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連山六傑以羅貫中為首,招兵買馬,將附近被蒙人迫害的村民招至門下,而後好生訓練,至於後來,竟能與朝廷正規軍隊作戰而不落下風。
這六人除去“湖海散人”羅貫中,分別是“千斤錘”廖相文,“蟬翼劍”胡辛,“藏劍琴仙”王禪,“雷音刀”彭經添,“空如掌”萬軻。 個個功夫皆具不俗,經羅貫中傳授孤雲虛侵之道,亦能獨擋一麵。 那“藏劍琴仙”王禪表字辰奇,原是前朝宮中琴師之後,琴藝極是不俗,青書與之切磋琴技,亦覺大有所得。
而讓青書覺得尤為湊巧的一事是,這羅貫中在祁連山紮根所用資財,初始三年,皆由“蟬翼劍”胡辛供給。
而這胡辛,恰恰就是青書初下武當山時,所遇見的那位為報恩千裏迢迢趕到武當的鐵劍門門主。
但究竟如何,現在也是不能相認的。
羅貫中智計武功都是六人之冠,除卻胡辛與彭經添,其餘四人的武功,可謂大半都是由他傳授。
是以即便羅貫中不過二十三歲之齡,卻依然被眾人尊為首領,奉若神明。 祁連山方圓數百裏,幾乎以他一言而決。
而那處幽靜僻遠的竹舍清溪,正是他六兄弟閑時切磋武藝,撫琴舞劍之所。 青書和羅貫中馳行大漠半日,又急奔至晚,方至祁連山境地,也不上山,就在此處呆了一日。 指點羅貫中武學,順便將他所書《隋唐兩朝誌傳》通覽一遍,隻覺這人才華高絕,文武雙全,實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羅貫中悟通上乘武學,當即迴山閉關,青書也攜著半死不活地鮮於通在祁連山小住了兩日。 一月之期為時尚早,隻不過七日時光。 青書正愁找不到合適機會多耽擱兩日,這時羅貫中相邀,鮮於通見此人談吐不俗,風度卓然,心生親近之意,青書又說自己有法解他所中之毒,隻是需要幾味草藥調製。 要在這祁連山中尋找,鮮於通想也沒想,便理所當然的住了下來。
羅貫中閉關不出,青書便隨意指點其他五人武功,這五傑俱覺受益匪淺。 要知宋青書此時距大宗師之境不過一步之遙,放眼江湖,也不過寥寥三數人能在勝他,武學修為之深厚。 在廖相文等人看來,簡直是如神仙一般的天人。 往往自己無比傲然的絕技,在這青衫老人麵前使來,便仿佛紙糊的一般,禁不起人家小指頭輕輕一戳。
也是王難姑藥理之道出神入化,否則讓這群人看到青書本來麵目。 便更要驚得目瞪口呆,五雷轟頂了。
這麽一個年紀輕輕麵目俊秀的公子哥兒,便是從娘胎裏開始練功,也不過二十年功力吧,怎能臻至這等不可思議的境界?
當然,這些想法,要等他們看見青書地廬山真麵目後才會冒出的了。
別看這五人在戰場上對羅貫中之令服服帖帖,但在平日裏,卻個個都似活寶一般。 如那“藏劍琴仙”王辰奇,時常半夜登高。 清晨至山頂之時。 一曲《高山流水》彈來,能致廢寢忘食之境。 而後轉調《霓裳》,再而至《臥龍吟》,稀稀落落,從無斷調之虞,往往彈至深夜,還猶自不知,終至餓到琴旁,而後由一幹兄弟抬下山去。
“千斤錘”廖相文素學李元霸,每日每夜都在錘煉臂力,內功不進反退,但他這等戰場殺將,頭腦簡單,內功也練不到如何高妙境地,倒也無妨。
青書覺得尤為有趣地是那“雷音刀”彭經添,這人是秦家寨“五虎斷門刀”的傳人,刀法頗是高明。 這人語無遮攔,卻在眾兄弟中最是討好,不少歡聲笑語皆因他而起。 青書被他逗笑是這小子有一日說起自家姓名,神情中滿是悲憤痛惜之意,說原本爹媽給取名做彭經天,本有經天緯地之材。 但一相士雲遊路過,說到此人命裏缺水,名字中須有水做點綴,否則必有大兇,活不過弱冠。 故而由“天”而“添”,氣勢大減,腦袋瓜子也笨了許多。
當然,這兩日間,談得最多的,還是武學上的問題。 青書看這五人經脈俱已定型,內功最高者乃是那“藏劍琴仙”,其次是“空如掌”萬軻,再次便是廖相文。
胡辛和彭經添反而內功最弱,皆因他倆原有本門內功,但修為皆具不高。 因此緣由,羅貫中所傳的玄門的上乘內功卻無法再練,故而內力修為始終不強。
但青書今日至此,見這兩人窘境,當即讓這二人將本門內功默出,自己詳加改進,增了“純陽無極功”的“錘煉”,與“武當九陽功”地“氤氳”,卻未改變這兩門內功原本走向。
這般一來,雖說還不臻上乘內功,但於胡、彭二人原先心法而言,卻是高明了何止千百倍。
胡、彭二人自是千恩萬謝,青書隻側身不受。
皆因當年胡辛一言之德,青書得以上山以解武當窘境,如今麽,指點他一番,也算是因緣際會。
第三日清晨,到鮮於通房間隨手點了他昏睡穴,青書在山間隨意漫步,將清新的空氣深深吸進肺裏,感覺一陣親切。
他一步一步,慢悠悠的踱步上山,聞著帶著泥土氣息的草木味道,他一聳挺直鼻梁,嘴角劃過一道笑意。
耳畔有清越嘯聲,鏗然作響。
餓虎跳澗。 羅貫中也練到這個境界了。 這本是內功修煉上的一個分水嶺,有些人終生都不能越過雷池一步,皆因機緣不到。 或許羅貫中這一世也是如此,但偶得高手指點,與他絕高悟性一合,登時一舉跨過這道深坎。
有“鬆靜挺拔”的應用之道,又得青書傳授玄門秘奧,佛家神通,忽忽一年間,羅貫中便可躋身當世一流高手之列。
其實也不是羅貫中大名在耳,青書方才傳授他內功秘訣。 而是相處兩日之下,青書發現這羅貫中為人果敢豪邁,身俱傲骨,又有悟性,自己隻須稍加點撥,便能助他水火相濟,又何樂而不為呢?
足下輕輕搖動,十數息間,便從山間疾奔而下。
羅貫中閉關的小屋前,祁連山山寨餘下兩百餘人皆盡聚齊,他嘯聲不絕,王禪五人都是又驚又喜,羅貫中武功更上一層,他們都是感同身受。
青書趕到時,羅貫中嘯聲已慢慢弱下,他微微一笑,當年他在劍魔隱居之所吞下蛇膽時,也是這般,張三豐卻以內力助他行功,皆因蛇膽之助,畢竟乃是外力,既有外力,便需煉化,張三豐想這徒孫即將闖蕩江湖,遂不顧損傷元氣,以同源的“純陽無極功”助他行功。
如此一來,青書內力自是大漲,但卻不能至如臂指使地如意程度。 然而幾番爭鬥,如與韋一笑、楊逍等人,這精純內力卻是幫了他的大忙。
這般自有弊端,但青書後來因緣際會,在朱家煉化張三豐留下一部分內力,又強施“六穴返魂”之術,自身內力大損,卻將張三豐所留精純內力完全煉化。
而這時的羅貫中,卻是紮紮實實一步一步的將內力修到如今這般境地,將真氣積累到一個極為渾厚的地步,本就是自身之力,隻是不明運用之道而已,完全不需外力加身,助他行功。
故而,宋青書也不過是負手在門外微笑著等著羅貫中出關而已。
是時候走啦。
估摸著再行幾日,便能到華山,是時候給鮮於通解藥了。
鮮於通顯然有招攬自己之意,他身份不明,光明頂上又表現異常,那麽……便將計就計,順藤摸瓜吧。
想到此處,青書已然決定,午飯之後,便動身離開。
嘯聲悠悠息下,木門吱呀一聲被推開,一個頭戴儒巾,衣帶飄飄的書生自房中走出,麵色早不複初見時地慘白,而是一片紅潤,一雙眸子清亮清亮,湛然若神。
他上前三步,納頭便拜:“前輩指點之恩,貫中叩謝。 ”
青書伸手扶起他,眸子裏滿是笑意,嘴上卻淡淡道:“不用了,你倒是恁的多禮。 我早說過,我教你武功,你寫書給我看,兩不相欠。 ”羅貫中如何不知這位老前輩是故意借機指點自家武功,心中感激之情固然是無以複加,但他絕非不知變通之人,見青書這般說道,也就不再多言,隻對青書笑道:“老先生再盤桓幾日,本當奉先生之命,傾畢生之智,成三國演義一書。 不日便將動筆,先生不妨一觀開頭。 ”
青書卻是悠然一歎:“羅本,我要走啦。 ”
ps:大二下學期,學業更重,一天到晚的課,除了星期六星期天,實在沒時間多更,大家見諒。
這六人除去“湖海散人”羅貫中,分別是“千斤錘”廖相文,“蟬翼劍”胡辛,“藏劍琴仙”王禪,“雷音刀”彭經添,“空如掌”萬軻。 個個功夫皆具不俗,經羅貫中傳授孤雲虛侵之道,亦能獨擋一麵。 那“藏劍琴仙”王禪表字辰奇,原是前朝宮中琴師之後,琴藝極是不俗,青書與之切磋琴技,亦覺大有所得。
而讓青書覺得尤為湊巧的一事是,這羅貫中在祁連山紮根所用資財,初始三年,皆由“蟬翼劍”胡辛供給。
而這胡辛,恰恰就是青書初下武當山時,所遇見的那位為報恩千裏迢迢趕到武當的鐵劍門門主。
但究竟如何,現在也是不能相認的。
羅貫中智計武功都是六人之冠,除卻胡辛與彭經添,其餘四人的武功,可謂大半都是由他傳授。
是以即便羅貫中不過二十三歲之齡,卻依然被眾人尊為首領,奉若神明。 祁連山方圓數百裏,幾乎以他一言而決。
而那處幽靜僻遠的竹舍清溪,正是他六兄弟閑時切磋武藝,撫琴舞劍之所。 青書和羅貫中馳行大漠半日,又急奔至晚,方至祁連山境地,也不上山,就在此處呆了一日。 指點羅貫中武學,順便將他所書《隋唐兩朝誌傳》通覽一遍,隻覺這人才華高絕,文武雙全,實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羅貫中悟通上乘武學,當即迴山閉關,青書也攜著半死不活地鮮於通在祁連山小住了兩日。 一月之期為時尚早,隻不過七日時光。 青書正愁找不到合適機會多耽擱兩日,這時羅貫中相邀,鮮於通見此人談吐不俗,風度卓然,心生親近之意,青書又說自己有法解他所中之毒,隻是需要幾味草藥調製。 要在這祁連山中尋找,鮮於通想也沒想,便理所當然的住了下來。
羅貫中閉關不出,青書便隨意指點其他五人武功,這五傑俱覺受益匪淺。 要知宋青書此時距大宗師之境不過一步之遙,放眼江湖,也不過寥寥三數人能在勝他,武學修為之深厚。 在廖相文等人看來,簡直是如神仙一般的天人。 往往自己無比傲然的絕技,在這青衫老人麵前使來,便仿佛紙糊的一般,禁不起人家小指頭輕輕一戳。
也是王難姑藥理之道出神入化,否則讓這群人看到青書本來麵目。 便更要驚得目瞪口呆,五雷轟頂了。
這麽一個年紀輕輕麵目俊秀的公子哥兒,便是從娘胎裏開始練功,也不過二十年功力吧,怎能臻至這等不可思議的境界?
當然,這些想法,要等他們看見青書地廬山真麵目後才會冒出的了。
別看這五人在戰場上對羅貫中之令服服帖帖,但在平日裏,卻個個都似活寶一般。 如那“藏劍琴仙”王辰奇,時常半夜登高。 清晨至山頂之時。 一曲《高山流水》彈來,能致廢寢忘食之境。 而後轉調《霓裳》,再而至《臥龍吟》,稀稀落落,從無斷調之虞,往往彈至深夜,還猶自不知,終至餓到琴旁,而後由一幹兄弟抬下山去。
“千斤錘”廖相文素學李元霸,每日每夜都在錘煉臂力,內功不進反退,但他這等戰場殺將,頭腦簡單,內功也練不到如何高妙境地,倒也無妨。
青書覺得尤為有趣地是那“雷音刀”彭經添,這人是秦家寨“五虎斷門刀”的傳人,刀法頗是高明。 這人語無遮攔,卻在眾兄弟中最是討好,不少歡聲笑語皆因他而起。 青書被他逗笑是這小子有一日說起自家姓名,神情中滿是悲憤痛惜之意,說原本爹媽給取名做彭經天,本有經天緯地之材。 但一相士雲遊路過,說到此人命裏缺水,名字中須有水做點綴,否則必有大兇,活不過弱冠。 故而由“天”而“添”,氣勢大減,腦袋瓜子也笨了許多。
當然,這兩日間,談得最多的,還是武學上的問題。 青書看這五人經脈俱已定型,內功最高者乃是那“藏劍琴仙”,其次是“空如掌”萬軻,再次便是廖相文。
胡辛和彭經添反而內功最弱,皆因他倆原有本門內功,但修為皆具不高。 因此緣由,羅貫中所傳的玄門的上乘內功卻無法再練,故而內力修為始終不強。
但青書今日至此,見這兩人窘境,當即讓這二人將本門內功默出,自己詳加改進,增了“純陽無極功”的“錘煉”,與“武當九陽功”地“氤氳”,卻未改變這兩門內功原本走向。
這般一來,雖說還不臻上乘內功,但於胡、彭二人原先心法而言,卻是高明了何止千百倍。
胡、彭二人自是千恩萬謝,青書隻側身不受。
皆因當年胡辛一言之德,青書得以上山以解武當窘境,如今麽,指點他一番,也算是因緣際會。
第三日清晨,到鮮於通房間隨手點了他昏睡穴,青書在山間隨意漫步,將清新的空氣深深吸進肺裏,感覺一陣親切。
他一步一步,慢悠悠的踱步上山,聞著帶著泥土氣息的草木味道,他一聳挺直鼻梁,嘴角劃過一道笑意。
耳畔有清越嘯聲,鏗然作響。
餓虎跳澗。 羅貫中也練到這個境界了。 這本是內功修煉上的一個分水嶺,有些人終生都不能越過雷池一步,皆因機緣不到。 或許羅貫中這一世也是如此,但偶得高手指點,與他絕高悟性一合,登時一舉跨過這道深坎。
有“鬆靜挺拔”的應用之道,又得青書傳授玄門秘奧,佛家神通,忽忽一年間,羅貫中便可躋身當世一流高手之列。
其實也不是羅貫中大名在耳,青書方才傳授他內功秘訣。 而是相處兩日之下,青書發現這羅貫中為人果敢豪邁,身俱傲骨,又有悟性,自己隻須稍加點撥,便能助他水火相濟,又何樂而不為呢?
足下輕輕搖動,十數息間,便從山間疾奔而下。
羅貫中閉關的小屋前,祁連山山寨餘下兩百餘人皆盡聚齊,他嘯聲不絕,王禪五人都是又驚又喜,羅貫中武功更上一層,他們都是感同身受。
青書趕到時,羅貫中嘯聲已慢慢弱下,他微微一笑,當年他在劍魔隱居之所吞下蛇膽時,也是這般,張三豐卻以內力助他行功,皆因蛇膽之助,畢竟乃是外力,既有外力,便需煉化,張三豐想這徒孫即將闖蕩江湖,遂不顧損傷元氣,以同源的“純陽無極功”助他行功。
如此一來,青書內力自是大漲,但卻不能至如臂指使地如意程度。 然而幾番爭鬥,如與韋一笑、楊逍等人,這精純內力卻是幫了他的大忙。
這般自有弊端,但青書後來因緣際會,在朱家煉化張三豐留下一部分內力,又強施“六穴返魂”之術,自身內力大損,卻將張三豐所留精純內力完全煉化。
而這時的羅貫中,卻是紮紮實實一步一步的將內力修到如今這般境地,將真氣積累到一個極為渾厚的地步,本就是自身之力,隻是不明運用之道而已,完全不需外力加身,助他行功。
故而,宋青書也不過是負手在門外微笑著等著羅貫中出關而已。
是時候走啦。
估摸著再行幾日,便能到華山,是時候給鮮於通解藥了。
鮮於通顯然有招攬自己之意,他身份不明,光明頂上又表現異常,那麽……便將計就計,順藤摸瓜吧。
想到此處,青書已然決定,午飯之後,便動身離開。
嘯聲悠悠息下,木門吱呀一聲被推開,一個頭戴儒巾,衣帶飄飄的書生自房中走出,麵色早不複初見時地慘白,而是一片紅潤,一雙眸子清亮清亮,湛然若神。
他上前三步,納頭便拜:“前輩指點之恩,貫中叩謝。 ”
青書伸手扶起他,眸子裏滿是笑意,嘴上卻淡淡道:“不用了,你倒是恁的多禮。 我早說過,我教你武功,你寫書給我看,兩不相欠。 ”羅貫中如何不知這位老前輩是故意借機指點自家武功,心中感激之情固然是無以複加,但他絕非不知變通之人,見青書這般說道,也就不再多言,隻對青書笑道:“老先生再盤桓幾日,本當奉先生之命,傾畢生之智,成三國演義一書。 不日便將動筆,先生不妨一觀開頭。 ”
青書卻是悠然一歎:“羅本,我要走啦。 ”
ps:大二下學期,學業更重,一天到晚的課,除了星期六星期天,實在沒時間多更,大家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