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星期一。


    碰頭例會上,稻穗集團總裁林正東,執行副總裁梁崧都在。


    可見討論的事情跟稻穗集團相關。


    事實上,上周六跟東吱簽約成功之後,林正東甚至都沒有返迴稻穗集團總部所在的江夏,而是直接從東瀛飛到了濱海城。


    梁崧也在差不多的時候,從廬州趕了過去。


    昨天晚上,張碩更是罕見在家裏設宴,招待了稻穗集團的兩員大將。


    也把該談的都談妥了。


    因此,今天的碰頭會上,等到林正東向在座諸位高管,詳細介紹了對東吱閃存的收購情況之後,張碩開口說話了。


    “說一下人事調整。”


    “之前我就提過,伴隨著星雲集團、青檸集團以及星海集團的陸續設立,集團有必要增設一名分管業務的高級副總裁。”


    “經過內部推薦、考察,最終,集團決定,由林正東升任集團高級副總裁,協助總裁呂凱,分管星雲集團、青檸集團以及星海集團三家子公司。”


    “謝謝董事長信任!”


    林正東強忍著激動,起身向諸位同行示意,同時也是接受大家的祝賀。


    以萌芽控股如今的規模,哪怕隻是擔任萌芽旗下某家集團子公司的總裁,就已經是觸碰到職業經理人的天花板了。


    就算是放眼全球,都足可以躋身全球最頂尖的職業經理人序列。


    具體到華夏,別說的林正東,就是杜青青、汪濤這樣的集團總裁,都足可以跟阿狸總裁任逍遙、騰達總裁陸建之流平起平坐。


    而萌芽控股的高級副總裁


    在林正東之前,就隻有鹿琦跟顧銘章兩人,一個是全球互聯網領域的頂尖職業經理人,一個是全球電子信息產業領域的超級巨擘。


    在全球商業圈子裏的地位,甚至還在大爺、二爺等創始人之上。


    而現在,林正東也要躋身這一序列,完成職業生涯的又一次躍升。


    如何能不激動?


    因此,哪怕是要離開稻穗集團,林正東也是非常樂意的。


    呂凱等高管都是笑著鼓掌,神情也都沒有一點意外。


    顯然,對於這次的集團人事重大調整,張碩事先都已經跟相關高管進行了充分的溝通,並非是臨時起意。


    因為本身在內部推薦過程中,林正東就得分很高。


    而張碩一直沒有定下來,就是等著林正東率領團隊成功拿下東吱閃存,有了足以服眾的亮眼成績之後,再進行調整。


    一切就顯得水到渠成。


    畢竟,如今的萌芽,早就不是之前的草台班子,內部的關係網、利益鏈,也是非常的錯綜複雜。


    張碩雖然身為萌芽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可謂的萌芽的土皇帝,而一言而決任何事,但做出的任何決策,也都要盡可能地服眾。


    否則就會留下隱患。


    從職責劃分上,林正東跟顧銘章有些類似,都屬於製造業範疇。


    不同的是,顧銘章分管的麥粒集團、稻穗集團以及芒果集團,都是高端製造業不說,而且都是比較前沿的,更傾向於電子信息產業。


    相反,林正東主管的星雲集團、青檸集團以及星海集團,業務範圍囊括航空航天、智慧機器人、醫藥、能源與礦產,更偏向於傳統製造業。


    當然智慧機器人業務除外。


    還有一個不同,就是林正東升任高級副總裁之後,同時也將卸下稻穗集團總裁一職,將不再兼任任何一家集團子公司的總裁。


    這也是梁崧出現在這的原因。


    毫無疑問,梁崧將接替林正東,升任稻穗集團總裁一職。


    梁崧也有這個能力,不僅帶領團隊,成功突破了28納米先進製程技術,眼下對14納米先進製程的研發,也都已經進入關鍵階段。


    有望實現又一次的跨越。


    因此,梁崧升任稻穗集團總裁,將不存在任何的異議與阻礙。


    同樣是水到渠成。


    某種意義上,也正是因為稻穗集團有梁崧的存在,可以完成總裁職位的順利交接,才給了林正東從一眾競爭者中脫穎而出的機會。


    ………


    宣布完新的人事任命,張碩拿起一份調查報告。


    “這是投資並購部提交的,關於華夏現代農業的行業調查報告。遺憾的是,透過這份報告,我絲毫看不到,有在華夏進行大規模投資現代農業的契機。”


    為啥呢?


    因為華夏的農業公司,國家隊自不用多說什麽,民企中有名的也就是希望、振邦之類的巨頭,不是養豬的,就是賣飼料的。


    又或者是奶業巨頭。


    這類民企技術含量低且不說,關鍵是股權集中度非常之高,八成以上的股權都掌握在創始人家族的手裏,並不會接受外部投資。


    更遑論說是被萌芽收購了。


    當然萌芽也沒有興趣收購這類公司就是,以萌芽的格局跟追求,真要是想進入現代農業板塊,瞄準的基本就是海外巨頭。


    尤其是要在現代育種領域取得一些新的突破,彌補華夏在這一塊的短板。


    育種本身就是海外巨頭壟斷的重災區。


    放眼全球,種業跟農業化工的集中度也非常之高,幾乎就被杜幫、陶氏化學、仙正達、蒙山都、拜爾等幾家巨頭壟斷。


    除了這些超級巨頭,任何的農業公司都將被碾得稀碎。


    雖然很殘酷,但這就是現實。


    而最為可怖的是,就這麽幾家全球巨頭,都還在互相兼並當中。


    原時空15年12月,杜幫和陶氏化學達成了高達一千三百億美刀的並購交易。16年5月,拜爾宣布以六百三十億美刀的價格,收購蒙山都。


    因此,留給萌芽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原時空為了保住華夏農業的地位,17年,華夏忠化集團以四百六十五億美刀的價格收購仙正達,趕上了群雄逐鹿的最後一趟末班車。


    也由此重塑了全球農業巨頭三足鼎立之格局。


    可當時就有人質疑說,為什麽華夏要花費巨資去收購一家外國農業公司,如果把這三千多億資金,投入到科研中,不是更好嗎?


    想法很美好,現實卻很骨感。


    要解答這個問題,先要了解一個現狀,那就是——華夏農業雖然已經存在上千年,還擁有世界第三的土地麵積,然而卻並非真正的農業強國。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


    08年長壽的市集上出現了這樣一幕,許多農民在爭相購買一樣東西,那是一種被稱為蔓迪的荷蘭甜椒種子。


    這種種子有多貴呢?


    一公斤十八萬,沒錯,就是十八萬一公斤。


    並且如果要買,還得論顆買。


    是不是覺得這好像有點扯淡?但更扯淡的還在後麵。


    當時長壽百分之八十的蔬菜都是外國品種,而長壽產出的蔬菜數量又占到了華夏蔬菜總量的四分之一。


    也就是說,當時華夏可能有一半的蔬菜都是外國品種。


    可見在種子領域,海外巨頭已經實現了某種程度的壟斷,而想要打破這種壟斷,僅憑自身的努力,談何容易?


    再舉一個跟蒙山都相關的例子。


    提起蒙山都的名字,或許很多人都會感到陌生,但一定聽過其旗下的一款產品,那就是除草劑—草甘膦。


    也是世界上使用範圍最大的除草劑。


    而蒙山都最引以為傲的產品則是轉基因大豆,這種大豆具有極強的抗病能力,並且產量非常高。


    最重要的是,它能不受草甘膦的影響。


    98年蒙山都來到潘帕斯,免費送給當地農民大量大豆種子,還教他們如何種植,還說這種大豆既抗病產量又高,而且一年能收獲兩迴。


    當地農民們抱著試一試的心態種下大豆,結果果然如蒙山都所說的那樣,配合他們的除草劑,簡直就是傻瓜式種田法。


    於是當地農民欣喜若狂地種起了這種大豆,甚至為了擴大種植麵積,竟將原本的本土作物全部清除,全都改種大豆。


    到02年,蒙山都的大豆種植麵積占到整個潘帕斯的99%。


    就在潘帕斯農民沉浸在高產大豆帶來的巨大收益中,無法自拔時,04年,蒙山都突然要求潘帕斯支付大豆專利使用費。


    起先潘帕斯還不想給,但蒙山都馬上威脅,如果不給專利費就斷供種子。


    一開始,農民還沒有拿這當迴事,因為他們手上有大量自己留存的種子,然而當他們把這些種子種下後發現,這些種子遠沒有它們前兩代的表現。


    這些大豆不僅不抗病,還長得奇形怪狀,產量也是一落千丈。


    這下所有人都醒悟過來,原來這根本就是蒙山都設下的一個騙局,先是假意提供種子農藥,然後慢慢蠶食占據你本土的農田並消滅本土作物。


    等到時機成熟時,就會索要巨額專利費。


    此時潘帕斯即便是再想種迴本土作物,由於之前大量無腦噴灑草甘膦,當地的土壤早就無法種植大豆以外的作物了。


    於是最後,潘帕斯不得不向其支付巨額專利費。


    可以想象。


    當發現被騙,卻又不得不向海外巨頭低頭時,潘帕斯得有多憋屈。


    但沒辦法,遊戲規則就是這麽玩的。


    華夏作為人口大國,糧食安全至關重要,就更是要在育種領域取得突破,以求抹平跟海外巨頭的差距,否則就隻能仰人鼻息。


    而偏偏在育種領域的技術代差,在短期內是無法趕超的。


    一個比較現實的辦法,就是通過收購一家比較有實力的海外巨頭,獲得它在相關領域積累下的眾多技術和渠道。


    張碩這次瞄準的目標也是仙正達,因為仙正達是最容易被收購的。


    仙正達乃是全球上最大的農化公司,同時還是世界第三大種子公司,它們的產品遍布全球九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乃是名副其實的超級巨頭。


    盡管仙正達的種子產業不如其他公司,但它們努力的方向正是蔬菜和花卉,這種擁有巨大潛力和高附加值的作物。


    原時空蒙山都在被拜爾收購之前,也企圖收購仙正達。


    隻可惜,蒙山都隻想要仙正達的化工部門,而這就意味著一旦仙正達被其收購,那麽大量的員工和之前積累的種子專利都將失去工作和價值。


    因此仙正達最後拒絕了蒙山都的並購,這才給了忠化以機會。


    而為了拿下仙正達,忠化甚至不得不承諾,收購完成後,不僅不會改變仙正達現有的任何組織結構,而且還可以現金支付。


    張碩當然不想這麽便宜了仙正達。


    有夢想基金、遠景基金的共同參與,收購完成之後,完全可以重組仙正達董事會,將仙正達的經營權牢牢掌控在張碩這個幕後boss的手裏。


    不止是仙正達,對於蒙山都,張碩都是有想法的。


    想要打造一個超級農業巨頭。


    “聯合夢想基金、遠景基金收購仙正達,隻是一種手段,但並非我們最終的目的。最終目的,還是要通過收購仙正達,來補上我們自身的短板。”


    張碩話鋒一轉。


    “因此,我希望在啟動對仙正達收購的同時,星海集團要激活星海化工,為對接仙正達的化工業務做好充足的準備。”


    收購仙正達,就是為了將其業務不斷向華夏轉移。


    “那,董事長,種子業務這一塊,交給哪家集團子公司負責?還是說,單獨成立一家農業公司?”集團總裁呂凱請示。


    化工還在其次,種子才是根本。


    “單獨成立一家子公司就不必了,還是劃到某家集團子公司旗下吧。”張碩一直都在有意控製集團子公司數量。


    “至於說劃到哪一家集團子公司名下,你們的意見呢?”


    “我建議,可以劃入青檸集團。”


    才剛升任集團高級副總裁林正東,意外地第一個發聲,笑著解釋說道:“現代種業跟生命科學息息相關,青檸集團不僅涉足醫療器械跟生物製藥,在生命科學領域也有著長遠布局,正好可以形成協同效應。”


    表麵看,現代醫藥跟現代育種好像是不搭邊,其實卻是異曲同工。


    “這倒是個不錯的主意。”


    張碩也是眼前一亮,認可了林正東的建議,“那就指示青檸集團,盡快注冊成立青檸農業,負責做好對接仙正達種子業務的準備工作。”


    言辭之間。


    張碩卻是對於收購仙正達,擁有極大的自信。


    畢竟,原時空仙正達都能接受來自忠化的收購,沒理由拒絕像夢想基金、遠景基金這等存在才是。


    唯一的問題可能就是,夢想基金跟遠景基金的資金實力不足。


    前番收購東吱閃存,夢想基金作為主要牽頭的一方,同時也是西蒙閃存的最大股東,共計出資68.45億美刀。


    一下就榨幹了夢想基金一多半的現金流。


    就這。


    都還是因為四月份的時候,張碩啟動了一次萌芽控股的千億分紅。


    至於說遠景基金,那更是初來乍到,本身就資金實力不夠雄厚,全靠那六十億的啟動資金在做支持,眼下也拿不出太多的資金來。


    而這次對仙正達的收購,可是涉及近五百億美刀的巨額資金。


    如果還是由夢想基金牽頭,同時又為了確保收購成功,最好是能夠進行現金支付,那麽,夢想基金至少也要準備一百六十億美刀的資金。


    眼下的夢想基金根本就拿不出這筆錢。


    比較容易想到的辦法,似乎隻能是讓萌芽控股再進行一個股權分紅。


    但這也是最不現實的。


    且不說,萌芽控股剛在四月進行了一次千億分紅,還能否進行二次分紅;就算可以,那要滿足夢想基金的資金需求,分紅規模需要至少需要三千億。


    萌芽賬上根本就沒有這麽多的現金。


    惟一可行的辦法,就是萌芽控股拿著賬上的資金,對夢想基金持有的股權,進行部分的股權迴購,以此來滿足夢想基金的資金需求。


    如此,也能變相削減夢想基金持有的萌芽股權,省得外界老是說,萌芽控股的血統也不夠純正,被海外投資機構把持什麽的。


    可謂是一舉兩得!!!


    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天天撒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笙簫劍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笙簫劍客並收藏天天撒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