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衷心感謝巡山老仙、我是一個兵01等書友的慷慨打賞,我們又有一位護法和一位舵主了!


    ……………………


    “韓隊,韓所,對不起,當地公安局當地政府不同意,誰解救誰負責。要麽把嫌疑人放了,要麽連女的一起帶迴來。局長政委很幫忙,關鍵是縣裏……”


    能喝酒真是個優勢。


    打拐吃力不討好,歸家豪剛到時兄弟公安部門態度冷淡,不太願意提供協助。


    安小勇打電話他呆在刑警大隊不走,死皮賴臉請人吃飯。伸手不打笑臉人,很難將來需不需要思崗公安局協助,刑警大隊長和教導員勉為其難接受宴請。


    一頓飯吃下來,幾瓶酒喝完,稱兄道弟,成為勾肩搭背的好朋友。大隊長去找局領導,幫著做局領導工作,局領導給鄉領導打招唿,解救行動得以順利進行。


    行動順利,結果比較麻煩。


    人販子交代拐賣過去時那個婦女很正常,可惜思念家鄉,思念親人,又受到收買她的人虐待,被折磨成一個精神有問題的瘋子。


    打拐,這種事避免不了。


    在江陽市遇到過一次,這次沒上次的好運。兄弟公安部門不願接手,地方政府嫌麻煩,並且按相關規定,確實是誰去解救誰負責。


    怎麽辦,難道把涉嫌收買、強奸和虐待被拐婦女的嫌疑人放了?


    不行,不能讓犯罪嫌疑人逍遙法外,並且這跟縣裏的打拐不一樣,“11.26”案屬於特大案件,設立專案組,已上報市局和省廳。


    案件不破,專案不撤。


    這個案子是要經得起檢驗,經得起上級推敲的。


    韓博權衡了一番,將剛從百貨大樓買的一堆營養品往車裏一塞,咬牙道:“帶迴來,連嫌疑人一起帶迴來,路上注意安全。迴來之後把那個婦女先送精神病院,費用所裏先墊付,將來再想辦法解決。”


    運氣怎麽總是這麽差!


    別人打拐打出成績,自己打拐打出這麽大一麻煩,歸家豪很不是滋味兒,緊握著招待所的電話,歉疚地:“韓所,對不起。”


    “對不起什麽,這不關你事,別放在心上。”


    “是,我讓小勇他們先押解嫌犯,先送著受害人迴去,我留下繼續查。快過年了,兩個人販子肯定要迴來,兄弟公安局會配合,抓捕完之後再讓小勇他們過來押解。”


    正如謝書記向市領導匯報時所,“11.26”案越查越大,涉案人員越來越多,他負責的這條線有好幾個被拐婦女,解救、抓捕和取證工作壓力很大。


    人一上任就讓啃這麽根硬骨頭,人有家有小卻要長期出差,韓博一樣歉疚,誠懇地:“老歸,你幸苦一下,再查幾天。等所裏其它工作走上正軌,我們就能多抽調幾個民警參與打拐。”


    “韓所,我不擔心警力,不就是幸苦點麽,我擔心經費。”


    韓博拍拍“未婚妻”的胳膊,故作輕鬆笑道:“應急經費10萬,你才支8000。上次在江陽遇到過這種事,迴來之後我打聽過。精神病院費用不是很高,包括吃飯一個月2000左右,她是受過刺激,以前精神沒問題,估計兩三月就能治療好。經費不成問題,至少現階段不成問題。”


    ……


    探望老人要買禮物,這趟堪稱“衣錦還鄉”,不光要為老人準備禮物,同樣要給親戚帶點東西,要擺幾桌酒,要把老家的左鄰右舍和村幹部一起請了。


    其實曉蕾來時帶了許多首都特產,糕點和六必居醬菜之類的,隻是親戚群體太龐大,杯水車薪不夠分。


    曉蕾聽不懂思崗話,不知道他剛才在電話裏什麽。


    小兩口“度蜜月”,韓博不想談工作。那些婦女很可憐,更不想因此影響到她心情。善意敷衍幾句,上車直奔絲河。


    李曉蕾沒在意,數著一串沉甸甸鑰匙,忍不住笑道:“韓博,我感覺去你家跟探險、跟尋寶似的,跑一站又一站,都搞不清你到底有幾個家。”


    村裏的老家,鎮上的家,縣裏的新家,再加上良莊派出所,東海的裝潢公司和即將買的新房子,細想起來老韓家真算得上“家大業大”。


    平時沒在意,她這麽一提感覺是挺搞笑的。


    韓博打轉向燈拐上思絲公路,感歎道:“有家人的地方才能算家,不過從這些沒人住的房子上,能看到我父母拚搏的軌跡和曆程。為過上好日子,為給我和我姐提供一個良好的生活條件,他們付出那麽多卻從未想過要從我們身上得到什麽迴報。”


    “可憐天下父母心。”


    “是啊,我感覺我很幸福,我為有這樣的父母驕傲。”


    “我爸媽對我和我姐也很好,但他們沒你父母厲害。我爸那人真是不求上進,好聽點是知遇而安,難聽點是得過且過。不光他,我們胡同裏那些人跟他一樣,一有時間就喝酒吹牛,天花亂墜,中南海的事都知道。別人發財了,他一點不急。”


    “不一樣的,你家工人階級,省吃儉用就能供你們兩姐妹上,生病能報銷,老了有退休金。我家在農村,我爸媽是農民,豐產不豐收,種地不賺錢。光靠省吃儉用,別供我上大,恐怕連好點的日子都過不上,必須拚,隻有拚。”


    也就剩下這麽點小小的優越感了,李曉蕾很同情地問:“韓博,你小時候是不是很苦?”


    “到家你就知道了。”


    第一站鎮上的家,兩層小洋樓,一個帶小花園的院子。


    鋁合金門窗,窗戶外用不鏽鋼管封住,外牆貼著很大氣的深灰色麵磚,客廳地麵是大理石,樓上樓下七八個房間全實木地板,樓梯扶手是紅木的,每個台階上都鑲嵌銅條,以防滑倒……


    不愧是“木匠之家”,秉承奢華裝修風格。


    李曉蕾被震撼到了,看著仍貼有“雙喜”字的一個房間,驚歎道:“韓博,你爸太厲害了,這哪是什麽民房,這是別墅!”


    “別墅又怎麽樣,在農村,十棟這樣的房子加起來也沒你家一個小房間值錢。”


    韓博謙虛的笑了笑,打開房門:“這是我姐跟我姐夫的新房,彩電和組合音響搬東海去了,顯得有些空。他們結婚時一人還有一輛摩托車,現在用不上,賣了。”


    “床好大,我們結婚也要這樣的。”李曉蕾很不淑女的躺到床上,一臉羨慕。


    “不用買,對麵房間就有。”


    “走,去你房間參觀參觀。”


    “是我們的房間。”


    “對,是我們的房間,我是你未婚妻麽。”李曉蕾緊摟著他胳膊咯咯嬌笑。


    其實沒什麽好參觀的,韓總做事一碗水端平,兩個房間裝修一樣,家具一樣,隻是考慮到兒子是黨員幹部,平時不可能住老家,沒買家電。


    上上下下轉一圈,每個房間推開看看,搬上幾箱給小睿睿擺“洗三”宴時剩下的酒,經過派出所跟陳所長、“黃公安”等老家民警打了個招唿,邀請他們晚上去一起去村裏吃飯,馬不停蹄趕到聯莊村。


    早上打過電話,婆爺爺婆奶奶,二爺三爺二奶奶三奶奶(堂爺爺堂奶奶),小叔,大姑二姑,大舅媽二舅媽,大姨二姨三姨和小姨,以及幾個沒出去打工在家搞副業的堂兄弟表兄弟全來了。


    濟濟一堂,好不熱鬧。


    跟著叫一聲“婆爺爺好婆奶奶好”收一紅包,叫一聲“二爺好二奶奶好”又收一紅包。這錢來得真容易,一個一個叫完,小包裏鼓鼓的全是紅包。


    “別不好意思,這是我們這兒的風俗。”


    韓博指著正在隔壁樓房前水井邊準備中午飯菜的幾個中年婦女,一一介紹道:“穿黃衣服的是嬸嬸,樓房就是她家的。我們不常迴來,這幾間老房子她幫著照應,隔三差五開門開窗通通風,南方潮濕,不通風會發黴。


    短頭發的是我大舅媽,我媽那邊親戚誰家有什麽事,她幫我們出人情,幫著把人情往來這些事辦了,迴來再給她錢;最瘦的是小姑,我爸最小的妹妹,我和我姐就她帶大的。到現在還記得,她用擔子挑著我們,我坐前麵,我姐坐後麵……”


    親戚真多,他外公外婆居然生九個孩子!


    一個沒夭折,農村條件艱苦,又是在最困難的時期,怎麽拉扯大的。


    相比之下,李曉蕾更關心“未婚夫”小時候的生活。看著四間低矮的舊磚房,輕聲問:“你小時候住哪一間?”


    “東邊第二間,我跟我姐一間,我爸我媽住西麵那間,最東麵那間是廚房。”


    韓博轉過身,指著一片已成為菜地的位置,不無感慨地:“以前那有一排矮房子,養豬養雞養羊。我跟我姐每天放,先撿雞蛋,先喂雞,然後一個去割草迴來喂羊,一個燒水燙豬食。


    把這些忙完,再準備一家人的飯,吃完晚飯,收拾好碗筷才能一心一意做家庭作業。以前還養過鴨,我最討厭養鴨,它們晚上不迴家,要出去找,不然會把鴨蛋生在外麵。有一次從河邊走,腳被蛇咬了一口,毒蛇,腫好大……”


    父親要出去做木工活賺錢,母親一個人要種六畝地。


    兩個孩子把家裏活兒全包了,夏收秋收最忙的時候要下地割麥子割稻子,要係著一大口袋下地摘棉花,要幹一個農村孩子所有要幹的事。


    李曉蕾腦海中浮現出一個畫麵,一個小男孩人沒灶台高,站在小凳子上往鍋裏打水,一瓢一瓢,裝滿蓋上鍋蓋,跳下凳子跑到灶台後麵燒火。


    好不容易把水燒開,再站在小凳子上把開水打到木桶裏燙豬食,不能燙太多,不然提不動。雙手吃力的提著木桶,搖搖晃晃,東倒西歪,提到豬圈一瓢一瓢喂……


    想到這些,她由衷地:“韓博,跟你和你姐一比,我發現我好幸福。”


    “現在想挺苦的,當時沒什麽感覺,又不光我們,家家戶戶幾乎全這樣。”


    話人姑娘又聽不懂,看看模樣把紅包送出去就行了,長輩很理解,讓小兩口自己玩,他們該聊天聊天,該打小牌接著打小牌。韓博迴頭看看正笑眯眯盯著這邊的外婆,拉著她手走到河邊。


    “在農村長大其實也挺有意思的,以前河裏水比現在清,淤泥被人家撈去當肥料了,河底幹淨,沒玻璃瓷片之類的東西。一到夏天,我就搞一個長木桶下河,我姐坐在河邊盯著我摸河蚌,一摸一大桶。把它劈開,用青椒炒,也可以做湯,很鮮很好吃。最多時一下午摸兩三百斤,各家送點,剩下的養著慢慢吃。”


    “我小時候踢毽子,跳格子,放假去公園,要麽去文化宮。”


    人比人氣死人,跟她這樣的首都孩子真沒法比。


    韓博苦笑道:“這就是城鄉差距,文化宮,我到現在都沒去。小時候看書,上麵寫小朋友去少年文化宮搞什麽航模比賽,真向往真羨慕。還有唱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交給警察叔叔怎麽怎麽的。我們這兒沒大馬路,一年去一兩次縣城根本見不著警察叔叔,特羨慕你們這些城裏孩子,感覺你們生活在童話中。”


    ……………………………………


    ps:由於題材關係,所謂的敏-感-字比較多,不是這章被屏蔽就是那張被屏蔽。第一百三十一章昨天屏蔽過,編輯幫著放出來了,結果下午又被屏蔽。


    編輯下班,聯係不上,隻能明天解決。


    自認為韓警官的故事積極正麵,滿滿的正能量,拍主旋律電視劇都沒問題,卻一而再再而三出現這種情況,很鬱悶、很憋屈。


    不管怎麽樣,我會堅持下去。


    能得到這麽多站全屏蔽我也會通過其它方式把韓警官的故事延續下去,奉獻給大家。(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韓警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卓牧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卓牧閑並收藏韓警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