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為民請命之七亡七死
王莽歇了一口氣,讓群臣有時間可以思考,接著又道:“至於策書中以王莽跟周公相比,賜號為安漢公,這就更讓臣無地自容了!周公是多麽偉大的人物,王莽怎敢望其項背,安漢公的稱號,實在是讓王莽不敢領受!本當推辭不受,可又一想,周公是人臣的楷模,也是我王莽努力的方向、追趕的目標!朝廷賜我安漢公的美號,這裏是有深刻含意的,就是要求我象偉大的周公一樣,盡心盡力地輔佐皇帝,把國家治理好。我如果推掉‘安漢公’的稱號,不是就推掉了效仿周公的承諾了嗎?所以,我戰戰兢兢的接受了一部分。”
王政君發問:“此話怎講?”
“今日的策命,莽隻接受責任、隻接受壓力!本著這個原則,莽可以擔任太博,可以受安漢公的美號,甚至,也可以接受蕭相國的故宅!蕭相國是大漢的元勳,住在他曾經生活過的地方,一定會使我時刻不忘肩負的責任!但是,臣不能接受益封兩萬八千戶的賞賜,更不能接受子孫蔭爵襲土的特殊待遇!”
殿上一片唏噓之聲,很多人為王莽可惜,要知道,萬戶候的實惠、世代罔替的殊榮,是多少人求之不得的!王莽居然會無動於衷?
王莽仿佛沒聽見下麵的聲音,動情的道:“列位,王莽不傻,知道這樣做會招來許多人的誤解,會說王莽我這麽做是在沽名釣譽,假惺惺。可是,我寧願忍受這些誤解,也不能接受這兩項賞賜!列位,你們很少到下麵去,你們不知道大漢子民如今有多麽淒慘!
前兩年,鮑宣曾經上書,說到民有七亡七死,大家或許已經不記得了,我給大家複述一下。他說,大漢子民有七亡,也就是七種失去養家糊口手段的情況。
七亡倒還算不了什麽,還有七死等著呢!
酷吏毆殺,一死。治獄深刻,二死。冤陷無辜,三死。盜賊橫發,四死。怨仇相殘,五死。歲惡饑餓,六死。時氣疾疫,七死!
老百姓有七亡,而無一得,有七死,而無一生,天下哪裏還能安定?列位,咱們立在廟堂之上,吃著天下萬民繳納的稅負,能不替老百姓著想嗎?真要逼得老百姓沒了活路,大漢的江山還穩得了嗎?我今天要是受了這兩萬八千戶的封邑,就不知有多少人要流離失所、賣兒賣女!
再說那子孫蔭爵襲土的賞賜,別以為那是給後代兒孫造福!身不動膀不搖,躺在父輩懷裏享清福,在這種情況下隻能生產紈絝子弟,寄生蟲!我說這話列位別不愛聽,甭管哪朝哪代,這種紈絝子弟多了也隻能毀了老子們打下的江山!
所以呀,太後,王莽心領了朝廷的這份恩典,等老百姓家家都富起來,您再給我獎勵不遲!”
王政君深受觸動,大臣們不幹了:
“安漢公嚴於律己的作風真值得我們學習一輩子!可是,封爵裂土,是祖宗留下來的規矩,給您這樣的賞賜,不就是為了讓您可以減少後顧之憂,全身心地投入到治理國家的大事業當中去嗎?您千萬別推辭!”
大臣們這麽力爭,有著自己的目的:“我們沒日沒夜地這麽幹,圖什麽?不就圖個賜侯裂土、封妻蔭子嗎?您這麽一帶頭,我們還有什麽指望?”
王政君看著這麽下去也不是個事,就想了個折衷的方案:“既然安漢公境界這麽崇高,提出要等到家家富足再論封賞,就照他的意思辦吧!不過,為了獎勵功臣,至少應該把安漢公的傣祿數額和家臣數量都增加一倍,這也不算多,安漢公料無推辭了吧?孔光,甄邯你們兩位辛苦點,多做點調查統計工作,等老百姓一富起來,就趕緊報告,朝廷好兌現諾言,封賞安漢公!”
王莽還是不答應:“太後,臣的俸祿夠花的了,不用再增加了。臣倒有一個建議,您如果批準,為給臣長三倍的工資還有用!”
“哦?有這麽好的建議?快快請講!”
“朝廷對王莽欲行封賞,無非是想讓莽忠心保國,其實,莽區區一人,縱是勞心勞力,又能做幾件事?要想讓大漢興盛起來,人心最重要,人心齊,泰山移!可現在從上到下,大漢六千萬人口,倒恨不得有八千萬顆心眼!因為什麽?
咱對老百姓隻有索取沒有付出,不光老百姓,就是中下級的官吏,咱們也照顧得很不夠,臣就聽到過不少怨言,有不少個官吏,到現在還拿不夠全額傣祿呢!還有,大漢是劉氏開創的,可現在有許多的劉氏宗親,還是布衣、白丁,老祖宗留給他們那點老底子,因為種種原因敗落了,日子過得慘著呢!
臣就想,有賜給臣一家一人的財力,不如讓天下人都沾點兒龍恩!一,賜天下百姓每人一級民爵!
二,官吏在位二百石以上者,一切滿秩如真!
三,封孝宣皇帝曾孫劉信等三十六人為列侯!
四,故東平王劉雲蒙受冤獄,予以平反,立其太子劉開明為東平王!
五,新皇入奉大統,中山國應有嗣繼,立故桃鄉頃侯劉宣之子劉成都為中山王,以繼王統!
七,太仆王惲等二十五人,都有這樣那樣的功勞,全都賜爵關內侯,功勞大小各賜封邑不等!八”
王莽這幾條建議說出口,立刻招來一片歡唿聲,這歡唿聲,從未央宮一直響到了長安城,又迴蕩在大漢一百零三郡、二百四十一侯國的土地上,王莽攏絡人心的策略獲得了極大的成功!
安漢公王莽得到了王太後以下朝野百分之八十以上官民人等的信任和擁護,名聲大振,再加上信有一批心腹死黨衝鋒陷陣,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一時間大漢朝政有了點枯木逢春的意思。
就在形勢一片大好的時候,有‘人’看不過去,想使絆子了。
王莽歇了一口氣,讓群臣有時間可以思考,接著又道:“至於策書中以王莽跟周公相比,賜號為安漢公,這就更讓臣無地自容了!周公是多麽偉大的人物,王莽怎敢望其項背,安漢公的稱號,實在是讓王莽不敢領受!本當推辭不受,可又一想,周公是人臣的楷模,也是我王莽努力的方向、追趕的目標!朝廷賜我安漢公的美號,這裏是有深刻含意的,就是要求我象偉大的周公一樣,盡心盡力地輔佐皇帝,把國家治理好。我如果推掉‘安漢公’的稱號,不是就推掉了效仿周公的承諾了嗎?所以,我戰戰兢兢的接受了一部分。”
王政君發問:“此話怎講?”
“今日的策命,莽隻接受責任、隻接受壓力!本著這個原則,莽可以擔任太博,可以受安漢公的美號,甚至,也可以接受蕭相國的故宅!蕭相國是大漢的元勳,住在他曾經生活過的地方,一定會使我時刻不忘肩負的責任!但是,臣不能接受益封兩萬八千戶的賞賜,更不能接受子孫蔭爵襲土的特殊待遇!”
殿上一片唏噓之聲,很多人為王莽可惜,要知道,萬戶候的實惠、世代罔替的殊榮,是多少人求之不得的!王莽居然會無動於衷?
王莽仿佛沒聽見下麵的聲音,動情的道:“列位,王莽不傻,知道這樣做會招來許多人的誤解,會說王莽我這麽做是在沽名釣譽,假惺惺。可是,我寧願忍受這些誤解,也不能接受這兩項賞賜!列位,你們很少到下麵去,你們不知道大漢子民如今有多麽淒慘!
前兩年,鮑宣曾經上書,說到民有七亡七死,大家或許已經不記得了,我給大家複述一下。他說,大漢子民有七亡,也就是七種失去養家糊口手段的情況。
七亡倒還算不了什麽,還有七死等著呢!
酷吏毆殺,一死。治獄深刻,二死。冤陷無辜,三死。盜賊橫發,四死。怨仇相殘,五死。歲惡饑餓,六死。時氣疾疫,七死!
老百姓有七亡,而無一得,有七死,而無一生,天下哪裏還能安定?列位,咱們立在廟堂之上,吃著天下萬民繳納的稅負,能不替老百姓著想嗎?真要逼得老百姓沒了活路,大漢的江山還穩得了嗎?我今天要是受了這兩萬八千戶的封邑,就不知有多少人要流離失所、賣兒賣女!
再說那子孫蔭爵襲土的賞賜,別以為那是給後代兒孫造福!身不動膀不搖,躺在父輩懷裏享清福,在這種情況下隻能生產紈絝子弟,寄生蟲!我說這話列位別不愛聽,甭管哪朝哪代,這種紈絝子弟多了也隻能毀了老子們打下的江山!
所以呀,太後,王莽心領了朝廷的這份恩典,等老百姓家家都富起來,您再給我獎勵不遲!”
王政君深受觸動,大臣們不幹了:
“安漢公嚴於律己的作風真值得我們學習一輩子!可是,封爵裂土,是祖宗留下來的規矩,給您這樣的賞賜,不就是為了讓您可以減少後顧之憂,全身心地投入到治理國家的大事業當中去嗎?您千萬別推辭!”
大臣們這麽力爭,有著自己的目的:“我們沒日沒夜地這麽幹,圖什麽?不就圖個賜侯裂土、封妻蔭子嗎?您這麽一帶頭,我們還有什麽指望?”
王政君看著這麽下去也不是個事,就想了個折衷的方案:“既然安漢公境界這麽崇高,提出要等到家家富足再論封賞,就照他的意思辦吧!不過,為了獎勵功臣,至少應該把安漢公的傣祿數額和家臣數量都增加一倍,這也不算多,安漢公料無推辭了吧?孔光,甄邯你們兩位辛苦點,多做點調查統計工作,等老百姓一富起來,就趕緊報告,朝廷好兌現諾言,封賞安漢公!”
王莽還是不答應:“太後,臣的俸祿夠花的了,不用再增加了。臣倒有一個建議,您如果批準,為給臣長三倍的工資還有用!”
“哦?有這麽好的建議?快快請講!”
“朝廷對王莽欲行封賞,無非是想讓莽忠心保國,其實,莽區區一人,縱是勞心勞力,又能做幾件事?要想讓大漢興盛起來,人心最重要,人心齊,泰山移!可現在從上到下,大漢六千萬人口,倒恨不得有八千萬顆心眼!因為什麽?
咱對老百姓隻有索取沒有付出,不光老百姓,就是中下級的官吏,咱們也照顧得很不夠,臣就聽到過不少怨言,有不少個官吏,到現在還拿不夠全額傣祿呢!還有,大漢是劉氏開創的,可現在有許多的劉氏宗親,還是布衣、白丁,老祖宗留給他們那點老底子,因為種種原因敗落了,日子過得慘著呢!
臣就想,有賜給臣一家一人的財力,不如讓天下人都沾點兒龍恩!一,賜天下百姓每人一級民爵!
二,官吏在位二百石以上者,一切滿秩如真!
三,封孝宣皇帝曾孫劉信等三十六人為列侯!
四,故東平王劉雲蒙受冤獄,予以平反,立其太子劉開明為東平王!
五,新皇入奉大統,中山國應有嗣繼,立故桃鄉頃侯劉宣之子劉成都為中山王,以繼王統!
七,太仆王惲等二十五人,都有這樣那樣的功勞,全都賜爵關內侯,功勞大小各賜封邑不等!八”
王莽這幾條建議說出口,立刻招來一片歡唿聲,這歡唿聲,從未央宮一直響到了長安城,又迴蕩在大漢一百零三郡、二百四十一侯國的土地上,王莽攏絡人心的策略獲得了極大的成功!
安漢公王莽得到了王太後以下朝野百分之八十以上官民人等的信任和擁護,名聲大振,再加上信有一批心腹死黨衝鋒陷陣,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一時間大漢朝政有了點枯木逢春的意思。
就在形勢一片大好的時候,有‘人’看不過去,想使絆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