉讓合同已經簽署,蘇景禎立即就通知商業調查公司的惠靈頓先生,讓他立即帶人前去日本,與那邊的技術團隊匯合,把移動式空調的專利完善,繞過德龍公司的那份專利,避免將來產品出口時的國際專利紛爭。
而這時已經在國內的蘇況,也是忙得腳後跟打著後腦勺,他不但要看著那些從日本買迴來的機械到港轉運,而且還需要盡快的找到生產銅線電纜的廠家。
知道蘇況要忙不過來,袁光華隻能催著香港那邊的人盡快來幫忙,於是很快的,由袁光宗領隊,葉钜文大律師與一位年齡接近五十的中年男人找到了蘇況。
因為袁光華提前對蘇況說過會有人來幫忙,加上電話一直保持聯係,蘇況也沒懷疑這幾個人是騙子什麽的,直接就把手頭的工作一一交出。
袁光宗家裏就有香港招商局的關係,所以他接手了生產線到港及運輸的問題,中年男人姓張,叫張鴻,以前是一位廠長,擅長合並與整合小工廠,是一位管理人才,袁光華這次請他出山,就是為了整合蘇景禎旗下的這些產業。
葉钜文是律師,同時也經常往返香港與內地,經常接手一些商業合並案,對窗口附近的廠商也是非常的了解的,對內地的法律也很精通,所以他就是這個團隊的法律顧問,另外還協助張鴻整合產業鏈。
抽出手的蘇況也沒閑著,他還需要盡快的落實袁光華與蘇景禎這些產業的工廠到底開在那裏,雖然之前已經做過了調查,但還需要進一步的確定。
很恰巧的是,這個時候有業內的行家透露出了消息,在窗口有一家比較大型的工廠要舉行拍賣,裏麵有著先進的生產線以及充足的人手,而且這家工廠還一直都在正常的運轉的。
袁光華得到了消息之後,立即讓袁光宗與葉钜文去打探消息,結果反饋迴來的消息證實這就是郭氏兄弟的那家代工廠,聽到消息後的袁光華哈哈大笑了一輪,直接就把電話打到了紐約。
“景禎,上次我們在斯坦福碰見的那個郭總,他的廠要賣了,咱們要不要去接手?”蘇景禎才按下接聽鍵,耳邊就傳來了表舅歡欣的大喊聲。
“什麽,什麽郭總、工廠的,表舅你說什麽呢,我聽不明白,一頭霧水的。”蘇景禎這幾天正盯著網絡導航網站的事情,這袁光華一個電話打來,忽然說到工廠,他腦袋一下沒轉過來。
袁光華並沒有吐槽外甥為啥變笨了,變得這麽的蠢萌,反而很開心的再次解釋了起來。
“哦,那就是說上次你收到的料是正確的咯?那位郭總因為把工廠抵押出去了,把錢扔國債上麵,現在要破產了?”蘇景禎在東河的辦公室裏,琢磨了好一會才想起這件事以前袁光華提起過。
袁光華得知對手落魄了,雖然心裏是非常高興的,但他也沒忘記這次打電話來的目的是什麽,趕緊對蘇景禎說道:“那麽他那個廠我們要不要去看看?廠房生產線這些都是其次的,關鍵是人啊,他那個廠有好幾千人呢,接手過來後立即就能用上,省了好多時間。”
“你要確定我們的錢夠不夠,我覺得他的廠太大了,不好消化,而且別人一直就經營著,到現在都還正常運轉的,那麽裏麵的管理層肯定還是比較穩定的。
那麽我們接手之後,你確定管理層不會坑我們?”蘇景禎的想法倒是不像袁光華那麽樂觀,管理層架空股東的事情又不是沒有發生過,就這麽盲目的接手,還真的有很大的幾率掉進坑了。
萬一這些管理層跟郭總還有聯係什麽,那邊隻要提一嘴,都不需要直接對抗,隻要在日常工作中稍微的帶偏一點點,在管理上鬆懈下來,袁光華與蘇景禎想要管好這個廠就難了,因為整個廠的風氣都會變了。
聽了外甥這麽一說,雖然袁光華沒有真正的去管理過一個工廠,可有些東西也不需要去試,想都能想到後果會變成什麽樣,原本還想去參一腳的袁光華有些退縮了。
可蘇景禎這個時候冒壞水了,他思考了一下之後就對袁光華說道:“表舅,我們不如趁著這個廠現在要拍賣,廠裏麵的流言肯定會很多很複雜的,工人的心思會不穩,我們去撬牆腳吧,把熟手工人都給撬了怎麽樣?”
“哈哈,果然是我的好外甥,我就喜歡你這樣的。”
袁光華聽了根本就懶得再和蘇景禎說話了,直接掛了電話,看來這個好主意打動了他。
蘇景禎看著話筒……(未完待續。)
簽署了專利與生產線的轉讓合同之後,袁光華迅速的聯係了外代,把設備都運迴國內去,至於貨款,他現在隻需要先給兩成,這是因為談判團隊的能力出色而獲得的戰果。
當然這也跟生產線是老舊設備有很大關係,畢竟生產線買迴去能不能正常運轉,使用過程中會不會出現一些質量上的問題,都需要在安裝調試後才能知道情況,而三洋方麵是要按照合同履行三個月保用保修的承諾的,在這個期限之前,尾款就不會結清。
先給兩成,在生產線安裝調試完畢再給四成,三個月保用期每個月再付一成,總共是三成,最後還有一成在安裝調試試運行三個月後,由雙方驗收及格了結清。
袁光華跟蘇景禎都非常的謹慎,付款方麵格外的小心,因為這些生產線本來就是二手貨,還經曆過地震,誰都不知道它到底能用多久,要是直接按照殘破廢品收上來的那還好說,直接碰運氣就是了。
可三洋這條生產線不是,按照三洋電機那邊的說法是完好無損的,不過小日本的話甥舅倆都信不過,所以才會有這樣的結算方式出現。[更新快,網站頁麵清爽,廣告少,無彈窗,最喜歡這種網站了,一定要好評]
三洋方麵也很無奈,畢竟現在這條窗式空調生產線已經完全落後了,更何況總公司現在的經營理念並不是製作空調整機,而是想做核心零部件,做上遊的生產廠商,這樣壓力小、利潤大,所以袁光華的談判團隊提出這樣的結算方式,三洋方麵也隻能捏著鼻子認了。
得知轉讓合同已經簽署,蘇景禎立即就通知商業調查公司的惠靈頓先生,讓他立即帶人前去日本,與那邊的技術團隊匯合,把移動式空調的專利完善,繞過德龍公司的那份專利,避免將來產品出口時的國際專利紛爭。
而這時已經在國內的蘇況,也是忙得腳後跟打著後腦勺,他不但要看著那些從日本買迴來的機械到港轉運,而且還需要盡快的找到生產銅線電纜的廠家。
知道蘇況要忙不過來,袁光華隻能催著香港那邊的人盡快來幫忙,於是很快的,由袁光宗領隊,葉钜文大律師與一位年齡接近五十的中年男人找到了蘇況。
因為袁光華提前對蘇況說過會有人來幫忙,加上電話一直保持聯係,蘇況也沒懷疑這幾個人是騙子什麽的,直接就把手頭的工作一一交出。
袁光宗家裏就有香港招商局的關係,所以他接手了生產線到港及運輸的問題,中年男人姓張,叫張鴻,以前是一位廠長,擅長合並與整合小工廠,是一位管理人才,袁光華這次請他出山,就是為了整合蘇景禎旗下的這些產業。
葉钜文是律師,同時也經常往返香港與內地,經常接手一些商業合並案,對窗口附近的廠商也是非常的了解的,對內地的法律也很精通,所以他就是這個團隊的法律顧問,另外還協助張鴻整合產業鏈。
抽出手的蘇況也沒閑著,他還需要盡快的落實袁光華與蘇景禎這些產業的工廠到底開在那裏,雖然之前已經做過了調查,但還需要進一步的確定。
很恰巧的是,這個時候有業內的行家透露出了消息,在窗口有一家比較大型的工廠要舉行拍賣,裏麵有著先進的生產線以及充足的人手,而且這家工廠還一直都在正常的運轉的。
袁光華得到了消息之後,立即讓袁光宗與葉钜文去打探消息,結果反饋迴來的消息證實這就是郭氏兄弟的那家代工廠,聽到消息後的袁光華哈哈大笑了一輪,直接就把電話打到了紐約。
“景禎,上次我們在斯坦福碰見的那個郭總,他的廠要賣了,咱們要不要去接手?”蘇景禎才按下接聽鍵,耳邊就傳來了表舅歡欣的大喊聲。
“什麽,什麽郭總、工廠的,表舅你說什麽呢,我聽不明白,一頭霧水的。”蘇景禎這幾天正盯著網絡導航網站的事情,這袁光華一個電話打來,忽然說到工廠,他腦袋一下沒轉過來。
袁光華並沒有吐槽外甥為啥變笨了,變得這麽的蠢萌,反而很開心的再次解釋了起來。
“哦,那就是說上次你收到的料是正確的咯?那位郭總因為把工廠抵押出去了,把錢扔國債上麵,現在要破產了?”蘇景禎在東河的辦公室裏,琢磨了好一會才想起這件事以前袁光華提起過。
袁光華得知對手落魄了,雖然心裏是非常高興的,但他也沒忘記這次打電話來的目的是什麽,趕緊對蘇景禎說道:“那麽他那個廠我們要不要去看看?廠房生產線這些都是其次的,關鍵是人啊,他那個廠有好幾千人呢,接手過來後立即就能用上,省了好多時間。”
“你要確定我們的錢夠不夠,我覺得他的廠太大了,不好消化,而且別人一直就經營著,到現在都還正常運轉的,那麽裏麵的管理層肯定還是比較穩定的。
那麽我們接手之後,你確定管理層不會坑我們?”蘇景禎的想法倒是不像袁光華那麽樂觀,管理層架空股東的事情又不是沒有發生過,就這麽盲目的接手,還真的有很大的幾率掉進坑了。
萬一這些管理層跟郭總還有聯係什麽,那邊隻要提一嘴,都不需要直接對抗,隻要在日常工作中稍微的帶偏一點點,在管理上鬆懈下來,袁光華與蘇景禎想要管好這個廠就難了,因為整個廠的風氣都會變了。
聽了外甥這麽一說,雖然袁光華沒有真正的去管理過一個工廠,可有些東西也不需要去試,想都能想到後果會變成什麽樣,原本還想去參一腳的袁光華有些退縮了。
可蘇景禎這個時候冒壞水了,他思考了一下之後就對袁光華說道:“表舅,我們不如趁著這個廠現在要拍賣,廠裏麵的流言肯定會很多很複雜的,工人的心思會不穩,我們去撬牆腳吧,把熟手工人都給撬了怎麽樣?”
“哈哈,果然是我的好外甥,我就喜歡你這樣的。”
袁光華聽了根本就懶得再和蘇景禎說話了,直接掛了電話,看來這個好主意打動了他。
蘇景禎看著話筒……(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