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將入洞庭,地勢平坦,水流平緩,一座座的沙洲時時可見。洲上芳草萋萋,百鳥飛翔。就在翠綠的沙洲之間,兩艘木蘭舟正準備駛入洞庭湖。


    這兩艘木蘭舟雖然不同於海上的海泊木蘭舟那樣龐大,但是也頗具規模。不僅有一間大小可比居室的船艙,可立數人的、寬敞的甲板,船尾還有八個防止漏水沉船的隔水倉。


    兩艘木蘭舟此時都是船帆半垂,減緩了船速。前麵一艘船的甲板上站立著兩人,正一臉肅然地看著遠方一艘戰船慢慢的靠近,赫然便是湘幫幫主瀟湘和柔水門大弟子枕函香。


    那日迴到千柳莊,李函香和江若穀把經過原原本本的向驚奇容若不見的幾人說了一遍。大家雖然擔憂容若的安危,但也對容若此舉讚不絕口。讓功參化境的浪淘沙去救明月和顧傾城,勝算的機會無疑增加許多。就是江若穀和唐清菡有些不痛快,一臉憂鬱,心裏一個勁兒的埋怨容若自作主張,卻也是出於太過關心。


    此次北上,大家原本考慮唐清菡傷勢未好,打算把她和李無憂留在千柳莊,但是清菡死活都不答應。所以,千柳莊現在隻留下了李無憂坐鎮,其餘人等則一個不少的都在船上。湘幫雖然新遭重創,百廢待興,但是瀟湘執意相送,於是大家商議讓他送眾人過洞庭湖,便讓他撥馬迴返。而這一路上,也多虧了有這位湘幫幫主坐鎮,宵小之徒見了湘幫旗號,無不退讓,這才無風無險的到了洞庭。


    此時戰船逐漸的靠近,已經看清船上旗號,乃是鬥大的一個"嶽''字,一名軍士手執弓箭大聲喊話:“我們是荊湖東路都統製嶽飛嶽將軍下轄踏白軍,奉命巡查洞庭。爾等是什麽人,速速報上姓名來曆。”


    瀟湘往前一步,正想迴答,就聽越駛越近的戰船上一人語帶驚喜開口說道:“原來是你們,不知你們要往哪裏去?”聲音低沉卻鏗鏘有力。瀟湘幾人望過去,隻見這名將軍威風凜凜,白袍銀槍,卻是大家的舊識,正是在千柳莊大戰任多情的猛將楊再興。


    瀟湘和李函香大喜,想不到剛剛和這位勇猛無敵的將軍分別,卻又在此處相逢。船艙裏的江上青父女、唐清菡聽到喧嘩,也鑽出船艙,爭相和楊再興打著招唿。楊再興略一拱手,算是迴禮,大家都知道他不大注重禮節,也不和他計較。


    瀟湘不敢隱瞞,把眾人的去向如實說明,楊再興聽到王彥的名字,略作沉吟,開口說道:“我聽那日嶽將軍言道,宗澤大人正極力聯係北方各路義軍,諸位可否能為我稍作耽擱,隨我去見一下嶽將軍?”眾人都心儀這位楊將軍,豈有不應之理?早有人搭過踏板,眾人陸續走到戰船之上,兩艘木蘭舟隨後跟隨,戰船轉一個彎,向洞庭湖深處駛去。


    靠近大軍的營寨,數以百計的平沙船往來穿梭,船上都是滿滿的一船綠藻。眾人疑惑,便開口詢問楊再興。楊再興倒也不隱瞞,開口說道:“這是嶽將軍的計策。我們奉命攻打楊幺,剛開始可是吃夠了苦頭。楊幺奪得宋軍的戰船改造了一種飛虎戰船,能投石攻擊,我們根本就近前不得。後來嶽將軍想出一計,就是大量的撈來這種水藻,遍布水麵,使楊幺的戰船動轉不靈,我們這才控製了局勢,把楊幺困在了此一處水域。相信要不了多久,就能打敗楊幺了。”聽楊再興說完這番話語,大家對嶽將軍的這個計策都是讚歎不已,心裏同時想道:楊幺碰上這樣的對手,又焉有不敗之理?


    大帳就設在一艘戰船之上。楊再興通告一聲,便引著眾人登船而上。帳外隻有一人把守,早伸手為眾人掀開門簾。帳內擺設極為簡單,僅有一張桌子,桌上放一些筆墨紙硯,幾本書。一杆長槍倒頗為醒目,就在將軍伸手可及處斜靠,通體黝黑,散發著冷幽幽的光芒。


    嶽將軍正從桌後長身而起,怕有七尺來高,生的是星眉朗目,鼻直口闊,一張俊麵卻沉沉如水。見到眾人魚貫而入,先不說話,隻用探尋的目光向楊再興望去。


    楊再興逐一介紹,再把自己的想法原原本本的說了一遍。將軍拱手施禮,開口說道:“某正是嶽飛嶽鵬舉,先謝謝諸位相助義軍之舉。”眾人紛紛還禮,卻聽嶽飛又接著說道:“金人南侵,各路義軍奮起抵抗。宗澤將軍正苦無門路聯係,今日諸位到來,莫非是天助於我朝也?巧在這位王彥將軍卻是我的舊識。想當年王彥將軍率十一位戰將北渡黃河,鵬舉正是其中一名。由於軍機泄露,我軍剛過黃河就被金兵重重包圍。唉,當時我正年輕氣盛,竟把王彥將軍的靜觀其變視作膽怯畏敵,自引一軍脫離主軍殺出,終遭慘敗。我迴大營負荊請罪,王彥將軍拒不見我,我這才迴到南方投入宗澤將軍門下。後來聽說王彥將軍兵敗,了無音訊,不成想卻又組成義軍,對抗金兵,打了不少的勝仗。王將軍當真是令人欽佩!我這裏即刻修書一封,還須煩勞諸位帶給王將軍,就說朝廷欲將各路義軍收編之意,編製一概不動,由朝廷供應糧草,宗澤大人全權調動,但問王彥將軍意下如何,不知諸位是否願意充當鴻使?”眾人自無推諉之理,嶽飛坐下當即書寫起來。


    武將少有文武雙全者,但這個嶽飛卻運筆如飛,毫不思索,足見胸中多是文章,眾位英雄都是在心裏喝了一聲彩!眾人適才又聽了嶽飛一席話,幹脆利落,毫無阻隔間斷,更加斷定嶽飛乃是一位思路敏捷,腹有乾坤之士。一向擅用心智的李函香更是目閃奇光,心中早把這位嶽飛將軍視作生平僅見的奇士英才。


    少頃嶽飛書畢,用布把墨痕一點一點吸幹拭淨,遞過書信。瀟湘目視李函香,李函香伸手接過,口中說道:“我等必不負將軍所托,一定安全的把書信交到王彥將軍手裏。”嶽飛點了點頭,說道:“隻要我朝軍民上下齊心,何愁金兵不滅?諸位武功高強嶽飛豈有不放心之理?眼前戰事正緊,嶽飛也不便相留。他日北定之日,嶽飛一定盛宴款待諸位。前路就由再興相送諸位吧,請恕嶽飛軍務在身,不能遠送之罪。”眾位英雄知道此刻確實不便相留,遂告辭了嶽飛出來,自由楊再興引出大寨。


    楊再興執意相送,瀟湘便在此處和眾人匆匆作別,竟迴衡陽不提。眾人再不下戰船,繞過和嶽飛對峙的楊幺大寨,竟奔城陵磯而去。


    不到一日光景,眾人便在楊再興的護送下,過了七裏山,到達長江南岸,正是監利縣的地界。大家棄船上岸,和楊再興依依惜別,木蘭舟自有湘幫幫眾駛迴衡陽也略過不表。早有福威鏢局的趟子手從當地的馬場裏租來馬車,都是高大體健的騾馬,上好的太平車,帳篷車燈等物一應俱全。眾人手忙腳亂的把藥材等物搬上馬車,奔北而行。本來福威鏢局的好漢們也在馬車裏給姑娘們留出了位置,但是姑娘們貪看路上的景致,竟是一個也不肯鑽進馬車。唐清菡的傷勢已經大好,竟是不管眾人的勸阻,也和大家在路上行走。


    話說這日正走到一個名叫遊家嶺的鎮子,眼看就要出監利縣界。正值中午時分,大家都是又累又渴,鎮裏一幅青白色的酒幌誘人的迎風招展。江上青吩咐一聲,大家徑自投店休息。


    自有人照顧牲口,安排草料。等大家分成三張桌子,圍坐好之後,店家酒菜流水般的送將過來。江上青招唿姑娘們一聲,剛把酒杯端起,就聽身後有人開口說道:“敢問這位鏢局的英雄,大家這是將往何處?是不是趕往開封?小生殷羿,正待要上開封投奔親戚。兵荒馬亂,不知可否讓在下和大家同行,我但求平安,當然也少不了會費些銀子,請諸位壯士飲酒。”


    江上青迴過頭去,就見一個年輕人身穿圓領長袍,頭戴一頂程子巾,正作揖問候。一副秀才模樣,長得也還齊整,就是嘴角掛著的一絲笑容,讓人覺得有些與他的這一身衣裝不配,因為那竟是一種,-------壞壞的笑容。


    殷羿公子隆重


    出場了。


    後記1


    嶽飛跟隨王彥北渡黃河,那是在1127年,也就是靖康之恥的第二年。那麽照此推斷,王彥組織八字軍在河南抗金,大約應該是在1128年。但是我設計的場景,卻是在1126年的春天,此時河南還都在北宋的統治之下,所以,我隻好把八字軍的營地設在山東。而真正的曆史,八字軍是從未到過山東的。


    後記2


    1126年的時候,嶽飛還跟著康王趙構在河北打仗,剛剛在劉浩的軍中因為劈殺金軍一名大將,被封為一個叫做從八品秉義郎的小官,僅能帶領百八十人的兵馬,而絕不像我文中說的這樣,已經手握重兵,貴為荊湖東路都統製的一方重臣。還需要解釋的是關於踏白軍。所謂踏白軍,指的是武裝偵察的部隊。宋朝的軍隊分為四種,即禁軍、廂軍、鄉兵、藩兵。嶽飛的部隊編製有些複雜,大約分為十二統製“軍”:1。背嵬軍;2。前軍;3。右軍;4。中軍;5。左軍;6。後軍;7。遊奕軍;8。踏白軍;9。選鋒軍;10。勝捷軍;11。破敵軍;12。水軍。按原則上踏白軍不會由楊再興帶領,但是非如此不能延續情節,所以,盡管有些牽強,我也是隻好如此。


    後記3


    索性一下說完。金國遷都燕京(北京)是在1153年,由海陵王完顏亮遷來。而我馬上就要寫到的浪淘沙大鬧鬼師府,我已經準備把金國的國都搬到燕京。這要比曆史早上二十多年的時間。


    還是那句話,反正這也是野史,當不得真的,權當大家飯後一笑吧。問好朋友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南宋風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隻有芳香如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隻有芳香如故並收藏南宋風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