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最快更新
於是不立危牆之下的黃石隻能選擇自己製造槍械,製造少量的現代槍械其實並不困難,有材料與工具的話,再去網絡上搜索製造教程,按圖索驥,說不定真還能組裝出幾支可以用的槍支來。
比如在網絡新聞上經常都會有報道,在某地又破獲了一起的製槍販槍案,這些人買來一些製槍的機器,比如台轉、砂輪、電機等,藏在一些隱匿的地方,再上網買來一些槍支的圖紙,並從黑市上買來槍管和子彈,然後用一兩個月製成一兩把的槍支。
但是這種的手工小作坊,並不是黃石所想要的,這些說是製造槍支,其實還不如說是組裝槍支。因為最核心的槍管與子彈都是從黑市買來的,能買到卻不意味著能大批量的購買到,而隻有少量及高價、非標準化的槍支對他來說沒有意義。
所以對黃石來說,製造現代的槍械要跨過兩個難題一個是槍管,一個是子彈。
但是槍管因為要承受很大的力量和溫度,子彈打多了還會爆鏜,所以一般的鋼管肯定不行,它應該具有高強度、熱穩定性和高耐磨性的合金鋼,一般都是兵工廠製造的有特種鋼材的無縫鋼管才行。
而且槍管的加工工藝也十分複雜而嚴格,一般而言槍管的成型都采用機器加工、切削和鍛造等方法,也有采用電解法甚至是激光來加工的。在中國一般都是采用軋鋼棒材,先將彈膛一端鍛粗,經時效處理後再用機床來加工。
槍管的膛線一般在成型機床上被切削或磨削成形,機床和刀具磨具都是比較複雜而且精密的。先進的工藝是采用電解法腐蝕加工,它是工序少,加工精度高,而且加工後的表麵光潔。
在槍管加工成型後,還要與準星座,導氣箍等零件進行裝配,還要經過低溫、時效等處理。最後進行的表麵處理,通常的方法是氧化成煮黑或是琺琅色、磷化、電鍍、噴塗等,用來增加槍管的抗腐蝕能力。
在這些步驟都完成後,還要有嚴格的檢測工藝,這樣才能保證槍管的質量。而子彈的製造就更加複雜了,它基本上由四個部份組成,彈頭、彈殼、火藥、底火,底火被我們一般稱為雷管。
彈頭是由披甲、鉛套、彈心三個部分組成的,它的材料主要是鉛和鋼。可以說彈體或為實心鉛製的一般彈頭,或是內包鋼芯的穿甲彈,甚至是含有燃燒劑的曳光彈或者燃燒彈,在外麵它們通常都有一層金屬層完全包住。
彈殼是用來聯結彈頭,用來安放底火,並用來盛裝和保護發射藥的部分,最重要的是它要製造得要厚,而且要牢固用來承受較大的壓力。彈殼材料一般是用黃銅合金或鋼鐵合金製成,歐美國家主要是以黃銅為主,而中國與俄羅斯等國家則以鋼殼為主。
鋼殼彈一般分為塗漆鋼和覆銅鋼,塗漆鋼是製造成彈殼後在表麵覆蓋漆膜,保護彈殼以免生鏽。而覆銅鋼是用鋼板兩麵壓上很薄的銅板再製造彈殼,不過這兩種方法都是為了防鏽,也都是為了節約銅材。
至於火藥,它是子彈裏推動彈頭的能量來源,在十九世紀末期之前,子彈的裝藥使用的都是黑色火藥,到了這之後才有無煙火藥的出現,無煙火藥的名稱是相對於黑色火藥而說的,因為無煙火藥燃燒後產生的煙比黑色火藥產生大量的白煙要少上很多,才因此得名,它並非真的完全無煙。
無煙火藥的發明讓子彈的威力更上一層樓,無煙火藥它的基本成分是硝化甘油和棉纖維,基本上是一種快速燃燒的推進劑,而非爆炸物。它的性質比黑色火藥穩定,而推力要比同樣重量的黑色火藥大許多,因此子彈的重量可以減輕,而且性能卻可以加強。
子彈的最後部分是底火,它是由十九世紀撞擊式雷管發展而來的引發元件,基本上它內含高燃燒性的引藥。當撞針或擊鎚以足夠的力道撞擊其金屬薄殼時,在引藥內部的摩擦會造成自燃,然後從彈殼底部的開口引燃彈殼內的裝藥。
雖然曆史上底火式雷管發明之前,曾經出現過針式和凸邊式的雷管,但是目前這種底火式還是最普遍的形式。它的優點是它以彈殼中心為引燃點,裝藥燃燒比較均勻。
而且底火跟彈殼可以設計成分離的元件,不必成一整體,彈殼可以一用再用,就象當年的八路軍根據地武器極端缺乏,彈藥無法獲得補給,因此隻能自己用黑火藥填裝在舊彈殼中加上彈頭,成為複裝子彈供前線殺敵使用。
上麵這些資料都是黃石在動了那個製槍心思之後,去網上所做的了解,因為了解了,所以他才熄了自己在古代開一個現代化兵工廠的念頭,這槍管和子彈沒有一項是他可以解決的。
因此黃石把目光投向了近代的槍械,近代的槍械無非就是火繩槍、燧發槍、火帽槍,原先黃石還不知道有火帽槍這迴事,因為他是個軍事盲,對近代的一些軍事科技發展知識,還是看一些曆史穿越小說得來的。
在通常的穿越小說套路中,絕大部分的穿越者都是先讓手下的鐵匠們打造火繩槍,通常他們發明的流水線會使他們的管理與質量大大的提升,然後主角們就開始拋出了幾百兩銀子的激勵措施,讓他們研發燧發槍,在槍支發明之後,他們在古代的碾壓之旅就再也沒有懸念了。
所以他就一步跳過了火繩槍,準備開發燧發槍,因為火繩槍的缺點太多,尤其是在戰場那種極端的環境裏,那將會更致命。於是他拿著一本晚明的穿越小說向史文博請教,問哪種燧發槍容易開發,畢竟老史說他開了家靶場,平時也自吹自擂對槍械門清。
當時史文博拿過了黃石遞過來的小說,先開頭還不以為意,隨便翻了翻,沒有想到卻被書中鮮活的小人物描寫給吸引住了,他一看就看了半天,後麵才想起黃石被自己晾在一邊好久了,於是就說道。
“主角為什麽不發展火帽槍呢,它發火率可以達到99%,製作難度也低於燧發槍,而且射速比燧發槍還快。火帽槍的關鍵是火帽兒,它的製作也並不困難,主角可以不采用雷汞發火,而隻要采用硝石、雄黃粉碎了後,用高度酒和鐵粉混合成膠團狀,裝入銅火帽中,陰幹後表麵點上一層明漆即可。”
“火帽槍?!”黃石那時真是第一次知道,不過也以為火帽兒就是底火,就是那個現代銅殼子彈的底火。
史文博不知道黃石想歪了,就接著說下去,“是啊,按我剛才說的這種工藝做出的火帽,在我們民間長時間應用於獵槍、土槍的發火,效果非常好。”
“哦,可能主角不知道這些吧。”黃石想以書裏主角辦公室主任的經曆,肯定是不會知道這些專業知識的。
“其實啊,雄黃加硝石混合後是極端敏感的,它們撞擊後會爆炸的現象,在我們古代很早就被發現了,年代至少不會比火藥的出現完。葛洪在他的著作《抱樸子》中就提到過了雄黃和硝石不可相見,相見必炸。”
史文搏停了一下又接著說道,“而且用雄黃和硝石混合物配合著誘餌製作的土炸彈,用它們來捕獵猛獸的法子,最早兩宋時期就出現了。所以當時的條件製作火帽並無難度,隻是有沒有想到的問題!”
“哦,這樣啊。”史文搏說的東西讓黃石記下了幾個關鍵詞,比如雷汞、火帽等,他迴去後轉身就跑去問劉海洋,劉海洋可能對軍事科技也不是很了解,但是他是工科大學的化學工程專業,那算是真正的專業人士。
“什麽,老黃,你又想製雷汞?”劉海洋滿頭黑線,老黃這是準備改行當恐怖份子還是什麽的,怎麽最近盡在研究這些東西,前陣子才幫他製作了幾箱的燃燒瓶,也不知道他放哪兒用了。
“怎麽樣,海洋,我剛才說的這個方法行不行?能不能幫我試驗一次。”
有心拒絕,但是麵對黃石伸出紅彤彤的橄欖枝,他隻好說道,“不知道,隻是感覺這種方法比較玄幻,反正沒聽說曆史上有采用過這種的方法。”
“哦。”不過黃石心想可能就象史文博說得那樣,可能是因為沒有人想到罷了吧。
“是啊,而且說實在的,雷汞其實沒有什麽難度的。”
“那你說說看。”黃石看著劉海洋,想聽聽他怎麽說。
“少量製取的話,相關的原料和設備,淘寶全都能買到的,而且阿裏巴巴的更便宜。”
黃石一聽到“少量製取”四個字,心裏想這還要你說,要是我隻要少量製取的話,這就象搞槍枝一樣了,說不定通過安浩南都可以搞到,那還何須自己這樣的費盡心思。
於是不立危牆之下的黃石隻能選擇自己製造槍械,製造少量的現代槍械其實並不困難,有材料與工具的話,再去網絡上搜索製造教程,按圖索驥,說不定真還能組裝出幾支可以用的槍支來。
比如在網絡新聞上經常都會有報道,在某地又破獲了一起的製槍販槍案,這些人買來一些製槍的機器,比如台轉、砂輪、電機等,藏在一些隱匿的地方,再上網買來一些槍支的圖紙,並從黑市上買來槍管和子彈,然後用一兩個月製成一兩把的槍支。
但是這種的手工小作坊,並不是黃石所想要的,這些說是製造槍支,其實還不如說是組裝槍支。因為最核心的槍管與子彈都是從黑市買來的,能買到卻不意味著能大批量的購買到,而隻有少量及高價、非標準化的槍支對他來說沒有意義。
所以對黃石來說,製造現代的槍械要跨過兩個難題一個是槍管,一個是子彈。
但是槍管因為要承受很大的力量和溫度,子彈打多了還會爆鏜,所以一般的鋼管肯定不行,它應該具有高強度、熱穩定性和高耐磨性的合金鋼,一般都是兵工廠製造的有特種鋼材的無縫鋼管才行。
而且槍管的加工工藝也十分複雜而嚴格,一般而言槍管的成型都采用機器加工、切削和鍛造等方法,也有采用電解法甚至是激光來加工的。在中國一般都是采用軋鋼棒材,先將彈膛一端鍛粗,經時效處理後再用機床來加工。
槍管的膛線一般在成型機床上被切削或磨削成形,機床和刀具磨具都是比較複雜而且精密的。先進的工藝是采用電解法腐蝕加工,它是工序少,加工精度高,而且加工後的表麵光潔。
在槍管加工成型後,還要與準星座,導氣箍等零件進行裝配,還要經過低溫、時效等處理。最後進行的表麵處理,通常的方法是氧化成煮黑或是琺琅色、磷化、電鍍、噴塗等,用來增加槍管的抗腐蝕能力。
在這些步驟都完成後,還要有嚴格的檢測工藝,這樣才能保證槍管的質量。而子彈的製造就更加複雜了,它基本上由四個部份組成,彈頭、彈殼、火藥、底火,底火被我們一般稱為雷管。
彈頭是由披甲、鉛套、彈心三個部分組成的,它的材料主要是鉛和鋼。可以說彈體或為實心鉛製的一般彈頭,或是內包鋼芯的穿甲彈,甚至是含有燃燒劑的曳光彈或者燃燒彈,在外麵它們通常都有一層金屬層完全包住。
彈殼是用來聯結彈頭,用來安放底火,並用來盛裝和保護發射藥的部分,最重要的是它要製造得要厚,而且要牢固用來承受較大的壓力。彈殼材料一般是用黃銅合金或鋼鐵合金製成,歐美國家主要是以黃銅為主,而中國與俄羅斯等國家則以鋼殼為主。
鋼殼彈一般分為塗漆鋼和覆銅鋼,塗漆鋼是製造成彈殼後在表麵覆蓋漆膜,保護彈殼以免生鏽。而覆銅鋼是用鋼板兩麵壓上很薄的銅板再製造彈殼,不過這兩種方法都是為了防鏽,也都是為了節約銅材。
至於火藥,它是子彈裏推動彈頭的能量來源,在十九世紀末期之前,子彈的裝藥使用的都是黑色火藥,到了這之後才有無煙火藥的出現,無煙火藥的名稱是相對於黑色火藥而說的,因為無煙火藥燃燒後產生的煙比黑色火藥產生大量的白煙要少上很多,才因此得名,它並非真的完全無煙。
無煙火藥的發明讓子彈的威力更上一層樓,無煙火藥它的基本成分是硝化甘油和棉纖維,基本上是一種快速燃燒的推進劑,而非爆炸物。它的性質比黑色火藥穩定,而推力要比同樣重量的黑色火藥大許多,因此子彈的重量可以減輕,而且性能卻可以加強。
子彈的最後部分是底火,它是由十九世紀撞擊式雷管發展而來的引發元件,基本上它內含高燃燒性的引藥。當撞針或擊鎚以足夠的力道撞擊其金屬薄殼時,在引藥內部的摩擦會造成自燃,然後從彈殼底部的開口引燃彈殼內的裝藥。
雖然曆史上底火式雷管發明之前,曾經出現過針式和凸邊式的雷管,但是目前這種底火式還是最普遍的形式。它的優點是它以彈殼中心為引燃點,裝藥燃燒比較均勻。
而且底火跟彈殼可以設計成分離的元件,不必成一整體,彈殼可以一用再用,就象當年的八路軍根據地武器極端缺乏,彈藥無法獲得補給,因此隻能自己用黑火藥填裝在舊彈殼中加上彈頭,成為複裝子彈供前線殺敵使用。
上麵這些資料都是黃石在動了那個製槍心思之後,去網上所做的了解,因為了解了,所以他才熄了自己在古代開一個現代化兵工廠的念頭,這槍管和子彈沒有一項是他可以解決的。
因此黃石把目光投向了近代的槍械,近代的槍械無非就是火繩槍、燧發槍、火帽槍,原先黃石還不知道有火帽槍這迴事,因為他是個軍事盲,對近代的一些軍事科技發展知識,還是看一些曆史穿越小說得來的。
在通常的穿越小說套路中,絕大部分的穿越者都是先讓手下的鐵匠們打造火繩槍,通常他們發明的流水線會使他們的管理與質量大大的提升,然後主角們就開始拋出了幾百兩銀子的激勵措施,讓他們研發燧發槍,在槍支發明之後,他們在古代的碾壓之旅就再也沒有懸念了。
所以他就一步跳過了火繩槍,準備開發燧發槍,因為火繩槍的缺點太多,尤其是在戰場那種極端的環境裏,那將會更致命。於是他拿著一本晚明的穿越小說向史文博請教,問哪種燧發槍容易開發,畢竟老史說他開了家靶場,平時也自吹自擂對槍械門清。
當時史文博拿過了黃石遞過來的小說,先開頭還不以為意,隨便翻了翻,沒有想到卻被書中鮮活的小人物描寫給吸引住了,他一看就看了半天,後麵才想起黃石被自己晾在一邊好久了,於是就說道。
“主角為什麽不發展火帽槍呢,它發火率可以達到99%,製作難度也低於燧發槍,而且射速比燧發槍還快。火帽槍的關鍵是火帽兒,它的製作也並不困難,主角可以不采用雷汞發火,而隻要采用硝石、雄黃粉碎了後,用高度酒和鐵粉混合成膠團狀,裝入銅火帽中,陰幹後表麵點上一層明漆即可。”
“火帽槍?!”黃石那時真是第一次知道,不過也以為火帽兒就是底火,就是那個現代銅殼子彈的底火。
史文博不知道黃石想歪了,就接著說下去,“是啊,按我剛才說的這種工藝做出的火帽,在我們民間長時間應用於獵槍、土槍的發火,效果非常好。”
“哦,可能主角不知道這些吧。”黃石想以書裏主角辦公室主任的經曆,肯定是不會知道這些專業知識的。
“其實啊,雄黃加硝石混合後是極端敏感的,它們撞擊後會爆炸的現象,在我們古代很早就被發現了,年代至少不會比火藥的出現完。葛洪在他的著作《抱樸子》中就提到過了雄黃和硝石不可相見,相見必炸。”
史文搏停了一下又接著說道,“而且用雄黃和硝石混合物配合著誘餌製作的土炸彈,用它們來捕獵猛獸的法子,最早兩宋時期就出現了。所以當時的條件製作火帽並無難度,隻是有沒有想到的問題!”
“哦,這樣啊。”史文搏說的東西讓黃石記下了幾個關鍵詞,比如雷汞、火帽等,他迴去後轉身就跑去問劉海洋,劉海洋可能對軍事科技也不是很了解,但是他是工科大學的化學工程專業,那算是真正的專業人士。
“什麽,老黃,你又想製雷汞?”劉海洋滿頭黑線,老黃這是準備改行當恐怖份子還是什麽的,怎麽最近盡在研究這些東西,前陣子才幫他製作了幾箱的燃燒瓶,也不知道他放哪兒用了。
“怎麽樣,海洋,我剛才說的這個方法行不行?能不能幫我試驗一次。”
有心拒絕,但是麵對黃石伸出紅彤彤的橄欖枝,他隻好說道,“不知道,隻是感覺這種方法比較玄幻,反正沒聽說曆史上有采用過這種的方法。”
“哦。”不過黃石心想可能就象史文博說得那樣,可能是因為沒有人想到罷了吧。
“是啊,而且說實在的,雷汞其實沒有什麽難度的。”
“那你說說看。”黃石看著劉海洋,想聽聽他怎麽說。
“少量製取的話,相關的原料和設備,淘寶全都能買到的,而且阿裏巴巴的更便宜。”
黃石一聽到“少量製取”四個字,心裏想這還要你說,要是我隻要少量製取的話,這就象搞槍枝一樣了,說不定通過安浩南都可以搞到,那還何須自己這樣的費盡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