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號晚上。


    張碩專門設宴,招待千度龔巨仁一行,呂凱、羅長安等人作陪。


    雖然是喝酒,但很快就談到工作。


    “張總,千度對跟萌芽的合作是持完全開放態度的,除了這次交易,我們希望在其他領域,也能加強跟萌芽的合作。”龔巨仁卻是帶著任務來的。


    “比如說呢?”


    張碩卻是好整以暇。


    “比如我們之前提到的本地生活服務,再比如地圖導航,不知道,麥粒手機能否考慮預裝千度地圖?”龔巨仁試探著問。


    “龔總似乎對麥粒手機很有信心?”張碩卻是不置可否。


    “我們是對萌芽有信心。”


    “可你也知道,萌芽旗下的青橙集團,可是蒿得地圖的大股東。”


    “這並不衝突,不是嗎?”龔巨仁當然也是做過功課的,“青橙集團在蒿得地圖的持股比例並不高,阿狸才是真正的控股股東。”


    “萌芽跟阿狸的關係也不錯。”張碩說。


    “在商言商,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裏,不是嗎?”


    “是。”


    張碩笑著點頭,“可千度地圖這個籃子,也並不允許我們萌芽介入啊。”


    “呃,這個……”


    龔巨仁瞬間啞口無言,千度地圖當然不可能讓萌芽入股。


    這就沒法談了。


    好好一場宴會,最終卻鬧得個尷尬收場。


    “張總?”


    呂凱就有些擔心。


    “沒事!”


    張碩卻很淡定,“也不知道,是什麽給了千度以錯覺,以為通過這一場收購,就能拉近我們彼此的關係,完全是一碼歸一碼。”


    本身他也不想跟千度走的太近。


    尤其考慮到,將來千度發現收購71助手其實不是那麽劃算的時候,即便現在關係融洽,將來也還是會鬧出矛盾。


    沒必要。


    ………


    次日。


    張碩到濱海大學參加了本學期最後一場期末考試。


    其他研究生考試結束之後,或許還要被導師拉到實驗室做苦力,張碩當然沒有這方麵的煩惱,考試結束也就意味著“寒假”開啟。


    問題是。


    張碩除了是學生,還是一名打工人,還得上班。


    1月4日。


    張碩剛到公司,屁股還沒坐熱乎呢,蔣悅就匆匆走了進來,手裏還拿著一份報紙,“張總,您看看這個。”


    “萌芽集團估值千億,張碩即將成為內地新首富?”


    張碩掃了一眼標題,眉頭都不自覺跳動了一下,“這不胡扯嗎?”


    “是胡扯,但扯的也是有根有據的。”蔣悅眉頭帶著一點擔憂。


    文章以前段時間青橙集團估值160億,以及最近71助手+魔圖秀秀價值120億作為參照係數,將萌芽集團整體估值敲定為一千億。


    聽上去似乎還真像那麽迴事。


    可問題是,青橙集團的估值已經偏高不說,71助手+魔圖秀秀的出售價格也是因為三巨頭競爭而產生了高溢價。


    以此為基準,可不就是不胡扯嗎?


    張碩雖然對萌芽集團很有信心,但也沒這麽容易站上千億規模大關。


    更離譜的是,文章後續還以此為基準,再計算張碩個人持有萌芽集團67%的股份,推斷出張碩個人財富高達648.56億。


    這是個什麽概念?


    如果按照2011年9月份發布的服不服華夏富豪榜計算,那張碩就將一舉超越千度ceo李宏,以100億美刀的身價,躋身成為內地華夏新首富。


    即便是放在整個華人圈,那也能排進前五名。


    可真夠瘋狂的。


    2012年,首富的分量可是很重的,無論是老王,還是大爺,甚或那誰,都是在成為首富之後開始頻頻露臉,成為商圈大哥級的人物。


    張碩又何德何能?


    萌芽成立才一年半的時間不說,張碩又是這麽的年輕,如果真的被冠以首富之名,那絕對是有百害無一利。


    “這是有人要捧殺我啊,能起訴嗎?”張碩可沒被衝昏頭腦。


    首富什麽的都是噱頭。


    “起訴是可以起訴,但最多也就是獲得一些賠償金,還反而會讓對方出名,同時還會將這件事情鬧得沸沸揚揚。”蔣悅顯然不讚同起訴。


    這是下下策。


    “那你的意見呢?”張碩問。


    “我建議提前聯係各大網站,隻要這篇報道不在互聯網上傳播,單憑報紙本身,並不能造成什麽太大的影響。”蔣悅提出公關建議。


    “行,這件事你親自去處理。”


    “明白!”


    蔣悅自然知道輕重,不然也不會一大早就趕來匯報。


    “樹欲靜而風不止啊。”


    雖然這篇報道有誇大的成分,但也揭露了一個不爭的事實,因為萌芽集團隻有張碩、夢想基金兩個股東,其中張碩又是持股67%的大股東。


    結果就是。


    一旦萌芽估值突破千億,那張碩的個人財富就將達到一個很誇張的數字,一舉超過互聯網的三位大爺,成為最有錢的那一位。


    不可避免地,就要被推上風尖浪口。


    即便是現在,以萌芽集團如今的營業收入跟經營規模,也是輕輕鬆鬆邁入華夏企業五百強序列之中,引入注目也是必須的。


    “得想辦法隱藏一點實力,不能太鋒芒畢露了。”張碩沉吟。


    在華夏特有的文化氛圍之下,出頭椽子爛的快,並不是說越早出名就越好,很容易惹到一些人的紅眼病,繼而引來各種各樣的麻煩。


    有些麻煩甚至可能是意想不到的阻力。


    自然要低調一些。


    問題就在於,萌芽發展的實在是太迅猛了,哪怕張碩已經夠低調了,基本不接受媒體采訪不說,也從不對外放出什麽豪言壯語。


    甚至都已經躲到大學校園裏去了。


    就這。


    都還是被人給盯上了。


    “要不在海外注冊一家離岸企業,再將您的個人股份轉到海外公司,這樣就能避免您直接曝光在媒體的聚光燈下。”蔣悅提出建議。


    這不是蔣悅第一次提出設立海外離岸公司的建議,包括呂凱、財務部經理韓梅等人在內,都陸續向張碩提出過類似的建議。


    利用海外離岸公司控股國內公司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


    一是增強競爭優勢。


    許多海外上市合作,合規稅務籌劃都離不開離岸公司,借助離岸公司的法製,管理的獨立性可以給公司發展帶來更多有利的空間和增強競爭優勢。


    二是運營資本多樣。


    離岸公司控股國內公司,那國內公司的資金池就要來源於控股公司。


    海外離岸公司成立之後,就可以在世界各地開立銀行賬戶開展國際業務,以便進行網銀轉款操作。


    三是便於股權轉讓。


    在公司上市及其海外合作中,國內企業可以利用離岸公司來控股,並且也可以配合其他離岸公司設立離岸架構,方便最終控股人的股權轉讓等操作。


    四是可以樹立國際品牌。


    國內許多企業上市之後,紛紛通過“返程投資”或並購重組等方式來打造並樹立國際品牌,以提高自身產品的國際知名度,開拓國際市場。


    五是享受優惠稅製。


    香江等地本身就有低稅種,低稅率的特點。


    華夏對香江還有特殊的稅務優惠,國內投資者注冊香江公司可以實現與內地公司對接時享受相關外資優惠政策,在企業稅務籌劃中有很重要的作用。


    這也是為什麽,幾乎國內所有的互聯網企業,但凡有點名氣,有些規模的,都喜歡在海外設立離岸公司控股。


    甚至成為圈內的一種潮流,不設立幾家離岸公司,好像就很老土一樣。


    “不妥!”


    張碩果斷拒絕,“我說過,萌芽是華夏企業,絕不搞離岸企業那一套。”


    設立離岸公司固然好處很多,但是這些好處在張碩眼中,既不是長期的,也不是理所當然的,更不是不可替代的。


    一旦戳穿了,其實也就是那麽迴事,並沒有吹的那麽神奇。


    比如說競爭優勢,歸根結底還要在產品本身,產品沒做好,其他都是虛的。產品做好了,那其他什麽稅務籌劃之類的都是細枝末節。


    所謂的國際品牌形象也是一樣的道理,就拿青鳥互娛來說,手遊做的好,在全球都大受歡迎,自然而然地就能提升國際影響力。


    反麵例子就是騰達。


    原時空通過在海外瘋狂投資並購,在營收上,騰達遊戲確實是坐上了全球第一大遊戲廠商的交椅,可真正的海外知名度又有幾何?


    連國內都是罵聲一片。


    這樣的國際化,又有個什麽勁?


    再比如說海外融資。


    萌芽早早就設立了驕陽控股,完全可以承擔海外融資職責。


    至於說股權轉讓之類的,那更是無稽之談了,萌芽既沒興趣在海外上市,也沒興趣引入海外投資者。


    談何股權轉讓?


    最後的稅收優惠,那更是張碩嗤之以鼻的。


    納稅。


    那不是理所應當的嗎?


    “那就隻能想辦法投資一些媒體機構,盡可能地遮掩了。”蔣悅無法理解張碩的固執,卻也隻能退而求其次。


    被拒絕多了,也早有心理準備。


    蔣悅甚至都沒有提員工持股的事,那樣固然可以將張碩隱藏在幕後,可她也知道,張碩是極力反對員工持股的。


    “媒體也不能碰,這也是紅線。”張碩搖頭。


    “那我實在是沒轍了。”


    蔣悅就很苦惱,萌芽的股權結構實在是太簡單了,不僅是集團層麵,子公司層麵除了青橙集團,就都是百分百控股。


    放在外人眼裏,那就是一覽無遺啊。


    就算想通過複雜的交叉持股來進行遮掩,也是完全做不到的。


    “要不先這樣。”


    張碩自個兒倒是有了主意,“將我名下持有的20%的萌芽集團股權,轉給春苗基金托管,當然投票權還是授權給我。你覺得怎麽樣?”


    “可以是可以。”


    蔣悅倒是也沒有反對,將股權轉給公益基金也是慣常做法,“問題是,就算春苗基金托管了20%的萌芽股權,你名下也還是持有47%的萌芽股份。”


    意義其實並不大。


    “能稀釋一點是一點吧,至少不會再被冠上首富之名了。”


    即便是按照報紙上的千億估值,托管了20%的萌芽股權之後,張碩的個人資產就將從648.56億,一下降到454.96億。


    瞬間就縮水了兩百億的個人財富。


    未來如果有需要,張碩還可以將更多的萌芽股權劃轉到春苗基金。


    至於說,張碩為什麽不一口氣將大部分股份劃轉到春苗基金,自己隱身幕後,那當然也是在防備著春苗基金出現什麽變故。


    在確保春苗基金絕對的安全之前,張碩個人必須持有足夠多的股份。


    況且。


    近兩百億資產的注入,已經足夠讓春苗基金一舉躋身國內公益基金前列。


    也已經足夠高調了。


    “這麽做還有一個好處,將來春苗基金僅僅憑借萌芽的年終分紅,就能維持公益資金運轉,也能打消外界對於春苗基金能否持續的疑慮。”


    萌芽集團現在賬麵確實還是一個虧損狀態,但這種虧損並不會持續很久,等到麥粒科技真正做起來,實現盈利幾乎是必然的。


    合適的時候。


    萌芽當然也要進行分紅,雖然真正的股東就張碩一人。


    “明白,我這就去讓法務部擬合同。”


    不管怎麽說,對於張碩舍得拿出20%的萌芽股權來做公益,蔣悅是極為讚賞的,也樂見春苗基金規模越做越大。


    至於說由此引發的減稅,其實都是細枝末節。


    ………


    等到蔣悅離開,張碩麵色微微陰沉,喃喃自語:“這些個躲在陰暗角落的蟑螂老鼠,真的是賊心不死啊。”


    張碩不確定,這是否又是一起針對他的陰謀。


    但必須要予以足夠重視。


    劃撥一部分個人股權到春苗基金,隻是治標不治本,而且明眼人都看得出,雖然劃撥,但這不會股權其實還是掌控在張碩手裏。


    換湯不換藥。


    張碩現在就很慶幸,當初選擇將個人資金交給風雷基金運營,如果風雷基金的那些投資,也都是以萌芽名義進行的。


    那麽,等到被投資的獨角獸企業一家家做大,那萌芽所積蓄的財富將是無法想象的龐大,難免不被人冠以“壟斷”之惡名。


    將來處境勢必會更加的艱難。


    由風雷基金分攤掉一些風險,同時借助私募基金的便利性,在獨角獸長大之後,適時選擇退出,就沒那麽惹眼了。


    無形之中替張碩消除了很多潛在的風險。


    想到這,張碩罕見給二叔去了電話,“二叔,有件事要麻煩您。”


    “你說。”


    電話另一頭的唐毅就很稀罕,張碩可是很少向他張口的,尤其是像現在這樣打電話,以往就算有溝通,也是在小院麵對麵溝通。


    “是這樣的……”


    張碩將新聞報道的事情,一五一十說了。


    “你是懷疑,有人在背後給你捅刀子?”唐毅神情也嚴肅起來。


    “是!”


    “放心吧,這件事交給我來處理。”


    無論是站在官方立場,還是叔侄立場,唐毅都有充分的理由保護好張碩,讓張碩免於受到外界不必要的壓力或者手段傷害。


    “謝謝二叔!”


    張碩就長長鬆了一口氣。


    在華夏,處理這樣的事情,還得是走上層渠道。


    “跟我還客氣啊?”


    談完正事,就連唐毅都忍不住八卦一下,“萌芽估值,真的值一千億?”


    “沒有影的事,頂天了也就七八百億吧。”


    張碩難得凡爾賽一下。


    事實上,哪怕現在有投資機構想以千億估值來投資萌芽,張碩都不會接受,出讓十幾個點的股份,換取百來億發展資金。


    根本就不值當!


    因此,在張碩心中,萌芽集團的估值其實是要超過千億的。


    “……”


    唐毅卻是大受震撼,這有區別嗎?


    實在很難形象,才短短一年多的時間,張碩僅憑一己之力,沒搞什麽歪門邪道,就將萌芽從無到有,硬生生做到了如今這個規模。


    稱之為奇跡,是一點都不過分。


    穀菾


    跟著,張碩又將計劃將一部分萌芽股份劃轉到春苗基金的事跟二叔說了,就算是跟官方做了報備,也等於是又疊了一層厚厚的buff。


    “這件事你做的對,我很支持。”


    唐毅就很欣慰,“取自於民,還之於社會,這才是真人傑!”


    這等胸襟氣魄,別說是二十幾歲的年輕人了,就是六七十歲的老江湖,怕是都未必能有,如何又不讓人讚歎呢?


    又或者說。


    某種意義上,正因為張碩年輕,氣盛,還沒有被潑天的財富侵蝕、捆綁,所以才更加的不將個人財富過於看重,轉而更加注重成功本身。


    哪裏像一些老奸巨猾,寧願頂著賣國賊的罵名,也要將財富死死摟住。


    守財奴實錘了!


    ………


    下午。


    張碩將呂凱叫到辦公室,笑著說道:“你之前不是提議,設立獨立的投資公司來運作集團的投資業務嗎?我同意了,新的公司,就叫萌芽投資吧。”


    上午的變故讓張碩意識到,有些事情必須要加速推進了。


    說起來。


    萌芽集團一開始的名字就叫萌芽資本,兜兜轉轉,卻是又迴到“原點”。


    當然了,設立獨立的投資公司,並不代表說萌芽投資就要真的獨立運營,實質還是交給集團投資並購部操作。


    隻是在簽署投資合同的時候,不再用萌芽集團,而是改用萌芽投資。


    這麽做,一方麵是方便獨立的財務核算,另一方麵也有利於萌芽集團將利潤劃轉到萌芽投資,再用於投資業務。


    而且也有利於對萌芽集團、萌芽投資做一定的切割。


    等於是上了一個雙保險。


    “將粒子基金,以及萌芽集團持有的無疆科技、瓦力智造、林德新能源等公司的股權,全部轉移到萌芽投資名下,理順彼此的關係。”張碩吩咐。


    “好的。”


    呂凱就很期待,笑著問:“您這是想在投資業務上,重新大展拳腳了?”


    所謂新官上任三把火。


    作為萌芽集團新一任的輪值總裁,雖然免不了要香江、濱海兩頭跑,呂凱卻是樂在其中,很是期望在任上做出一番成績來。


    投資無疑是一個很好的抓手。


    “千萬別多想!”


    張碩當場就掐斷了呂凱的奢望。


    “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集團在投資業務上仍舊將維持審慎態度,即便是要投資,那也是為集團業務部門服務,而不是盲目投資。”


    原時空的騰達就是前車之鑒。


    在確立“流量+資本”的打法之後,騰達打著“將半條命交給競爭對手”的旗號,利用手裏充足的現金流,再以流量為驅動,在投資市場上唿風喚雨。


    投資最頻繁的一年,一年內就投資了上百家公司。


    因為隻做“純財務投資的戰略投資人”,騰達甚至一度扭轉了其在創業圈的形象,從苟日的騰達,變成人見人愛的騰達。


    受到無數創業者的追捧。


    初創公司一旦被騰達看上,似乎就意味著要流量有流量,要資金有資金。


    能不歡迎嗎?


    驚冬、黴團、拚夕夕等一批獨角獸企業,就是在騰達的加持之下,紛紛迎來騰飛,也讓騰達在投資業務上賺的是盆滿缽滿。


    極大地推動了騰達營業收入的增長。


    當年那張火遍全網,騰達係在世界互聯網大會期間聚餐的合影照片,也成了騰達“流量+資本”戰略取得成功的最好注腳。


    造就了一個朋友遍天下的騰達。


    可獨屬於騰達的高光時刻,攏共也維持了不到五年時間,隨著短視頻崛起,騰達以icq、薇信為樞紐築起的流量護城河遭受挑戰。


    跟著就是官方政策調整,騰達的遊戲業務也遭受重創。


    兩大核心業務接連受挫,一下就將打碎了騰達之前看似牢不可破的金甲戰衣,股價一路下跌,甚至是遭受腰斬。


    而彼時的騰達,又被戲稱為“沒有夢想的騰達”。


    一切又仿佛迴到了原點。


    重重壓力傳導之下,為了調整部署,削減開支,砍掉邊緣項目,就連騰達都不得不開啟大規模的裁員,甚至一度引發網上熱議。


    有鑒於此。


    張碩當然不可能在投資業務上狂飆突進,而忘了投資的本質。


    風投、投行們做投資,本質就是賺錢。


    這沒什麽好說的。


    可像萌芽集團旗下這樣的投資部門,本質是為業務部門服務的,賺錢當了也很重要,但卻隻是次一級的目的。


    騰達就是沒有搞清楚這一點,才摔了個大跟頭。


    更何況說,相比騰達的財大氣粗以及專注於互聯網行業,萌芽在資金上比不上騰達,在業務上的野心又比騰達要大。


    怎麽可能在投資業務上持續加碼?


    審慎投資才是正道。


    “好吧!”


    呂凱雖然受挫,卻並不氣餒,“那,我之前提議的申請金融牌照的事情?”


    “也可以推進。”


    張碩最近經營思路的轉變,也體現在對金融的態度上,不再是畏之如蛇蠍,避之不及,而是開始嚐試著去了解。


    說到底,金融也隻是一種杠杆工具,好與壞,全看怎麽使用。


    萌芽不能因噎廢食。


    呂凱的建議,是以薇信2012年即將推出的“零錢”功能為抓手,成立一家單獨的金融服務公司——萌芽金融。


    再申請一張金融牌照,進軍互聯網金融行業。


    跟原時空騰達的打法沒什麽不同。


    對此,張碩當然要給予一定的限製,不能重走騰達的老路,豎起兩根手指,“前提是,對於這家公司,我有兩點硬性要求。”


    “您說。”


    呂凱就很重視,掏出記事本。


    “第一,我們要申請成立的不是普通的金融服務公司,而是一家金融控股公司,將萌芽集團旗下所有跟金融相關的業務都納入這家金融控股公司,不留死角,自覺接受全方位的監管,健全風險隔離措施,規範關聯交易。”


    合規合法是張碩的底線,尤其是在敏感的金融行業。


    “第二,不搞高杠杆,不搞abs循環套娃,有多少注冊資金,多少的資本金,就做多大的事情,心不能野,更不能踩紅線。”


    “這樣的話,能操持的盤子就很有限啊。”呂凱就不甘心。


    如果萌芽金控的注冊資本金是三十億,按照相關規定,那麽就可以按照十倍注冊資本的杠杆率放貸。


    也就是說,最多將可以承接三百億的線上小額貸款。


    如果和銀行聯合放貸,按照規定,聯合貸款出資比例不得低於30%計算,則萌芽金控最多可承做一千億的線上小額貸款。


    看上去也不少,但肯定還是差點意思。


    “我也沒想要把盤子做的太大,主要是風險可控。”


    張碩語重心長。


    “我同意設立萌芽金控,主要還是為了將來集團融資方便,並沒有想過要依靠這種線上貸款來賺取太大的利潤。有些利潤,不碰也罷。”


    隨著萌芽集團規模越來越大,賺的越來越多,對資金的渴求也會越來越大,相應的融資難度、融資成本也會逐漸提高。


    想從銀行獲得大量貸款,指定是不現實的。


    海外融資確實是一個不錯的渠道,但也不是萬能的。


    公司債更是不能經常發。


    相比之下,利用薇信支付跟零錢,以相對較低的貸款利息,從薇信用戶那裏積少成多,獲取貸款,或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屬於是雙贏。


    在外界眼裏,萌芽集團未來的發展或許還存在很多的不確定性,但是在張碩這,隨著遊戲、社交兩大業務逐漸成型,萌芽集團未來的確定性其實是一直在往上走的,想虧本都難。


    既然是這樣,那麽萌芽金控把錢借給萌芽集團,就是一個低風險事件。


    自然也就是雙贏!


    “行吧!”


    張碩在集團畢竟是說一不二,呂凱也隻能選擇妥協。


    更何況說,無論是萌芽投資,還是萌芽金控,現在都還隻是停留在紙麵上,首先是要將這兩家公司給做起來。


    其他的事情,以後再說。


    “兩家公司的籌建工作,就有勞你全權負責了。後續這兩家公司的經營,連同驕陽控股,也仍舊是歸你分管,負責人直接向伱匯報。”


    剛敲打了一下呂凱,張碩卻是很快又送上一把紅棗。


    “謝謝張總!”


    呂凱果然一下就舒服了。


    之前他隻負責海外事業部,職權難免單薄了些,現在又同時負責萌芽投資、萌芽金控,等於是成為集團投資、金融相關業務的主要負責人。


    地位一下就上去了。


    半年之後,哪怕卸任輪值總裁職位,在集團也能挺直腰板。


    而站在張碩的角度,管理著這麽大一家集團企業,自然要懂得下方手中的權力,做到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萌芽集團現有的三位副總裁中——


    蔣悅主管行政、公益以及職能部門,呂凱主管海外、投資以及金融相關,顧銘章的主要精力還是放在麥粒科技,集團這邊隻是“兼職”。


    加上人資總監伍佘元,運營總監趙銘傳這兩位“哼哈二將”,集團高管配置隻能說是勉強夠用,但還遠沒有到盡善盡美的程度。


    等到時機合適的時候,萌芽還要增設新的副總裁。


    最好是能夠增加一位主管互聯網業務的副總裁,分管青鳥互娛、青禾科技以及青雲數據這三家互聯網相關的子公司。


    隨著時間推移。


    張碩已經是越來越沒有精力,去直接管理下屬子公司了。


    “張總,萌芽投資、萌芽金控這兩家新公司,資金方麵怎麽安排?”呂凱卻是個想做事的,已經迫不及待張嘴要錢了。


    倒不是說呂凱沒有耐心。


    實在是萌芽集團出售71助手、魔圖秀秀的那一百二十億資金,雖然還沒有到帳,明裏暗裏就已經被很多人盯上了。


    都想著要從中分一杯羹。


    如果不早點出手,真要等到兩家新公司籌建到位,怕是黃花菜都涼了。


    “萌芽投資有粒子基金撐著,暫時隻計劃劃撥十億資金。萌芽金控就按照三十億的預算來做,一千億的放貸規模也足夠了。”張碩倒也不小氣。


    手裏有充足的資金,做起事清來,自然就底氣十足。


    “謝謝張總!”


    呂凱當然更高興了。


    兩家新公司加在一起,等於是一口氣拿掉一百二十億資金中的三分之一,自然不敢再奢望更多,


    再不知足,那就有些貪心了。


    ………


    第二天。


    關於張碩成為新首富的事情,還在悄悄發酵。


    雖然二叔那邊已經在著手處理,蔣悅也已經聯係了多家主流網站,提前做好了預防措施,但還是沒能攔住相關消息流傳到網上。


    事實也證明。


    在互聯網高度發達的今天,隻要對手有心,相關消息是不可能堵住的。


    最多隻能壓一壓熱度。


    可張碩本身就是自帶話題熱度的超級“網紅”,又涉及到華夏首富這等超級勁爆的話題,想壓也壓不住。


    還沒等二叔那邊處理到位,網上輿論就提前被引爆。


    “我去,沒看錯吧,萌王這就成新華夏首富了?”


    “感覺太不真實了。”


    “應該是噱頭吧,萌芽再牛,能比得過三巨頭嗎?”


    “就是,除了遊戲,萌芽好像也沒什麽拿得出手的產品吧?最多也就是一個低配版的騰達,怎麽就成新首富了?”


    果然。


    網友逆反心理是很嚴重的,更有些仇富。


    之前還很支持張碩的人,眼見張碩年紀輕輕,突然就被冠以首富之名,本能地感到被冒犯,當場就跳反起來。


    可見人性之複雜。


    當然也有理性派,“我覺得很合理啊,按文章說的,光青橙集團就估值160億,萌芽集團整體估值破千億,難道不很正常嗎?”


    “就是!”


    “萌王個人財富暴漲,那是因為萌王持有的萌芽股份多,不像別個創業者,大部分股份都被投資機構拿走了。”


    “樓上正解!”


    “有些人就是眼紅,見不得別人的成功。”


    “那既然張碩這麽成功,怎麽不把錢給捐了?六百多億的個人財富,全國一人發一萬,那都是綽綽有餘了吧?”


    “嗬嗬,樓上智商堪憂,小學還沒畢業就不用出來混了。”


    “人家憑本事賺到的錢,為什麽要都捐了?你怎麽不把自己的工資捐了,哪怕是捐個一千兩千,我都敬你是條漢子!”


    “樓上跟一個吃泡麵的較什麽真啊,話說迴來,萌芽在公益上投入的還少嗎?已經是遙遙領先其他互聯網企業了,好嗎?”


    “就是,最討厭那些逼捐的了,看似聖母,實則綠茶!!”


    “大家就看個樂吧,這事明顯是記者在嘩眾取寵,接下來就看萌芽那邊會怎麽迴應就對了,千萬別被人帶了節奏。”


    “期待+1!”


    不得不說,張碩在網上還是很得人心的,雖然不可避免地會有一些跳反的,還有一些渾水摸魚帶節奏的,但整體還好。


    至少沒有形成上下一致,口誅筆伐的浪潮。


    而這樣的輿論趨勢,估計會讓那些躲在陰暗角落,企圖看一出好戲的陰謀者感到失望吧?


    歸根結底。


    還是萌芽堅持做公益贏得了人心,疊的光環在關鍵時刻生效。


    可見是做對了。


    ………


    萌芽大廈。


    “張總,我沒想到,輿論發酵會這麽快。”蔣悅就很自責。


    雖然網上的輿論整體還好,但事情畢竟已經是被捅了出去,而且輿論還在持續發酵,之後會發生什麽突發狀況,實在是不好預判。


    可以肯定的是。


    經過這一輪“曝光”,張碩是徹底成了華夏家喻戶曉的名人,不管能不能坐實華夏首富之名,其擁有的驚人財富,卻是毋庸置疑的事實。


    一下就把張碩推到了風尖浪口。


    正所謂:“人怕出名,豬怕壯。”


    張碩現在是既出名,又很壯,指不定被多少人惦記著呢。


    “跟你沒關係。”張碩倒是很鎮定,“輿論發酵這麽快,反倒是基本可以確定,這件事從頭到尾,就是有人想要在背後搞我。”


    “對方蓄謀已久,以有心算無心,想要阻止,肯定是攔不住的。”


    “這樣也好。對方這迴主動跳了出來,總好過一直躲在臭水溝裏,等到我們虛弱的時候,再跳出來,給予我們致命一擊。”


    “就當是提前擠掉膿包吧!”


    蔣悅就很佩服張碩的鎮定,請示道:“那,現在啟動預案?”


    既然萌芽內部已經把這件事定義為一場公關危機,那自然就不可能隻有一套方案,昨天晚上蔣悅一直在公司熬夜加班,就是在連夜準備各種預案。


    防的就是這種突發狀況。


    “啟動吧!”


    張碩站在落地窗前,遠方天際有烏雲飄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天天撒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笙簫劍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笙簫劍客並收藏天天撒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