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鈔票”上的“自古以來”,包含了黃石的一個小心思,放眼四海,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當然他的王土並不是帝王的王道樂土,而是要創建一個類似初級社會主義的地上神國。


    而且他之所以要這麽急切得將這些各大洲最美最壯麗的風景,印在了將會是第一套的“鈔票”上,還是因為他有一個潛意識在作祟,他怕他有一天要是不能及時完成時空之門下達的任務,他和他的夥伴就灰飛煙滅了,那麽印在這些“鈔票”上的風景也能指引著他們的下一代,像其他宗教的“遷涉”路線圖那樣,通過經商、避難的方式零星遷徙到每一個新地方,讓他們用各種方式從勝利走向勝利。


    所以當陳有新他們拿著手裏的“鈔票”,聽黃石跟他們說,這是非洲的好望角,這是南美洲的火地島,這是歐洲的北海,這是澳洲的大堡礁,不免就發出驚歎聲。


    “哇,沒有想到這首長提到的非洲的‘好望角’,居然是這麽遠。”


    “原來陳先生去過的渤泥是這兒啊,好遠啊。”


    “嘿嘿,再遠能遠過那個什麽‘好望角’!”


    “那得多少萬裏之外了?人要是靠走的話,這一輩子能走到嗎?”


    “這裏呢,就是鄭和的去過的木骨都束。”下麵的竊竊私語並沒有影響到黃石,他把鼠標在麵前的筆記本屏幕上畫了個小圈圈,向他們解說,他並不怕他們看不到,因為在他的背後,也就是那個雪白的幕布上已經顯示了16世紀的世界地圖,


    當然在說這些之前,他們看到原來認為是泱泱大國的大明朝,還以為它是疆域最為廣闊,是處在天地中央,但是在地圖上一看,居然才隻占了世界這麽一小塊地方,而西邊的幾個國家一點也不比大明朝要小,他們嘴巴張的都可以吞下一粒雞蛋。


    而像張晨和李承鵬又不比其他人,他們作為讀書人,那種“天朝上國”的心態更可以說是強烈無比,當黃石指著極西之地的幾個蕞爾小國說道,想對比這些番邦小國,大明朝已經是日暮西山,不僅在軍事科技上,而且是全方位的落後時。


    他們兩人當即在下麵就表示出了強烈的不信,黃石耳尖將他們在下麵的對話聽得一清二楚,但是也不以為意。畢竟中國自隋朝起,因為國力強盛,建立了以中國為宗主國,周邊國家為附屬、藩屬國的天朝體係。


    因此中國曆代封建王朝均認為本國本朝是世界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在各個方麵領先於周邊其他“蠻夷”的“天朝上國”和“天國上朝”,這些讀書人堅信這一點自然也不奇怪。


    沒有他們也沒有像再往後300年那樣說“西班有牙,葡萄有牙,牙而成國,史所未聞,籍所未載,荒誕不經,無過於此。”,黃石已經是鬆了一口氣的,所以對他們的抱怨就淡淡一笑,就特地在電腦上翻出了“鄭和下西洋”的路線資料來。


    鄭和下西洋那是100多年前,在明成祖朱棣時代,從江蘇蘇州的太倉劉家港起錨,率領200多艘海船、2。7萬多人遠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訪了30多個包括印度洋的國家和地區的壯舉。


    這一壯舉,不僅讀書人知道,就是一般的平民百姓也都是知道,再加上這在座的眾人又都是與海貿有關的人士占了大部分,所以等黃石指著海圖上,把爪哇、蘇門答臘、蘇祿、彭亨、真臘、古裏、暹羅、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爾、忽魯謨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個國家一一介紹過去。


    自然就引得他們在下麵議論紛紛,陳有新看到那地圖上標記的渤泥國那更是激動,兩隻眼睛順著渤泥、古裏、真臘這一線看了過去,心想這當年要是有這海圖,那該


    正當他在那邊迴想翩翩,又聽到首長在上麵說道,“好了,剛才我們隻是迴顧一下100年前‘鄭和下西洋’的曆史,現在我們言歸正傳,接著討論這些‘鈔票’。”


    因為剛才黃石給他們介紹這些“鈔票”上背麵的自然風景圖案,像什麽南美洲、非洲、歐洲他們根本一點概念都沒有,所以黃石隻能把自己的筆記本打開,並插上了投影儀,把曆史老師於闊天的地圖作品給放了出來。


    這一下子雖然引發了很多的議論,但是對著那個地圖講解這些風景就容易多了。本來黃石也想像其他的穿越者那樣,把那每個大洲重新命名一個名字,比如就像東勝神洲、西牛賀洲,南贍部洲和北俱蘆洲等。


    但是這個時候寫西遊記的吳承恩估計也還沒有開寫,所以這些地名作為佛教傳說中的四大部洲,也並不為大多數人所知。再加上老黃一貫不喜歡麻煩的本性,所以這些地區就照搬了明末傳教士那時翻譯的地理名詞。


    於是陳有新在前麵就問道,“首長,為何我等所處的大洲要被稱為亞洲?”


    “這個啊,亞洲就是亞細亞洲,意思是‘太陽升起的地方’。”黃石想了想,給了這麽一個迴答,因為他還記得當年北京亞運會時候的那首會歌,還有小時候喝著“太陽神猴頭菇口服液”時,最愛唱的那句“當太陽升起的時候”。


    “首長,這‘亞細亞’為何是‘太陽升起的地方’?”接著就是張晨在刨根問底。


    “這個啊,讓我想想。”黃石一時有些頭疼,這凡事真的是有利就有弊,別看以後把現代21世紀的各類地理曆史書籍照搬過來容易,但是遇到像這種要求解釋名詞來源的,這就很麻煩了。


    他總不能和他們解釋說,它的英文名字為asia,相傳亞細亞的名稱是由古代腓尼基人所起,意思就是指東方日出的地方。頻繁的海上活動,要求腓尼基人必須確定方位。所以,他們把愛琴海以東的地區泛稱為“asu”,意即“日出地”;而把愛琴海以西的地方則泛稱為“ereb”,意為“日沒地”。


    asia一詞是由腓尼基語asu演化來的,當時所指的地域是不很明確的,範圍是有限的。到了公元前一世紀asia成為羅馬帝國的一個行政省的名稱,以後才逐漸擴大,包括現今整個亞洲地區,這樣就成為一個世界最大的洲名。


    黃石還沒有想出怎麽解釋呢,這邊卻聽到李承鵬在下麵和張晨在說,“若‘亞’者,《爾雅?釋詁》雲:‘次也。’《說文解字》雲:‘醜也。’《增韻》雲:‘小也。’那這個‘亞洲’且不就成了‘次小次洲’也,這如何可行。”


    “確實,依我之見叫‘旭洲’也比這‘亞洲’要強。”


    黃石在上麵聽得滿頭黑線,說得倒是蠻有道理的,不過一想,記得好像說讀音有通假的,用“ya”這個音的話,就說是“雅洲”也行啊。或者真如張晨說的那樣,改名“旭洲”,或是“中洲”吧,因為“亞洲”的麵積最大,並且將來會成為這個世界的中心,所以完全可以考慮改名為“中洲”,畢竟有“中央之洲”或是“中國之洲”的意思。


    不過又一想,這“中洲”怎麽感覺都有些奇怪,黃石方才想起好像有一本無限流的開山之作裏麵,有個“中洲隊”的,怪不得自己會覺得這麽怪異,算了,還是叫“亞洲”吧,反正這命名的解釋權在我的,以後找白碧玉或是於闊天兩位老師,讓他們出一本專門的名詞典也就行了。


    於是話題一轉,就轉到了“鄭和下西洋”的事跡上麵,同時又把爪哇、蘇門答臘、蘇祿、彭亨、真臘、古裏、暹羅、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爾、忽魯謨斯、木骨都束這些古代地名的現代地理名詞稍微提了一下,倒是沒有引起爭議。


    在歪樓了一個多小時之後,黃石舉著那套“鈔票”又開始解說它們正麵的圖案,這些圖案是在徐瀟瀟五六種方案中挑選出來的。


    其中最有意思的一種方案是,稻、黍、稷、麥、菽這五穀算五個了,再加上茶、桑、棉,花生、油菜、芝麻、大豆、甘蔗等。


    還有一種就是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再加上鳳凰或是麒麟。


    可惜黃石聽了之後,很不滿意,他感覺這些圖案不能體現出自己準備要創建的新生政權那種朝氣蓬勃的氣質,於是就讓徐瀟瀟多多研究一下第一套和第三套人民幣的圖案特點。


    國為第一套人民幣的圖樣題材上,選擇工業、農業、商業、紡織、交通、運輸、工廠和礦山等當時經濟建設和新社會人們生活的圖案,體現出了第一套人民幣的真實曆史意義、地位及作用,生動展現出中國解放事業及建國初期齊心協力、艱苦奮鬥、自力更生建設新中國和新社會的如火如荼激情歲月。其中有“水牛圖”、“打場圖”、“帆船圖”、“馬飲水圖”、“蒙古包”,這些都是很有名的圖案。


    而第三套人民幣則是主題思想鮮明,內容相互唿應,極富民族特色。三種麵額角券背麵分別采用了菊花、牡丹花、梅花、棉花等組成的圖案。其中最有名的就是1元券正麵的女拖拉機手圖,2元券正麵的車床工人圖,5元券正麵的煉鋼工人圖,還有10元券的正麵為“人民代表步出大會堂”圖等等。“鈔票”上的“自古以來”,包含了黃石的一個小心思,放眼四海,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當然他的王土並不是帝王的王道樂土,而是要創建一個類似初級社會主義的地上神國。


    而且他之所以要這麽急切得將這些各大洲最美最壯麗的風景,印在了將會是第一套的“鈔票”上,還是因為他有一個潛意識在作祟,他怕他有一天要是不能及時完成時空之門下達的任務,他和他的夥伴就灰飛煙滅了,那麽印在這些“鈔票”上的風景也能指引著他們的下一代,像其他宗教的“遷涉”路線圖那樣,通過經商、避難的方式零星遷徙到每一個新地方,讓他們用各種方式從勝利走向勝利。


    所以當陳有新他們拿著手裏的“鈔票”,聽黃石跟他們說,這是非洲的好望角,這是南美洲的火地島,這是歐洲的北海,這是澳洲的大堡礁,不免就發出驚歎聲。


    “哇,沒有想到這首長提到的非洲的‘好望角’,居然是這麽遠。”


    “原來陳先生去過的渤泥是這兒啊,好遠啊。”


    “嘿嘿,再遠能遠過那個什麽‘好望角’!”


    “那得多少萬裏之外了?人要是靠走的話,這一輩子能走到嗎?”


    “這裏呢,就是鄭和的去過的木骨都束。”下麵的竊竊私語並沒有影響到黃石,他把鼠標在麵前的筆記本屏幕上畫了個小圈圈,向他們解說,他並不怕他們看不到,因為在他的背後,也就是那個雪白的幕布上已經顯示了16世紀的世界地圖,


    當然在說這些之前,他們看到原來認為是泱泱大國的大明朝,還以為它是疆域最為廣闊,是處在天地中央,但是在地圖上一看,居然才隻占了世界這麽一小塊地方,而西邊的幾個國家一點也不比大明朝要小,他們嘴巴張的都可以吞下一粒雞蛋。


    而像張晨和李承鵬又不比其他人,他們作為讀書人,那種“天朝上國”的心態更可以說是強烈無比,當黃石指著極西之地的幾個蕞爾小國說道,想對比這些番邦小國,大明朝已經是日暮西山,不僅在軍事科技上,而且是全方位的落後時。


    他們兩人當即在下麵就表示出了強烈的不信,黃石耳尖將他們在下麵的對話聽得一清二楚,但是也不以為意。畢竟中國自隋朝起,因為國力強盛,建立了以中國為宗主國,周邊國家為附屬、藩屬國的天朝體係。


    因此中國曆代封建王朝均認為本國本朝是世界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在各個方麵領先於周邊其他“蠻夷”的“天朝上國”和“天國上朝”,這些讀書人堅信這一點自然也不奇怪。


    沒有他們也沒有像再往後300年那樣說“西班有牙,葡萄有牙,牙而成國,史所未聞,籍所未載,荒誕不經,無過於此。”,黃石已經是鬆了一口氣的,所以對他們的抱怨就淡淡一笑,就特地在電腦上翻出了“鄭和下西洋”的路線資料來。


    鄭和下西洋那是100多年前,在明成祖朱棣時代,從江蘇蘇州的太倉劉家港起錨,率領200多艘海船、2。7萬多人遠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訪了30多個包括印度洋的國家和地區的壯舉。


    這一壯舉,不僅讀書人知道,就是一般的平民百姓也都是知道,再加上這在座的眾人又都是與海貿有關的人士占了大部分,所以等黃石指著海圖上,把爪哇、蘇門答臘、蘇祿、彭亨、真臘、古裏、暹羅、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爾、忽魯謨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個國家一一介紹過去。


    自然就引得他們在下麵議論紛紛,陳有新看到那地圖上標記的渤泥國那更是激動,兩隻眼睛順著渤泥、古裏、真臘這一線看了過去,心想這當年要是有這海圖,那該


    正當他在那邊迴想翩翩,又聽到首長在上麵說道,“好了,剛才我們隻是迴顧一下100年前‘鄭和下西洋’的曆史,現在我們言歸正傳,接著討論這些‘鈔票’。”


    因為剛才黃石給他們介紹這些“鈔票”上背麵的自然風景圖案,像什麽南美洲、非洲、歐洲他們根本一點概念都沒有,所以黃石隻能把自己的筆記本打開,並插上了投影儀,把曆史老師於闊天的地圖作品給放了出來。


    這一下子雖然引發了很多的議論,但是對著那個地圖講解這些風景就容易多了。本來黃石也想像其他的穿越者那樣,把那每個大洲重新命名一個名字,比如就像東勝神洲、西牛賀洲,南贍部洲和北俱蘆洲等。


    但是這個時候寫西遊記的吳承恩估計也還沒有開寫,所以這些地名作為佛教傳說中的四大部洲,也並不為大多數人所知。再加上老黃一貫不喜歡麻煩的本性,所以這些地區就照搬了明末傳教士那時翻譯的地理名詞。


    於是陳有新在前麵就問道,“首長,為何我等所處的大洲要被稱為亞洲?”


    “這個啊,亞洲就是亞細亞洲,意思是‘太陽升起的地方’。”黃石想了想,給了這麽一個迴答,因為他還記得當年北京亞運會時候的那首會歌,還有小時候喝著“太陽神猴頭菇口服液”時,最愛唱的那句“當太陽升起的時候”。


    “首長,這‘亞細亞’為何是‘太陽升起的地方’?”接著就是張晨在刨根問底。


    “這個啊,讓我想想。”黃石一時有些頭疼,這凡事真的是有利就有弊,別看以後把現代21世紀的各類地理曆史書籍照搬過來容易,但是遇到像這種要求解釋名詞來源的,這就很麻煩了。


    他總不能和他們解釋說,它的英文名字為asia,相傳亞細亞的名稱是由古代腓尼基人所起,意思就是指東方日出的地方。頻繁的海上活動,要求腓尼基人必須確定方位。所以,他們把愛琴海以東的地區泛稱為“asu”,意即“日出地”;而把愛琴海以西的地方則泛稱為“ereb”,意為“日沒地”。


    asia一詞是由腓尼基語asu演化來的,當時所指的地域是不很明確的,範圍是有限的。到了公元前一世紀asia成為羅馬帝國的一個行政省的名稱,以後才逐漸擴大,包括現今整個亞洲地區,這樣就成為一個世界最大的洲名。


    黃石還沒有想出怎麽解釋呢,這邊卻聽到李承鵬在下麵和張晨在說,“若‘亞’者,《爾雅?釋詁》雲:‘次也。’《說文解字》雲:‘醜也。’《增韻》雲:‘小也。’那這個‘亞洲’且不就成了‘次小次洲’也,這如何可行。”


    “確實,依我之見叫‘旭洲’也比這‘亞洲’要強。”


    黃石在上麵聽得滿頭黑線,說得倒是蠻有道理的,不過一想,記得好像說讀音有通假的,用“ya”這個音的話,就說是“雅洲”也行啊。或者真如張晨說的那樣,改名“旭洲”,或是“中洲”吧,因為“亞洲”的麵積最大,並且將來會成為這個世界的中心,所以完全可以考慮改名為“中洲”,畢竟有“中央之洲”或是“中國之洲”的意思。


    不過又一想,這“中洲”怎麽感覺都有些奇怪,黃石方才想起好像有一本無限流的開山之作裏麵,有個“中洲隊”的,怪不得自己會覺得這麽怪異,算了,還是叫“亞洲”吧,反正這命名的解釋權在我的,以後找白碧玉或是於闊天兩位老師,讓他們出一本專門的名詞典也就行了。


    於是話題一轉,就轉到了“鄭和下西洋”的事跡上麵,同時又把爪哇、蘇門答臘、蘇祿、彭亨、真臘、古裏、暹羅、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爾、忽魯謨斯、木骨都束這些古代地名的現代地理名詞稍微提了一下,倒是沒有引起爭議。


    在歪樓了一個多小時之後,黃石舉著那套“鈔票”又開始解說它們正麵的圖案,這些圖案是在徐瀟瀟五六種方案中挑選出來的。


    其中最有意思的一種方案是,稻、黍、稷、麥、菽這五穀算五個了,再加上茶、桑、棉,花生、油菜、芝麻、大豆、甘蔗等。


    還有一種就是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再加上鳳凰或是麒麟。


    可惜黃石聽了之後,很不滿意,他感覺這些圖案不能體現出自己準備要創建的新生政權那種朝氣蓬勃的氣質,於是就讓徐瀟瀟多多研究一下第一套和第三套人民幣的圖案特點。


    國為第一套人民幣的圖樣題材上,選擇工業、農業、商業、紡織、交通、運輸、工廠和礦山等當時經濟建設和新社會人們生活的圖案,體現出了第一套人民幣的真實曆史意義、地位及作用,生動展現出中國解放事業及建國初期齊心協力、艱苦奮鬥、自力更生建設新中國和新社會的如火如荼激情歲月。其中有“水牛圖”、“打場圖”、“帆船圖”、“馬飲水圖”、“蒙古包”,這些都是很有名的圖案。


    而第三套人民幣則是主題思想鮮明,內容相互唿應,極富民族特色。三種麵額角券背麵分別采用了菊花、牡丹花、梅花、棉花等組成的圖案。其中最有名的就是1元券正麵的女拖拉機手圖,2元券正麵的車床工人圖,5元券正麵的煉鋼工人圖,還有10元券的正麵為“人民代表步出大會堂”圖等等。“鈔票”上的“自古以來”,包含了黃石的一個小心思,放眼四海,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當然他的王土並不是帝王的王道樂土,而是要創建一個類似初級社會主義的地上神國。


    而且他之所以要這麽急切得將這些各大洲最美最壯麗的風景,印在了將會是第一套的“鈔票”上,還是因為他有一個潛意識在作祟,他怕他有一天要是不能及時完成時空之門下達的任務,他和他的夥伴就灰飛煙滅了,那麽印在這些“鈔票”上的風景也能指引著他們的下一代,像其他宗教的“遷涉”路線圖那樣,通過經商、避難的方式零星遷徙到每一個新地方,讓他們用各種方式從勝利走向勝利。


    所以當陳有新他們拿著手裏的“鈔票”,聽黃石跟他們說,這是非洲的好望角,這是南美洲的火地島,這是歐洲的北海,這是澳洲的大堡礁,不免就發出驚歎聲。


    “哇,沒有想到這首長提到的非洲的‘好望角’,居然是這麽遠。”


    “原來陳先生去過的渤泥是這兒啊,好遠啊。”


    “嘿嘿,再遠能遠過那個什麽‘好望角’!”


    “那得多少萬裏之外了?人要是靠走的話,這一輩子能走到嗎?”


    “這裏呢,就是鄭和的去過的木骨都束。”下麵的竊竊私語並沒有影響到黃石,他把鼠標在麵前的筆記本屏幕上畫了個小圈圈,向他們解說,他並不怕他們看不到,因為在他的背後,也就是那個雪白的幕布上已經顯示了16世紀的世界地圖,


    當然在說這些之前,他們看到原來認為是泱泱大國的大明朝,還以為它是疆域最為廣闊,是處在天地中央,但是在地圖上一看,居然才隻占了世界這麽一小塊地方,而西邊的幾個國家一點也不比大明朝要小,他們嘴巴張的都可以吞下一粒雞蛋。


    而像張晨和李承鵬又不比其他人,他們作為讀書人,那種“天朝上國”的心態更可以說是強烈無比,當黃石指著極西之地的幾個蕞爾小國說道,想對比這些番邦小國,大明朝已經是日暮西山,不僅在軍事科技上,而且是全方位的落後時。


    他們兩人當即在下麵就表示出了強烈的不信,黃石耳尖將他們在下麵的對話聽得一清二楚,但是也不以為意。畢竟中國自隋朝起,因為國力強盛,建立了以中國為宗主國,周邊國家為附屬、藩屬國的天朝體係。


    因此中國曆代封建王朝均認為本國本朝是世界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在各個方麵領先於周邊其他“蠻夷”的“天朝上國”和“天國上朝”,這些讀書人堅信這一點自然也不奇怪。


    沒有他們也沒有像再往後300年那樣說“西班有牙,葡萄有牙,牙而成國,史所未聞,籍所未載,荒誕不經,無過於此。”,黃石已經是鬆了一口氣的,所以對他們的抱怨就淡淡一笑,就特地在電腦上翻出了“鄭和下西洋”的路線資料來。


    鄭和下西洋那是100多年前,在明成祖朱棣時代,從江蘇蘇州的太倉劉家港起錨,率領200多艘海船、2。7萬多人遠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訪了30多個包括印度洋的國家和地區的壯舉。


    這一壯舉,不僅讀書人知道,就是一般的平民百姓也都是知道,再加上這在座的眾人又都是與海貿有關的人士占了大部分,所以等黃石指著海圖上,把爪哇、蘇門答臘、蘇祿、彭亨、真臘、古裏、暹羅、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爾、忽魯謨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個國家一一介紹過去。


    自然就引得他們在下麵議論紛紛,陳有新看到那地圖上標記的渤泥國那更是激動,兩隻眼睛順著渤泥、古裏、真臘這一線看了過去,心想這當年要是有這海圖,那該


    正當他在那邊迴想翩翩,又聽到首長在上麵說道,“好了,剛才我們隻是迴顧一下100年前‘鄭和下西洋’的曆史,現在我們言歸正傳,接著討論這些‘鈔票’。”


    因為剛才黃石給他們介紹這些“鈔票”上背麵的自然風景圖案,像什麽南美洲、非洲、歐洲他們根本一點概念都沒有,所以黃石隻能把自己的筆記本打開,並插上了投影儀,把曆史老師於闊天的地圖作品給放了出來。


    這一下子雖然引發了很多的議論,但是對著那個地圖講解這些風景就容易多了。本來黃石也想像其他的穿越者那樣,把那每個大洲重新命名一個名字,比如就像東勝神洲、西牛賀洲,南贍部洲和北俱蘆洲等。


    但是這個時候寫西遊記的吳承恩估計也還沒有開寫,所以這些地名作為佛教傳說中的四大部洲,也並不為大多數人所知。再加上老黃一貫不喜歡麻煩的本性,所以這些地區就照搬了明末傳教士那時翻譯的地理名詞。


    於是陳有新在前麵就問道,“首長,為何我等所處的大洲要被稱為亞洲?”


    “這個啊,亞洲就是亞細亞洲,意思是‘太陽升起的地方’。”黃石想了想,給了這麽一個迴答,因為他還記得當年北京亞運會時候的那首會歌,還有小時候喝著“太陽神猴頭菇口服液”時,最愛唱的那句“當太陽升起的時候”。


    “首長,這‘亞細亞’為何是‘太陽升起的地方’?”接著就是張晨在刨根問底。


    “這個啊,讓我想想。”黃石一時有些頭疼,這凡事真的是有利就有弊,別看以後把現代21世紀的各類地理曆史書籍照搬過來容易,但是遇到像這種要求解釋名詞來源的,這就很麻煩了。


    他總不能和他們解釋說,它的英文名字為asia,相傳亞細亞的名稱是由古代腓尼基人所起,意思就是指東方日出的地方。頻繁的海上活動,要求腓尼基人必須確定方位。所以,他們把愛琴海以東的地區泛稱為“asu”,意即“日出地”;而把愛琴海以西的地方則泛稱為“ereb”,意為“日沒地”。


    asia一詞是由腓尼基語asu演化來的,當時所指的地域是不很明確的,範圍是有限的。到了公元前一世紀asia成為羅馬帝國的一個行政省的名稱,以後才逐漸擴大,包括現今整個亞洲地區,這樣就成為一個世界最大的洲名。


    黃石還沒有想出怎麽解釋呢,這邊卻聽到李承鵬在下麵和張晨在說,“若‘亞’者,《爾雅?釋詁》雲:‘次也。’《說文解字》雲:‘醜也。’《增韻》雲:‘小也。’那這個‘亞洲’且不就成了‘次小次洲’也,這如何可行。”


    “確實,依我之見叫‘旭洲’也比這‘亞洲’要強。”


    黃石在上麵聽得滿頭黑線,說得倒是蠻有道理的,不過一想,記得好像說讀音有通假的,用“ya”這個音的話,就說是“雅洲”也行啊。或者真如張晨說的那樣,改名“旭洲”,或是“中洲”吧,因為“亞洲”的麵積最大,並且將來會成為這個世界的中心,所以完全可以考慮改名為“中洲”,畢竟有“中央之洲”或是“中國之洲”的意思。


    不過又一想,這“中洲”怎麽感覺都有些奇怪,黃石方才想起好像有一本無限流的開山之作裏麵,有個“中洲隊”的,怪不得自己會覺得這麽怪異,算了,還是叫“亞洲”吧,反正這命名的解釋權在我的,以後找白碧玉或是於闊天兩位老師,讓他們出一本專門的名詞典也就行了。


    於是話題一轉,就轉到了“鄭和下西洋”的事跡上麵,同時又把爪哇、蘇門答臘、蘇祿、彭亨、真臘、古裏、暹羅、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爾、忽魯謨斯、木骨都束這些古代地名的現代地理名詞稍微提了一下,倒是沒有引起爭議。


    在歪樓了一個多小時之後,黃石舉著那套“鈔票”又開始解說它們正麵的圖案,這些圖案是在徐瀟瀟五六種方案中挑選出來的。


    其中最有意思的一種方案是,稻、黍、稷、麥、菽這五穀算五個了,再加上茶、桑、棉,花生、油菜、芝麻、大豆、甘蔗等。


    還有一種就是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再加上鳳凰或是麒麟。


    可惜黃石聽了之後,很不滿意,他感覺這些圖案不能體現出自己準備要創建的新生政權那種朝氣蓬勃的氣質,於是就讓徐瀟瀟多多研究一下第一套和第三套人民幣的圖案特點。


    國為第一套人民幣的圖樣題材上,選擇工業、農業、商業、紡織、交通、運輸、工廠和礦山等當時經濟建設和新社會人們生活的圖案,體現出了第一套人民幣的真實曆史意義、地位及作用,生動展現出中國解放事業及建國初期齊心協力、艱苦奮鬥、自力更生建設新中國和新社會的如火如荼激情歲月。其中有“水牛圖”、“打場圖”、“帆船圖”、“馬飲水圖”、“蒙古包”,這些都是很有名的圖案。


    而第三套人民幣則是主題思想鮮明,內容相互唿應,極富民族特色。三種麵額角券背麵分別采用了菊花、牡丹花、梅花、棉花等組成的圖案。其中最有名的就是1元券正麵的女拖拉機手圖,2元券正麵的車床工人圖,5元券正麵的煉鋼工人圖,還有10元券的正麵為“人民代表步出大會堂”圖等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1558年的天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時光的痕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時光的痕並收藏1558年的天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