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購行業的裂變還在繼續。
5月20日,就在騰達宣布投資大叢典評的第二天,黴團高調宣布,將在京師率先推出外賣服務,對標青橙科技的意圖非常明顯。
同樣在京師。
千度集團內部也在就是否要介入本地生活服務,而召開緊急會議。
戰爭的氣氛越來越濃鬱。
在這種氣氛中,杜青青再次返迴濱海城。
準備向張碩取經。
“黴團來勢洶洶,我們要不要適當降低入駐商鋪審核門檻,以增加青橙app的商鋪數量?”杜青青也是感受到來自黴團的壓力了。
試圖尋找新的業績突破點。
雖然最近高速擴張,但是青橙科技的商業模式還是跟以前一樣,都是以青橙小築為樞紐站點,再邀請一些知名連鎖餐飲品牌入駐。
主打的也一直都是外賣,而不是現在正熱火朝天的團購。
所以才有人說,青橙科技一直都是團購行業的異類,甚至於說,對於是否要將青橙科技納入團購企業,行業內都還存在爭議。
青橙科技唯一跟團購沾邊的,就是收購了好幾家本地團購網站。
就很諷刺。
現在為了對抗黴團的入侵,杜青青就想以攻代守,正式介入團購業務,侵入黴團等團購網站的地盤。
代價就是要降低商鋪的審核標準。
因為對團購很熱心的餐飲企業,都是以當地中小型餐飲為主,像肯德基之類的連鎖快餐,並沒有多麽強烈的參與團購的意願。
“千萬別!”
張碩嚴正拒絕,“一旦開了口子,後麵就不好收場了,這也嚴重背離我們當初成立青橙科技的初衷。”
青橙外賣主打的就是“幹淨衛生”跟“性價比”。
一旦允許大量未經審核,或者審核不嚴格的商家入駐,那麽肯定就是泥沙俱下,最後在價格優勢下,必將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鬧劇。
這絕不是張碩想看到的。
短期看,青橙科技+青橙零售的商業模式,確實是有些吃力不討好。
因著青橙零售的存在,需要耗費比同行高兩倍,甚至更高的成本,瞄準的目標客戶卻僅僅隻是都市上班白領這一小撮人。
將大好市場拱手讓給競爭對手。
表麵看,有點是在為張碩的情懷買單的意思。
實則不然。
張碩是最清楚不過了,像黴團這種以“低價競爭”為核心的打法,對於占領市場確實很有用,但也很容易引起用戶的反噬。
反正前世張碩寧願吃肯德基,也不再吃外賣了。
原時空,是因為沒有像青橙科技這樣的良心企業對標,黴團才能活得這麽滋潤,這一世,絕不可能那麽輕鬆地割韭菜。
誰還能比誰傻不成?
“那,如果不放開口子,薇信能不能給青橙科技引流?”杜青青問。
眼中帶著一絲狡黠。
張碩又豈能看不穿杜青青的那點小心思,無情迴絕:“想都別想,至少一年之內,薇信不會考慮給任何app導流。”
在薇信地位鞏固之前,都不可能揮霍用戶對薇信的體驗。
“青橙科技還得靠自己去跟黴團競爭。”
本地生活服務領域的戰鬥,不是短時間內能夠分出勝負的,張碩也隻能狠心,將青橙科技丟出去磨煉。
“那你都把青橙科技的手腳捆住了,還怎麽跟黴團競爭?”杜青青就很不甘心,她是很希望做出一番成績來的。
“命題作業才考驗你的真正水準啊。”
張碩提醒說道:“你要記住,黴團也好,大叢點評也罷,跟我們是不一樣的。這些企業背後說白了,都是資本在驅動。說不定哪天就合並到一起去了。”
“啊咧???”
杜青青更暈了,一個黴團都有點招架不住,何況是一起上?
這不要人命嗎?
“但我們其實也沒必要跟它們展開直接競爭,隻要專心做好我們自己的事情,夯實已經選定了的商業模式,堅持自己的價值觀就好。”
張碩還是那個觀點,本地生活服務是一場馬拉鬆賽跑,而不是百米賽跑。
就比誰更有耐心。
“拚的不是一時的爆發力,而是誰更持久。”
“???”
杜青青表情古怪,這話聽著怎麽這麽別扭。
張碩並不為所動,繼續點撥。
“除了外賣,青橙科技也可以著手布局酒店預訂,火車票、機票、景區門票、演唱會門票等票務業務,還有餐飲點評業務等等。”
青橙科技的定位是本地生活服務,當然不能僅僅局限於外賣。
未來還要融入青橙打車、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青橙買菜、青橙優選等各類跟人們衣食住行息息相關的本地服務。
能做的事情可太多了。
原時空的這些本地生活服務,都是一個點子出來之後,資本就一擁而上,然後就瘋狂燒錢,在極短時間內就形成影響力。
看似聲勢浩大,實則根基不穩。
就拿共享單車來說,事實證明,自行車根本就不是共享單車的合適載體,看似契合了“健康、環保”主題,迎合了都市白領們的價值觀。
實際也是就開始有點新鮮感。
等這股新鮮勁過去,誰整天沒事騎著自行車走幾公裏?
累不累啊!
反倒是之後推出的小型電瓶車,逐漸發展成為共享單車的合適載體,不僅省時省力,而且體量擺在那,不至於說像自行車一樣被丟得到處都是。
之後反倒是迎來了共享單車的第二春。
買菜業務也是一樣。
一開始一窩蜂地上,又一窩蜂地退潮,追求的都是短期市場占有率跟流量,根本就沒有真正站在用戶體驗的角度去完善服務。
最後搞得又是一地雞毛。
“青橙科技根本沒必要說,跟黴團在團購業務上做過多的糾纏。隻要我們布局得夠早,夠快,黴團就永遠隻能是追隨者,而不會是超越者。”
張碩對青橙科技的期望就是穩紮穩打,而不是一味地去衝擊市場占有率。
“那好吧。”
張碩都說的這麽具體了,杜青青也能是遵照執行。
“你最近一直在下麵跑,身臨團購大戰前線,可能也是被大戰氣氛給感染到了,有了急迫感。這是好事。”
張碩語氣放緩。
“但我還是建議,你迴總部休整一段時間,好好沉澱一下,越是戰況激烈的時候,你身為掌舵者就越要冷靜。”
“也好趁著這段時間,站在更高的高度,從全局的角度,思考青橙科技接下來的發展路徑,製定更為詳盡合理的發展規劃。”
張碩對青橙科技是寄予厚望的。
但青橙科技想要達到他的預期,運營難度也是最大的,不僅業務線繁雜,而且麵對的用戶需求也是時刻都在發生變化。
市場環境也是千變萬化。
這就需要青橙科技在產品研發端能夠快速響應,同時擁有一支強大的地推團隊,還要求各地分公司有著極強的執行力。
從用戶需求分析到產品開發,再到推廣、運營,哪個環節都不能出問題。
而且都要高效幹練。
這就對青橙科技的管理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需要塑造一支鐵軍。
在大師兄王岩調任萌芽控股技術中心總監,激活技術中台之後,除了作為項目孵化器,近期很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支持青橙app的再開發。
這可不是之前的小打小鬧。
除了前端的ui設計,更核心的是要建立青橙app的快速響應機製,同時處理上百萬條,甚至更多的數據訪問請求。
甚至還要具備一定的大數據分析、推送、處理能力。
開發難度自然是成幾何倍數遞增。
杜青青身為青橙科技總經理,職責就更加重大了,既需要有豐富的管理經驗,又要有狼一樣的敏銳行業嗅覺,還要具備高超的領導藝術。
屬於複合型的高層次人才。
杜青青現在肯定還達不到這個標準,好在青橙科技也不是說要一步到位,還有好幾年的曆練期。
杜青青要做到的,就是跟著青橙科技一起快速成長起來。
如果最終還是無法滿足要求,那麽很難說,張碩不會揮淚斬馬謖,將杜青青調離青橙科技,來個臨陣換將。
這可講不得一絲情麵。
“行吧,周末我正好休息一下。”
杜青青也早已經不再是當年的吳下阿蒙,不會被張碩訓得服服帖帖,她有她自己的工作節奏,甚至還愜意伸了個懶腰。
曲線畢露。
張碩就不客氣了,光明正大地欣賞高山滑雪。
杜青青就很無語,白了張碩這個混蛋一眼,再不想再在辦公室多呆一刻,踩著高跟鞋蹭蹭走了出去,背影高傲得像隻綠孔雀。
小娘皮!
張碩也是發現,杜青青是越來越有女強人的風範了。
別看杜青青每次在他麵前都是服服帖帖,乖乖低頭取經,在青橙科技內部,聽說氣場可是很強大的。
甚至被一些女員工嫉妒地稱為“女魔頭”。
再也不是一年前那個溫柔可人的禦姐店長了,成長速度其實一點都不慢。
隻是常年呆在張碩身邊,又因為張碩的成長經曆實在是太過於驚豔,被張碩的光環籠罩,所以才顯得不那麽耀眼。
杜青青在分公司視察的時候,不知道有多威風呢。
5月20日,就在騰達宣布投資大叢典評的第二天,黴團高調宣布,將在京師率先推出外賣服務,對標青橙科技的意圖非常明顯。
同樣在京師。
千度集團內部也在就是否要介入本地生活服務,而召開緊急會議。
戰爭的氣氛越來越濃鬱。
在這種氣氛中,杜青青再次返迴濱海城。
準備向張碩取經。
“黴團來勢洶洶,我們要不要適當降低入駐商鋪審核門檻,以增加青橙app的商鋪數量?”杜青青也是感受到來自黴團的壓力了。
試圖尋找新的業績突破點。
雖然最近高速擴張,但是青橙科技的商業模式還是跟以前一樣,都是以青橙小築為樞紐站點,再邀請一些知名連鎖餐飲品牌入駐。
主打的也一直都是外賣,而不是現在正熱火朝天的團購。
所以才有人說,青橙科技一直都是團購行業的異類,甚至於說,對於是否要將青橙科技納入團購企業,行業內都還存在爭議。
青橙科技唯一跟團購沾邊的,就是收購了好幾家本地團購網站。
就很諷刺。
現在為了對抗黴團的入侵,杜青青就想以攻代守,正式介入團購業務,侵入黴團等團購網站的地盤。
代價就是要降低商鋪的審核標準。
因為對團購很熱心的餐飲企業,都是以當地中小型餐飲為主,像肯德基之類的連鎖快餐,並沒有多麽強烈的參與團購的意願。
“千萬別!”
張碩嚴正拒絕,“一旦開了口子,後麵就不好收場了,這也嚴重背離我們當初成立青橙科技的初衷。”
青橙外賣主打的就是“幹淨衛生”跟“性價比”。
一旦允許大量未經審核,或者審核不嚴格的商家入駐,那麽肯定就是泥沙俱下,最後在價格優勢下,必將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鬧劇。
這絕不是張碩想看到的。
短期看,青橙科技+青橙零售的商業模式,確實是有些吃力不討好。
因著青橙零售的存在,需要耗費比同行高兩倍,甚至更高的成本,瞄準的目標客戶卻僅僅隻是都市上班白領這一小撮人。
將大好市場拱手讓給競爭對手。
表麵看,有點是在為張碩的情懷買單的意思。
實則不然。
張碩是最清楚不過了,像黴團這種以“低價競爭”為核心的打法,對於占領市場確實很有用,但也很容易引起用戶的反噬。
反正前世張碩寧願吃肯德基,也不再吃外賣了。
原時空,是因為沒有像青橙科技這樣的良心企業對標,黴團才能活得這麽滋潤,這一世,絕不可能那麽輕鬆地割韭菜。
誰還能比誰傻不成?
“那,如果不放開口子,薇信能不能給青橙科技引流?”杜青青問。
眼中帶著一絲狡黠。
張碩又豈能看不穿杜青青的那點小心思,無情迴絕:“想都別想,至少一年之內,薇信不會考慮給任何app導流。”
在薇信地位鞏固之前,都不可能揮霍用戶對薇信的體驗。
“青橙科技還得靠自己去跟黴團競爭。”
本地生活服務領域的戰鬥,不是短時間內能夠分出勝負的,張碩也隻能狠心,將青橙科技丟出去磨煉。
“那你都把青橙科技的手腳捆住了,還怎麽跟黴團競爭?”杜青青就很不甘心,她是很希望做出一番成績來的。
“命題作業才考驗你的真正水準啊。”
張碩提醒說道:“你要記住,黴團也好,大叢點評也罷,跟我們是不一樣的。這些企業背後說白了,都是資本在驅動。說不定哪天就合並到一起去了。”
“啊咧???”
杜青青更暈了,一個黴團都有點招架不住,何況是一起上?
這不要人命嗎?
“但我們其實也沒必要跟它們展開直接競爭,隻要專心做好我們自己的事情,夯實已經選定了的商業模式,堅持自己的價值觀就好。”
張碩還是那個觀點,本地生活服務是一場馬拉鬆賽跑,而不是百米賽跑。
就比誰更有耐心。
“拚的不是一時的爆發力,而是誰更持久。”
“???”
杜青青表情古怪,這話聽著怎麽這麽別扭。
張碩並不為所動,繼續點撥。
“除了外賣,青橙科技也可以著手布局酒店預訂,火車票、機票、景區門票、演唱會門票等票務業務,還有餐飲點評業務等等。”
青橙科技的定位是本地生活服務,當然不能僅僅局限於外賣。
未來還要融入青橙打車、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青橙買菜、青橙優選等各類跟人們衣食住行息息相關的本地服務。
能做的事情可太多了。
原時空的這些本地生活服務,都是一個點子出來之後,資本就一擁而上,然後就瘋狂燒錢,在極短時間內就形成影響力。
看似聲勢浩大,實則根基不穩。
就拿共享單車來說,事實證明,自行車根本就不是共享單車的合適載體,看似契合了“健康、環保”主題,迎合了都市白領們的價值觀。
實際也是就開始有點新鮮感。
等這股新鮮勁過去,誰整天沒事騎著自行車走幾公裏?
累不累啊!
反倒是之後推出的小型電瓶車,逐漸發展成為共享單車的合適載體,不僅省時省力,而且體量擺在那,不至於說像自行車一樣被丟得到處都是。
之後反倒是迎來了共享單車的第二春。
買菜業務也是一樣。
一開始一窩蜂地上,又一窩蜂地退潮,追求的都是短期市場占有率跟流量,根本就沒有真正站在用戶體驗的角度去完善服務。
最後搞得又是一地雞毛。
“青橙科技根本沒必要說,跟黴團在團購業務上做過多的糾纏。隻要我們布局得夠早,夠快,黴團就永遠隻能是追隨者,而不會是超越者。”
張碩對青橙科技的期望就是穩紮穩打,而不是一味地去衝擊市場占有率。
“那好吧。”
張碩都說的這麽具體了,杜青青也能是遵照執行。
“你最近一直在下麵跑,身臨團購大戰前線,可能也是被大戰氣氛給感染到了,有了急迫感。這是好事。”
張碩語氣放緩。
“但我還是建議,你迴總部休整一段時間,好好沉澱一下,越是戰況激烈的時候,你身為掌舵者就越要冷靜。”
“也好趁著這段時間,站在更高的高度,從全局的角度,思考青橙科技接下來的發展路徑,製定更為詳盡合理的發展規劃。”
張碩對青橙科技是寄予厚望的。
但青橙科技想要達到他的預期,運營難度也是最大的,不僅業務線繁雜,而且麵對的用戶需求也是時刻都在發生變化。
市場環境也是千變萬化。
這就需要青橙科技在產品研發端能夠快速響應,同時擁有一支強大的地推團隊,還要求各地分公司有著極強的執行力。
從用戶需求分析到產品開發,再到推廣、運營,哪個環節都不能出問題。
而且都要高效幹練。
這就對青橙科技的管理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需要塑造一支鐵軍。
在大師兄王岩調任萌芽控股技術中心總監,激活技術中台之後,除了作為項目孵化器,近期很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支持青橙app的再開發。
這可不是之前的小打小鬧。
除了前端的ui設計,更核心的是要建立青橙app的快速響應機製,同時處理上百萬條,甚至更多的數據訪問請求。
甚至還要具備一定的大數據分析、推送、處理能力。
開發難度自然是成幾何倍數遞增。
杜青青身為青橙科技總經理,職責就更加重大了,既需要有豐富的管理經驗,又要有狼一樣的敏銳行業嗅覺,還要具備高超的領導藝術。
屬於複合型的高層次人才。
杜青青現在肯定還達不到這個標準,好在青橙科技也不是說要一步到位,還有好幾年的曆練期。
杜青青要做到的,就是跟著青橙科技一起快速成長起來。
如果最終還是無法滿足要求,那麽很難說,張碩不會揮淚斬馬謖,將杜青青調離青橙科技,來個臨陣換將。
這可講不得一絲情麵。
“行吧,周末我正好休息一下。”
杜青青也早已經不再是當年的吳下阿蒙,不會被張碩訓得服服帖帖,她有她自己的工作節奏,甚至還愜意伸了個懶腰。
曲線畢露。
張碩就不客氣了,光明正大地欣賞高山滑雪。
杜青青就很無語,白了張碩這個混蛋一眼,再不想再在辦公室多呆一刻,踩著高跟鞋蹭蹭走了出去,背影高傲得像隻綠孔雀。
小娘皮!
張碩也是發現,杜青青是越來越有女強人的風範了。
別看杜青青每次在他麵前都是服服帖帖,乖乖低頭取經,在青橙科技內部,聽說氣場可是很強大的。
甚至被一些女員工嫉妒地稱為“女魔頭”。
再也不是一年前那個溫柔可人的禦姐店長了,成長速度其實一點都不慢。
隻是常年呆在張碩身邊,又因為張碩的成長經曆實在是太過於驚豔,被張碩的光環籠罩,所以才顯得不那麽耀眼。
杜青青在分公司視察的時候,不知道有多威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