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尉遲恭與演義甚至史書中的描寫都不同,這一點李善早就通過種種方式發現了,其實很多曆史人物與史書、演義中都有很大的區別,李善關注尉遲恭,主要是這位可是門神之一啊。
尉遲恭勇猛善戰堪稱萬人敵,後人對其的印象主要是因其單騎救主的傳奇,以及玄武門之變中救太宗殺齊王。
李世民將尉遲恭視為心腹,但實際上其早年為劉武周麾下大將,曉兵法,通軍略,善騎戰,不類趙子龍,倒是有點像張翼德。
趙子龍雖然有名,但劉備主要是將其作為親衛統領來用的,趙子龍在軍中的地位遠遠不能與張翼德相提並論。
尉遲恭也有這麽點一絲,他心思細膩,想的可要比一般的將領多得多。
在仁智宮之變後,奪嫡局勢已然明朗化,對如今尉遲恭來說,現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驅逐突厥,穩定防線。
未必需要大敗突厥,隻需要將突厥趕走,秦王就能取代太子入主東宮了,以秦王的心性,他日對突厥定有大戰,甚至還能揚威草原,遠逐漠北。
到那時候,趙郡王李孝恭、魏嗣王李懷仁、酂國公竇軌都不可能再上陣了,除了代國公李藥師之外,殿下重用的將領必定是天策府大將,尉遲恭還愁沒有領兵建功立業的機會嗎?
呃,其實在原時空中,李世民登基稱帝後,身邊最重要也是在曆史上留下印記最深的幾員大將,如尉遲恭,秦瓊,程咬金,在貞觀年間基本上都沒有領軍出征的機會,始終是執掌宮禁,護衛皇城。
反而是當年天策府內排在尉遲恭之後的侯君集、段誌玄、李世績、薛萬鈞,以及秦王一脈的李道宗、柴紹、張公瑾,還有李藥師、薛萬徹這些將領大放異彩,為李世民塑造了“天可汗”的威名。
不過此時的尉遲恭並不知道這些,或許這一世也已經不同了,畢竟原時空的李世民是殺兄殺弟,逼父退位的,所以才會自始而終以尉遲恭、程咬金這些心腹護衛皇城。
尉遲恭心裏很清楚,堅守原州不難,但想堅守靈州、會州那就難了,因為這兩州的地勢對突厥騎兵來說非常有利,一旦靈州軍大敗,突厥有可能從鹽州南下,雖然要繞道,而且要翻越子午嶺,但還是能攻入會慶州,威脅原州側翼,甚至能再度南下侵入涇州。
在靈州軍大敗的情況下,涇州、原州兵力不足,很難抗衡突厥,而慶州都督藺謩……這位當年隨陛下晉陽起兵,早年被視為太子門下,因為曾經出任太子左衛率,不過後來東宮都不太看重。
原因很簡單,藺謩主要是仗著資曆老才撈到一個慶州都督,本人在軍政兩道都沒什麽建樹,而且還是個耳聾的。
當然了,突厥也可能在大敗靈州軍之後從會州侵入涼州,劫掠隴右道,但不管出現什麽樣的變化,如此一來,長安的局勢就不好說了,突厥的威脅有可能引發奪嫡局勢的變化……此次北上延州道之前,秦王曾經私下提及,事未可定矣。
所以,在確定突厥隻是派遣幾千偏師騷擾夏州,主力攻打靈州之後,尉遲恭有意出兵,威脅突厥側翼,減輕靈州軍的壓力,即使不能敗敵,也要拖延時間,現在是九月中旬,突厥最遲在十月末到十一月初就要返迴草原過冬。
當然了,尉遲恭有這樣的判斷,很大程度上在於對張仲堅能力的懷疑,畢竟張仲堅之前並沒有獨當一麵的履曆,之前的靈州大捷也是趙國公蘇定方的手筆。
很多人都認為,資曆這麽淺,戰功也算不上彪炳的張仲堅能出任靈州道行軍副總管,實際的靈州軍主帥,很大程度在於其身後魏嗣王李懷仁的背景。
“敬德與魏嗣王有舊?”李靖笑吟吟的如此問。
尉遲恭瞳孔微縮,反問道:“代國公何有此問?”
如今李善雖然在李淵的暗示下向秦王靠攏,但天策府內的將領對其的態度不太好說,交情是肯定有的,畢竟天台山、仁智宮兩戰,李善都在最後關頭來援……說白了,性命都是李善救下的。
但除了李客師、段誌玄、張士貴之外,其他將領對李善的態度,大都也就是麵子上過得去,一方麵是因為李善一度與天策府將領鬧得不太愉快,另一方麵也是因為李善長期保持中立的立場,在曆次戰事中並不偏向秦王一脈的將領,所以大抵是避而遠之。
但尉遲恭不同,他雖然與李善也沒什麽交情,但卻對李善很有好感……因為在年初,李世民私下告訴他,魏嗣王評點尉遲敬德其人,心懷坦蕩。
這個評價讓尉遲恭心存感激……因為尉遲恭雖然是秦王心腹,但人緣不太好,因為他喜歡揭發別人的短處,而且是當麵揭發,直言不諱,就連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都一度被他落過麵子。
李善點評尉遲恭,當麵指責,非心懷坦蕩者不能為之……畢竟人家沒有在背後說壞話嘛。
見尉遲恭不僅不答,而且反問,李靖也不惱怒,其實也無法惱怒,人家後台硬啊。
“敬德可曾見過張仲堅?”
“有過一麵之緣。”尉遲恭隨口應了句,那是他去年在天台山養傷時候見了一麵,之後張仲堅就隨李善出征,至今還沒有迴京。
尉遲恭一邊說著,一邊打量著李靖,他覺得自己猜到了這位代國公的心思。
如果延州道不出兵,張仲堅就算是兵敗身死,就算是數萬精銳全軍覆沒,李靖也是沒有責任的。
相反的話,如果延州道出兵,從側麵牽製突厥,減輕靈州的壓力,成功的拖延時日,等到天寒地凍逼迫突厥迴師,那主要的功勞還是張仲堅的。
如果延州道出兵,結果靈州大敗,那李靖說不定要承擔責任……這種隻有壞處沒有好處的蠢事,李靖怎麽會做呢?
更別說張仲堅是魏嗣王李懷仁的親衛出身,考慮到李藥師與李懷仁的仇怨……當日鳳凰穀內,尉遲恭是親眼目睹李懷仁是如何不給李藥師顏麵的。
尉遲恭能想得到的,宦海沉浮數十年,謹慎自守的李靖怎麽可能想不到?
看著尉遲恭視線中的狐疑,李靖不由得心裏苦笑,他至今也不認為自己當年做錯了,隻不過那個人是李懷仁而已。
(本章完)
尉遲恭勇猛善戰堪稱萬人敵,後人對其的印象主要是因其單騎救主的傳奇,以及玄武門之變中救太宗殺齊王。
李世民將尉遲恭視為心腹,但實際上其早年為劉武周麾下大將,曉兵法,通軍略,善騎戰,不類趙子龍,倒是有點像張翼德。
趙子龍雖然有名,但劉備主要是將其作為親衛統領來用的,趙子龍在軍中的地位遠遠不能與張翼德相提並論。
尉遲恭也有這麽點一絲,他心思細膩,想的可要比一般的將領多得多。
在仁智宮之變後,奪嫡局勢已然明朗化,對如今尉遲恭來說,現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驅逐突厥,穩定防線。
未必需要大敗突厥,隻需要將突厥趕走,秦王就能取代太子入主東宮了,以秦王的心性,他日對突厥定有大戰,甚至還能揚威草原,遠逐漠北。
到那時候,趙郡王李孝恭、魏嗣王李懷仁、酂國公竇軌都不可能再上陣了,除了代國公李藥師之外,殿下重用的將領必定是天策府大將,尉遲恭還愁沒有領兵建功立業的機會嗎?
呃,其實在原時空中,李世民登基稱帝後,身邊最重要也是在曆史上留下印記最深的幾員大將,如尉遲恭,秦瓊,程咬金,在貞觀年間基本上都沒有領軍出征的機會,始終是執掌宮禁,護衛皇城。
反而是當年天策府內排在尉遲恭之後的侯君集、段誌玄、李世績、薛萬鈞,以及秦王一脈的李道宗、柴紹、張公瑾,還有李藥師、薛萬徹這些將領大放異彩,為李世民塑造了“天可汗”的威名。
不過此時的尉遲恭並不知道這些,或許這一世也已經不同了,畢竟原時空的李世民是殺兄殺弟,逼父退位的,所以才會自始而終以尉遲恭、程咬金這些心腹護衛皇城。
尉遲恭心裏很清楚,堅守原州不難,但想堅守靈州、會州那就難了,因為這兩州的地勢對突厥騎兵來說非常有利,一旦靈州軍大敗,突厥有可能從鹽州南下,雖然要繞道,而且要翻越子午嶺,但還是能攻入會慶州,威脅原州側翼,甚至能再度南下侵入涇州。
在靈州軍大敗的情況下,涇州、原州兵力不足,很難抗衡突厥,而慶州都督藺謩……這位當年隨陛下晉陽起兵,早年被視為太子門下,因為曾經出任太子左衛率,不過後來東宮都不太看重。
原因很簡單,藺謩主要是仗著資曆老才撈到一個慶州都督,本人在軍政兩道都沒什麽建樹,而且還是個耳聾的。
當然了,突厥也可能在大敗靈州軍之後從會州侵入涼州,劫掠隴右道,但不管出現什麽樣的變化,如此一來,長安的局勢就不好說了,突厥的威脅有可能引發奪嫡局勢的變化……此次北上延州道之前,秦王曾經私下提及,事未可定矣。
所以,在確定突厥隻是派遣幾千偏師騷擾夏州,主力攻打靈州之後,尉遲恭有意出兵,威脅突厥側翼,減輕靈州軍的壓力,即使不能敗敵,也要拖延時間,現在是九月中旬,突厥最遲在十月末到十一月初就要返迴草原過冬。
當然了,尉遲恭有這樣的判斷,很大程度上在於對張仲堅能力的懷疑,畢竟張仲堅之前並沒有獨當一麵的履曆,之前的靈州大捷也是趙國公蘇定方的手筆。
很多人都認為,資曆這麽淺,戰功也算不上彪炳的張仲堅能出任靈州道行軍副總管,實際的靈州軍主帥,很大程度在於其身後魏嗣王李懷仁的背景。
“敬德與魏嗣王有舊?”李靖笑吟吟的如此問。
尉遲恭瞳孔微縮,反問道:“代國公何有此問?”
如今李善雖然在李淵的暗示下向秦王靠攏,但天策府內的將領對其的態度不太好說,交情是肯定有的,畢竟天台山、仁智宮兩戰,李善都在最後關頭來援……說白了,性命都是李善救下的。
但除了李客師、段誌玄、張士貴之外,其他將領對李善的態度,大都也就是麵子上過得去,一方麵是因為李善一度與天策府將領鬧得不太愉快,另一方麵也是因為李善長期保持中立的立場,在曆次戰事中並不偏向秦王一脈的將領,所以大抵是避而遠之。
但尉遲恭不同,他雖然與李善也沒什麽交情,但卻對李善很有好感……因為在年初,李世民私下告訴他,魏嗣王評點尉遲敬德其人,心懷坦蕩。
這個評價讓尉遲恭心存感激……因為尉遲恭雖然是秦王心腹,但人緣不太好,因為他喜歡揭發別人的短處,而且是當麵揭發,直言不諱,就連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都一度被他落過麵子。
李善點評尉遲恭,當麵指責,非心懷坦蕩者不能為之……畢竟人家沒有在背後說壞話嘛。
見尉遲恭不僅不答,而且反問,李靖也不惱怒,其實也無法惱怒,人家後台硬啊。
“敬德可曾見過張仲堅?”
“有過一麵之緣。”尉遲恭隨口應了句,那是他去年在天台山養傷時候見了一麵,之後張仲堅就隨李善出征,至今還沒有迴京。
尉遲恭一邊說著,一邊打量著李靖,他覺得自己猜到了這位代國公的心思。
如果延州道不出兵,張仲堅就算是兵敗身死,就算是數萬精銳全軍覆沒,李靖也是沒有責任的。
相反的話,如果延州道出兵,從側麵牽製突厥,減輕靈州的壓力,成功的拖延時日,等到天寒地凍逼迫突厥迴師,那主要的功勞還是張仲堅的。
如果延州道出兵,結果靈州大敗,那李靖說不定要承擔責任……這種隻有壞處沒有好處的蠢事,李靖怎麽會做呢?
更別說張仲堅是魏嗣王李懷仁的親衛出身,考慮到李藥師與李懷仁的仇怨……當日鳳凰穀內,尉遲恭是親眼目睹李懷仁是如何不給李藥師顏麵的。
尉遲恭能想得到的,宦海沉浮數十年,謹慎自守的李靖怎麽可能想不到?
看著尉遲恭視線中的狐疑,李靖不由得心裏苦笑,他至今也不認為自己當年做錯了,隻不過那個人是李懷仁而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