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陰太陽,孰弱孰強,陰陽共濟,天下稱皇。”
這句古語自太古年代就有,內容或許不一致,但大體意思都是一樣的。
一門古經,一條道路,除卻開創者以外,再也無第二人走同樣的道路證道。或許這和這個宇宙的殘缺有關。
而太陰、太陽卻有同修圓滿可以證道的傳說,雖然不知這則傳說源自哪裏,但其能流傳幾十萬年甚至到後世的幾百萬年,就已經隱隱說明了其真實性。
而同一條路可以證道的,大約就是混沌大道。混沌體在當世有帝的情況下仍可以大成證道,結合太陰、太陽體質結合科誕下混沌體這樣的情況,這和陰陽共濟的傳說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這些是顧芳根據他所知道的推測出來的,真實性無法確定,但在他看來應該大致如此。
以此類推,陰陽同修的關鍵在於合和陰陽。
在顧芳渡四極天劫時,他從大長老那裏得來的混洞真訣中有著陰陽轉換方法。以太陽之力合以特殊頻率消耗以產生少陽神力,以少陽神力合以特殊頻率消耗以產生少陰神力,最後以少陰神力轉化太陰之力。
四種頻率不一致,轉換過程也不同,每次轉化的消耗也很大,太陰、太陽之力也隻有相衝一途。總體上看這是一條淺嚐輒止的歧路。
但其中的陰陽轉換的思路值得借鑒、參考。
如同大長老和太陰太上長老所擔憂的那樣,顧芳已經在嚐試陰陽同修了。
時間距離顧芳觀看完《太陰仙經》已經兩年有餘,這期間顧芳將第一次掌握《太陰仙經》的感悟盡數吸收,雖然沒有大幅度地重修,但在小幅的調整之後,顧芳能清楚地感覺到每一秘境都完整許多。
在這個過程中,顧芳的神識也終於抵達嫌他一層天第九個小台階的境界,繼續往前,便是仙台第二重天的關隘。
但是顧芳沒有急於突破,而是在這個時候嚐試著修行《太陰真經》。
和後世的葉凡不同,葉凡當時隻是在一件太陰吊墜中得到了《太陰真經》的道宮卷和仙台卷,葉凡修行的太陰聖力一開始就從仙台卷開始,沒有台下一層層的階梯,想要直接登上樓台高閣。
而顧芳最初修行的就是《太陽古經》,加上他還有全套的《太陰古經》,其中的修行織染不需要靠悟性憑空感悟。
所以目前擺在顧芳修行的難點就是太陰與太陽相衝之問題。
顧芳的苦海才剛剛修出太陰聖力,體內的太陽神力便躁動起來,若無外力幹涉,即便是一絲的太陰聖力都會被太陽聖力相衝。
即便是顧芳利用太陽演化少陽、少陰之力暫時遮掩住新生的太陰聖力,但這不是長久之計。
先不說少陽、少陰的轉化率極低,顧芳已經感覺到一旦太陰之力達到某一程度,顧芳體內的太陽聖力甚至會自毀。這才是陰陽同修的最大危險,若是一意孤行或者心懷僥幸,顧芳一級級修成的修為都會因此自我銷毀。
“我為太一,我身即道,以我而分陰陽,化生二氣,交感生靈。”
這是後世葉凡的做法,將自身視為道,在道內分陰陽,使之同進。
葉凡修行的是仙台卷,所以他的陰陽同修也是自仙台開始,與顧芳所想的陰陽自輪海秘境同修有所區別。
隻是雖然不同,但其中的道理和方法也值得借鑒。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
太陰與太陽,天地之兩麵,混沌之化生,陰陽相衝衍生造化。
萬物無不負陰而抱陽,太陰與太陽無時無刻不在相互轉化,相衝之間陰陽變化便是相生之際。
天地萬物皆在道中,顧芳體內的陰陽轉化便是相衝生和的過程,而他在陰陽衝突之際所要做的便是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在陰陽調和中把握其中的平衡。
天地為爐兮,造化為工;陰陽為炭兮,萬物為銅。
人身便是小天地,道理是為造化,太陰、太陽既為陰陽,天地精氣即為萬物銅。
經過一次次的推衍和嚐試,顧在其中找尋著陰、陽對立的平衡,使其達成統一。
自然而然地,顧芳自始至終醞釀著的道在這其中也顯現出來,萬物輪轉,動靜變化,道俱在其中。
天地造化,顛倒轉換,人在其中,稱量平衡,此為諧之道。
陰陽相衝、陰陽轉化,這些太陰與太陽的變化在顧芳的調和之下相互轉化,達成對立統一。從輪海秘境開始,太陰與太陽的力量成功地在體內大成平衡的狀態。
太陽高漲,則太陰暗弱;太陰高漲,則太陽暗弱。二者生生不滅,互相追逐和約束。
就如同兩個完整的圓,顧芳所做的就是兩個圓拆開,一點一點地重新構造嵌合,陰、陽兩個圓變成一個和的圓。
目前顧芳體內修成仙台的都是太陽神力,而此時便是需要將太陰之力添加進去,這就相當於重修太陰之力。隻不過顧芳的五大秘境都已開辟,除卻仙台秘境都已經貫通,所以此時的修煉所需要的時間大大減少,不需要如同最初時那般一關一卡。
《太陰仙經》目前的修行隻要顧芳對於經文的理解足夠透徹,顧芳扮演的角色便是居於其中的調和者;但如果顧芳對於經文還有疑難,那麽他的修行便需要一點點解決這些難題才能繼續修行。
時間一點一滴地過去,顧芳也從輪海秘境慢慢地修煉,將自身原來十成的太陽神力修成了三成太陽神力和七成陰陽相濟的衝和之氣。
剩下這三成太陽之力已經是目前顧芳竭盡全力的結果,顧芳修行《太陽真訣》將近二十年,而修煉《太陰真經》不過幾年時間,其中的理解差距不是這麽容易拉平的,但如今顧芳已把握住陰陽相濟的平衡之法,找到了自身的道,剩下的這三成太陽神力日後自然會完全轉化。
隨著《太陰古經》的修行步入仙台秘境,顧芳也就放緩了對於經文的修行,抽出一定的時間放在了《太陰古經》的秘術之上。
對於《太陰古經》上的秘術,顧芳可是感受得很深刻,當初他在論道台上遇到的太陰煉形之術和神印禁忌法十分強勁,沒想到如今他也能入手。
這樣一來,他的手段又多了一倍。
原本顧芳已經打算走出祖地去外界曆練了,可後來由於《太陰真經》的緣故,到現在顧芳還在祖地,不過《太陰真經》的修行超乎顧芳的預料,可以預想不久之後就能付諸於行動了。
這句古語自太古年代就有,內容或許不一致,但大體意思都是一樣的。
一門古經,一條道路,除卻開創者以外,再也無第二人走同樣的道路證道。或許這和這個宇宙的殘缺有關。
而太陰、太陽卻有同修圓滿可以證道的傳說,雖然不知這則傳說源自哪裏,但其能流傳幾十萬年甚至到後世的幾百萬年,就已經隱隱說明了其真實性。
而同一條路可以證道的,大約就是混沌大道。混沌體在當世有帝的情況下仍可以大成證道,結合太陰、太陽體質結合科誕下混沌體這樣的情況,這和陰陽共濟的傳說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這些是顧芳根據他所知道的推測出來的,真實性無法確定,但在他看來應該大致如此。
以此類推,陰陽同修的關鍵在於合和陰陽。
在顧芳渡四極天劫時,他從大長老那裏得來的混洞真訣中有著陰陽轉換方法。以太陽之力合以特殊頻率消耗以產生少陽神力,以少陽神力合以特殊頻率消耗以產生少陰神力,最後以少陰神力轉化太陰之力。
四種頻率不一致,轉換過程也不同,每次轉化的消耗也很大,太陰、太陽之力也隻有相衝一途。總體上看這是一條淺嚐輒止的歧路。
但其中的陰陽轉換的思路值得借鑒、參考。
如同大長老和太陰太上長老所擔憂的那樣,顧芳已經在嚐試陰陽同修了。
時間距離顧芳觀看完《太陰仙經》已經兩年有餘,這期間顧芳將第一次掌握《太陰仙經》的感悟盡數吸收,雖然沒有大幅度地重修,但在小幅的調整之後,顧芳能清楚地感覺到每一秘境都完整許多。
在這個過程中,顧芳的神識也終於抵達嫌他一層天第九個小台階的境界,繼續往前,便是仙台第二重天的關隘。
但是顧芳沒有急於突破,而是在這個時候嚐試著修行《太陰真經》。
和後世的葉凡不同,葉凡當時隻是在一件太陰吊墜中得到了《太陰真經》的道宮卷和仙台卷,葉凡修行的太陰聖力一開始就從仙台卷開始,沒有台下一層層的階梯,想要直接登上樓台高閣。
而顧芳最初修行的就是《太陽古經》,加上他還有全套的《太陰古經》,其中的修行織染不需要靠悟性憑空感悟。
所以目前擺在顧芳修行的難點就是太陰與太陽相衝之問題。
顧芳的苦海才剛剛修出太陰聖力,體內的太陽神力便躁動起來,若無外力幹涉,即便是一絲的太陰聖力都會被太陽聖力相衝。
即便是顧芳利用太陽演化少陽、少陰之力暫時遮掩住新生的太陰聖力,但這不是長久之計。
先不說少陽、少陰的轉化率極低,顧芳已經感覺到一旦太陰之力達到某一程度,顧芳體內的太陽聖力甚至會自毀。這才是陰陽同修的最大危險,若是一意孤行或者心懷僥幸,顧芳一級級修成的修為都會因此自我銷毀。
“我為太一,我身即道,以我而分陰陽,化生二氣,交感生靈。”
這是後世葉凡的做法,將自身視為道,在道內分陰陽,使之同進。
葉凡修行的是仙台卷,所以他的陰陽同修也是自仙台開始,與顧芳所想的陰陽自輪海秘境同修有所區別。
隻是雖然不同,但其中的道理和方法也值得借鑒。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
太陰與太陽,天地之兩麵,混沌之化生,陰陽相衝衍生造化。
萬物無不負陰而抱陽,太陰與太陽無時無刻不在相互轉化,相衝之間陰陽變化便是相生之際。
天地萬物皆在道中,顧芳體內的陰陽轉化便是相衝生和的過程,而他在陰陽衝突之際所要做的便是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在陰陽調和中把握其中的平衡。
天地為爐兮,造化為工;陰陽為炭兮,萬物為銅。
人身便是小天地,道理是為造化,太陰、太陽既為陰陽,天地精氣即為萬物銅。
經過一次次的推衍和嚐試,顧在其中找尋著陰、陽對立的平衡,使其達成統一。
自然而然地,顧芳自始至終醞釀著的道在這其中也顯現出來,萬物輪轉,動靜變化,道俱在其中。
天地造化,顛倒轉換,人在其中,稱量平衡,此為諧之道。
陰陽相衝、陰陽轉化,這些太陰與太陽的變化在顧芳的調和之下相互轉化,達成對立統一。從輪海秘境開始,太陰與太陽的力量成功地在體內大成平衡的狀態。
太陽高漲,則太陰暗弱;太陰高漲,則太陽暗弱。二者生生不滅,互相追逐和約束。
就如同兩個完整的圓,顧芳所做的就是兩個圓拆開,一點一點地重新構造嵌合,陰、陽兩個圓變成一個和的圓。
目前顧芳體內修成仙台的都是太陽神力,而此時便是需要將太陰之力添加進去,這就相當於重修太陰之力。隻不過顧芳的五大秘境都已開辟,除卻仙台秘境都已經貫通,所以此時的修煉所需要的時間大大減少,不需要如同最初時那般一關一卡。
《太陰仙經》目前的修行隻要顧芳對於經文的理解足夠透徹,顧芳扮演的角色便是居於其中的調和者;但如果顧芳對於經文還有疑難,那麽他的修行便需要一點點解決這些難題才能繼續修行。
時間一點一滴地過去,顧芳也從輪海秘境慢慢地修煉,將自身原來十成的太陽神力修成了三成太陽神力和七成陰陽相濟的衝和之氣。
剩下這三成太陽之力已經是目前顧芳竭盡全力的結果,顧芳修行《太陽真訣》將近二十年,而修煉《太陰真經》不過幾年時間,其中的理解差距不是這麽容易拉平的,但如今顧芳已把握住陰陽相濟的平衡之法,找到了自身的道,剩下的這三成太陽神力日後自然會完全轉化。
隨著《太陰古經》的修行步入仙台秘境,顧芳也就放緩了對於經文的修行,抽出一定的時間放在了《太陰古經》的秘術之上。
對於《太陰古經》上的秘術,顧芳可是感受得很深刻,當初他在論道台上遇到的太陰煉形之術和神印禁忌法十分強勁,沒想到如今他也能入手。
這樣一來,他的手段又多了一倍。
原本顧芳已經打算走出祖地去外界曆練了,可後來由於《太陰真經》的緣故,到現在顧芳還在祖地,不過《太陰真經》的修行超乎顧芳的預料,可以預想不久之後就能付諸於行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