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縣城外,霞市西麵,高高的祭台上,張士貴用時而激昂,時而低沉的聲音誦讀祭文,突有厚重烏雲飄來,遮住了刺眼的陽光。
祭台下,數百人整齊肅立,最前方的李善麵帶哀色,勉強而堅定的站在那兒,身後站著蘇定方、薛萬徹、薛萬鈞、何流、溫邦、爾朱義琛、闞棱諸將。
更遠處,有千餘百姓正在旁觀,人人神情肅穆。
半刻鍾後,張士貴誦完祭文,默默的站在一側,李善甩開王君昊、張仲堅扶著的手,強撐著緩緩走上祭台。
並沒有說什麽,李善接過張士貴遞來的香燭,長身作揖,久久不起。
一張張鮮活的麵容在腦海中閃現,一個個熟悉的聲音似乎在耳邊迴想,而這些都將成為永久的記憶。
顧集鎮陣亡將士的祭禮早在迴軍途中完成,當時是魏征撰寫的祭文,此次祭奠,是為了李善在最後時刻攜帶的數百親衛,其中相當一部分都是代縣勢族子弟。
屍骨已然入葬,李善傷勢未愈,難以一一祭拜,才會在這兒一起祭拜。
這不會是第一次,因為李善的親衛來源很雜,並不僅僅隻是他門下。
去年李善赴任代縣令,攜百餘親衛,其中就有平陽公主遣派的數十人,後來又補入了李三郎、賀婁興舒等本地子弟。
之後李高遷兵敗,李善急赴雁門,以王君昊、闞棱為將,力拒突厥,迎敗兵入關,一戰之下,親衛多有傷亡,之後再次從代縣勢族中挑選子弟補入。
今年雁門大捷前後,平陽公主再次遣派兩百親衛相助,顧集鎮大戰前,朱瑋從日月潭挑選兩百青壯北上。
隨李善赴顧集鎮的共計五百餘人,最後連同傷員,活下來的是隻有一百三十七人。
顧集鎮內,共計兩千九百六十七人,堅守八日,輕重傷員三百一十二人,最後隨李善出城死戰衝陣的殘卒有八百二十七人,其中陣亡三百一十九人。
整個顧集鎮,一共隻活下了八百二十人,其中將近一半都有殘疾,因為所謂的輕傷員,那是不能行走的,或者不能持刀的。
太慘了,太慘了。
李善雙目赤紅,強忍著沒有哭出聲,心裏隻在想,這就是一將功成萬骨枯,這就是一將功成萬骨枯。
祭台上的李善久久不動,下麵寂靜無聲,不知何時起風,將李善衣衫吹得獵獵作響。
一行人悄然而來,蘇定方、朱瑋側頭看去,周二郎身後是麵色凝重的崔信,再後麵是略顯拘謹的房遺直、張文瓘、李昭德。
崔信隻向朱瑋略略點頭示意,視線在周圍掃了掃,看見了好幾個熟悉的麵孔,但幾乎無一不帶傷,也發現少了好些熟悉的麵孔……
最幸運的是管理磚廠、鐵礦的齊老三、周二郎,他們都沒有去顧集鎮,親衛中其他的老人,崔信所熟悉的那些人中,隻有王君昊、朱瑋雖然有大小傷勢,但終究無恙。
其餘的……主管護兵的朱石榴戰死了,當年護送李善從下博南下的範老三戰死了,其族弟軍中精銳斥候範十一被一箭射穿臉頰,雖然沒死,但臉上留下了一個偌大的傷疤。
最早跟著李善的朱八左臂被砍斷,曾經被李善救了一命的朱石頭在衝陣時候落馬,被戰馬踩踏而亡。
去年在馬邑雪夜襲營立下大功的杜曉的左手齊腕而斷,第一批正式被朱瑋指派護衛李善的趙大,左腿骨折兩處,站在那兒的姿勢都略顯古怪。
跟著齊老三來頭的譚五、譚六兄弟戰死在城頭上,前朝跟著朱瑋被募為驍果後來入東山寺的朱四叔在衝陣時被一箭射中麵門而亡。
祭台上的李善緩緩轉身,麵容慘然,崔信細細看去,發現這位未來女婿極為憔悴,身形消瘦,步履蹣跚,隻轉身間,也顯得搖搖欲墜。
但與此同時,崔信也敏銳的察覺到了李善另一個變化。
之前的李善像一塊溫潤的寶玉,雖然也有展露鋒芒的時刻,但即使是強行招撫苑君樟,也從容自在,即使言語如刀,卻也溫和。
但如今的李善形容憔悴,卻如同一柄出鞘的利劍,寒光閃閃,目光掃視,如若實質,令人汗毛直豎。
漸漸的,漸漸的,祭台周邊,數以千計的百姓聚攏而來,即使烏雲密布,天色昏暗,勁風突起,也不肯離去。
周二郎低聲向崔信、房遺直等人解釋道:“自塞外歸來,郎君一直在霞市養傷,外人難以相見。”
“數年來突厥屢破河東,擄掠百姓,其中就數代州、忻州兩地最多。”一旁拄拐的賀婁善柱歎道:“數萬百姓因邯鄲王而迴返故土,此番殿下又大破突厥,何能不來拜謝?”
崔信放眼望去,百姓如風中小草一波一波的拜倒在地,在致謝將他們帶迴故土的邯鄲王,在致謝那些為了護佑疆土百姓而戰死在塞外的士卒。
房遺直、張文瓘、李昭德雖是世家子弟,見識不凡,甚至後兩者在曆史上官至宰輔,但也不禁為之神奪。
風越來越大了,李善緩緩走下祭台,李楷搶上疾步扶住好友,低聲道:“崔舍人到了。”
李善轉頭看向崔信,嘴裏卻在道:“德謀兄,迴京之後,小弟在霞市還有一份分潤吧?”
“那是自然。”李楷有些詫異為什麽這時候提起這事,他很清楚,好友看似愛財,但並不是那種將錢財掛在心頭的人。
“顧集鎮內,戰死士卒,自有朝中撫恤,但親衛因小弟而亡……”李善言語有些許哽咽,“霞市每月分潤,還請德謀兄散之,傷者一份,亡者雙份。”
李楷正色道:“自當竭力。”
崔信上前幾步,扶住正要行禮的李善,一時間說不出話來。
顯然,朝中因此戰而讚其名將,但未來女婿並不好受,甚至為之心傷,隻看這憔悴模樣與臉上那道淺淺的箭痕就知道。
當夜,李善不顧崔信的阻攔,不顧房遺直、張文瓘的勸說,大醉一場,淚如雨下。
(本章完)
祭台下,數百人整齊肅立,最前方的李善麵帶哀色,勉強而堅定的站在那兒,身後站著蘇定方、薛萬徹、薛萬鈞、何流、溫邦、爾朱義琛、闞棱諸將。
更遠處,有千餘百姓正在旁觀,人人神情肅穆。
半刻鍾後,張士貴誦完祭文,默默的站在一側,李善甩開王君昊、張仲堅扶著的手,強撐著緩緩走上祭台。
並沒有說什麽,李善接過張士貴遞來的香燭,長身作揖,久久不起。
一張張鮮活的麵容在腦海中閃現,一個個熟悉的聲音似乎在耳邊迴想,而這些都將成為永久的記憶。
顧集鎮陣亡將士的祭禮早在迴軍途中完成,當時是魏征撰寫的祭文,此次祭奠,是為了李善在最後時刻攜帶的數百親衛,其中相當一部分都是代縣勢族子弟。
屍骨已然入葬,李善傷勢未愈,難以一一祭拜,才會在這兒一起祭拜。
這不會是第一次,因為李善的親衛來源很雜,並不僅僅隻是他門下。
去年李善赴任代縣令,攜百餘親衛,其中就有平陽公主遣派的數十人,後來又補入了李三郎、賀婁興舒等本地子弟。
之後李高遷兵敗,李善急赴雁門,以王君昊、闞棱為將,力拒突厥,迎敗兵入關,一戰之下,親衛多有傷亡,之後再次從代縣勢族中挑選子弟補入。
今年雁門大捷前後,平陽公主再次遣派兩百親衛相助,顧集鎮大戰前,朱瑋從日月潭挑選兩百青壯北上。
隨李善赴顧集鎮的共計五百餘人,最後連同傷員,活下來的是隻有一百三十七人。
顧集鎮內,共計兩千九百六十七人,堅守八日,輕重傷員三百一十二人,最後隨李善出城死戰衝陣的殘卒有八百二十七人,其中陣亡三百一十九人。
整個顧集鎮,一共隻活下了八百二十人,其中將近一半都有殘疾,因為所謂的輕傷員,那是不能行走的,或者不能持刀的。
太慘了,太慘了。
李善雙目赤紅,強忍著沒有哭出聲,心裏隻在想,這就是一將功成萬骨枯,這就是一將功成萬骨枯。
祭台上的李善久久不動,下麵寂靜無聲,不知何時起風,將李善衣衫吹得獵獵作響。
一行人悄然而來,蘇定方、朱瑋側頭看去,周二郎身後是麵色凝重的崔信,再後麵是略顯拘謹的房遺直、張文瓘、李昭德。
崔信隻向朱瑋略略點頭示意,視線在周圍掃了掃,看見了好幾個熟悉的麵孔,但幾乎無一不帶傷,也發現少了好些熟悉的麵孔……
最幸運的是管理磚廠、鐵礦的齊老三、周二郎,他們都沒有去顧集鎮,親衛中其他的老人,崔信所熟悉的那些人中,隻有王君昊、朱瑋雖然有大小傷勢,但終究無恙。
其餘的……主管護兵的朱石榴戰死了,當年護送李善從下博南下的範老三戰死了,其族弟軍中精銳斥候範十一被一箭射穿臉頰,雖然沒死,但臉上留下了一個偌大的傷疤。
最早跟著李善的朱八左臂被砍斷,曾經被李善救了一命的朱石頭在衝陣時候落馬,被戰馬踩踏而亡。
去年在馬邑雪夜襲營立下大功的杜曉的左手齊腕而斷,第一批正式被朱瑋指派護衛李善的趙大,左腿骨折兩處,站在那兒的姿勢都略顯古怪。
跟著齊老三來頭的譚五、譚六兄弟戰死在城頭上,前朝跟著朱瑋被募為驍果後來入東山寺的朱四叔在衝陣時被一箭射中麵門而亡。
祭台上的李善緩緩轉身,麵容慘然,崔信細細看去,發現這位未來女婿極為憔悴,身形消瘦,步履蹣跚,隻轉身間,也顯得搖搖欲墜。
但與此同時,崔信也敏銳的察覺到了李善另一個變化。
之前的李善像一塊溫潤的寶玉,雖然也有展露鋒芒的時刻,但即使是強行招撫苑君樟,也從容自在,即使言語如刀,卻也溫和。
但如今的李善形容憔悴,卻如同一柄出鞘的利劍,寒光閃閃,目光掃視,如若實質,令人汗毛直豎。
漸漸的,漸漸的,祭台周邊,數以千計的百姓聚攏而來,即使烏雲密布,天色昏暗,勁風突起,也不肯離去。
周二郎低聲向崔信、房遺直等人解釋道:“自塞外歸來,郎君一直在霞市養傷,外人難以相見。”
“數年來突厥屢破河東,擄掠百姓,其中就數代州、忻州兩地最多。”一旁拄拐的賀婁善柱歎道:“數萬百姓因邯鄲王而迴返故土,此番殿下又大破突厥,何能不來拜謝?”
崔信放眼望去,百姓如風中小草一波一波的拜倒在地,在致謝將他們帶迴故土的邯鄲王,在致謝那些為了護佑疆土百姓而戰死在塞外的士卒。
房遺直、張文瓘、李昭德雖是世家子弟,見識不凡,甚至後兩者在曆史上官至宰輔,但也不禁為之神奪。
風越來越大了,李善緩緩走下祭台,李楷搶上疾步扶住好友,低聲道:“崔舍人到了。”
李善轉頭看向崔信,嘴裏卻在道:“德謀兄,迴京之後,小弟在霞市還有一份分潤吧?”
“那是自然。”李楷有些詫異為什麽這時候提起這事,他很清楚,好友看似愛財,但並不是那種將錢財掛在心頭的人。
“顧集鎮內,戰死士卒,自有朝中撫恤,但親衛因小弟而亡……”李善言語有些許哽咽,“霞市每月分潤,還請德謀兄散之,傷者一份,亡者雙份。”
李楷正色道:“自當竭力。”
崔信上前幾步,扶住正要行禮的李善,一時間說不出話來。
顯然,朝中因此戰而讚其名將,但未來女婿並不好受,甚至為之心傷,隻看這憔悴模樣與臉上那道淺淺的箭痕就知道。
當夜,李善不顧崔信的阻攔,不顧房遺直、張文瓘的勸說,大醉一場,淚如雨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