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掌聲經久不息!華夏觀眾們都快把手拍斷了,可所有人都沒有停下來的意思。[.超多好看小說]


    華夏觀眾們熱血沸騰,無數人都在高喊著:“蘇老師!”“蘇老師!”“蘇老師!”為他喝彩,為他打氣,為他撐腰?


    他們不光是為了蘇懷,更是為了自己!


    之前越南隊寫詩抗華時,所有其他國家的觀眾都拍手叫好,把他們當作公敵!嘲笑他們,蔑視他們!


    可現在呢?到底誰是真正的炎黃正統?哪個民族才是真正的文化之邦!?


    可這時候,胡一南雖然精神瀕臨崩潰,但是身為越南隊隊長,他還是忍不住站起來了,冷著臉道:


    “蘇老師,我們拿來的是曆史文獻,是有曆史記載的,我想請問你,你說的那些故事,是文藝創作,還是你有考證的?”


    現場隻要不傻的人,都能判斷這首《興亡劍賦》,遠遠超越了《金刀賦》,唯一的弱點就是他背景上,沒有可以支撐的證據。


    蘇懷卻低聲道:“我這當然是曆史。”


    “哪裏的曆史,證據呢!?”胡一南咄咄逼人追問。


    蘇懷神色從容道:“眾所周知,我父親是金陵衛視台長,他花了幾十年的時間收集華夏文化曆史,在各個地區收集了各個流川下來的民間口述故事,這些故事匯聚,找到脈絡,就是我剛才說的那些事跡。”


    賽前所有媒體,都在炒作他是金陵衛視台長兒子,華夏文聯主席的侄子,所有觀眾都知道他底細,這反而成為他最有利的背景。[更新快,網站頁麵清爽,廣告少,無彈窗,最喜歡這種網站了,一定要好評]


    你們不是說我是電視台和華夏文聯人嗎?我他媽就是電視台和華夏文聯的人,我老爹就是有能力收集這些民間故事。


    “信口胡說!”胡一南沒想到蘇懷竟然會這麽理直氣壯的胡扯,氣得直接站起來了指著蘇懷的鼻子罵道:


    “口述曆史?那就是根本沒證據,你怎麽證明說故事的人沒有說謊呢!?”


    觀眾們都嚇了一跳,原本頌詩比賽,怎麽變成了爭論曆史了,海哥連忙大聲抗議道:


    “胡一南!你這不是胡攪蠻纏嗎!?我們這是藝術創作,有加工成分的,哪裏有什麽嚴格考據!!?”


    蘇懷卻擺擺手,望著胡一南淡淡道:


    “你也說了,口說的不能當真,那麽文字寫的就能當真嗎?你這材料真是那個士燮寫的?怎麽證實?就算真是士燮寫的,他記錄是真實的嗎?有沒有往自己臉上貼近?誰在曆史的當場?誰看到真正的曆史?“


    說著麵無表情地道:


    “你說那士燮是越南國王?但據我從民間故事裏聽到的,這士燮不過是漢三國時期交趾郡。也就是現在你們越南的一名軍閥而已,不知道你們那《士燮集》裏,有沒有提到他的信息?


    士燮年少時師事學者劉陶,其後逐漸升任交趾太守。後被朝廷加職綏南中郎將,遷安遠將軍,封龍度亭侯。在步騭接管交州時積極配合,歸附孫權,被孫權加為左將軍;此後又因誘降益州豪族雍闓而遷任衛將軍,進封龍編侯。任交趾太守四十年。黃武五年,也就是公元226年去世,享年九十歲。”


    蘇懷一番話說出,胡一南頓時呆立當場。


    《士燮集》出土,裏麵記錄了士燮前半身,對於越南不利的信息,他們都刻意隱瞞了,可蘇懷竟然隨口都說出來了!而且他還知道《士燮集》裏沒有記載的後半生。


    所有的細節,人物,官職……甚至去世年代,


    蘇懷卻是得理不饒人,冷然道:“你沒有直接證據,我卻有,嶽飛的故事是假的嗎?但是我父親收集民間故事有人記得他的詩。”


    不是要曆史嗎,我沒有文物,但是我有文化為證。


    這下子所有觀眾又是一愣,怎麽有詩為證據?真的假的?


    隻聽蘇懷朗聲道:


    “紹興十年(公元1140),嶽飛揮師北伐,大破金兵於偃城。進抵距汴京僅四十五裏的朱仙鎮後,他對部下說:“直抵黃龍,與諸公痛飲耳。”寫下這首《滿江紅》的詞!”


    說著蘇懷當著眾人沉聲道:


    “怒發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裏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誌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泰山詩會是不允許詞參賽的,但是蘇懷這首詞,一念出,就把眾人帶入了那國仇家恨的悲歌歲月,令觀眾好像著魔一般,無不神往。


    現場評審團,與胡一南等人聽著都大驚失色,這是一首氣壯山河、光照日月的傳世名作啊,怎麽會?這真是華夏民間流川的?


    如果沒有嶽飛那樣的英雄,那些村姑村夫怎麽可能寫出這樣的句子?


    蘇懷的聲音越來越高昂,繼續朗聲道:


    “正統十四年(1449年)土木堡之變,明英宗被瓦剌俘獲,於謙力排南遷之議,堅請固守,留下詩句。


    殉國忘身,舍身取義,寧正而斃,不苟而全!”


    “天寶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亂爆發,58歲老將郭子儀出山勤王,留詩雲:‘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你他媽不是說我沒證據嗎?我證據多的是,這些詩句中有些明明不是這些郭子儀寫的,我就偏慣上他們的名號。


    為什麽?難道就準許你汙蔑我們,就不準我們給自己臉上貼金了?


    再說了,這些詩句雖然是不同人寫的,但是精神還是一樣的,都是我這“興亡劍”的內在精神,就算嫁接在一起,也是適合無比!


    如果你們想再要證據,我還有幾十,幾百,幾千個人物,我們幾千年的曆史長河中,那麽多為之英雄,詩句,我隨手砸,都能把你們淹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之華夏文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射手座李不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射手座李不二並收藏重生之華夏文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