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瓘有點懵懂,卻看見一旁的李世績微微蹙眉,丟了個眼色過來。
李世績今年二十有九,張文瓘才十五歲,但兩人卻是好友,去年李世績投唐後統率河北唐軍。
年初洛水大捷後,李世績攻打徐元朗,斬其首級,得以迴京升任左監門大將軍,張文瓘與兩位友人送行。
李世績臨行前將佩刀、玉佩贈與那兩位友人,卻無一物贈與張文瓘。
張文瓘詢之,李世績迴道:“贈以刀,欲其果於斷;贈以帶,俾其守約束,君無施不可,焉用贈?”
從那之後,李世績與張文瓘訂交,為至交好友。
李世績連續使了幾個眼色,無非是在告訴張文瓘,有的事情沒必要說的那麽細……難不成你想投入秦王府?
就在這時候,李世民幽幽問道:“史萬寶被生擒還是陣亡?”
張文瓘遲疑道:“原國公矯聖人手詔,致三萬大軍覆滅,慚愧自盡。”
死了?
還是慚愧自盡?
眾人愕然,李世民眉頭一挑,“史萬寶在何處慚愧自盡?”
“呃……在館陶縣城。”
李世民嘿嘿兩聲,雖然不知道細節,但他隱隱猜到,此事的背後應有李善的身影。
李道玄必然痛恨史萬寶,但會不會殺了對方以泄心頭恨意,難說的很……但如果李善是有理由殺了東宮心腹史萬寶的,因為李德武已經投入東宮麾下。
李德武入東宮,幾乎斷絕了李善入東宮的可能性,如此一來,能庇護李善的……隻可能是聖人李淵,以及秦王李世民。
但是這有一個令人難解的疑團……李善理應不知道李德武已經兼任太子千牛備身,李世民在心裏琢磨了下,難道是想以此投名嗎?
長孫無忌早年隨舅父高士廉居於晉陽,是看著李道玄長大的,又細細問了張文瓘幾句。
李世民目光閃爍不定,突然轉頭問:“克明,李善何時啟程北上入河北道?”
杜如晦被問得一頭霧水,想了會兒才說:“多日前,陝東道來信,河北缺糧,齊王使李德武迴京,又使李善押運糧草北上。”
李世民的視線無意識的在屋內掃動,臉上似乎帶著絲絲笑意……雖然不知道細節,但他差不多能確定,李德武投入東宮這件事的背後,很可能有李善的手腳。
這對父子,論能力,子遠邁其父,而李善卻如此堅定的選擇了秦王府而不是東宮……這讓本身就和李善同病相憐的李世民心中升騰起一股怪異的情緒。
有些好笑,有些喜悅,還有點同仇敵愾……
杜如晦還在沉思,一邊思索李世民為什麽突然問起李善,一邊思索河北戰局,七八萬大軍猛攻魏洲,田留安能撐得住嗎?
而長孫無忌笑著向張文瓘問起李善,同時和李世績說起此人。
“懷仁兄那日離下博南下,幾番遇敵,卻屢屢挫敵,生擒欲穀設,後在貝洲力救淮陽王麾下護軍柳濬為首的數百唐兵。”
“但也因此暴露行跡,叛軍分兵數千東進,於貝洲籌集糧草,正好堵住了懷仁兄一行南下的路徑。”
“幾陷於絕境,懷仁兄力主一戰,籌謀夜襲,一戰擊潰兩千敵軍,焚盡敵軍大營糧草,又連夜奔襲破武城,在下當日已是命懸一線,若非懷仁兄,此時已一命歸西。”
李世績聽得直咧嘴,這就算了……而李世民、長孫無忌一臉的不信!
你以為我們不知道?
那貨騎在馬上,一個不好就要摔下去,還能領軍夜襲?
長孫無忌搖頭問:“李善領軍夜襲?”
“懷仁兄隨軍潛行,但領軍者乃定方兄。”張文瓘雖然疲累,卻神采飛揚,但說到這兒頓了下,“定方兄乃夏王、劉黑闥舊部蘇烈,其義父即高雅賢。”
“噢噢……是他!”李世績哼了聲,“殿下,年初洛水大捷,高雅賢遭部將潘毛刺落墜馬,傷重而亡,第二日,高雅賢義子出戰,斬殺潘毛……應該就是這個蘇烈。”
長孫無忌眯著眼問:“蘇烈乃竇建德、劉黑闥舊部,卻受李善驅使……難道李善也是竇建德舊部?”
“非也非也。”張文瓘搖頭道:“蘇母傷重,懷仁兄精於醫術,施以援手。”
長孫無忌也是無語了,那小子懂得玩意好雜啊,類似的人物他也見過,但那小子尚未弱冠之年,有那麽多時間學嗎?
是不是吹捧的有點過了?
李世民饒有興致的問了夜襲敵營,奔襲破城兩戰的細節,笑道:“此人非鬥將、勇將,當為山東英傑。”
“殿下這是又起愛才之心了。”
張文瓘補充道:“兩千突厥輕騎南下先至永濟,定方兄誘敵深入,使魏洲總管田大人截斷敵軍,定方兄繞行破其後陣,兩千突厥輕騎死傷慘重。”
“不久前,劉黑闥率兵猛攻館陶,黃昏時定方兄率軍出擊,五百騎兵大破近萬步卒,淮陽王、田總管、淩先生均讚其軍略。”
李世績來了興致,詳細問了館陶一戰的細節,“倒是沒想到,劉黑闥舊部中還有如許人物……恭喜殿下了。”
長孫無忌都斜眼瞥著李世民……秦王府的心腹幕僚都曾經舉薦過李善,但李世民始終沒有將李善收入麾下,蘇定方會不會投入秦王府,還真不好說呢。
“淩先生?”杜如晦眉頭一皺,“此乃何人?”
“夏王麾下,國子祭酒,淩敬。”
“居然是淩敬!”杜如晦大驚起身,論謀略,放在秦王府中,也是一等一的人物,竇建德身死之後,淩敬就渺無音訊,沒想到卻和李善混在一起。
李世民也頗為吃驚,細細問了幾句,突然雙眼一瞪,“你說……蘇烈及淩敬身邊多為竇建德舊部、家眷?”
“是,聽說懷仁兄施恩,眾人感激涕零……”張文瓘歪著腦袋想了下,補充道:“似乎有遷居長安之意。”
“殿下!”杜如晦厲聲道:“當立即使人前往魏洲接應!”
長孫無忌也反應過來了,“不錯,或以陝東道去人……不妥,還是長安派人去比較合適。”
都是千年的狐狸,誰不知道誰啊?
李世績今年二十有九,張文瓘才十五歲,但兩人卻是好友,去年李世績投唐後統率河北唐軍。
年初洛水大捷後,李世績攻打徐元朗,斬其首級,得以迴京升任左監門大將軍,張文瓘與兩位友人送行。
李世績臨行前將佩刀、玉佩贈與那兩位友人,卻無一物贈與張文瓘。
張文瓘詢之,李世績迴道:“贈以刀,欲其果於斷;贈以帶,俾其守約束,君無施不可,焉用贈?”
從那之後,李世績與張文瓘訂交,為至交好友。
李世績連續使了幾個眼色,無非是在告訴張文瓘,有的事情沒必要說的那麽細……難不成你想投入秦王府?
就在這時候,李世民幽幽問道:“史萬寶被生擒還是陣亡?”
張文瓘遲疑道:“原國公矯聖人手詔,致三萬大軍覆滅,慚愧自盡。”
死了?
還是慚愧自盡?
眾人愕然,李世民眉頭一挑,“史萬寶在何處慚愧自盡?”
“呃……在館陶縣城。”
李世民嘿嘿兩聲,雖然不知道細節,但他隱隱猜到,此事的背後應有李善的身影。
李道玄必然痛恨史萬寶,但會不會殺了對方以泄心頭恨意,難說的很……但如果李善是有理由殺了東宮心腹史萬寶的,因為李德武已經投入東宮麾下。
李德武入東宮,幾乎斷絕了李善入東宮的可能性,如此一來,能庇護李善的……隻可能是聖人李淵,以及秦王李世民。
但是這有一個令人難解的疑團……李善理應不知道李德武已經兼任太子千牛備身,李世民在心裏琢磨了下,難道是想以此投名嗎?
長孫無忌早年隨舅父高士廉居於晉陽,是看著李道玄長大的,又細細問了張文瓘幾句。
李世民目光閃爍不定,突然轉頭問:“克明,李善何時啟程北上入河北道?”
杜如晦被問得一頭霧水,想了會兒才說:“多日前,陝東道來信,河北缺糧,齊王使李德武迴京,又使李善押運糧草北上。”
李世民的視線無意識的在屋內掃動,臉上似乎帶著絲絲笑意……雖然不知道細節,但他差不多能確定,李德武投入東宮這件事的背後,很可能有李善的手腳。
這對父子,論能力,子遠邁其父,而李善卻如此堅定的選擇了秦王府而不是東宮……這讓本身就和李善同病相憐的李世民心中升騰起一股怪異的情緒。
有些好笑,有些喜悅,還有點同仇敵愾……
杜如晦還在沉思,一邊思索李世民為什麽突然問起李善,一邊思索河北戰局,七八萬大軍猛攻魏洲,田留安能撐得住嗎?
而長孫無忌笑著向張文瓘問起李善,同時和李世績說起此人。
“懷仁兄那日離下博南下,幾番遇敵,卻屢屢挫敵,生擒欲穀設,後在貝洲力救淮陽王麾下護軍柳濬為首的數百唐兵。”
“但也因此暴露行跡,叛軍分兵數千東進,於貝洲籌集糧草,正好堵住了懷仁兄一行南下的路徑。”
“幾陷於絕境,懷仁兄力主一戰,籌謀夜襲,一戰擊潰兩千敵軍,焚盡敵軍大營糧草,又連夜奔襲破武城,在下當日已是命懸一線,若非懷仁兄,此時已一命歸西。”
李世績聽得直咧嘴,這就算了……而李世民、長孫無忌一臉的不信!
你以為我們不知道?
那貨騎在馬上,一個不好就要摔下去,還能領軍夜襲?
長孫無忌搖頭問:“李善領軍夜襲?”
“懷仁兄隨軍潛行,但領軍者乃定方兄。”張文瓘雖然疲累,卻神采飛揚,但說到這兒頓了下,“定方兄乃夏王、劉黑闥舊部蘇烈,其義父即高雅賢。”
“噢噢……是他!”李世績哼了聲,“殿下,年初洛水大捷,高雅賢遭部將潘毛刺落墜馬,傷重而亡,第二日,高雅賢義子出戰,斬殺潘毛……應該就是這個蘇烈。”
長孫無忌眯著眼問:“蘇烈乃竇建德、劉黑闥舊部,卻受李善驅使……難道李善也是竇建德舊部?”
“非也非也。”張文瓘搖頭道:“蘇母傷重,懷仁兄精於醫術,施以援手。”
長孫無忌也是無語了,那小子懂得玩意好雜啊,類似的人物他也見過,但那小子尚未弱冠之年,有那麽多時間學嗎?
是不是吹捧的有點過了?
李世民饒有興致的問了夜襲敵營,奔襲破城兩戰的細節,笑道:“此人非鬥將、勇將,當為山東英傑。”
“殿下這是又起愛才之心了。”
張文瓘補充道:“兩千突厥輕騎南下先至永濟,定方兄誘敵深入,使魏洲總管田大人截斷敵軍,定方兄繞行破其後陣,兩千突厥輕騎死傷慘重。”
“不久前,劉黑闥率兵猛攻館陶,黃昏時定方兄率軍出擊,五百騎兵大破近萬步卒,淮陽王、田總管、淩先生均讚其軍略。”
李世績來了興致,詳細問了館陶一戰的細節,“倒是沒想到,劉黑闥舊部中還有如許人物……恭喜殿下了。”
長孫無忌都斜眼瞥著李世民……秦王府的心腹幕僚都曾經舉薦過李善,但李世民始終沒有將李善收入麾下,蘇定方會不會投入秦王府,還真不好說呢。
“淩先生?”杜如晦眉頭一皺,“此乃何人?”
“夏王麾下,國子祭酒,淩敬。”
“居然是淩敬!”杜如晦大驚起身,論謀略,放在秦王府中,也是一等一的人物,竇建德身死之後,淩敬就渺無音訊,沒想到卻和李善混在一起。
李世民也頗為吃驚,細細問了幾句,突然雙眼一瞪,“你說……蘇烈及淩敬身邊多為竇建德舊部、家眷?”
“是,聽說懷仁兄施恩,眾人感激涕零……”張文瓘歪著腦袋想了下,補充道:“似乎有遷居長安之意。”
“殿下!”杜如晦厲聲道:“當立即使人前往魏洲接應!”
長孫無忌也反應過來了,“不錯,或以陝東道去人……不妥,還是長安派人去比較合適。”
都是千年的狐狸,誰不知道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