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鮮花和收藏,大家有的就請投給我吧,謝謝。
湖南是個山清水秀的地方,一向是人傑地靈,而且出過了不少名人,戰爭時代更是人才備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者之一,*******便是湖南人,其他名人就不再一一枚舉了,大多都耳熟能詳。
新中國的建立也並非是一件易事,中間經曆的艱難的事情,我們現在也隻能通過一些曆史資料、電影或電視劇去了解。當然,現在還有一些戰亂時期的老兵幸運地活著,從他們口中也能知道許多當年的事情。隻是通過第三者的描述始終不如自己親眼看見的真實,而且這些事情距離現在也已經十分遙遠了,隻有為數不多的一些人還願意去追根探底的了解,到不是為了讓大家記住曆史,而是讓更多人的從這之中了解到現在平靜的生活來得有多不容易。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了蓄謀已久的“盧溝橋事變”,這是日本的狼子野心,妄圖在三個月之內將整個中國吞滅,建立他們所夢想的“大東亞經濟共榮圈”。
1944年月5月,日入侵湖南。6月1日平江縣城淪陷,14日瀏陽淪隱,18日省會長沙淪陷,22日又入侵衡陽,城內守軍在頑守47天後,因彈盡糧絕、援兵未到最終城破淪陷。
而在6月1日平江縣城被破之時,日軍仍舊繼續他們的“三光”政策,平江縣城內的居民悉數逃往鄉下各處,或是避往異地。而日軍之慘無人道,向來是人人皆知,原平江起義舊址同樣被毀(建國後已修複),日軍又往派遣小分隊入鄉搜尋,而其中一隻十人日軍小分隊,來到了一處叫“隱五村”的地方(此為地名為虛構,請勿對號入座)。
隱五村四周高山疊起,而村子正好被環抱在重山之中,進出村子隻有一條路,即是村子的出口,同時也是入口。而過村口卻有橫跨一條河,河水湍急,村民因為進出不方便,於是在這裏修建了一道木橋。不知是村裏曾出過什麽才子或是秀才,給這橋起了一個奇特的名字,不過這名字倒也很符合木橋的建造,叫“五木橋”。橋身是用五根巨木所造,但到底用的什麽樹木,因其修建的年代久遠,所以也看不大出來了。
村子裏共有一百多口人,因祖輩都居於此,大家也就和一家人無兩樣。平時村裏人很少出去,都是自給自足的,對外界的事物也隻能通過賣貨郎或是出村的一些青壯年口中得知。但大多都沒有想出村謀生路的想法,因為在這裏居住習慣了,所以對外界的事物也不甚了解,出了村子舉目無親的,也不知從何做起。
6月3日,正在村口洗衣服的幾名婦名發現有十個穿著黃色衣服,肩上背著槍的男子來到了五木橋邊,似乎要進村子。年青的阿翠從來沒見過同時有這麽多的外人會來這裏,同身旁的兩名婦人小聲嘀咕了幾句,然後就端起木盆迴村子報告了。
隱五村曆來有一個村規,即是村長所說的話便是聖旨,村裏的人從來都不會違抗,也不敢違抗。而村長是終生製的,至死之後由村長的兒子或是村長的男性直係新屬繼續擔當,所以也算是世襲製。村長是個六十多歲的老頭,須發全白,穿著長馬褂,倒真有些仙風道骨。村長姓秦,在家排行第二,因為大家長年叫他二爺習慣了,所以真名叫什麽大家也就記不住了。
阿翠迴到家時勿忙放下木盆,然後解開腰間的圍裙,立刻朝著秦村長家裏走去。村民們都在各自忙著自家的家務,正在家門前給雞喂食的唐大姐見到忽忽忙忙的阿翠,嬌笑著嬉說道:“阿翠,是不是看上哪家的男子了,這麽急忙的去找村長給你說親呐。”(湖南曆來方言,且各地差異較大,幾乎是五裏一個音,十裏一個調,所幸的是我將這些方言都改為白話,也便於細讀。)
阿翠停下腳步,迴頭說道:“村口來了幾個人,他們好像要進村來,慶琳嫂讓我趕緊去告訴二爺。”
唐大姐本來是想逗阿翠一下,誰知阿翠卻說有村外人要進來,她自知這件事情很是重要,自然不敢耽誤阿翠,連聲說讓她趕緊去找村長。
村長秦二爺正蹲坐在家門口抽旱煙,一鍋接一鍋的在抽著,似乎是有什麽煩瑣的事情縈繞在他心頭。能讓村長煩躁的事情又能是什麽大事呢?那自然是會大事了,若不然的話村長也不至於會蹲坐在自家門口抽煙,而且是一袋接一袋的。旱煙味道極濃烈,若不是多年煙齡以上的人,是受不來的,村長這樣子不要命的抽,當然也受不了,以至於他自己抽到胃裏翻滾,咳嗽不止了才停了下來,將煙鍋中的灰磕掉。
至於村長所煩憂的事情,那得從三天前途經村了裏的一位賣貨郎說起。那日家住村頭的小六子急急忙忙的跑到二爺家裏,說是村口來了一位賣貨郎,請示秦二爺要不要讓他進村。平日裏途經隱五村的賣貨郎常有,對於這樣的事情也不必大驚小怪,秦二爺正在家裏看書,大手一揮,說道:“讓他進來吧,村裏人也很久沒有添過新東西了,看看有什麽要用的東西讓大家都出來瞧瞧。”
小六子得到秦二爺的許可,一溜煙的跑掉了。沒過多久就聽到村子裏熱鬧了起來,二爺的妻子從外麵進屋了,手上提著一些雜貨對秦二爺說道:“我說老頭子啊,你也到村裏去看看啊,現在大家都在雜貨郎那裏呢,沒準你還能從他那到一兩本書呢。”
秦二爺是村裏少數幾個讀過書的人,二爺從年青時候起就愛看書,家裏藏著不少的書,屋裏的書都是這些年從雜貨郎或是外出村子的人從外麵帶迴來的,每每說起秦二爺家裏所藏的書來,二爺總是會用爽朗的笑聲,捋著花白的胡須說道:“那是的,村裏誰不知道二爺我是個愛書的人,要是早生幾年,二爺我也去考個秀才郎迴來了。”
現在我們再看村長這樣的思想,當然會認為他是個井底之蛙,村外的天地何其之大。可是當時的國人不也都是這樣嗎,隻瞧見自己國家有五千年的文化,從不知要接受西方先進的工業和科技,每天都隻抱著幾本知乎者也,不知其愚昧而自以為傲。
當然,也不能光說村長就是無能之輩,他當村長幾十年,為村裏做了不少有益的事情。他鼓勵年青人出村去闖蕩,將村裏多餘的物品拿到村外去換賣 ,幫村裏添置各類生活用品,這些都前人不敢想象的。
秦二爺放下手上的書本,點起一鍋煙走出了家門。賣貨郎正被村裏人圍在村子的空地中央,遠遠看去就像是在圍攻他一樣。不過從村裏人歡笑的臉上還是能看出他們對於賣貨郎的到來是歡迎,至少大家並沒有出現任何不滿的情緒。村長悄悄的走進了人群裏麵,不知什麽時候大家發現村長來了,都自覺的讓開道讓村長先挑。村長對這些雜貨並不感興趣,反倒是在雜貨郎的擔子下麵發現一本破舊的書,村長翻看了幾頁覺的這本書有看頭,便問雜貨郎這本書要賣多少錢。
雜貨郎其實並不認字,這本書也是他從城裏揀來的,雜貨郎笑著說道:“老大爺,這書您要是喜歡,就拿去吧,反正我也不認字,您中午留我吃頓飯就行。我已經趕緊了一上午的路了,早飯一直沒吃過,現在還真有些餓了,您同意嗎?”
村長見雜貨郎說這書不要錢,自然是歡喜的緊,連聲說可以可以,讓雜貨郎賣完貨了就叫村裏人帶他到自己家裏去吃飯,他現在先迴去吩咐妻子做飯。雜貨郎見午飯有了著落,連聲道謝。
秦二爺拿著書本迴了家,進門的時候對他妻子說了中午那個雜貨郎要過來吃飯,讓她早些把飯做好,免得人家等急了,然後就坐到房裏看書去了。晌午的時候,雜貨郎在村裏孩子們的帶領下來到了村長家裏,村長聽見外麵吵鬧,想是雜貨郎過來了,放下書本出去接他。
飯菜已經做好了,村長請雜貨郎坐下吃飯,笑著說道:“不要客氣,能吃多少就吃多少,你是打哪來的呢?”
雜貨郎倒也真不客氣,端起碗筷就大口大口的扒了起來,聽見村長跟他說話,連忙咽下嘴裏的飯菜,答道:“我是打北邊來的,現在全國都在打仗,小日本已經把北邊都占了。前兩天我抄小路來到這裏,經過縣城的時候見到許多小日本正在城裏巡邏,我猜這城裏可能也是給小日本占了去,所以就隻好走鄉間的路了。”
村長一輩子沒有出過村,外麵的新鮮事都是聽出過村的年青人說的,但是最近幾年出了村的年青人都沒有迴來過,所以對“小日本“這一詞也是十分的懵懂。問道:“小日本是幹什麽?”城裏不是有兵守著的嗎,怎麽會讓他們給占了呢?縣老爺上哪去了?“
雜貨郎放下碗筷,說道:“您不知道,我聽說那小日本是從海上漂過來的,他們都拿著槍,見到男人就殺,不管大人小孩子,殺燒搶奪,奸淫擄掠,沒有不幹的。城裏的兵怕是都已經死光了。我聽其它村裏的人說,縣老爺早就帶著老婆孩子跑了,哪裏還管得其他人的死活。“
村長一聽說縣老爺帶著自己的老婆孩子跑掉了,當即大怒,道:“這青天白日的,堂堂一個縣太爺,居然丟下一個城的百姓自己逃了,簡直沒有了王法了。“
秦二爺可能是書看多了,在不知不覺當中形成了一股書生意氣,對於縣太爺夾帶私逃的事情,自然是義憤填膺。秦二爺的妻子勸他不要激動,這都是村外的事情,跟他們沒什麽關係。村長這才漸漸的平靜了下來,笑著說自己失禮了,讓雜貨郎先吃飯。
哪知雜貨郎又說了一翻話,正是這句話才讓村長連續幾天都愁容滿麵。雜貨郎道:“現在小日本已經把城占了,而且旁邊的鄰村也都給占了,我估計這幾天可能就會到你們這邊來了,村長您最好是做好準備。”
村長聽到這句話,自然免不了又是一番義氣千秋的話,指著門外說道:“他們小日本要是敢來,我就帶著全村的人把他們都給劈了,我就不相信他們能比山上的大蟲還要厲害。”(未完待續)
湖南是個山清水秀的地方,一向是人傑地靈,而且出過了不少名人,戰爭時代更是人才備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者之一,*******便是湖南人,其他名人就不再一一枚舉了,大多都耳熟能詳。
新中國的建立也並非是一件易事,中間經曆的艱難的事情,我們現在也隻能通過一些曆史資料、電影或電視劇去了解。當然,現在還有一些戰亂時期的老兵幸運地活著,從他們口中也能知道許多當年的事情。隻是通過第三者的描述始終不如自己親眼看見的真實,而且這些事情距離現在也已經十分遙遠了,隻有為數不多的一些人還願意去追根探底的了解,到不是為了讓大家記住曆史,而是讓更多人的從這之中了解到現在平靜的生活來得有多不容易。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了蓄謀已久的“盧溝橋事變”,這是日本的狼子野心,妄圖在三個月之內將整個中國吞滅,建立他們所夢想的“大東亞經濟共榮圈”。
1944年月5月,日入侵湖南。6月1日平江縣城淪陷,14日瀏陽淪隱,18日省會長沙淪陷,22日又入侵衡陽,城內守軍在頑守47天後,因彈盡糧絕、援兵未到最終城破淪陷。
而在6月1日平江縣城被破之時,日軍仍舊繼續他們的“三光”政策,平江縣城內的居民悉數逃往鄉下各處,或是避往異地。而日軍之慘無人道,向來是人人皆知,原平江起義舊址同樣被毀(建國後已修複),日軍又往派遣小分隊入鄉搜尋,而其中一隻十人日軍小分隊,來到了一處叫“隱五村”的地方(此為地名為虛構,請勿對號入座)。
隱五村四周高山疊起,而村子正好被環抱在重山之中,進出村子隻有一條路,即是村子的出口,同時也是入口。而過村口卻有橫跨一條河,河水湍急,村民因為進出不方便,於是在這裏修建了一道木橋。不知是村裏曾出過什麽才子或是秀才,給這橋起了一個奇特的名字,不過這名字倒也很符合木橋的建造,叫“五木橋”。橋身是用五根巨木所造,但到底用的什麽樹木,因其修建的年代久遠,所以也看不大出來了。
村子裏共有一百多口人,因祖輩都居於此,大家也就和一家人無兩樣。平時村裏人很少出去,都是自給自足的,對外界的事物也隻能通過賣貨郎或是出村的一些青壯年口中得知。但大多都沒有想出村謀生路的想法,因為在這裏居住習慣了,所以對外界的事物也不甚了解,出了村子舉目無親的,也不知從何做起。
6月3日,正在村口洗衣服的幾名婦名發現有十個穿著黃色衣服,肩上背著槍的男子來到了五木橋邊,似乎要進村子。年青的阿翠從來沒見過同時有這麽多的外人會來這裏,同身旁的兩名婦人小聲嘀咕了幾句,然後就端起木盆迴村子報告了。
隱五村曆來有一個村規,即是村長所說的話便是聖旨,村裏的人從來都不會違抗,也不敢違抗。而村長是終生製的,至死之後由村長的兒子或是村長的男性直係新屬繼續擔當,所以也算是世襲製。村長是個六十多歲的老頭,須發全白,穿著長馬褂,倒真有些仙風道骨。村長姓秦,在家排行第二,因為大家長年叫他二爺習慣了,所以真名叫什麽大家也就記不住了。
阿翠迴到家時勿忙放下木盆,然後解開腰間的圍裙,立刻朝著秦村長家裏走去。村民們都在各自忙著自家的家務,正在家門前給雞喂食的唐大姐見到忽忽忙忙的阿翠,嬌笑著嬉說道:“阿翠,是不是看上哪家的男子了,這麽急忙的去找村長給你說親呐。”(湖南曆來方言,且各地差異較大,幾乎是五裏一個音,十裏一個調,所幸的是我將這些方言都改為白話,也便於細讀。)
阿翠停下腳步,迴頭說道:“村口來了幾個人,他們好像要進村來,慶琳嫂讓我趕緊去告訴二爺。”
唐大姐本來是想逗阿翠一下,誰知阿翠卻說有村外人要進來,她自知這件事情很是重要,自然不敢耽誤阿翠,連聲說讓她趕緊去找村長。
村長秦二爺正蹲坐在家門口抽旱煙,一鍋接一鍋的在抽著,似乎是有什麽煩瑣的事情縈繞在他心頭。能讓村長煩躁的事情又能是什麽大事呢?那自然是會大事了,若不然的話村長也不至於會蹲坐在自家門口抽煙,而且是一袋接一袋的。旱煙味道極濃烈,若不是多年煙齡以上的人,是受不來的,村長這樣子不要命的抽,當然也受不了,以至於他自己抽到胃裏翻滾,咳嗽不止了才停了下來,將煙鍋中的灰磕掉。
至於村長所煩憂的事情,那得從三天前途經村了裏的一位賣貨郎說起。那日家住村頭的小六子急急忙忙的跑到二爺家裏,說是村口來了一位賣貨郎,請示秦二爺要不要讓他進村。平日裏途經隱五村的賣貨郎常有,對於這樣的事情也不必大驚小怪,秦二爺正在家裏看書,大手一揮,說道:“讓他進來吧,村裏人也很久沒有添過新東西了,看看有什麽要用的東西讓大家都出來瞧瞧。”
小六子得到秦二爺的許可,一溜煙的跑掉了。沒過多久就聽到村子裏熱鬧了起來,二爺的妻子從外麵進屋了,手上提著一些雜貨對秦二爺說道:“我說老頭子啊,你也到村裏去看看啊,現在大家都在雜貨郎那裏呢,沒準你還能從他那到一兩本書呢。”
秦二爺是村裏少數幾個讀過書的人,二爺從年青時候起就愛看書,家裏藏著不少的書,屋裏的書都是這些年從雜貨郎或是外出村子的人從外麵帶迴來的,每每說起秦二爺家裏所藏的書來,二爺總是會用爽朗的笑聲,捋著花白的胡須說道:“那是的,村裏誰不知道二爺我是個愛書的人,要是早生幾年,二爺我也去考個秀才郎迴來了。”
現在我們再看村長這樣的思想,當然會認為他是個井底之蛙,村外的天地何其之大。可是當時的國人不也都是這樣嗎,隻瞧見自己國家有五千年的文化,從不知要接受西方先進的工業和科技,每天都隻抱著幾本知乎者也,不知其愚昧而自以為傲。
當然,也不能光說村長就是無能之輩,他當村長幾十年,為村裏做了不少有益的事情。他鼓勵年青人出村去闖蕩,將村裏多餘的物品拿到村外去換賣 ,幫村裏添置各類生活用品,這些都前人不敢想象的。
秦二爺放下手上的書本,點起一鍋煙走出了家門。賣貨郎正被村裏人圍在村子的空地中央,遠遠看去就像是在圍攻他一樣。不過從村裏人歡笑的臉上還是能看出他們對於賣貨郎的到來是歡迎,至少大家並沒有出現任何不滿的情緒。村長悄悄的走進了人群裏麵,不知什麽時候大家發現村長來了,都自覺的讓開道讓村長先挑。村長對這些雜貨並不感興趣,反倒是在雜貨郎的擔子下麵發現一本破舊的書,村長翻看了幾頁覺的這本書有看頭,便問雜貨郎這本書要賣多少錢。
雜貨郎其實並不認字,這本書也是他從城裏揀來的,雜貨郎笑著說道:“老大爺,這書您要是喜歡,就拿去吧,反正我也不認字,您中午留我吃頓飯就行。我已經趕緊了一上午的路了,早飯一直沒吃過,現在還真有些餓了,您同意嗎?”
村長見雜貨郎說這書不要錢,自然是歡喜的緊,連聲說可以可以,讓雜貨郎賣完貨了就叫村裏人帶他到自己家裏去吃飯,他現在先迴去吩咐妻子做飯。雜貨郎見午飯有了著落,連聲道謝。
秦二爺拿著書本迴了家,進門的時候對他妻子說了中午那個雜貨郎要過來吃飯,讓她早些把飯做好,免得人家等急了,然後就坐到房裏看書去了。晌午的時候,雜貨郎在村裏孩子們的帶領下來到了村長家裏,村長聽見外麵吵鬧,想是雜貨郎過來了,放下書本出去接他。
飯菜已經做好了,村長請雜貨郎坐下吃飯,笑著說道:“不要客氣,能吃多少就吃多少,你是打哪來的呢?”
雜貨郎倒也真不客氣,端起碗筷就大口大口的扒了起來,聽見村長跟他說話,連忙咽下嘴裏的飯菜,答道:“我是打北邊來的,現在全國都在打仗,小日本已經把北邊都占了。前兩天我抄小路來到這裏,經過縣城的時候見到許多小日本正在城裏巡邏,我猜這城裏可能也是給小日本占了去,所以就隻好走鄉間的路了。”
村長一輩子沒有出過村,外麵的新鮮事都是聽出過村的年青人說的,但是最近幾年出了村的年青人都沒有迴來過,所以對“小日本“這一詞也是十分的懵懂。問道:“小日本是幹什麽?”城裏不是有兵守著的嗎,怎麽會讓他們給占了呢?縣老爺上哪去了?“
雜貨郎放下碗筷,說道:“您不知道,我聽說那小日本是從海上漂過來的,他們都拿著槍,見到男人就殺,不管大人小孩子,殺燒搶奪,奸淫擄掠,沒有不幹的。城裏的兵怕是都已經死光了。我聽其它村裏的人說,縣老爺早就帶著老婆孩子跑了,哪裏還管得其他人的死活。“
村長一聽說縣老爺帶著自己的老婆孩子跑掉了,當即大怒,道:“這青天白日的,堂堂一個縣太爺,居然丟下一個城的百姓自己逃了,簡直沒有了王法了。“
秦二爺可能是書看多了,在不知不覺當中形成了一股書生意氣,對於縣太爺夾帶私逃的事情,自然是義憤填膺。秦二爺的妻子勸他不要激動,這都是村外的事情,跟他們沒什麽關係。村長這才漸漸的平靜了下來,笑著說自己失禮了,讓雜貨郎先吃飯。
哪知雜貨郎又說了一翻話,正是這句話才讓村長連續幾天都愁容滿麵。雜貨郎道:“現在小日本已經把城占了,而且旁邊的鄰村也都給占了,我估計這幾天可能就會到你們這邊來了,村長您最好是做好準備。”
村長聽到這句話,自然免不了又是一番義氣千秋的話,指著門外說道:“他們小日本要是敢來,我就帶著全村的人把他們都給劈了,我就不相信他們能比山上的大蟲還要厲害。”(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