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好詔書之後,崔信出了中書省準備迴家,心裏有些堵,全長安都知道平陽公主與李善之間的關係……就在前段時間,平陽公主為了李善,還在臨湖殿內拎著馬鞭將大放厥詞的羅陽抽了一頓。
但沒想到,自己也會受到這種壓力……雖然崔信知道這不可能是李善的指使,平陽公主隻是擔憂,但這如何不讓他心裏不快呢。
剛開始聽到平陽公主要借那根馬鞭的時候,崔信還挺快意的……你李懷仁還真覺得全天下沒人管得了你?
但平陽公主接下來看似無意問了句……詢問什麽時候迎親。
崔信剛開始還愣了下,去年議定是今年二月請期,五月正式迎親,難道李家沒有告知平陽公主嗎?
不太可能啊。
但崔信很快反應過來了,這是平陽公主在給李善撐腰呢……隻是他不太清楚為什麽平陽公主會在這時候給李善撐腰。
平陽公主在離去之前還提了句,五月已然入夏,長安城酷熱難當……這明顯是在提議提前迎親。
“拜見清河縣公。”
“淩公。”崔信迴了一禮,笑道:“今日怎的也入城了?”
淩敬笑吟吟道:“殿下召見,有意補涼州總管。”
“噢噢,適才觀國公與平陽公主還在商議此事,涼州總管出缺已近三年了。”崔信隨口道:“在百泉縣懷仁也提及。”
“正是懷仁擔憂,故殿下有意,本欲請調郭孝恪轉涼州。”淩敬苦笑道:“現在要另擇良將了。”
崔信想了想,“這個人選不太好找,需熟知北地,更要與諸多胡族打交道。”
“待得此戰之後吧。”淩敬點頭道:“約莫是靈州軍或代州軍中挑選。”
“這倒是,懷仁舊部中倒多有適合的。”崔信頓了頓,小聲道:“適才平陽公主來了一趟……問起何時迎親,還提及或可提前迎親。”
幾個月前,在李善自請領軍出征的前夜,崔信與女婿有一席坦誠詳談,也終於確認了李善早就投入秦王麾下……之後崔信當然能確定,早在山東戰事還沒結束的時候,淩敬就通過李善的關係進了天策府,而淩敬在李善身邊也必然扮演一個重要角色。
“提前迎親?”淩敬略有愕然,但隨即就笑道:“不礙事,但憑心意,五月可,提前亦可。”
麵對崔信投來的疑惑眼神,淩敬不得不壓低聲音解釋道:“平陽公主殿下之前可是不知情的……現在約莫是猜到了些。”
“猜到了……”崔信恍然大悟,“難怪了,難怪了。”
說話間,兩人已經出了朱雀門,淩敬要迴日月潭,崔信上了馬車迴家,一直到馬車停在家門口,他才隱隱約約想通了……沒辦法,總不能讓淩敬把事情掰碎了解釋吧。
平陽公主之前應該是不知道李善的政治立場的,而同時也認為我這個嶽父同樣也不知情……所以平陽公主可能是最近才猜到李善投入秦王麾下,所以才會在這時候站出來為李善撐腰,生怕自己因為李善被卷入奪嫡事會拖延迎親甚至悔婚。
換一句話說,李善並不希望平陽公主夫婦卷入奪嫡事,想到這兒,崔信也不禁在心裏感慨,李懷仁這個女婿萬般不好,但有一點,重情義。
“甚麽?”張氏有些驚訝,看向換了常服的丈夫,“提前迎親……據說尚未收複靈州、會州。”
“懷仁自承負創患病,請迴朝修養。”崔信端起茶盞抿了口,眉頭一皺,“用的什麽水!”
“井水,雪水都送到小院去了,女兒天天跟著朱娘子學點茶。”張氏隨口解釋了句,又問:“信中不是說並無大礙嗎?”
“懷仁那廝又不懂品茶……她倒是與未來舅姑處得好!”崔信沒好氣的哼了聲,“的確並無大礙……你與朱娘子、長孫嫂嫂商議,定個日子。”
“正月肯定不行,那就二三月?”張氏試探問了句,奇怪道:“為何要提前迎親?”
“為何?”崔信嗤笑道:“有人怕為夫悔婚呢!”
“悔婚?!”張氏柳眉倒豎,“誰敢悔婚?!”
看妻子這模樣,崔信很是無語……之前白菜還沒被拱的時候,自己對李善很是欣賞,實在是少見的少年英傑,而妻子卻是怎麽看都不順眼。
等定親之後,自己看那廝是左看覺得煩,右看覺得更煩,反倒是妻子越看越喜歡,認定這個女婿了……崔信覺得自己如果要說句悔婚,妻子怕是要和自己上演全武行了。
“沒人悔婚。”崔信想了又想,實在是沒辦法解釋,“反正沒人想悔婚!”
怎麽解釋?
難不成和妻子說,女婿早就投靠秦王了,而我也已經知道,而平陽公主誤會了,覺得我可能會因此悔婚?
張氏哼了哼,“朱娘子都住進來好幾個月了,更何況懷仁此次大敗突厥,收複原州……”
總而言之,這樣的女婿天上沒有地下無雙,崔信懶得聽這些,心想平陽公主對李善還真沒話說……如果不是懷仁堪稱名將,軍功累累,更兼詩才無雙,而自己與秦王也有些瓜葛,自己說不定還真有可能悔婚。
當然了,最關鍵的是,崔信是個不折不扣的女兒奴啊,養了十多年的小白菜已經認準了那頭豬了。
“噢噢,對了,今日陛下命眾宰輔議號。”崔信打斷道:“懷仁迴朝後會晉嗣王,而且是單字王。”
“單字王?”張氏眼睛一亮,她也是世家女,祖上是大名鼎鼎的留侯張良,自然知道單字與雙字的區別。
自漢以來,一般來說,不管是王爵還是其他爵位,單字號總是比雙字號高上一分的。
看妻子起身要往後院去,應該是去告知親家,崔信也跟了上去,還要問女兒要那根馬鞭呢,走了幾步突然問道:“大郎二郎呢?”
“一早就出門了。”張氏這個後母是管不了那兩個的,也不想去管,“聽長孫姐姐提過,好像最近與王孝卿結交。”
崔信臉色冷了下來,經過前些日子西市那一場架,為友仗義的王仁表名望大增,多有登門拜訪者……但大都是禮節性的,而兩個兒子湊上去,隻怕心思不純。
但沒想到,自己也會受到這種壓力……雖然崔信知道這不可能是李善的指使,平陽公主隻是擔憂,但這如何不讓他心裏不快呢。
剛開始聽到平陽公主要借那根馬鞭的時候,崔信還挺快意的……你李懷仁還真覺得全天下沒人管得了你?
但平陽公主接下來看似無意問了句……詢問什麽時候迎親。
崔信剛開始還愣了下,去年議定是今年二月請期,五月正式迎親,難道李家沒有告知平陽公主嗎?
不太可能啊。
但崔信很快反應過來了,這是平陽公主在給李善撐腰呢……隻是他不太清楚為什麽平陽公主會在這時候給李善撐腰。
平陽公主在離去之前還提了句,五月已然入夏,長安城酷熱難當……這明顯是在提議提前迎親。
“拜見清河縣公。”
“淩公。”崔信迴了一禮,笑道:“今日怎的也入城了?”
淩敬笑吟吟道:“殿下召見,有意補涼州總管。”
“噢噢,適才觀國公與平陽公主還在商議此事,涼州總管出缺已近三年了。”崔信隨口道:“在百泉縣懷仁也提及。”
“正是懷仁擔憂,故殿下有意,本欲請調郭孝恪轉涼州。”淩敬苦笑道:“現在要另擇良將了。”
崔信想了想,“這個人選不太好找,需熟知北地,更要與諸多胡族打交道。”
“待得此戰之後吧。”淩敬點頭道:“約莫是靈州軍或代州軍中挑選。”
“這倒是,懷仁舊部中倒多有適合的。”崔信頓了頓,小聲道:“適才平陽公主來了一趟……問起何時迎親,還提及或可提前迎親。”
幾個月前,在李善自請領軍出征的前夜,崔信與女婿有一席坦誠詳談,也終於確認了李善早就投入秦王麾下……之後崔信當然能確定,早在山東戰事還沒結束的時候,淩敬就通過李善的關係進了天策府,而淩敬在李善身邊也必然扮演一個重要角色。
“提前迎親?”淩敬略有愕然,但隨即就笑道:“不礙事,但憑心意,五月可,提前亦可。”
麵對崔信投來的疑惑眼神,淩敬不得不壓低聲音解釋道:“平陽公主殿下之前可是不知情的……現在約莫是猜到了些。”
“猜到了……”崔信恍然大悟,“難怪了,難怪了。”
說話間,兩人已經出了朱雀門,淩敬要迴日月潭,崔信上了馬車迴家,一直到馬車停在家門口,他才隱隱約約想通了……沒辦法,總不能讓淩敬把事情掰碎了解釋吧。
平陽公主之前應該是不知道李善的政治立場的,而同時也認為我這個嶽父同樣也不知情……所以平陽公主可能是最近才猜到李善投入秦王麾下,所以才會在這時候站出來為李善撐腰,生怕自己因為李善被卷入奪嫡事會拖延迎親甚至悔婚。
換一句話說,李善並不希望平陽公主夫婦卷入奪嫡事,想到這兒,崔信也不禁在心裏感慨,李懷仁這個女婿萬般不好,但有一點,重情義。
“甚麽?”張氏有些驚訝,看向換了常服的丈夫,“提前迎親……據說尚未收複靈州、會州。”
“懷仁自承負創患病,請迴朝修養。”崔信端起茶盞抿了口,眉頭一皺,“用的什麽水!”
“井水,雪水都送到小院去了,女兒天天跟著朱娘子學點茶。”張氏隨口解釋了句,又問:“信中不是說並無大礙嗎?”
“懷仁那廝又不懂品茶……她倒是與未來舅姑處得好!”崔信沒好氣的哼了聲,“的確並無大礙……你與朱娘子、長孫嫂嫂商議,定個日子。”
“正月肯定不行,那就二三月?”張氏試探問了句,奇怪道:“為何要提前迎親?”
“為何?”崔信嗤笑道:“有人怕為夫悔婚呢!”
“悔婚?!”張氏柳眉倒豎,“誰敢悔婚?!”
看妻子這模樣,崔信很是無語……之前白菜還沒被拱的時候,自己對李善很是欣賞,實在是少見的少年英傑,而妻子卻是怎麽看都不順眼。
等定親之後,自己看那廝是左看覺得煩,右看覺得更煩,反倒是妻子越看越喜歡,認定這個女婿了……崔信覺得自己如果要說句悔婚,妻子怕是要和自己上演全武行了。
“沒人悔婚。”崔信想了又想,實在是沒辦法解釋,“反正沒人想悔婚!”
怎麽解釋?
難不成和妻子說,女婿早就投靠秦王了,而我也已經知道,而平陽公主誤會了,覺得我可能會因此悔婚?
張氏哼了哼,“朱娘子都住進來好幾個月了,更何況懷仁此次大敗突厥,收複原州……”
總而言之,這樣的女婿天上沒有地下無雙,崔信懶得聽這些,心想平陽公主對李善還真沒話說……如果不是懷仁堪稱名將,軍功累累,更兼詩才無雙,而自己與秦王也有些瓜葛,自己說不定還真有可能悔婚。
當然了,最關鍵的是,崔信是個不折不扣的女兒奴啊,養了十多年的小白菜已經認準了那頭豬了。
“噢噢,對了,今日陛下命眾宰輔議號。”崔信打斷道:“懷仁迴朝後會晉嗣王,而且是單字王。”
“單字王?”張氏眼睛一亮,她也是世家女,祖上是大名鼎鼎的留侯張良,自然知道單字與雙字的區別。
自漢以來,一般來說,不管是王爵還是其他爵位,單字號總是比雙字號高上一分的。
看妻子起身要往後院去,應該是去告知親家,崔信也跟了上去,還要問女兒要那根馬鞭呢,走了幾步突然問道:“大郎二郎呢?”
“一早就出門了。”張氏這個後母是管不了那兩個的,也不想去管,“聽長孫姐姐提過,好像最近與王孝卿結交。”
崔信臉色冷了下來,經過前些日子西市那一場架,為友仗義的王仁表名望大增,多有登門拜訪者……但大都是禮節性的,而兩個兒子湊上去,隻怕心思不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