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六,在度過元宵節之後,終於開印上朝了,關於邯鄲王李懷仁啟程迴京的事情也已然傳播開來,整個長安城,上至朝中官員,下至坊間,無不議論紛紛。
很多人都猜測李善自解兵權迴京,與年前的流言蜚語有著直接關係,擁兵自重是最為皇帝忌憚的。
也有人猜測是李善自己的選擇,畢竟功高難賞,就算晉爵嗣王,但實際上與郡王沒有本質的區別,而在職務上也很難給這位邯鄲王擠出一個合適的位置。
對於這些傳言,李淵不以為意,大早朝後的兩儀殿中,他還饒有興致的提及,突厥或許自以為計成呢。
今天要議的事不多,第一件事是關於音樂的。
樂在朝政中占據的地位不能說重要,但卻是不可缺的一部分,李淵建立唐朝之後,大部分製度都是沿襲前隋,律法都是用的《開皇律》,音樂上也一樣,用的是隋朝定製的九部樂,但最近兩年,因為一統天下,又屢敗突厥,去年末李淵就有意履新。
在這方麵,太子李建成人脈比秦王要強,推薦太常寺少卿祖孝孫,此人乃是幽州人氏,前隋出仕,熟習梁、陳、齊周及隋朝舊樂、吳楚之音及吳戎之伎。
李淵考量後點頭應下,命祖孝孫修訂《大唐雅樂》……如果李善在場,肯定會對“祖”這個姓非常感興趣,是出了祖衝之的範陽祖氏啊。
事實上,範陽祖氏一族人才濟濟,前兩年李善對有些成語的典故不太清楚,曾經問過“中流擊楫”的來曆,淩敬告訴他是來源於大名鼎鼎的祖逖。
這位祖逖引出的成語除了“中流擊楫”之外,還有“聞雞起舞”、“南塘一出”、“先吾著鞭”,後來北朝有個神童祖瑩,引出了“映炭夜讀”、“自出機杼”,就前幾年祖君彥還寫了一篇檄文,“罄竹難書”就典出此處。
簡直就是成語世家啊。
第一件事很輕鬆的就過去了,而第二件事……李建成又與李世民杆上了,前者雖然如今勢弱,卻振振有詞,毫不退讓,後者依舊綿裏藏針,得到了陳叔達、封倫的力挺。
李淵其實是傾向李世民的,這是由其皇帝的身份決定的,開國之初,因為前麵幾百年的亂世中,常有大將反叛甚至弑主立國的先例,所以李淵堅持使用宗室子弟領軍。
李世民很大程度上就是因此而年少領軍,縱橫沙場不敗,但除了李世民之外,相當多的宗室子弟也都立有功勳,而這些與李淵同曾祖兄弟、同高祖兄弟以及兄弟的兒子全都被封為了郡王。
所以,封倫在去年末的一次議事中提及,或可使無功郡王降爵。
這件事遭到了東宮極為強烈的反對,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太子李建成向來對宗室子弟寬柔,但依附東宮的是襄邑王李神符、廬江郡王李援這種廢物,依附秦王的雖然有也很廢材的淮安王李神通,但也有淮陽王李道玄這樣的大將。
李淵心裏有數,現在就幾十個郡王了,後宮還有十幾個親王呢,以後肯定是要降爵的,不管是誰接任皇位,這都是肯定的……這也是他對太子不滿而傾向秦王的原因,據說太子私下許諾,郡王傳承不降爵。
如果不降爵,隻需要三四代,那就能折騰出數以百計的親王、郡王了,而且這些人也不止生一個兒子吧,長子承爵,其他兒子也可能會降低一等封爵,到時候麻煩就大了。
不過在現在這個關鍵時刻,秦王一脈提出這件事,實在有點不智,反而便宜了東宮……李淵瞄了眼封倫,琢磨這是封倫自己的主意,還是房玄齡、杜如晦、淩敬勸二郎的。
事實上,現在的李世民一肚子的氣,他的確與房玄齡、杜如晦、淩敬商量過,最終的決定還挺狠,所有無功的郡王全都降為縣公……這也意味著再往下縣候、縣伯、縣男、縣子,四代之後就是平民了。
當時在場的還有其他幕僚,封倫就在其中……天策府內,封倫的地位極高,畢竟是正兒八經的宰輔,參與天策府內部很多秘事,隻是因為他曾經與李善有怨,所以李世民沒有讓其知曉李善的身世。
而這件事就是封倫在沒有提前告知李世民的前提下向李淵建言的,事後倒是有理由解釋……這種事還是讓陛下來做的好,殿下何必背這種黑鍋呢?
李世民還真不好說什麽,因為這個建言在天策府內部,最早就是封倫提議的。
坐在後麵半閉著眼睛養神的裴世矩瞥了眼封倫,在座眾人中,隻有他與封倫是前隋重臣,他也非常了解這位同僚,這是個很能觀望時勢,同時喜歡幾邊下注的家夥。
前隋時候,封倫得楊素讚譽,還娶了楊素的堂妹為妻,但楊素病重,封倫立即與楊素的政敵蘇威攪到一處,等到蘇威被隋煬帝楊廣不喜,封倫又迅速攀上了最得楊廣寵信的虞世基的大腿。
即使後來宇文化及江都弑帝,後北上在中原地區連續兵敗,被宇文化及任命為內史令的封倫頓足濟北觀望局勢,最終在宇文化及、李密都敗北的情況下才最終選擇了投唐。
兩邊爭論了很長時間後,李淵最終決定了暫時擱置。
現在隻剩下了最後一件事,關於邯鄲王李懷仁迴朝後,靈州行軍道總管的繼任人選。
而這時候,門下省侍中陳叔達從袖子中取出了一份奏折,“陛下,適才剛剛才收到的靈州道行軍副總管酂國公竇軌的奏折。”
裴世矩不由得心裏暗罵,陳叔達這廝捧秦王的臭腳倒是挺殷勤的!
想想都知道,自己也是門下省侍中,卻沒見到竇軌的奏折,顯然是被陳叔達隱了下來,明顯是針對自己的。
靈州道行軍總管這個位置非常的重要,但有資格繼任的人選卻是不多的,這幾日裴世矩多番勸說,才使得太子李建成最終選擇支持代州總管代國公李靖。
但還沒等李建成的舉薦說出口,人家陳叔達就出手了……其他人未必有數,但裴世矩心知肚明,肯定是李善留下的後手,這是那廝一慣的手段。
(本章完)
很多人都猜測李善自解兵權迴京,與年前的流言蜚語有著直接關係,擁兵自重是最為皇帝忌憚的。
也有人猜測是李善自己的選擇,畢竟功高難賞,就算晉爵嗣王,但實際上與郡王沒有本質的區別,而在職務上也很難給這位邯鄲王擠出一個合適的位置。
對於這些傳言,李淵不以為意,大早朝後的兩儀殿中,他還饒有興致的提及,突厥或許自以為計成呢。
今天要議的事不多,第一件事是關於音樂的。
樂在朝政中占據的地位不能說重要,但卻是不可缺的一部分,李淵建立唐朝之後,大部分製度都是沿襲前隋,律法都是用的《開皇律》,音樂上也一樣,用的是隋朝定製的九部樂,但最近兩年,因為一統天下,又屢敗突厥,去年末李淵就有意履新。
在這方麵,太子李建成人脈比秦王要強,推薦太常寺少卿祖孝孫,此人乃是幽州人氏,前隋出仕,熟習梁、陳、齊周及隋朝舊樂、吳楚之音及吳戎之伎。
李淵考量後點頭應下,命祖孝孫修訂《大唐雅樂》……如果李善在場,肯定會對“祖”這個姓非常感興趣,是出了祖衝之的範陽祖氏啊。
事實上,範陽祖氏一族人才濟濟,前兩年李善對有些成語的典故不太清楚,曾經問過“中流擊楫”的來曆,淩敬告訴他是來源於大名鼎鼎的祖逖。
這位祖逖引出的成語除了“中流擊楫”之外,還有“聞雞起舞”、“南塘一出”、“先吾著鞭”,後來北朝有個神童祖瑩,引出了“映炭夜讀”、“自出機杼”,就前幾年祖君彥還寫了一篇檄文,“罄竹難書”就典出此處。
簡直就是成語世家啊。
第一件事很輕鬆的就過去了,而第二件事……李建成又與李世民杆上了,前者雖然如今勢弱,卻振振有詞,毫不退讓,後者依舊綿裏藏針,得到了陳叔達、封倫的力挺。
李淵其實是傾向李世民的,這是由其皇帝的身份決定的,開國之初,因為前麵幾百年的亂世中,常有大將反叛甚至弑主立國的先例,所以李淵堅持使用宗室子弟領軍。
李世民很大程度上就是因此而年少領軍,縱橫沙場不敗,但除了李世民之外,相當多的宗室子弟也都立有功勳,而這些與李淵同曾祖兄弟、同高祖兄弟以及兄弟的兒子全都被封為了郡王。
所以,封倫在去年末的一次議事中提及,或可使無功郡王降爵。
這件事遭到了東宮極為強烈的反對,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太子李建成向來對宗室子弟寬柔,但依附東宮的是襄邑王李神符、廬江郡王李援這種廢物,依附秦王的雖然有也很廢材的淮安王李神通,但也有淮陽王李道玄這樣的大將。
李淵心裏有數,現在就幾十個郡王了,後宮還有十幾個親王呢,以後肯定是要降爵的,不管是誰接任皇位,這都是肯定的……這也是他對太子不滿而傾向秦王的原因,據說太子私下許諾,郡王傳承不降爵。
如果不降爵,隻需要三四代,那就能折騰出數以百計的親王、郡王了,而且這些人也不止生一個兒子吧,長子承爵,其他兒子也可能會降低一等封爵,到時候麻煩就大了。
不過在現在這個關鍵時刻,秦王一脈提出這件事,實在有點不智,反而便宜了東宮……李淵瞄了眼封倫,琢磨這是封倫自己的主意,還是房玄齡、杜如晦、淩敬勸二郎的。
事實上,現在的李世民一肚子的氣,他的確與房玄齡、杜如晦、淩敬商量過,最終的決定還挺狠,所有無功的郡王全都降為縣公……這也意味著再往下縣候、縣伯、縣男、縣子,四代之後就是平民了。
當時在場的還有其他幕僚,封倫就在其中……天策府內,封倫的地位極高,畢竟是正兒八經的宰輔,參與天策府內部很多秘事,隻是因為他曾經與李善有怨,所以李世民沒有讓其知曉李善的身世。
而這件事就是封倫在沒有提前告知李世民的前提下向李淵建言的,事後倒是有理由解釋……這種事還是讓陛下來做的好,殿下何必背這種黑鍋呢?
李世民還真不好說什麽,因為這個建言在天策府內部,最早就是封倫提議的。
坐在後麵半閉著眼睛養神的裴世矩瞥了眼封倫,在座眾人中,隻有他與封倫是前隋重臣,他也非常了解這位同僚,這是個很能觀望時勢,同時喜歡幾邊下注的家夥。
前隋時候,封倫得楊素讚譽,還娶了楊素的堂妹為妻,但楊素病重,封倫立即與楊素的政敵蘇威攪到一處,等到蘇威被隋煬帝楊廣不喜,封倫又迅速攀上了最得楊廣寵信的虞世基的大腿。
即使後來宇文化及江都弑帝,後北上在中原地區連續兵敗,被宇文化及任命為內史令的封倫頓足濟北觀望局勢,最終在宇文化及、李密都敗北的情況下才最終選擇了投唐。
兩邊爭論了很長時間後,李淵最終決定了暫時擱置。
現在隻剩下了最後一件事,關於邯鄲王李懷仁迴朝後,靈州行軍道總管的繼任人選。
而這時候,門下省侍中陳叔達從袖子中取出了一份奏折,“陛下,適才剛剛才收到的靈州道行軍副總管酂國公竇軌的奏折。”
裴世矩不由得心裏暗罵,陳叔達這廝捧秦王的臭腳倒是挺殷勤的!
想想都知道,自己也是門下省侍中,卻沒見到竇軌的奏折,顯然是被陳叔達隱了下來,明顯是針對自己的。
靈州道行軍總管這個位置非常的重要,但有資格繼任的人選卻是不多的,這幾日裴世矩多番勸說,才使得太子李建成最終選擇支持代州總管代國公李靖。
但還沒等李建成的舉薦說出口,人家陳叔達就出手了……其他人未必有數,但裴世矩心知肚明,肯定是李善留下的後手,這是那廝一慣的手段。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