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宅子似乎小了點?”
麵對李淵的詢問,李善幹笑著說:“其實不小了,臣平日都住在莊子裏,對了,三姐倒是提過送個莊子來……”
又非要提起平陽……李淵有些臉黑,沉吟片刻後道:“早就說加十二衛大將軍,如今缺位有三,懷仁可擇之。”
“臣如今任宗正卿,加十二衛大將軍是不是有些不妥啊?”李善小心翼翼的說:“趙國公如今出任左監門衛大將軍,昨日還提及,當卸任於秦叔寶、尉遲敬德……”
李淵心裏暗罵了幾句,這隻小狐狸,滑不留手的……平心而論,李淵也不想再用李善了,救駕之功再多幾次也無妨,但大敗敵軍這樣的戰功再多些,十多年後,二十年後,李善在朝中的地位將會非常超然。
這也是之前河東戰事急轉直下後,李淵也讚成李世民統軍的原因之一,但無奈之後廢太子謀逆,局勢發展至今,這不是李淵能控製的。
李淵心想還真不能逼著李善……人家十幾天前才冒奇險平叛呢,而且這廝口口聲聲將平陽頂在前麵。
這時候,一直沒有開口的萬貴妃笑道:“魏嗣王為當世名將,僅次於太子殿下,以懷仁視之,朝中何人有帥才?”
“不敢言僅次於太子殿下。”李善正色道:“當日陛下命臣與太子殿下議河北道行軍元帥一職,臣於太子殿下麵前力承才不堪用。”
李淵啞然失笑,“懷仁過謙了。”
“絕非過謙。”
李善又將當日的理由拿出來說了一遍,李淵細思片刻微微頷首,的確有些道理……李善所經曆的戰事,大抵都是麵對麵的廝殺,隻是一條線,不需要統領全局,而當年二郎在洛陽大戰前後年許,分兵、截道、絞殺……這些在李善的履曆中都是沒有的。
頓了頓,李淵順著萬貴妃的話問道:“懷仁覺得,朝中何人有帥才?”
“首推趙郡王李孝恭、代國公李靖。”李善坦然道:“前者雖也曾有過敗績,但善戰者無赫赫之功,能平定荊襄、山南,趙郡王實有首功。”
“代國公李藥師……臣並不諱言,當世用兵,能與太子殿下比肩者唯此一人耳。”
李淵有點無奈,都這時候了,你還要在我麵前給李靖上眼藥啊……哎,李善說實話也沒人信。
“除此之外,任城王、霍國公、趙國公、廣陵郡公均有帥才。”李善繼續道:“此四人均有獨當一麵之能,均曾統率大軍,頻立戰功。”
李淵點頭讚同,蘇定方、張仲堅在李善之後輪流執掌靈州軍,前者有過靈州大捷,奠定了覆滅梁師都的基礎,後者堅守鳴沙大營,讓攜兵近十萬的都布可汗一點便宜都沒討到,還吃了不少虧。
而霍國公柴紹是朝中除了魏嗣王一脈之外,很長時間內唯一對胡人有過大捷的將領,吐穀渾如今老實的不行,現任可汗至今還被扣在長安。
任城王李道宗如今被困於並州,但依舊能保持不敗,當年在靈州也是獨當一麵的,逼得梁師都不敢進犯。
李善還很有興致的點評道:“任城王攻稍顯不足,但守禦有餘,張仲堅雖有謀略,但卻有些小家子氣,隻有蘇定方與三姐夫攻守兼備,亦不缺謀略。”
“隻不過三姐夫畢竟是外戚,而蘇定方……打戰是他的長處,但做官卻是他的軟肋。”
“為何如此評鑒?”
“蘇定方此人,不夠圓融。”李善苦笑道:“當年陛下命其執掌北衙禁軍,居然不許房玄齡入宮……要是換成長孫無忌,那就算是結下仇怨了。”
李淵也想起了這件事,搖著頭說:“細柳做派,此為大將之風。”
“所以說他可為將帥。”李善攤手道:“日後還要請陛下、太子殿下護佑一二。”
李淵笑著伸手點了點李善,他如何聽不懂這句話的言外之意……李善這是要置身事外,這是在表明自己的態度。
不過李淵也無所謂,畢竟李善太年輕了,加冠至今也不過兩年而已,在後麵很長時間內都不會被重用……除非出了驚天動地的變故。
但此刻還不能讓李善休息,李淵對河東戰局實在不太放心,突厥主力未有大舉南下,但已經有遊騎劫掠晉州,兵鋒已至絳州一帶,而被抽調主力的唐軍至今停留在絳州南部,不敢貿然北上。
這時候,一旁的竇誕突然插嘴道:“太子殿下乃當世第一名將,麾下將才如雲,懷仁為何不點評一二?”
李善長長歎息一聲,“臣不諱言,自武德四年起,曆場戰事大捷者,被當朝視為帥才者,均非太子殿下嫡係。”
李淵眼神閃爍,的確如此,李孝恭、李靖、李善、蘇定方都不是二郎嫡係,即使是曾在二郎麾下的李道宗、柴紹也並不被視為天策府一脈。
“此即太子殿下之過也。”
李善苦笑道:“太子殿下但凡出戰,必為主帥,戰必勝,攻必克,旌旗所指,眾將奮勇,故少有獨當一麵之人。”
“並非無此才,實則無一展身手之機。”
李淵愣了下後不由得笑了,笑得胡須都在亂顫,這個角度實在刁鑽,正因為二郎太強了,所以麾下才沒有湧現出帥才。
“太子殿下愛將中,尉遲恭、秦瓊、程咬金、薛萬鈞或為勇將先鋒,或為猛將突擊,但難為方麵統帥。”李善點評道:“張士貴、張公瑾、李世績三人均有帥才,侯君集、段誌玄磨礪後或亦能大用。”
李善還饒有興致的說:“前漢高祖依沛縣而起,故人中有蕭何、曹參、樊噲、周勃、夏侯嬰諸多英傑。”
“陛下晉陽起兵,得天下之望,太子殿下南征北戰,均簡拔出如許英傑,可見得上天眷顧。”
李淵有點不太自在,但從表情上來看……顯然被拍的很舒服。
作為目前唯一一個持續了數百年大一統王朝的開創者,漢高祖劉邦在世人心目中的地位是後人難以想象的……用劉邦來對比李淵,後者也有些臉紅。
麵對李淵的詢問,李善幹笑著說:“其實不小了,臣平日都住在莊子裏,對了,三姐倒是提過送個莊子來……”
又非要提起平陽……李淵有些臉黑,沉吟片刻後道:“早就說加十二衛大將軍,如今缺位有三,懷仁可擇之。”
“臣如今任宗正卿,加十二衛大將軍是不是有些不妥啊?”李善小心翼翼的說:“趙國公如今出任左監門衛大將軍,昨日還提及,當卸任於秦叔寶、尉遲敬德……”
李淵心裏暗罵了幾句,這隻小狐狸,滑不留手的……平心而論,李淵也不想再用李善了,救駕之功再多幾次也無妨,但大敗敵軍這樣的戰功再多些,十多年後,二十年後,李善在朝中的地位將會非常超然。
這也是之前河東戰事急轉直下後,李淵也讚成李世民統軍的原因之一,但無奈之後廢太子謀逆,局勢發展至今,這不是李淵能控製的。
李淵心想還真不能逼著李善……人家十幾天前才冒奇險平叛呢,而且這廝口口聲聲將平陽頂在前麵。
這時候,一直沒有開口的萬貴妃笑道:“魏嗣王為當世名將,僅次於太子殿下,以懷仁視之,朝中何人有帥才?”
“不敢言僅次於太子殿下。”李善正色道:“當日陛下命臣與太子殿下議河北道行軍元帥一職,臣於太子殿下麵前力承才不堪用。”
李淵啞然失笑,“懷仁過謙了。”
“絕非過謙。”
李善又將當日的理由拿出來說了一遍,李淵細思片刻微微頷首,的確有些道理……李善所經曆的戰事,大抵都是麵對麵的廝殺,隻是一條線,不需要統領全局,而當年二郎在洛陽大戰前後年許,分兵、截道、絞殺……這些在李善的履曆中都是沒有的。
頓了頓,李淵順著萬貴妃的話問道:“懷仁覺得,朝中何人有帥才?”
“首推趙郡王李孝恭、代國公李靖。”李善坦然道:“前者雖也曾有過敗績,但善戰者無赫赫之功,能平定荊襄、山南,趙郡王實有首功。”
“代國公李藥師……臣並不諱言,當世用兵,能與太子殿下比肩者唯此一人耳。”
李淵有點無奈,都這時候了,你還要在我麵前給李靖上眼藥啊……哎,李善說實話也沒人信。
“除此之外,任城王、霍國公、趙國公、廣陵郡公均有帥才。”李善繼續道:“此四人均有獨當一麵之能,均曾統率大軍,頻立戰功。”
李淵點頭讚同,蘇定方、張仲堅在李善之後輪流執掌靈州軍,前者有過靈州大捷,奠定了覆滅梁師都的基礎,後者堅守鳴沙大營,讓攜兵近十萬的都布可汗一點便宜都沒討到,還吃了不少虧。
而霍國公柴紹是朝中除了魏嗣王一脈之外,很長時間內唯一對胡人有過大捷的將領,吐穀渾如今老實的不行,現任可汗至今還被扣在長安。
任城王李道宗如今被困於並州,但依舊能保持不敗,當年在靈州也是獨當一麵的,逼得梁師都不敢進犯。
李善還很有興致的點評道:“任城王攻稍顯不足,但守禦有餘,張仲堅雖有謀略,但卻有些小家子氣,隻有蘇定方與三姐夫攻守兼備,亦不缺謀略。”
“隻不過三姐夫畢竟是外戚,而蘇定方……打戰是他的長處,但做官卻是他的軟肋。”
“為何如此評鑒?”
“蘇定方此人,不夠圓融。”李善苦笑道:“當年陛下命其執掌北衙禁軍,居然不許房玄齡入宮……要是換成長孫無忌,那就算是結下仇怨了。”
李淵也想起了這件事,搖著頭說:“細柳做派,此為大將之風。”
“所以說他可為將帥。”李善攤手道:“日後還要請陛下、太子殿下護佑一二。”
李淵笑著伸手點了點李善,他如何聽不懂這句話的言外之意……李善這是要置身事外,這是在表明自己的態度。
不過李淵也無所謂,畢竟李善太年輕了,加冠至今也不過兩年而已,在後麵很長時間內都不會被重用……除非出了驚天動地的變故。
但此刻還不能讓李善休息,李淵對河東戰局實在不太放心,突厥主力未有大舉南下,但已經有遊騎劫掠晉州,兵鋒已至絳州一帶,而被抽調主力的唐軍至今停留在絳州南部,不敢貿然北上。
這時候,一旁的竇誕突然插嘴道:“太子殿下乃當世第一名將,麾下將才如雲,懷仁為何不點評一二?”
李善長長歎息一聲,“臣不諱言,自武德四年起,曆場戰事大捷者,被當朝視為帥才者,均非太子殿下嫡係。”
李淵眼神閃爍,的確如此,李孝恭、李靖、李善、蘇定方都不是二郎嫡係,即使是曾在二郎麾下的李道宗、柴紹也並不被視為天策府一脈。
“此即太子殿下之過也。”
李善苦笑道:“太子殿下但凡出戰,必為主帥,戰必勝,攻必克,旌旗所指,眾將奮勇,故少有獨當一麵之人。”
“並非無此才,實則無一展身手之機。”
李淵愣了下後不由得笑了,笑得胡須都在亂顫,這個角度實在刁鑽,正因為二郎太強了,所以麾下才沒有湧現出帥才。
“太子殿下愛將中,尉遲恭、秦瓊、程咬金、薛萬鈞或為勇將先鋒,或為猛將突擊,但難為方麵統帥。”李善點評道:“張士貴、張公瑾、李世績三人均有帥才,侯君集、段誌玄磨礪後或亦能大用。”
李善還饒有興致的說:“前漢高祖依沛縣而起,故人中有蕭何、曹參、樊噲、周勃、夏侯嬰諸多英傑。”
“陛下晉陽起兵,得天下之望,太子殿下南征北戰,均簡拔出如許英傑,可見得上天眷顧。”
李淵有點不太自在,但從表情上來看……顯然被拍的很舒服。
作為目前唯一一個持續了數百年大一統王朝的開創者,漢高祖劉邦在世人心目中的地位是後人難以想象的……用劉邦來對比李淵,後者也有些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