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地的某一處高山之巔,初生的朝陽金光閃閃,萬物沐浴在光明中,大地呈現出無盡生機。
在這萬丈霞光中,顧芳的神識凝聚成一個迷你版的金色小人,在其中沉浮遊蕩。
與此同時,顧芳的雙眸變得深淵般幽暗,將周遭的光芒盡數吸入,直到旭日完全升空,這一幕才停了下來。
雙眼再度睜開,霎時間金芒閃耀,一瞬間後又消失不見。
“相比起我的神識,太陽神眼的進展太過緩慢,看來要靠時間才能熬成。”
此時朝暉燦爛,顧芳藉此時機壯大神識,同時修煉經文中的太陽神眼。
這一處高山正是修行太陽一脈功法的寶地,除了顧芳以外,周圍還有不少弟子,他們也是仙台秘境,顧芳在這半年裏已經認識了不少。
早晨的陽光最是溫和,正好適合修行太陽神眼,來此處的弟子基本上是為此而來。至於洗練神識,即便是正午陽光最為暴烈之時,《太陽真訣》都可無礙修行。
不過當周圍的弟子紛紛離去時,顧芳卻沒有隨著眾人離開。除了早晨的功課之外,他還有其他事情。
顧芳的金色小人猛的炸開,散成點點金光,繼而又交織成一麵彌天大網,朝著四麵八方覆蓋下去。當這張金色的大網再度升起時,原本璀璨的金網已經沾染了許多或青或黑的“汙漬”,但當顧芳見到這一幕,不憂反喜。
隨後金網再度張開,如同打漁一般在空曠的山間打撈著什麽,這樣重複了十幾次,顧芳才將半黑半黃的神念大網收迴來。
“定時收割的方法果然要好的多,這次收獲滿滿,抵得上幾月修行!
嗯?這次居然還有幾個殘破的夢境,看來時機選的也不錯。”
顧芳看著金色神念上的黑色雜質,一臉笑意地自語。
他方才正在捕捉“神性精華”。
原本按照經文上的記載,天地間遊離的神性精華不應該是這種斑駁的顏色,正常的神性精華如同琥珀般是透明的,上等品質的則是七彩之色。
眼前的這種精華則是顧芳經過改版後捕捉到的。
原本顧芳利用《冥離難》中的方法捕獲神性精華後,發現遊離的神性精華不多,單憑神念捕捉效率不高。
直到顧芳偶爾捕捉到了深色的神性精華,發現這種神性精華居然來自於天地間生靈逸散的念頭。《冥離難》中對這些雜念形成的物質很是排斥,認為這些雜質有毒,會汙染自身。
顧芳起初也是這麽認為的,直到有一次他在吞吐太陽之精時發現了這些雜念居然被淨化了大半,而淨化後的念頭作用不比天然的神性精華弱,這也使得顧芳開啟了搜集雜念之路。
由於祖地中都是修行者,他們已經可以很好地收納自身念頭,所以顧芳目前就將目標放在了祖地中的那些普通的生靈身上。
這個過程中,顧芳也發現,生靈的雜念在夢境中產生的最多,偶爾還會有殘破的夢境被顧芳所捕捉到,從這些殘破夢境中顧芳也能得到一些信息,不過基本上都是關於生存和繁衍。
夢境一般隻在睡眠的最後階段才會產生,因此顧芳也基本上都選擇在清晨修煉完太陽神眼時捕捉,就如同今天一般。
進入仙台境界已經半年多時間,如今顧芳不僅穩固了境界,還在《太陽真經》和《冥離難》的作用下突飛猛進,一舉跨過四個小境界,達到了仙台一層天第八重。
雖然捕捉了這些雜念精華,但顧芳今天的行動還沒有結束。
浩大、凝實的神念在高山深林中逡巡徘徊,細細地翻過每一寸土地,顧芳化作金色光束,在低空遨遊不定。
直到搜尋到一棵高聳入雲、枝繁葉茂的參天大樹時,顧芳這才停下了腳步。
這是一棵大椿,年歲很長,樹大根深,很符合顧芳的要求。
顧芳用神念測量著這棵大椿,確認其並不是珠玉其外敗絮其中後,他將一隻手掌伸出,緊緊地貼在了大椿的樹幹上。
“神靈生息術!”
不,應該是“神靈生息術-逆”。
經過多次的研究和實驗後,顧芳已經很熟練地掌握了這項神體秘術,甚至可以逆轉施行。
如果說原本的神靈生息術是掠奪一切本源,強化自身的話,那麽它的逆轉則是抽取神體本源,將之賦予外界目標。
逆轉秘術後,顧芳隻覺得自身的本源以一種緩慢的速度在流失,自身的精氣神也隨之變弱。而這棵大椿忽然間枝葉搖動,轉眼的功夫,它的每一片綠葉更加翠綠,粗壯的樹幹突然漲大了一圈,地下的根係也使勁朝著更深處、更遠處蔓延。
看著眼前這棵大椿如同吃了大補丸一般,顧芳的神色卻並沒有滿意,他手中的本源賦予時而變小,時而更加強大。就如同收音機上的頻率旋鈕,上下調整著,沒有過去多久,顧芳就找到了自己想要的那一點。
“轟!”
並非是天雷的響聲,而是顧芳的視界發生了劇烈的變化。
在顧芳持續地為大椿賦予本源後,顧芳的本源和大椿的本源找到了一處平衡點,他和大椿產生了共鳴、共情,他看到了一直以來大椿所看到的世界。
總所周知,人的觀察絕大部分來自於雙眼的視覺,其次便是聽覺、觸覺、味覺、嗅覺,而被人體納入觀察的波段、赫茲等等都是極為有限的,即便是修行之後,通過增強的五感還有神念的觀察範圍也是限定的。
而在此刻,顧芳踏入了一個全新的世界。所聽、所看、所聞、所感都是另一種生命的範疇,天地萬物以另一種方式向他展開了。
震撼,極其的震撼,這便是顧芳的第一感覺,而後就是玄奇、奧妙,這一幕被他牢牢記在心中,雖然此刻看不出來有什麽用,但或許在某個時刻會起到無與倫比的作用。
在大椿的感受中,天光,地質,風撫,水汽,曆曆在目,除此之外,還有漫山遍野的同類,花、草、樹木,一直往外延伸。
明明看似獨立的個體,但在大椿的視角,草木植被都隱隱化成一體,構成了整體的生存之圈。
想到此處,顧芳的本源消耗大幅增加,這些過量的本源充斥在大椿體內,這讓它十分難受。明明是可以脫胎換骨的神物,卻因消化不了而膨脹,顧芳靈機一動,他將想法傳遞給了大椿。
很神奇地,在這種共生狀態下,大椿“聽懂”了,它將本源沿著它的視角,分了出去,分給了外界的那個整體。
頓時,整座山脈的植被都沸騰了。
在這萬丈霞光中,顧芳的神識凝聚成一個迷你版的金色小人,在其中沉浮遊蕩。
與此同時,顧芳的雙眸變得深淵般幽暗,將周遭的光芒盡數吸入,直到旭日完全升空,這一幕才停了下來。
雙眼再度睜開,霎時間金芒閃耀,一瞬間後又消失不見。
“相比起我的神識,太陽神眼的進展太過緩慢,看來要靠時間才能熬成。”
此時朝暉燦爛,顧芳藉此時機壯大神識,同時修煉經文中的太陽神眼。
這一處高山正是修行太陽一脈功法的寶地,除了顧芳以外,周圍還有不少弟子,他們也是仙台秘境,顧芳在這半年裏已經認識了不少。
早晨的陽光最是溫和,正好適合修行太陽神眼,來此處的弟子基本上是為此而來。至於洗練神識,即便是正午陽光最為暴烈之時,《太陽真訣》都可無礙修行。
不過當周圍的弟子紛紛離去時,顧芳卻沒有隨著眾人離開。除了早晨的功課之外,他還有其他事情。
顧芳的金色小人猛的炸開,散成點點金光,繼而又交織成一麵彌天大網,朝著四麵八方覆蓋下去。當這張金色的大網再度升起時,原本璀璨的金網已經沾染了許多或青或黑的“汙漬”,但當顧芳見到這一幕,不憂反喜。
隨後金網再度張開,如同打漁一般在空曠的山間打撈著什麽,這樣重複了十幾次,顧芳才將半黑半黃的神念大網收迴來。
“定時收割的方法果然要好的多,這次收獲滿滿,抵得上幾月修行!
嗯?這次居然還有幾個殘破的夢境,看來時機選的也不錯。”
顧芳看著金色神念上的黑色雜質,一臉笑意地自語。
他方才正在捕捉“神性精華”。
原本按照經文上的記載,天地間遊離的神性精華不應該是這種斑駁的顏色,正常的神性精華如同琥珀般是透明的,上等品質的則是七彩之色。
眼前的這種精華則是顧芳經過改版後捕捉到的。
原本顧芳利用《冥離難》中的方法捕獲神性精華後,發現遊離的神性精華不多,單憑神念捕捉效率不高。
直到顧芳偶爾捕捉到了深色的神性精華,發現這種神性精華居然來自於天地間生靈逸散的念頭。《冥離難》中對這些雜念形成的物質很是排斥,認為這些雜質有毒,會汙染自身。
顧芳起初也是這麽認為的,直到有一次他在吞吐太陽之精時發現了這些雜念居然被淨化了大半,而淨化後的念頭作用不比天然的神性精華弱,這也使得顧芳開啟了搜集雜念之路。
由於祖地中都是修行者,他們已經可以很好地收納自身念頭,所以顧芳目前就將目標放在了祖地中的那些普通的生靈身上。
這個過程中,顧芳也發現,生靈的雜念在夢境中產生的最多,偶爾還會有殘破的夢境被顧芳所捕捉到,從這些殘破夢境中顧芳也能得到一些信息,不過基本上都是關於生存和繁衍。
夢境一般隻在睡眠的最後階段才會產生,因此顧芳也基本上都選擇在清晨修煉完太陽神眼時捕捉,就如同今天一般。
進入仙台境界已經半年多時間,如今顧芳不僅穩固了境界,還在《太陽真經》和《冥離難》的作用下突飛猛進,一舉跨過四個小境界,達到了仙台一層天第八重。
雖然捕捉了這些雜念精華,但顧芳今天的行動還沒有結束。
浩大、凝實的神念在高山深林中逡巡徘徊,細細地翻過每一寸土地,顧芳化作金色光束,在低空遨遊不定。
直到搜尋到一棵高聳入雲、枝繁葉茂的參天大樹時,顧芳這才停下了腳步。
這是一棵大椿,年歲很長,樹大根深,很符合顧芳的要求。
顧芳用神念測量著這棵大椿,確認其並不是珠玉其外敗絮其中後,他將一隻手掌伸出,緊緊地貼在了大椿的樹幹上。
“神靈生息術!”
不,應該是“神靈生息術-逆”。
經過多次的研究和實驗後,顧芳已經很熟練地掌握了這項神體秘術,甚至可以逆轉施行。
如果說原本的神靈生息術是掠奪一切本源,強化自身的話,那麽它的逆轉則是抽取神體本源,將之賦予外界目標。
逆轉秘術後,顧芳隻覺得自身的本源以一種緩慢的速度在流失,自身的精氣神也隨之變弱。而這棵大椿忽然間枝葉搖動,轉眼的功夫,它的每一片綠葉更加翠綠,粗壯的樹幹突然漲大了一圈,地下的根係也使勁朝著更深處、更遠處蔓延。
看著眼前這棵大椿如同吃了大補丸一般,顧芳的神色卻並沒有滿意,他手中的本源賦予時而變小,時而更加強大。就如同收音機上的頻率旋鈕,上下調整著,沒有過去多久,顧芳就找到了自己想要的那一點。
“轟!”
並非是天雷的響聲,而是顧芳的視界發生了劇烈的變化。
在顧芳持續地為大椿賦予本源後,顧芳的本源和大椿的本源找到了一處平衡點,他和大椿產生了共鳴、共情,他看到了一直以來大椿所看到的世界。
總所周知,人的觀察絕大部分來自於雙眼的視覺,其次便是聽覺、觸覺、味覺、嗅覺,而被人體納入觀察的波段、赫茲等等都是極為有限的,即便是修行之後,通過增強的五感還有神念的觀察範圍也是限定的。
而在此刻,顧芳踏入了一個全新的世界。所聽、所看、所聞、所感都是另一種生命的範疇,天地萬物以另一種方式向他展開了。
震撼,極其的震撼,這便是顧芳的第一感覺,而後就是玄奇、奧妙,這一幕被他牢牢記在心中,雖然此刻看不出來有什麽用,但或許在某個時刻會起到無與倫比的作用。
在大椿的感受中,天光,地質,風撫,水汽,曆曆在目,除此之外,還有漫山遍野的同類,花、草、樹木,一直往外延伸。
明明看似獨立的個體,但在大椿的視角,草木植被都隱隱化成一體,構成了整體的生存之圈。
想到此處,顧芳的本源消耗大幅增加,這些過量的本源充斥在大椿體內,這讓它十分難受。明明是可以脫胎換骨的神物,卻因消化不了而膨脹,顧芳靈機一動,他將想法傳遞給了大椿。
很神奇地,在這種共生狀態下,大椿“聽懂”了,它將本源沿著它的視角,分了出去,分給了外界的那個整體。
頓時,整座山脈的植被都沸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