逗弄趙銘傳,活躍了一下氣氛。


    張碩繼續他的部署,這迴又將目標對準了青雲數據。


    “青雲數據下一階段的目標,就是在中部以及北方,各自建設一座大型數據中心。再在各個行省架設服務器樞紐,組成一張覆蓋華夏的數據網絡。”


    “明白!”


    杜瑞文就很激動。


    別看張碩說的輕描淡寫,真要全部實施,那可就是三四十億的支出。


    絕對是一頭超級吞金獸。


    而要實現張碩“雲”的夢想,這還僅僅隻是第二階段,第三階段就是在川北行省打造全球超級數據中心,打造“雲上川北”。


    投資額度更是恐怖。


    如此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麽國內雲計算隻有阿狸一個大玩家了。


    沒點實力還真玩不動。


    “萌芽置業就不用說了,除了買地建研發中心,還要立即啟動青年公寓項目,找一家有實力的房地產商合作開發。”張碩囑咐蔣悅。


    “明白!”


    蔣悅表現的也異常乖巧。


    雖然張碩這一動動嘴皮子,又將是二三十億的支出。


    至於最後的青鳥互娛,跟青禾科技一樣,也都屬於輕資產公司,基本已經成型,沒什麽特別需要交待的。


    就等著眾多爆款遊戲一一製作出來。


    對曹嚴華,張碩隻是提了提關於原創音樂版權收購,以及研發防沉迷係統+未成年保護係統的事情。


    最終他還是決定,先將音樂版權放在青鳥互娛的框架下。


    “下來之後,各家子公司要針對今天的會議決策,製定詳細的商業計劃,再由財務部做出資金使用計劃表。”張碩囑咐。


    身為決策者,他的任務就是謀定大方向。


    高管包括下麵的團隊,他們的主要任務,就是負責將張碩的重大決策細化,逐一完善,想辦法將其中難以實施的部分,最終變成可實施的。


    這也是他們的最大價值。


    這不是說張碩獨斷專橫,身為一家初創企業,創始人就是企業唯一的靈魂人物,任何決策都必須要體現他的意誌。


    哪怕當時的一些決策看似天馬行空,甚至很荒唐。


    下麵的人也要想辦法堅決執行,而不是自以為是,全盤推翻創始人的決策,轉而提出另外的,看似更加可行的方案。


    那往往會證明是一種短視。


    無論是阿狸,還是騰達,起初都經曆過這麽一個階段。


    事實也一再證明。


    他們當初的一些看似瘋狂的決策,都是超越時代局限的。


    成功也絕非偶然。


    反倒是做大做強之後,創始人的很多決策未必就很高明,因為過度的成功會讓人形成路徑依賴。


    還可能直接飄了.


    …………


    會議結束,張碩迴到辦公室,長舒了一口氣。


    做決策固然很爽。


    但權力跟責任是互相匹配的,張碩作為萌芽控股ceo,在享受眾星捧月的榮耀的同時,肩上也抗下了萌芽最大的責任。


    很多時候。


    壓力最大的,往往就是最後下決定的那一個。


    而且在會上,張碩談的也僅限於萌芽眼下的業務,都還是集中在互聯網行業,手機跟電動汽車兩大業務板塊都還沒有涉及。


    汽車領域。


    呂凱已經跟林德新能源創始人曾群聯係上了,對方也確實在為創立林德新能源做準備,隻是對於是否接受驕陽控股投資還存疑。


    估計還得呂凱多做工作。


    至於說涉足電動汽車整車設計與製造,最早也要等到下半年。


    手機領域。


    被動獵頭卡指向的顧銘章,應該就是萌芽涉足手機製造的最後機會了,同樣也是一塊難啃的骨頭。


    一則顧銘章還沒有下定決心從諾基亞辭職。


    二則以萌芽目前的狀態,張碩也不敢保證說,顧銘章就會答應加入。


    說到底。


    還是萌芽現在的咖位不夠。


    張碩準備等到《地鐵跑酷》等新遊上線,同時賣掉海外代理權之後,再去跟顧銘章接觸,以便增加手中的談判籌碼。


    最好還能在這期間,成功招到幾名科學家,以壯聲勢。


    說實話。


    如果張碩隻想安心賺錢的話,是不該進入手機行業的。


    有點吃力不討好。


    未來十年,在蘋果等帶動下,國內手機產業鏈雖然非常完備,但芯片等核心元部件卻嚴重依賴進口,很容易就被卡脖子。


    國產手機往往隻是銷量驚人,純利潤卻並不高。


    至少遠遠比不上遊戲產業。


    可就這麽一點肉沫星子,都還要被眾多國產手機廠商互相爭奪,利潤空間幾乎就被壓縮到了極致。


    屬於表麵風光,背地裏憂傷的行業。


    張碩記得,原時空無疆科技ceo王濤曾經在一次采訪中,就吐槽過以小咪為代表的國內手機廠商。


    基本沒有掌握什麽核心技術,純粹就是一組裝廠,難度甚至還在空調等家電產業之下,隻能跟小家電廠商處在同一梯隊。


    與其說是製造業龍頭,倒不如說是廣告商。


    就很離譜!


    相比手機,反倒是在電動汽車領域,國內具備彎道超車的條件,鋰電池獨步天下且不說,其他元部件也大都能夠實現國產化。


    這也是為什麽。


    2021年前後,互聯網企業紛紛進入電動汽車領域,都想著要分一杯羹。


    真就是哪有機會就往哪鑽。


    內卷的厲害!


    如果萌芽能夠成功投資林德新能源,就算是拿到一張入場券了。


    再說迴手機。


    萌芽真要進軍手機產業,張碩肯定是不甘心成為第二個小咪的。


    那有什麽意義?


    可要在手機領域實現彎道超車,屬實是有點困難,別的不說,光芯片一塊,就能被卡得死死的。


    原時空**的遭遇,可是曆曆在目。


    做得再好又怎麽樣?稍稍威脅到人家的地位,就被無情打壓。


    隻能是默默忍受。


    而如果張碩又不想成為第二個華威,那唯一的突破口,就在於實現芯片國產化,隻是也要介入到芯片產業鏈的關鍵一環中去。


    可這又談何容易?


    從原材料提煉,到芯片設計,再到光刻機等關鍵生產設備,再到芯片設計軟件,最後再到生產、封裝與測試,國內都不占優。


    張碩隻是個重生者,又沒有黑科技。


    套用華威仁總的話說就是,國內企業,以往都習慣利用資金、勞動力成本、市場等優勢,以量變促質變,在極短時間內實現彎道超車。


    可偏偏。


    芯片領域就是一個完全沒有任何捷徑可走的產業,是怎麽瘋狂燒錢都燒不出來的產業,就有些傻眼了。


    那麽芯片產業需要的是什麽呢?


    資金還在其次。


    主要需要的是基礎研究,是許許多多習慣做冷板凳,耐得住寂寞的科學家,包括數學家、物理學家、化學家等等。


    這也是張碩提出“百人計劃”的出發點之一。


    隻是這麽大的一樁事情,僅憑萌芽自身的力量,哪怕張碩有超越時代的眼光,也很難做成這件事。


    需要的是群策群力。


    所以說,萌芽要進軍手機產業,就是張碩自己在折磨自己。


    有點殉道者的意味了。


    “可這不就是萌芽存在的意義嗎?”


    如果未來十年,萌芽一直做的,就是一直製作原時空就有的遊戲,就是將薇信從騰達的口袋裏掏出來,就是投資一些原本就能成功的獨角獸企業。


    那張碩重生的價值,就將大打折扣。


    甚至可以說就很失敗!


    進軍手機產業,準確說,是試圖破除芯片難關,既是萌芽必須要走的一條路,也是張碩自己給自己定下的十年考題。


    隻是現在。


    張碩甚至就連進入考場,參加考試的資格都沒有。


    第一步還是要做手機,先將觸手伸進電子產業,在行業內闖出一點名堂之後,再慢慢地試圖改變一點產業格局。


    不說要全部顛覆,哪怕隻是擁有一點核心技術,就能掌握一些話語權。


    不再任人拿捏。


    當然了,在正式進軍手機行業之前,萌芽也不是真就一點事都做不了。


    至少可以稍稍助力國內高校的基礎學科研究。


    這是永遠不會吃虧的。


    當初張碩成立春苗基金,除了用來做公益,另外一個很重要的目的,就是用來資助國內各大高校的基礎學科研究。


    可這又是一個究極複雜的命題。


    不是說,春苗基金簡單拿出十億二十億資金來,然後讓大家排排隊分蛋糕,你拿一點,我拿一點,這事就能辦成的。


    很可能錢花了,卻連個浪花都掀不起來。


    想要做成這事,既需要各大院校的通力配合,也需要有一到兩位基礎學科研究領域的大拿替萌芽穿針引線。


    得,又是一道究極難題!


    最後四天,還差不到100張月票了,咱不能功虧一簣,希望大家在幫幫忙,手裏有月票的投一下,愛你們喲!!!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天天撒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笙簫劍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笙簫劍客並收藏天天撒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