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星期一。


    趁著集團子公司的總裁們都在,張碩親自主持召開了本周的碰頭會,也算是一次難得的線下集團高層會議。


    新人,青檸集團總裁孫陽,第一個匯報。


    “之前董事長指示,青檸集團下一個目標,是要涉足醫療器械領域,計劃選擇一到兩家,有一定技術實力的醫療器械公司,作為收購對象。”


    “我這裏選定了一家,僅供大家討論。”


    孫陽表現的很謙虛,簡單的開場白之後,開始展示ppt。


    “該公司名叫薇創醫療,總部設在魔都,創立於98年,算是一家在華夏較為領先的高端醫療器械集團。”


    “創始人陳博士,本身就是華夏微創醫療器械領域的專家。”


    “薇創醫療旗下的業務,主要覆蓋心血管介入產品、骨科醫療器械、大動脈及外周血管介入產品等領域。”


    “其中又以心血管介入產品為主要依托,是微創醫療器械領域的佼佼者。”


    “薇創10年在香江上市。”


    “上市前後的這幾年,也是薇創大跨步發展的幾年,08年成立薇創生命科技,進入糖尿病領域,開啟多元化戰略布局。”


    “09年薇創骨科成立,10年薇創電生理成立,12年成立薇創神通、薇創心脈、薇創手術器材。最近又聽說,薇創醫療又在積極籌劃成立薇創醫療機器人、薇創在線醫療科技等子公司。”


    “這步子,邁的有點大吧?”張碩皺眉。


    聽了孫陽的介紹,他總算是對薇創這家醫療公司有了一點印象,原時空就是以分拆子公司,打包上市的“葫蘆娃”模式,而備受關注。


    除了薇創醫療本身在香江上市,旗下竟然還有五家上市公司。


    每家上市公司對應一項主營業務。


    問題是,薇創無論是開拓的新業務,還是分拆上市的子公司,大都處在虧損狀態,實際能夠實現盈利的子公司寥寥無幾,全靠母公司輸血。


    而母公司又麵臨“空心化”的風險。


    這也就導致說,薇創雖然有過股市風光時刻,但很快又現出原型。


    “是有一點。”


    孫陽也不否認,“據我了解,陳博士是一個很有野心的人,想要將薇創發展成一個平台型的醫療器械集團,因而選擇了多元化發展路線。如果僅憑薇創自身的實力,是無法完成多元化戰略的,需要借助資本的力量。”


    “哦?”


    張碩眉頭微挑,聽懂了孫陽的話外之音。


    薇創醫療野心很大,但自身實力又不濟,需要借助外部資本的力量,而青檸集團背靠萌芽這顆大樹,最不缺的就是資本。


    兩者倒是能夠一拍即合。


    “薇創醫療目前的市值是多少,股權結構又是怎麽樣的?”張碩關心問。


    “目前市值大概是65億,股權結構也相對集中,除了市麵上的流通股,剩下的主要集中在少數幾位大股東手裏,其中還有一家來自東瀛的投資公司。”


    孫陽顯然也是做足了功課的。


    “六十五億,倒是不貴!”


    張碩難得一次凡爾賽,畢竟,以萌芽集團如今的資金實力,但凡是金額在百億以下的收購,那都隻能算是小場麵。


    而他沒有記錯的話,原時空薇創醫療巔峰時期市值破千億,哪怕是低估時期,也有兩三百億市值。


    就這,都還不包括獨立分拆上市的另外五家上市公司。


    要知道,這五家分拆上市公司的市值總和,也是一度逼近母公司股價的。創始人陳博士,甚至還喊出過萬億市值的口號。


    雖然有點吹牛嗶就是.....


    對於薇創未來的股價,也就意味著說,哪怕是站在純粹的財務投資角度,對薇創的收購也是一筆相對劃算的買賣。


    至少不虧!


    “這樣吧,對薇創的收購,我提兩點要求。”


    張碩想了下,道:“第一,收購前提,是薇創要從香江私有化退市。第二,務必要確保說,將那家東瀛公司手中的股權全部拿下。”


    “如果薇創董事會願意接受這兩個條件,那就可以啟動收購流程。”


    在張碩的固有認知中,什麽股市啊,市值之類的,其實都很虛。


    以漂亮國股市為例,特濕拉市值破萬億美刀,嚶偉達也一度突破八千億美刀,巔峰時期是播音市值的好幾部,甚至是十幾倍。


    可如果要拿播音換特濕拉,估計沒有誰會蠢到這麽幹。


    類似的例子在國內也有,比如原時空的林德新能源,巔峰時期市值接近1.5萬億,可當年歸母公司淨利潤也才區區一百五十來億。


    完全就不匹配嘛。


    說白了,股價很多時候都是非理性的,玩的就是概念,大多數時候都是跟實際經營情況脫節的,變成了純粹的資本遊戲。


    因而對於推動公司上市,張碩從來都不熱心。


    當然了,這也跟他有係統加持有關,從創業初期就基本沒缺過錢,後續遊戲業務走上正軌之後,就更是如此。


    另一方麵。


    也是因著萌芽發展的太過迅猛,張碩身價暴漲的太快,既沒興趣,也不需要通過所謂的市值來評估個人資產,去爭奪什麽首富名號。


    很有一點獨孤求敗的意思。


    不僅薇創要私有化退市,就是如今仍舊維持上市地位的恆銳製藥,未來時機合適的時候,張碩也是計劃讓恆銳製藥完成私有化的。


    當然了,私有化並不代表青檸集團就要百分百控股。


    即便是私有化了,以孫陽為首的恆銳製藥的主要股東,仍舊可以持有恆銳製藥的股份,隻是不再需要接受上市機構的監管。


    也不再需要向投資人負責,過度地追求投資迴報。


    而是一門心思地搞研發,立足於企業發展的長遠戰略,而不是短期收益。唯有這樣,恆銳製藥未來才能躋身全球製藥行業的巨頭之列。


    “好!”


    這迴點頭應下的,卻是負責集團投資業務的投資總監羅長安。


    呂凱晉升為集團總裁之後,集團的投資並購業務就由羅長安一手主抓,包括前期的調查、接洽,甚至是中後期的跟進。


    隻是在必要的關鍵時候,需要呂凱出馬,起個一錘定音的作用。


    類似之前的張碩。


    當然呂凱也不是吃幹飯的,借著收購醫療器械公司的話題,順勢說道:“董事長,投資並購部也鎖定了一家醫療器械公司,還是濱海城本地的。”


    “哦,說說看?”


    以薇創的體量,還真就未必能完全滿足青檸集團的胃口。


    “是這樣的。”


    呂凱笑著打開ppt,介紹說道:“這家公司叫邁銳醫療,創立於91年,並於06年在漂亮國上市,成為華夏首家在漂亮國上市的醫療設備企業。”


    可以發現,老牌醫療公司基本都成立於八九十年代。


    “邁銳主營業務,覆蓋生命信息與支持、體外診斷、醫學影像三大醫療器械領域,並逐步拓展至動物醫療、微創外科、骨科耗材等領域。”


    “在生命信息與支持領域,主要產品包括監護儀、除顫儀、麻醉機、唿吸機、心電圖機、手術床、手術燈、吊塔吊橋、輸注泵、以及手術室/重症監護室整體解決方案等一係列用於生命信息監測與支持的儀器和解決方案的組合,以及包括外科腔鏡攝像係統、冷光源、氣腹機、光學內窺鏡、微創手術器械及手術耗材等產品在內的微創外科係列產品。”


    “在體外診斷領域,主要為實驗室、診所和醫院提供一係列全自動及半自動的體外診斷產品,主要包括血液細胞分析儀、生化分析儀、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凝血分析儀、尿液分析儀、微生物診斷係統等及相關試劑,通過人體樣本的檢測而獲取臨床診斷信息。”


    “在醫學影像領域,主要產品包括超聲診斷係統、數字x射線成像係統和pacs。在超聲診斷係統領域,為醫院、診所、影像中心等提供從高端覆蓋到低端的全係列超聲診斷係統,以及逐步細分應用於放射、婦產、介入、急診、麻醉、重症、肝纖等不同臨床專業的專用解決方案。在數字x射線成像領域,主要為放射科、icu、急診科提供包括移動式、雙立柱式和懸吊式在內的多種數字化成像解決方案。”


    “可以說,邁銳乃是華夏醫療器械生產的龍頭企業。”


    “這麽厲害?”


    張碩眉頭微微上揚,實在是沒想到,濱海城還有這麽一個巨無霸。


    “我調查過邁銳的發家史,自打06年赴漂亮國上市之後,就開啟了瘋狂的並購之旅,通過並購海內外相關企業,來補齊業務上的短板。”


    呂凱笑著解釋。


    “尤其是在08年,11年,12年,13年,包括今年,都有大手筆的並購。”


    在醫療器械企業發展曆程中,並購是基本路徑之一。縱觀全球醫療器械行業龍頭企業,無一例外不是通過並購成長為行業巨無霸的。


    甚至可以說,無並購,不巨頭。


    究其原因,從產品特性上看,醫療器械行業具有碎片化和離散製造屬性,不僅各個細分領域之間差異較大,而且產品技術更迭速度也較快,新技術對於舊技術的影響往往具有顛覆性。


    從市場角度來看,醫療器械細分領域天花板明顯。


    若無法進一步擴大自身市場份額,激烈的外部競爭將迅速拉低市場份額,而隻有通過並購才能突破單一產品的天花板。


    大型醫療器械公司的自主研發生產占比40%,另外60%依靠收購。


    就像剛才討論的薇創醫療,不斷拆分子公司,拓展新業務的過程當中,其實也都是伴隨著一係列的並購。


    而絕不是說一切都從零開始。


    而青檸集團的崛起,又何嚐不是這樣?先是大手筆收購恆銳製藥,跟著就將目標瞄準了薇創跟邁銳這兩大醫療器械巨頭。


    隻是說。


    薇創、邁銳的並購都是小打小鬧,收購標的很可能就是幾億,最高也就是十幾億的並購,而青檸集團則是動輒百億並購。


    本質都是一樣的。


    “那照這麽說,邁銳應該是活的很滋潤才是,本身又是行業領頭羊,會願意被我們收購嗎?”張碩提出疑問。


    “邁銳其實也隻是表麵風光。”


    呂凱既然敢提出對邁銳的收購,自然也是有把握的,解釋說道:“事實上,最近一兩年,邁銳的發展已經遇到瓶頸,觸碰到了發展的天花板。”


    “這從邁銳在漂亮國上市至今,股價一直躺平,就可見一斑。”


    “華夏醫療器械市場雖然需求很大,但本土醫療器械產業鏈存在低端產能重複,生產資源浪費等問題,和世界先進水平還客觀存在著差距。”


    “無論是薇創,還是邁銳,最開始都是從事一些比較低端的醫療器械產品的生產,過去幾年雖然有所進步,但在高端醫療器械領域仍舊是捉襟見肘。


    “尤其是一些核心零部件,比如ct設備的球管、探測器等,幾乎全部都要依賴進口,又沒有議價權,變相堆高了采購成本。”


    這樣一種狀況,其實跟手機、半導體產業,基本都是如出一轍。


    也算是後發者的無奈!


    “因為發展陷入瓶頸,股價躺平,邁銳管理層已經有想從漂亮國退市的想法。其中的一位創始人,甚至已經退出對邁銳的日常管理,轉身投入房地產行業。”


    現在的房地產行業,還是很吃香的。


    “好巧不巧,該名創始人的房地產業務,目前正在遭遇資金鏈緊張的危機,如果我們能夠開出一個合適的價碼,是有把握收購其手中的邁銳股權的。”


    相比薇創,邁銳的股權結構就更簡單。


    除了市麵上30%的流通股,剩下70%的股權,基本上都被三名創始人持有,持股份額分別是32.2%,31.3%以及6.5%。


    要搞房地產的創始人,持股比例為31.3%。


    “在收購該名創始人手中股權的基礎之上,如果再能夠幫助邁銳完成從漂亮國股市私有化退市,那麽就可以獲得邁銳的控股權。”


    “原來是這樣。”


    張碩這才恍然,笑著問:“邁銳目前的市值是多少?”


    “換算一下,差不多是一百八十五億。收購創始人手中股份,加上私有化退市,總的花費在一百二十億左右。”


    呂凱果然是做了充足的功課來著。


    “好,那就一並進行吧。”


    張碩也是豪橫,收購一家是收購,收購兩家也是收購。


    “我之前就說過,集團不進入醫藥行業則已,一旦進入,那就勢必要搞出一點名堂來。就拿醫療器械領域來說,青檸集團的定位,不是要在華夏本土稱王稱霸,而是要跟美敦利、強森、茜門子醫療這些全球醫療巨頭打擂台。”


    “最低,最低,怎麽著,也要擠進全球醫療器械巨頭前十。”


    這就決定了說。


    青檸集團自打誕生尹始,就要走大開大合的路子。


    自主研發當然很重要,但無論是新藥的研發,還是新的醫療器械產品的研發,都是一個耗時日久的工作,不是短時間內可以見到成效的。


    最好的辦法還是並購,而且是全球範圍內的並購。


    因為無論是在漂亮國,還是在歐羅巴,都有大量小型醫療器械公司,這些個公司數十年如一日,專注於某些領域尖端技術。


    一旦開發出了好的技術和產品,就會被大公司收購。


    而在華夏,不少小型醫療器械公司,在還沒有成熟的商業化產品之前,就已經迫不及待地等著上市。


    上市之後,迫於投資人的壓力,為了保證利潤而不再投入創新。


    何其悲哀?


    這也是張碩決定讓萌芽親自下場的原因之一。


    現在的時間節點,華夏企業在海外並購中受到的限製還不怎麽多,如果再拖上個三五年,屆時,就算萌芽揮舞大把的資金,估計也是有心無力。


    除了收購。


    未來一段時間,機器人將大量運用於醫療器械領域,正是一個可以實現彎道超車的絕佳風口,青檸集團就更不能錯過。


    而在機器人領域的布局,瓦力智造就是一個不錯的平台。


    當然還有沃土研究院。


    所以說,萌芽集團涉足醫藥行業,也不是說,就真的完全沒辦法給青檸集團賦能,還是有一些交叉領域,是可以產生化學反應的。


    而且還很值得期待!


    “汀!


    !”


    聽了張碩的講話,孫陽是既激動,又感到壓力山大。


    激動自比不必多說,孫陽真切意識到,相比恆銳製藥之前的“小打小鬧”,青檸集團無疑會是一個更為廣闊,也更具潛力的發展平台。


    甚至可以說是上升了一個大台階。


    來濱海城總部之前,孫陽本來還以為,集團總部對於是否收購薇創,都要慎之又慎,哪成想,竟然還要搭上更具規模的邁銳。


    這兩起收購要是全部落地,青檸集團勢必就將一舉成為華夏醫療器械領域的巨無霸跟領頭羊,而且是沒有之一。


    哪怕是跟全球醫療器械巨頭,也可以掰一下手腕。


    而張碩的講話,無疑也是證明了這一點,或許,從青檸集團誕生尹始,就注定了要肩負起去挑戰全球醫藥巨頭的使命。


    正如萌芽旗下麥粒集團、稻穗集團等一直在做的一樣。


    孫陽如何能不激動?


    可心情激動的同時,麵對這麽一個無比艱巨的任務,作為青檸集團的掌舵者,孫陽身上肩負的壓力之大,也是可想而知的。


    要知道,在萌芽集團這樣的強大體係當中,一旦幹不好,那就隻能自動請辭。


    絕沒有第二條路可選!


    即便孫陽是恆銳製藥的創始人兼大股東之一,也沒有任何的特權。


    關鍵是。


    母公司都已經傾斜這麽多的資源了,真要幹不好,孫陽自個兒也沒臉再呆在這個位置上。


    必須要拚一把!


    一想到這,孫陽竟然還有點熱血沸騰,隱約有了當年剛創業時的感覺。


    這可太稀罕了!


    而僅僅是在半個月之前,孫陽還在就,是否要答應青檸集團的收購,是否要加入萌芽體係,而在猶豫不覺,不確定,是否是一個正確的選擇。


    這會兒,倒是患得患失起來,生怕被萌芽給淘汰了。


    說出去怕都沒人相信。


    由此可見,萌芽集團內部,包括張碩這個萌芽的靈魂人物,確實是有著一種神奇的魔力,能夠讓無數高層次人才,而甘願為之而奮鬥。


    這才是萌芽的精神內核所在!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天天撒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笙簫劍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笙簫劍客並收藏天天撒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