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七年,六月六日,代州軍出雁門關。
六月七日,大唐邯鄲王李善率殘卒死戰於顧集鎮外,恰六千唐騎分東西兩路疾馳來援,汗旗墜地,大汗逃竄,突厥大潰。
身披五創的邯鄲郡王親率騎兵銜尾追擊,於當日黃昏,在雲州境內再次大破突厥,斬首數千,血流成河。
六月八日,唐騎繼續向北追擊,連破數軍,壓至長城一線。
六月九日,大戰再起,五千唐騎與萬餘突厥正麵交鋒,一時間僵持不下。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張士貴率一千騎兵抵達了戰場。
山頂上,張士貴放下望遠鏡,遲疑道:“是蘇定方?”
這是個簡單的判斷,因為有李善在,軍中主將必為蘇定方。
一旁的闞棱撓了撓下巴上的濃密胡子,“蘇定方精通兵法,但他是出身山東……應該不識雲州地理山勢吧?”
“或是宜陽縣公建言……”闞棱接過望遠鏡細看,“也有可能是馬邑的何流、張仲堅之輩……他們久居朔、雲二州,熟知地理。”
張士貴也不再多說,隻在心中盤算,一千唐騎在什麽時候投入戰場,投入到戰場什麽區域才能發揮出最大的作用。
昨日張士貴率一千唐騎北上,但直到今日才抵達預定的合軍地點,打探後得知,唐軍主力昨日已經開戰數次,張士貴隻能繼續往北,一直到抵達長城邊才覺得不對。
雖然現在的長城已經起不到庇護的作用,但在長城內和長城外交戰,對雙方來說,意義都是不一樣的,沒有完備的後勤,幾乎算得上孤軍深入,唐軍是不太可能出長城,攻入草原的。
張士貴沿著長城一路往西而去,終於抵達了戰場附近,他親自率數人打探軍情,李善留給他的望遠鏡起到了關鍵作用,也讓他清晰的觀察戰局。
雖然黃沙滾滾,雖然距離比較遠,但通過騎兵的走向、衝陣、避讓以及旗幟,張士貴很快發現,局勢僵持,但利於唐軍。
突厥軍依長城而守,西側勉強展開隊列,大部分兵力位於後方和東側,頡利可汗實在怕了唐軍……或者說實在是怕了李善,怕這個瘋子不管不顧又來一出直取中樞的好戲。
而唐軍分為三軍,兩軍左右衝陣,奮勇殺敵,中軍豎起大旗,蓄勢待發,時而輪換,時而進逼。
最關鍵的是戰場的選擇。
東側有延綿山脈,雖然不算太高,但對騎兵交鋒來說,並不適合,西側更有一條寬闊的大河,那是蒼頭河,河寬數十步,河水激蕩,令人止步,而北側雖然殘破但卻高大的長城攔住了突厥的退路。
換句話說,唐軍選擇了一個最適合自己,同時也最大限度削弱對手優勢的戰場。
唐軍可以肆無忌憚,從容不迫的輪換衝陣,突厥輕騎在這方麵完全無法和裝備精良的唐騎相抗衡,東側還稍微好一點,畢竟地勢開闊,但西側……蒼頭河邊,突厥既攔不住精騎的突擊,也沒辦法以騎術相避。
戰爭的本質就是如此,最大限度的發揮自己的長處,最大限度限製對方的優勢,使勝利的天平向自己一方傾斜。
張士貴低低呢喃了幾聲,他有點疑惑……自百年前阿史那一族興起,突厥取代柔然,長城再也不是庇護中原的圍牆,處處殘破,頡利可汗為什麽在大敗之餘還如此死撐,為什麽不越過長城,一旦進了草原,唐軍很大可能不會貿然追擊。
此時此刻,中軍之內,這幾日一直麵目猙獰,殺氣溢於言表的李善似乎恢複了平日的溫和,笑著讚道:“若非三郎,縱然定方兄也難為之。”
看似溫和,但卻如同一柄染血長箭,半截入鞘,半截展露鋒芒,紮眼的很。
李楷微微點頭,“張三郎謀劃得當,懷仁擇人得法。”
就像闞棱猜測的那樣,蘇定方縱有名將之姿,但畢竟對雲州不熟悉,是曾經久居雲州的張仲堅建言,才順利或運氣的將頡利可汗堵在了這個狹長的地帶。
說起來簡單,但實際上並不容易。
前日大敗而逃後,頡利可汗並沒有放棄,他在苦思之後選擇了一個地點,一個最可能讓他聚集兵力的地點……不攜大軍而歸,如何能維持自己在草原上的地位?
從朔州到五原郡,有無數條道路,其中有一條路位於雲州西北側,左雲縣城西北方向百裏處,殘破的長城有一道寬數裏的缺口……這條路沒有什麽特別,但卻是通往五原郡速度最快的一條路,而這個缺口是必經之處。
頡利可汗決定在這兒召集兵力,因為他知道四散奔逃的突厥騎兵大部分很可能會選擇這條路,因為雲州西側的蒼頭河長達數百裏,又沒有橋梁,難以飛渡。
也正是這個原因,熟知地理的張仲堅才提出了這個方案。
六月八日,掃蕩遊騎的蘇定方率唐軍突然急襲長城缺口,正在整軍的頡利可汗雖然有所防備,但薛萬徹、薛萬均兄弟勇不可當,狂衝猛打,突厥騎兵習慣性的展開隊列應敵……早有準備的蘇定方順勢由東向西,將突厥軍逼向西側,將其半封鎖在長城、蒼頭河附近的狹長地帶中。
現在的局勢是,長城缺口雖然距離不遠,但頡利可汗不敢隨意撤兵……雖然缺口寬達數裏,但一旦撤兵,唐騎追擊而來,很可能導致一場大潰敗。
事實上,背靠長城的頡利可汗並不是不能脫身,長城缺口幾乎處處都是,隻是缺口不大而已,而數日之內,第三次重豎汗旗的頡利可汗如何肯棄軍而走呢?
更別說麾下都是阿史那一族的嫡係,一旦棄軍,就算自己迴到五原郡,再也無法和突利可汗一爭高下了。
看著薛萬均在西側殺得痛快淋漓,殺得突厥兵棄馬跳河,李善有點手癢,不自覺的趨馬向前……但身邊的王君昊、郭樸一左一右搶過來,帶住戰馬。
這位邯鄲郡王數次不顧生死,奮勇衝鋒,如今軍中士氣大振,隱隱有強軍之相,但身邊的王君昊、李楷數次膽戰心驚,冷汗不斷……就在昨日,李善衝陣之際,坐騎被射殺導致落馬,要不是郭樸,說不定就要亡於陣中了。
所以昨日夜間,王君昊親自在軍中挑選勇士,主要以代州本地人和遷居至代州的府兵為主,再補充蘇定方、李楷身邊親衛,重組親衛隊。
“懷仁放心,頡利必不會遁走。”一旁的李楷勸道。
李善勉強笑了笑,在心裏盤算……要不要窮追到底,雖然恨之入骨,恨不得將頡利可汗千刀萬剮,但一方麵要考慮到大局,總不能讓突利可汗如此輕易的上位,另一方麵唐軍追擊數百裏之遠,臨近草原,糧草、軍械補充很難,難以久戰,若是傷亡太重,隻怕得不償失。
顧集鎮內三千人的性命是性命,而眼前的唐軍士卒的性命同樣是性命。
就在這時候,隱隱有號角聲傳來,蘇定方神色一凜,親自登高而望,視線之內,數十突厥斥候狂馳而來,在他們身後,千餘唐軍自東側席卷而來。
蘇定方登時大喜,高聲傳令,中軍向東,戰局在張士貴抵達之後出現了不可逆的轉變。
六月七日,大唐邯鄲王李善率殘卒死戰於顧集鎮外,恰六千唐騎分東西兩路疾馳來援,汗旗墜地,大汗逃竄,突厥大潰。
身披五創的邯鄲郡王親率騎兵銜尾追擊,於當日黃昏,在雲州境內再次大破突厥,斬首數千,血流成河。
六月八日,唐騎繼續向北追擊,連破數軍,壓至長城一線。
六月九日,大戰再起,五千唐騎與萬餘突厥正麵交鋒,一時間僵持不下。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張士貴率一千騎兵抵達了戰場。
山頂上,張士貴放下望遠鏡,遲疑道:“是蘇定方?”
這是個簡單的判斷,因為有李善在,軍中主將必為蘇定方。
一旁的闞棱撓了撓下巴上的濃密胡子,“蘇定方精通兵法,但他是出身山東……應該不識雲州地理山勢吧?”
“或是宜陽縣公建言……”闞棱接過望遠鏡細看,“也有可能是馬邑的何流、張仲堅之輩……他們久居朔、雲二州,熟知地理。”
張士貴也不再多說,隻在心中盤算,一千唐騎在什麽時候投入戰場,投入到戰場什麽區域才能發揮出最大的作用。
昨日張士貴率一千唐騎北上,但直到今日才抵達預定的合軍地點,打探後得知,唐軍主力昨日已經開戰數次,張士貴隻能繼續往北,一直到抵達長城邊才覺得不對。
雖然現在的長城已經起不到庇護的作用,但在長城內和長城外交戰,對雙方來說,意義都是不一樣的,沒有完備的後勤,幾乎算得上孤軍深入,唐軍是不太可能出長城,攻入草原的。
張士貴沿著長城一路往西而去,終於抵達了戰場附近,他親自率數人打探軍情,李善留給他的望遠鏡起到了關鍵作用,也讓他清晰的觀察戰局。
雖然黃沙滾滾,雖然距離比較遠,但通過騎兵的走向、衝陣、避讓以及旗幟,張士貴很快發現,局勢僵持,但利於唐軍。
突厥軍依長城而守,西側勉強展開隊列,大部分兵力位於後方和東側,頡利可汗實在怕了唐軍……或者說實在是怕了李善,怕這個瘋子不管不顧又來一出直取中樞的好戲。
而唐軍分為三軍,兩軍左右衝陣,奮勇殺敵,中軍豎起大旗,蓄勢待發,時而輪換,時而進逼。
最關鍵的是戰場的選擇。
東側有延綿山脈,雖然不算太高,但對騎兵交鋒來說,並不適合,西側更有一條寬闊的大河,那是蒼頭河,河寬數十步,河水激蕩,令人止步,而北側雖然殘破但卻高大的長城攔住了突厥的退路。
換句話說,唐軍選擇了一個最適合自己,同時也最大限度削弱對手優勢的戰場。
唐軍可以肆無忌憚,從容不迫的輪換衝陣,突厥輕騎在這方麵完全無法和裝備精良的唐騎相抗衡,東側還稍微好一點,畢竟地勢開闊,但西側……蒼頭河邊,突厥既攔不住精騎的突擊,也沒辦法以騎術相避。
戰爭的本質就是如此,最大限度的發揮自己的長處,最大限度限製對方的優勢,使勝利的天平向自己一方傾斜。
張士貴低低呢喃了幾聲,他有點疑惑……自百年前阿史那一族興起,突厥取代柔然,長城再也不是庇護中原的圍牆,處處殘破,頡利可汗為什麽在大敗之餘還如此死撐,為什麽不越過長城,一旦進了草原,唐軍很大可能不會貿然追擊。
此時此刻,中軍之內,這幾日一直麵目猙獰,殺氣溢於言表的李善似乎恢複了平日的溫和,笑著讚道:“若非三郎,縱然定方兄也難為之。”
看似溫和,但卻如同一柄染血長箭,半截入鞘,半截展露鋒芒,紮眼的很。
李楷微微點頭,“張三郎謀劃得當,懷仁擇人得法。”
就像闞棱猜測的那樣,蘇定方縱有名將之姿,但畢竟對雲州不熟悉,是曾經久居雲州的張仲堅建言,才順利或運氣的將頡利可汗堵在了這個狹長的地帶。
說起來簡單,但實際上並不容易。
前日大敗而逃後,頡利可汗並沒有放棄,他在苦思之後選擇了一個地點,一個最可能讓他聚集兵力的地點……不攜大軍而歸,如何能維持自己在草原上的地位?
從朔州到五原郡,有無數條道路,其中有一條路位於雲州西北側,左雲縣城西北方向百裏處,殘破的長城有一道寬數裏的缺口……這條路沒有什麽特別,但卻是通往五原郡速度最快的一條路,而這個缺口是必經之處。
頡利可汗決定在這兒召集兵力,因為他知道四散奔逃的突厥騎兵大部分很可能會選擇這條路,因為雲州西側的蒼頭河長達數百裏,又沒有橋梁,難以飛渡。
也正是這個原因,熟知地理的張仲堅才提出了這個方案。
六月八日,掃蕩遊騎的蘇定方率唐軍突然急襲長城缺口,正在整軍的頡利可汗雖然有所防備,但薛萬徹、薛萬均兄弟勇不可當,狂衝猛打,突厥騎兵習慣性的展開隊列應敵……早有準備的蘇定方順勢由東向西,將突厥軍逼向西側,將其半封鎖在長城、蒼頭河附近的狹長地帶中。
現在的局勢是,長城缺口雖然距離不遠,但頡利可汗不敢隨意撤兵……雖然缺口寬達數裏,但一旦撤兵,唐騎追擊而來,很可能導致一場大潰敗。
事實上,背靠長城的頡利可汗並不是不能脫身,長城缺口幾乎處處都是,隻是缺口不大而已,而數日之內,第三次重豎汗旗的頡利可汗如何肯棄軍而走呢?
更別說麾下都是阿史那一族的嫡係,一旦棄軍,就算自己迴到五原郡,再也無法和突利可汗一爭高下了。
看著薛萬均在西側殺得痛快淋漓,殺得突厥兵棄馬跳河,李善有點手癢,不自覺的趨馬向前……但身邊的王君昊、郭樸一左一右搶過來,帶住戰馬。
這位邯鄲郡王數次不顧生死,奮勇衝鋒,如今軍中士氣大振,隱隱有強軍之相,但身邊的王君昊、李楷數次膽戰心驚,冷汗不斷……就在昨日,李善衝陣之際,坐騎被射殺導致落馬,要不是郭樸,說不定就要亡於陣中了。
所以昨日夜間,王君昊親自在軍中挑選勇士,主要以代州本地人和遷居至代州的府兵為主,再補充蘇定方、李楷身邊親衛,重組親衛隊。
“懷仁放心,頡利必不會遁走。”一旁的李楷勸道。
李善勉強笑了笑,在心裏盤算……要不要窮追到底,雖然恨之入骨,恨不得將頡利可汗千刀萬剮,但一方麵要考慮到大局,總不能讓突利可汗如此輕易的上位,另一方麵唐軍追擊數百裏之遠,臨近草原,糧草、軍械補充很難,難以久戰,若是傷亡太重,隻怕得不償失。
顧集鎮內三千人的性命是性命,而眼前的唐軍士卒的性命同樣是性命。
就在這時候,隱隱有號角聲傳來,蘇定方神色一凜,親自登高而望,視線之內,數十突厥斥候狂馳而來,在他們身後,千餘唐軍自東側席卷而來。
蘇定方登時大喜,高聲傳令,中軍向東,戰局在張士貴抵達之後出現了不可逆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