謎團


    綜合看來,朱厚照的策略是這樣的,首先派出少量部隊吸引敵軍前來會戰,之後采用添油戰術不斷增加兵力,拖住敵軍,並集結大股部隊,進行最後的決戰。


    事實證明,他的計劃成功了。


    丁未,朱厚照親率大軍,自陽和出發,向應州挺進。他已經迫不及待了。


    包圍圈內的王勳也算是久經戰陣了,可他這次也被折騰得夠嗆,從絕望到希望再到失望,一日三變,不厭其煩。事到如今,援軍也到了,接應也到了,仍然無濟於事,他扳著指頭數,也沒有發現還有哪支部隊能來救他。


    當然了,他是不敢指望朱厚照的,因為這位皇帝陛下是個不靠譜的人。


    天亮了,蒙古兵發動了總攻,王勳率部拚死抵抗,但仍然難以退敵,就在他即將支持不住的時候,卻驚奇地發現蒙古兵突然開始潰退!


    朱厚照終於趕到了,他實在很夠意思,命令部隊日夜不停地向應州發動奔襲,正好看到王勳被人圍著打,當機立斷命令部隊發起衝鋒,蒙古軍沒有防備,又一次被打散,三路大軍就此會合。


    朱厚照見好就收,沒有發動追擊,而是命令全軍就地紮營,現在他手上已經有了五六萬人馬,足以和對手好好較量一番,他相信,那個敵人是不會就此退走的。


    小王子算是被徹底打悶了,先打王勳,沒打下來,還多打出了兩支部隊,現在又冒出了這麽個大家夥,派頭不小,也不知是什麽來頭。


    無論如何,不能就這麽算數,就看看這個新來的有什麽本事!


    從當時的史料分析,小王子確有可能並不知道與他對陣者的身份,但無論如何,他仍然集結了自己的所有兵力,準備與這位神秘的對手決一雌雄。


    第二天,仍然是大霧籠罩,小王子抓緊時間,布好陣形,準備發動最後的衝擊。不久之後,霧漸漸散去,他這才驚奇地發現,明軍列著整齊的隊形,就在前方不遠的地方等待著他。


    朱厚照十分緊張,雖然自小他就曾向往過金戈鐵馬的生活,也聽過那些偉大祖先的傳奇故事,但當剽悍的蒙古騎兵真正出現在他的麵前,叫囂聲不絕於耳,閃亮的刀鋒映成一片反光,晃花了他的眼睛時,他這才清晰地意識到,打仗實在不是一件好玩的事情。


    可事情已經到了這一步了,難道要縮著頭退迴去?


    這不就是我一直等待的時刻嗎?他用力握緊了手。橫掃天下,縱橫無敵!先祖曾經做到的事情,我為什麽不可以?


    尚武的精神在他的身體裏複蘇,勇氣又迴到了他的身上,在所有士兵的注視下,他拔出了佩劍,發出了聲嘶力竭的呐喊:


    “衝鋒!”


    戰鬥就此開始。


    看見明軍出人意料地發動了進攻,小王子也拚了老命,他發起了總攻令,總計十萬餘人在應州城外反複廝殺,你來我往,據史料記載,雙方來迴交戰百餘合,相持不下。


    事實證明,朱厚照是一個優秀的指揮官,在戰亂之中,他保持了鎮定,還在陣中來迴縱馬狂奔,鼓舞士氣。他這一無畏的舉動大大鼓舞了明軍的士氣,士兵們英勇奮戰,向蒙古軍發動了無數次潮水般的攻擊。


    戰爭就這樣進行了一天,雙方也不講什麽策略詭計了,就是拿刀互砍,誰更能玩命誰就能贏!就這麽折騰到了下午,看著無數如狼似虎、渾似打了興奮劑的明軍,蒙古軍隊頂不住了,小王子也撐不住了,他本來隻是想來搶點東西就算數,卻碰上了這麽個冤家,結果賠了大本錢,無奈之下,隻能發出那道丟人的命令:


    “退兵!退兵!”


    朱厚照不讀書,也不講什麽戰爭禮儀,看到蒙古兵退卻,他便下令全軍追擊,可惜天公不作美,一路趕到了朔州,突然又起了霧,隻能打道迴府。


    這是一場沒有詳寫的戰爭,並非我偷懶,實在是史料記載太少,因為朱厚照兄是偷偷出來的,身邊沒有史官,文人也很少,他自己是半文盲,江彬、張永、王勳都是比他還粗的粗人,總不能指望他們吧。


    值得一提的是此戰的戰果,史書記載明軍死亡五十二人,蒙古軍死亡十六人,然後還有朱厚照先生的口述曆史——“我親手殺了一個!”僅此而已。


    我之前曾多次對史書上的記載提出過質疑,但這次我卻可以肯定地說,這個記載的的確確是有問題的。因為這是一個違背了常識的結論。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十萬人是個什麽概念,換在今天,那就是十個師,別說打仗,就是搞個軍事演習,也經常死那麽十來個人,即使雙方拿的都是板磚,互拍幾下也不止這個數。


    事實上,雙方是真刀真槍地互砍,而且是足足砍了一天,參戰的雙方既不是慈悲為懷的和尚,也不是練過氣功的義和團,而金鍾罩鐵布衫之類的高級貨,至少蒙古人那裏肯定是沒有普及的。


    再談談朱厚照講的那句話——“我親手殺了一個!”這句話經常被後人拿來嘲笑他吹牛,其實仔細分析一下就會發現,他說的很有可能是實話。


    要知道,朱厚照先生在戰場上是很顯眼的,很多人無時無刻都在盯著他,眾目睽睽之下,他又是貴為皇帝,當眾扯謊是很掉價的,而且要吹牛也不用說隻殺了一個,隨口說說十幾個,幾十個不也就出來了嗎?


    然而朱厚照堅持了他的說法:“我親手殺了一個!”


    隻有一個。


    所以我相信,他說的是真話,而據記載,這場應州之戰蒙古軍總共才死了十六個人,這樣看來,朱厚照運氣很好,因為他手下的五萬人一共才殺了十五個人。按照這個幾率,他買彩票是肯定能夠抽到一等獎的。


    所以結論是:朱厚照被抹黑了,應州之戰也被人為抹黑了。


    抹黑他的人我們不好猜測,卻也不難猜測。


    可笑的是,抹黑的證據竟然是如此的確鑿,甚至連史書的記載者也留下了破綻——“是後歲犯邊,然不敢深入。”


    原來隻是死了十六個人,赫赫有名的小王子就“不敢深入”,這樣看來,他真是名不副實,虛有其表。


    在明代的所有戰役中,被故意忽視的應州之戰本就不顯眼,但這場被忽視的戰役,卻是朱厚照勇猛無畏的唯一證明。


    誰曾憶,萬軍從中,縱橫馳奔,所向披靡!


    隻記下,豹房後宮,昏庸無道,荒淫無恥!


    殘陽如血,大風卷起了黃色的帥旗,注視著敵人倉皇退走的方向,得意地調轉馬頭,班師迴朝。


    那一刻無上的光輝和榮耀,你知道,也隻有你知道。


    激化


    仗也打完了,癮也過完了,朱厚照卻還不打算迴去,他還沒有玩夠,足足在外邊晃蕩了幾個月才迴去,到了正德十三年正月,他又準備出去了,可這次出了點問題,他的祖母去世了,不得已迴家待了幾天。


    可沒過多久,他就強忍悲痛,擦幹眼淚(如果有的話),再次出去旅遊,就這樣,從正德十三年(1518)二月,到正德十四年(1519)二月,一年之中,他出巡四次,行程上千裏,最後迴到京城。


    這中途,他還突發奇想,正式任命自己為“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本著娛樂到底的精神,他還給自己取了個名字——朱壽。


    當然了,這個名字剛出來的時候是引起過混亂的,慢慢地大家也習慣了,認定了朱壽就是朱厚照,反正名字就是個符號,你叫朱頭三我們大家也認了,隻要別再繼續改來改去就行。


    大臣和皇帝之間的這場鬥爭就這麽不斷地維持著,雙方你進我退,盡量不撕破臉,保持著一種微妙的平衡。


    可是到了這年二月二十五日,平衡被打破了。


    這一天,朱厚照突然下詔書,表示自己北方玩膩了,想去南方玩,可他沒有想到,這道詔書竟然成了導火線。


    大臣們已經忍無可忍了,楊廷和率先發難,主動上書,要求他休息兩天,不要再出去了。


    可是朱厚照的心已經玩野了,北方這片地方他不願意待了,想去江南一帶轉轉,因此對此置之不理。


    可是大臣們忍耐已久的憤怒開始井噴了,很快,北京六科言官、十三道禦史,南京六科言官、十三道禦史、六部高級官員,甚至地方駐京官吏也紛紛上書,要求不要出行。一天到晚,朱厚照的耳邊不斷響起的隻有相同的兩個字:


    “不行!不行!”


    還有很多官員也趁機會攻擊他的其他行為,比如出外旅遊、擅自出戰等等,話說得十分難聽,甚至連亡國滅種之類的話都說出了口。


    朱厚照真的生氣了。


    竟然如此囂張,你們要造反嗎!?


    他的耐心到頭了。


    三月二十日,雷霆之怒終於爆發。


    這一天,午門外密密麻麻地跪了一百零七個人,這些人都是上書勸誡的大臣,朱厚照特意把他們挑了出來,給了他們一個光榮的任務——罰跪。


    具體實行方法是,這一百多人白天起來不用上班,就跪在這裏,跪滿六個時辰(十二個小時)下班。起止日期:自即日起五天內有效。


    附注:成功跪完可領取驚喜紀念品——廷杖三十。


    這是一次十分嚴重的政治事件,上書的大臣們被狠狠地打了一頓,後經統計被打死者有十餘人,但他們卻成為了最後的勝利者。


    因為當朱厚照看到那些受傷的大臣後,他猶豫了,他明白這些人是為了他好,於是他當眾表示,不再去南方遊玩了。


    這次旅遊風波就此停息,大臣們被打了屁股,受了皮肉之苦,卻獲得了精神上的勝利,朱厚照出了氣,卻留下了惡名。


    所以這一次爭鬥,沒有真正的獲益者。


    出現這樣悲慘的一幕,要怪就隻能怪朱厚照先生早生了幾百年,要知道,他如果晚點投胎,那可就風光了去了,可以大大方方地去旅遊,也沒有那麽多的文官來管他,曆史上還能留個好名聲。


    到那個時候,也不用叫什麽南遊了,這名字太土,應該叫微服私訪,叫下江南,也不用偷偷摸摸地一個人去,可以帶上太監、宮女、侍衛、大臣,如果有雅興,還可以帶和尚,沿路探訪民情,懲治貪官,或者是帶個上千人,一路吃過去,反正不用自己出錢,也沒什麽人反對。


    根據一般劇情規律,通常走到半路上還能遇見幾個美女,你來我往,你情我願,留下一段風流天子的佳話。就此傳揚千古,萬人羨慕。


    唉,誰讓你生的不是時候呢?朱厚照先生,你認命吧。


    就這麽鬧來鬧去,到了六月,大家卻都不鬧了,因為一個驚人的消息傳到了京城:寧王叛亂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朝那些事兒(全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當年明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當年明月並收藏明朝那些事兒(全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