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淮楚惑道:“儒門中也有絕世高手?他們不都是一幫文弱書生麽?”鬼穀懸策搖了搖頭。“非也。”
韓淮楚從兩千年後跨越時空而來,印象中的儒家,均是滿口忠孝仁義,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他實在不知這儒門中,也有絕頂的武林高手。
鬼穀懸策道:“你可知儒家的祖師孔仲尼,便與墨家祖師墨翟一般,乃是一位文武雙修的全才?”韓淮楚又聽得糊塗了:那後世稱為聖人的孔子,竟然還會武功!
後世隻對孔子的治國安邦之策大加推崇,卻往往忽略了他的武略。
在戰火紛爭的戰國時代,孔子能奔走於諸侯各國之間,傳播他的儒家思想,試想如沒有武功伴身,豈不早給匪徒料理了。
孔子倡導的“六藝”當中的禦射,便是騎馬射箭。他的治國安邦之策中,也包括了“威以服四夷”,這樣的武力平天下的思想。
孔子的父親乃是萬人敵,能力拔千鈞,孔子的武功高強,在《史記》中明文有載。在夾穀會盟,孔子便提劍殺了企圖對魯國國君動手的歹人,其弟子冉有、樊遲、子路等師從孔子,均學得了一身驚人的武功,冉有和樊遲便曾領魯國之師,大敗強齊。隻是孔子本人對窮兵黷武,動輒興兵討伐之事深惡痛絕,這就給了後人留下了他能文不能武的映象,硬生生將一位文武全才,傳塑成一個弱不禁風的書生。
自從孔丘創立儒門,他的武功便代代相傳。隻是儒門中人為人低調,崇尚文治,不以武功彰顯世人罷了。
韓淮楚聽到師傅鬼穀懸策略訴儒門也有武功高手之事,遂問:“師傅何以看出那蒙麵人就是來自儒門?”
鬼穀懸策道:“那蒙麵人剛才用的指風點穴的功夫,正是當年孫仲尼創出的‘浩然一指’,這門武功孫仲尼隻教過兩人,那便是其弟子冉有和子路。儒門中能學此武功的不多,剛才那人必定為其門中的頂級高手。”
韓淮楚不禁問道:“那‘浩然一指’和咱門中的先天真炁相比,哪個更為厲害?”鬼穀懸策捋捋胡須,答道:“當然是咱門中的先天真炁厲害。如你功力練到深處,他那‘浩然一指’的指風根本就近不了你身。”韓淮楚笑道:“師傅可與儒門中人交過手?”鬼穀懸策嗬嗬一笑,不置一語。
師徒倆談著話,而那幫大秦軍士卻傻了眼,隻因公孫假和曹參二人被點了穴道不能動彈。於是便有人趕到縣衙,報告縣令。
過了數盞茶的工夫,一身材高大,長鬢濃眉的獄吏,走了過來。那圍觀之人紛紛道:“蕭先生來了。”閃身讓出一條道來。
韓淮楚一見那人,喜道:“師傅,是咱們道場蕭管家。”
自從鬼穀一別,他已有數月未見蕭何,卻不知他已迴到家鄉,做了獄吏。
蕭何走到刑台前,便見到了呆立當場的公孫假,乃問:“發生了何事?”那公孫假便“哼哼嘰嘰”地將蒙麵人劫走人犯之事講出。
蕭何臉現怒色,“公孫假,你這監斬官是怎麽當的?竟被人劫走了人犯,該當何罪?”那公孫假忙央求道:“還望蕭先生看在同僚的份上,替兄弟掩蓋一下。”蕭何搖搖頭,歎道:。“這天下也太亂了。”遂問:“公孫假,你想蕭某如何替你遮掩?”公孫假道:“隻需蕭先生將那斬訖的公文暫緩上報鹹陽一月,容我明察暗訪,定將那蒙麵人和人犯擒拿歸案。”
蕭何捋了捋長鬢,點頭道:“看在同僚的份上,一個月蕭某還做得了主,若久了就不成了。縣尉大人還須好自為之。”公孫假連連點頭稱謝,如同搗蒜。
蕭何又道;“公孫假,你這被劫人犯之事蕭某暫且幫你按下,但眼前你和曹兄弟不能動彈,卻怎生是好?”公孫假滿臉愁容,“兄弟正為此事發愁。”蕭何道:“聽說人被點了穴道,久後自解,看來隻有把你二人抬迴家中,靜等恢複吧。”遂令軍士抬來兩副擔架,將公孫假、曹參二人抬迴各自家中,不提。
圍觀眾人見此,各自散去。
蕭何安排妥當,心想該迴家了,便信步在街上走著。
因法場被劫,眾人無熱鬧看,剛才冷冷清清的市集,又開始熱鬧起來。
沛縣本是大縣,人口眾多,市集上漁樵農工,販夫走卒,一派喧鬧繁華的場景。
蕭何正在街上走著,忽見前方一人,年輕俊雅,站在街上,向自己微微一笑,又轉身折入一條小巷。他一眼便認出,那是在鬼穀道場的韓信。
蕭何會意,便尾隨著韓淮楚行去,韓淮楚似乎並不想在街上與他相認,隻不急不徐地踱著碎步,和蕭何保持一丈之距。
蕭何早已聞說,武林群雄在龍武坡大戰蒙毅,又在博浪沙設伏刺秦。縱橫家的弟子均參與了這些行動,而義軍統帥便是這位鬼穀縣策親傳的年輕弟子。他身任沛縣獄吏,也不好公然在集市上和“反賊”相認。
隻見韓淮楚入了一間小酒館,蕭何便跟了進去。又見韓淮楚掀開一簾,進了一包間。蕭何晃悠悠走到簾子前,一伸手將垂簾拉開,抬頭便見一仙風道骨神態飄逸的老道坐在裏間,正是縱橫家門主鬼穀縣策。
蕭何驚喜道:“門主,怎麽是你老人家?”韓淮楚笑吟吟地將門簾拉起,扯著蕭何在桌旁坐了下來。
蕭何道:“聽說鬼穀道場被秦軍攻入,道場被焚,蕭何正為門主及各位道友擔心,不想門主今日竟來到此間,實感高興。”
韓淮楚笑道:“蕭先生,看來你在沛縣混得不錯,做了秦廷的官吏。”蕭何笑道:“韓公子,你就不要取笑我了。我隻是仗著刀筆犀利,又與縣令有舊識,做了芝麻綠豆大的一個小吏罷了。”
鬼穀縣策正色說道:“蕭何你休要嫌官小,你以後的造化卻是極大。貧道觀你麵相,乃是柱國之材,可位極人臣。”蕭何苦笑道:“門主過獎了。我一個刀筆小吏,如何能做得柱國之臣?”
鬼穀懸策望了望窗外,低聲說道:“貧道觀這沛縣地靈人傑,一個殺豬的屠戶,一個斬頭的劊子手,今後都可出將入相,是極貴的麵格。看來真龍欲出,必然風雲際會,有能臣武將出世佑之。”
蕭何詫問:“門主何以說沛縣將出真龍?”鬼穀懸策淡然一笑,“這沛縣王者之氣直衝霄漢,將出真龍天子,貧道正是望氣而來。”
韓淮楚道:“師傅聽說東南有天子之氣,故而尋到這裏。蕭先生幫我們想一想,這沛縣有什麽英雄人物,能應這天子之氣?”
蕭何沉思一陣,緩緩道:“蕭何想到一人,不知是也不是。”鬼穀懸策炯目一睜,“請講!”蕭何便將聽來的一個傳言,緩緩道出。
在沛郡豐邑縣中陽裏村,有戶人家姓劉,名太公,妻子劉媼有三子,名為劉伯、劉仲、劉叔,一家五口男耕女織,日子倒也殷實。
一日劉媼下地去為劉太公送飯,卻忽然神智恍忽,不由自主向微山湖畔走去。到了湖畔,頓感身體因乏,便臥倒在地。她剛躺下不久,就迷迷糊糊地進入夢鄉。忽然一條赤色天龍從空而降,在她身邊盤旋飛舞,和她戲謔,劉媼心中歡喜,便於赤龍交媾。突然電閃雷鳴,天昏地暗,風雨交加。
劉太公聽人說妻子跑到微山湖畔去了,心中大為奇怪:無緣無故,一個婦道人家,怎獨自去了微山湖?便一路尋來,到了湖畔,一道閃電劈過,劉太公見一條赤龍纏在妻子身上。他嚇得魂不附體,扭頭便跑。
跑了一陣,忽然雨過天晴,劉太公放心不下妻子,又悄悄尋了迴去。再遠望妻子,卻好端端地躺在湖畔,哪裏有什麽赤龍?劉太公隻疑眼花,趕緊喚醒妻子,問有沒有赤龍纏她。劉媼迷迷糊糊,隻道在夢中見過。
劉太公滿腹狐疑,扶妻子起來返迴家中。劉媼不久便珠胎暗結,有了身孕。不料那腹中胎兒懷得甚久,隻到十二個月方產下來。劉太公喜得一子,為這孩子取名為劉邦,因排行第四,又叫劉季。
鬼穀懸策聽蕭何講完這傳言,深思良久說道:“傳言中的事,不足為信。蕭何你可見過那劉邦,有什麽奇異之處?”蕭何道:“那劉邦現任泗水亭亭長,經常有公事到縣衙裏來,蕭何也曾識得。聽周圍人講,劉邦為人豪爽,身旁有很多黑白兩道的朋友。對了,咱們縣府的馬夫夏侯嬰,就成日老往他家中跑,也不知劉邦有什麽吸引人之處。”
鬼穀縣策搖搖頭說道:“貧道問的是他相貌中可有奇異之處?”蕭何想了一想,一拍腦袋說道:“記起來了,那劉邦除了鼻梁較高外,最奇異之處,乃是他的左股上有七十二顆黑子。”
鬼穀懸策聞言,炯目霍然一睜。蕭何問道:“門主,這七十二顆黑子,不知有何征兆?”鬼穀懸策緩緩道出幾個字:“正應土德七十二之征也。”便不再言語。
韓淮楚從兩千年後跨越時空而來,印象中的儒家,均是滿口忠孝仁義,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他實在不知這儒門中,也有絕頂的武林高手。
鬼穀懸策道:“你可知儒家的祖師孔仲尼,便與墨家祖師墨翟一般,乃是一位文武雙修的全才?”韓淮楚又聽得糊塗了:那後世稱為聖人的孔子,竟然還會武功!
後世隻對孔子的治國安邦之策大加推崇,卻往往忽略了他的武略。
在戰火紛爭的戰國時代,孔子能奔走於諸侯各國之間,傳播他的儒家思想,試想如沒有武功伴身,豈不早給匪徒料理了。
孔子倡導的“六藝”當中的禦射,便是騎馬射箭。他的治國安邦之策中,也包括了“威以服四夷”,這樣的武力平天下的思想。
孔子的父親乃是萬人敵,能力拔千鈞,孔子的武功高強,在《史記》中明文有載。在夾穀會盟,孔子便提劍殺了企圖對魯國國君動手的歹人,其弟子冉有、樊遲、子路等師從孔子,均學得了一身驚人的武功,冉有和樊遲便曾領魯國之師,大敗強齊。隻是孔子本人對窮兵黷武,動輒興兵討伐之事深惡痛絕,這就給了後人留下了他能文不能武的映象,硬生生將一位文武全才,傳塑成一個弱不禁風的書生。
自從孔丘創立儒門,他的武功便代代相傳。隻是儒門中人為人低調,崇尚文治,不以武功彰顯世人罷了。
韓淮楚聽到師傅鬼穀懸策略訴儒門也有武功高手之事,遂問:“師傅何以看出那蒙麵人就是來自儒門?”
鬼穀懸策道:“那蒙麵人剛才用的指風點穴的功夫,正是當年孫仲尼創出的‘浩然一指’,這門武功孫仲尼隻教過兩人,那便是其弟子冉有和子路。儒門中能學此武功的不多,剛才那人必定為其門中的頂級高手。”
韓淮楚不禁問道:“那‘浩然一指’和咱門中的先天真炁相比,哪個更為厲害?”鬼穀懸策捋捋胡須,答道:“當然是咱門中的先天真炁厲害。如你功力練到深處,他那‘浩然一指’的指風根本就近不了你身。”韓淮楚笑道:“師傅可與儒門中人交過手?”鬼穀懸策嗬嗬一笑,不置一語。
師徒倆談著話,而那幫大秦軍士卻傻了眼,隻因公孫假和曹參二人被點了穴道不能動彈。於是便有人趕到縣衙,報告縣令。
過了數盞茶的工夫,一身材高大,長鬢濃眉的獄吏,走了過來。那圍觀之人紛紛道:“蕭先生來了。”閃身讓出一條道來。
韓淮楚一見那人,喜道:“師傅,是咱們道場蕭管家。”
自從鬼穀一別,他已有數月未見蕭何,卻不知他已迴到家鄉,做了獄吏。
蕭何走到刑台前,便見到了呆立當場的公孫假,乃問:“發生了何事?”那公孫假便“哼哼嘰嘰”地將蒙麵人劫走人犯之事講出。
蕭何臉現怒色,“公孫假,你這監斬官是怎麽當的?竟被人劫走了人犯,該當何罪?”那公孫假忙央求道:“還望蕭先生看在同僚的份上,替兄弟掩蓋一下。”蕭何搖搖頭,歎道:。“這天下也太亂了。”遂問:“公孫假,你想蕭某如何替你遮掩?”公孫假道:“隻需蕭先生將那斬訖的公文暫緩上報鹹陽一月,容我明察暗訪,定將那蒙麵人和人犯擒拿歸案。”
蕭何捋了捋長鬢,點頭道:“看在同僚的份上,一個月蕭某還做得了主,若久了就不成了。縣尉大人還須好自為之。”公孫假連連點頭稱謝,如同搗蒜。
蕭何又道;“公孫假,你這被劫人犯之事蕭某暫且幫你按下,但眼前你和曹兄弟不能動彈,卻怎生是好?”公孫假滿臉愁容,“兄弟正為此事發愁。”蕭何道:“聽說人被點了穴道,久後自解,看來隻有把你二人抬迴家中,靜等恢複吧。”遂令軍士抬來兩副擔架,將公孫假、曹參二人抬迴各自家中,不提。
圍觀眾人見此,各自散去。
蕭何安排妥當,心想該迴家了,便信步在街上走著。
因法場被劫,眾人無熱鬧看,剛才冷冷清清的市集,又開始熱鬧起來。
沛縣本是大縣,人口眾多,市集上漁樵農工,販夫走卒,一派喧鬧繁華的場景。
蕭何正在街上走著,忽見前方一人,年輕俊雅,站在街上,向自己微微一笑,又轉身折入一條小巷。他一眼便認出,那是在鬼穀道場的韓信。
蕭何會意,便尾隨著韓淮楚行去,韓淮楚似乎並不想在街上與他相認,隻不急不徐地踱著碎步,和蕭何保持一丈之距。
蕭何早已聞說,武林群雄在龍武坡大戰蒙毅,又在博浪沙設伏刺秦。縱橫家的弟子均參與了這些行動,而義軍統帥便是這位鬼穀縣策親傳的年輕弟子。他身任沛縣獄吏,也不好公然在集市上和“反賊”相認。
隻見韓淮楚入了一間小酒館,蕭何便跟了進去。又見韓淮楚掀開一簾,進了一包間。蕭何晃悠悠走到簾子前,一伸手將垂簾拉開,抬頭便見一仙風道骨神態飄逸的老道坐在裏間,正是縱橫家門主鬼穀縣策。
蕭何驚喜道:“門主,怎麽是你老人家?”韓淮楚笑吟吟地將門簾拉起,扯著蕭何在桌旁坐了下來。
蕭何道:“聽說鬼穀道場被秦軍攻入,道場被焚,蕭何正為門主及各位道友擔心,不想門主今日竟來到此間,實感高興。”
韓淮楚笑道:“蕭先生,看來你在沛縣混得不錯,做了秦廷的官吏。”蕭何笑道:“韓公子,你就不要取笑我了。我隻是仗著刀筆犀利,又與縣令有舊識,做了芝麻綠豆大的一個小吏罷了。”
鬼穀縣策正色說道:“蕭何你休要嫌官小,你以後的造化卻是極大。貧道觀你麵相,乃是柱國之材,可位極人臣。”蕭何苦笑道:“門主過獎了。我一個刀筆小吏,如何能做得柱國之臣?”
鬼穀懸策望了望窗外,低聲說道:“貧道觀這沛縣地靈人傑,一個殺豬的屠戶,一個斬頭的劊子手,今後都可出將入相,是極貴的麵格。看來真龍欲出,必然風雲際會,有能臣武將出世佑之。”
蕭何詫問:“門主何以說沛縣將出真龍?”鬼穀懸策淡然一笑,“這沛縣王者之氣直衝霄漢,將出真龍天子,貧道正是望氣而來。”
韓淮楚道:“師傅聽說東南有天子之氣,故而尋到這裏。蕭先生幫我們想一想,這沛縣有什麽英雄人物,能應這天子之氣?”
蕭何沉思一陣,緩緩道:“蕭何想到一人,不知是也不是。”鬼穀懸策炯目一睜,“請講!”蕭何便將聽來的一個傳言,緩緩道出。
在沛郡豐邑縣中陽裏村,有戶人家姓劉,名太公,妻子劉媼有三子,名為劉伯、劉仲、劉叔,一家五口男耕女織,日子倒也殷實。
一日劉媼下地去為劉太公送飯,卻忽然神智恍忽,不由自主向微山湖畔走去。到了湖畔,頓感身體因乏,便臥倒在地。她剛躺下不久,就迷迷糊糊地進入夢鄉。忽然一條赤色天龍從空而降,在她身邊盤旋飛舞,和她戲謔,劉媼心中歡喜,便於赤龍交媾。突然電閃雷鳴,天昏地暗,風雨交加。
劉太公聽人說妻子跑到微山湖畔去了,心中大為奇怪:無緣無故,一個婦道人家,怎獨自去了微山湖?便一路尋來,到了湖畔,一道閃電劈過,劉太公見一條赤龍纏在妻子身上。他嚇得魂不附體,扭頭便跑。
跑了一陣,忽然雨過天晴,劉太公放心不下妻子,又悄悄尋了迴去。再遠望妻子,卻好端端地躺在湖畔,哪裏有什麽赤龍?劉太公隻疑眼花,趕緊喚醒妻子,問有沒有赤龍纏她。劉媼迷迷糊糊,隻道在夢中見過。
劉太公滿腹狐疑,扶妻子起來返迴家中。劉媼不久便珠胎暗結,有了身孕。不料那腹中胎兒懷得甚久,隻到十二個月方產下來。劉太公喜得一子,為這孩子取名為劉邦,因排行第四,又叫劉季。
鬼穀懸策聽蕭何講完這傳言,深思良久說道:“傳言中的事,不足為信。蕭何你可見過那劉邦,有什麽奇異之處?”蕭何道:“那劉邦現任泗水亭亭長,經常有公事到縣衙裏來,蕭何也曾識得。聽周圍人講,劉邦為人豪爽,身旁有很多黑白兩道的朋友。對了,咱們縣府的馬夫夏侯嬰,就成日老往他家中跑,也不知劉邦有什麽吸引人之處。”
鬼穀縣策搖搖頭說道:“貧道問的是他相貌中可有奇異之處?”蕭何想了一想,一拍腦袋說道:“記起來了,那劉邦除了鼻梁較高外,最奇異之處,乃是他的左股上有七十二顆黑子。”
鬼穀懸策聞言,炯目霍然一睜。蕭何問道:“門主,這七十二顆黑子,不知有何征兆?”鬼穀懸策緩緩道出幾個字:“正應土德七十二之征也。”便不再言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