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由家至國,由國至家書友080723164640556
反覆看了《代》與《天》好幾次,也看了許多評論,結果到最後,我最喜歡的還是小七。
不隻是在政治上的理想。甚至應該說,相較於政治上的理想,我更著迷於小七在家庭當中所扮演的角色。政治上的小七,因為活躍的時間幾乎都是在躲避家庭,所以他做的事,說好聽一點就是不見載於史冊。說難聽一點,其實上不了台麵。除了離家前的幾場剿匪戰役,楊七爺在離家後,幾乎沒有在戰場上公開出頭的機會。作者描述的也多半是他調教子卿,私下縱橫的情況。要說他言過其實,我覺得對小七不盡公平。至少從鎖狼關退敵,可以看見他的膽量。從他解楊家之圍的過程當中則可以了解到,縱橫術自不待言,就戰術與戰略來說,讚他是人中美玉,也並不算過分。段連捷說了,他無兵無將,怎麽解龍城之危?但是段連捷沒說的是,幾年離家,他談條件的資本都不見,他又該怎麽調兵遣將,解龍城之危?
不過小七依然做到了。但就戰略上來說,別說楊大帥曾經願意放他走,解了龍城之圍他其實就該走。不說替家族舖後路,過了這個關卡,他在外遊蕩的事也算過了明路。解了龍城之圍,楊大帥也不好繼續追捕於他,他會有更多施展的空間。
但是他依然迴家了。
直麵家法,義無反顧地迴到這個傷心地。即便知道隻要迴了家,自己就再也飛不出去,有自己的大哥在,他也不會有太多施展餘地,但是,小七還是迴家了。
要說為什麽,我覺得還是與楊小七這個角色的人格養成、特質有關。
在談小七之前,我想簡略地談一下漢威。很多人說過,漢威的成長經曆其實跟小七很像。他們都是由兄長撫養長大,都被刻意地栽培為人中美玉,但我認為並不僅止於此。由小說中對於小七童年的少數描寫當中,其實不難窺見,日後膽大包天,玲瓏心肝的小七,其實也曾經,呃,純善過(用這個字眼不知道對不對…)。
當漢威還是乖兒的時候,雖然道道地地的是個被慣壞的小屁孩,但我們其實也看得到他照顧亮兒,保護亮兒的一麵。把巧克力給亮兒吃,拉著亮兒躲自家大哥,甚至在挨打的時候想要掩護亮兒。對小小的乖兒來說,他這個小男子漢最大的誌願,大概就是從可怕的大哥手下保護嫂子,保護亮兒吧。
然而,相較於乖兒,寫小七童年的篇幅並不多。除了出生時的驚濤駭浪外、若幹受罰學習的經曆外,大概就隻有寫鳳榮當年欺負小七的隻字片語了。
“大小姐就是這個脾氣。”聽漢威悲憤的傾訴了鳳榮大姐那些無禮的話,胡伯慨歎說:“小爺也別多想。大小姐從小就十分驕縱,這脾氣上來的不管不顧任是老帥在世也奈何她不得,當年七爺也常被她無緣無故的欺負。”胡伯說:“有次老帥迴來,帶給他叔侄一些大大小小的空彈殼讓他們拿去玩兒。七爺都不到十歲大,大小姐比他還大上兩歲,兩個孩子分贓不勻的就鬧起來。你猜大小姐怎麽著?她一古腦的把東西全掀翻在地上,對七爺是又抓又掐的罵了說‘爹是我的,娘是我的,你這沒爹沒娘的孩子就該扔去山裏喂野狼的,留了你在家裏還敢同我搶爹爹帶來的東西了’。”
又接了說:“七爺是個懂事的孩子,先聽了大小姐的這番話也愣呆了,隨後不急不惱的和氣著蹲了身子拾撿滿地的彈殼,憑大小姐怎麽搶,他也沒計較,沒事兒一樣。可晚上吃飯的時候,全家人尋遍了院落找不到了七爺。”
從小七偷偷跑迴霍家溝一段看,我們可以知道,這個孩子其實也是很膽大妄為的。甚至從這個段落來看,受了委屈的豹兒雖說是不會告狀,但也還是有他的氣性在。隻是他沒有小乖幸運,都是將父親視為一個依靠,小乖還能撲進父親懷裏。但是小七,卻隻能「縮在供案前抱了老太爺的靈位睡著了」。但是他沒有告狀,至少文中看不出他告狀,由這個角色的構成看來,我也不認為幼年的楊小七會告狀。甚至,當他查覺鳳榮所嫁非人,他可以不顧家法多次教訓儲忠良。「你娘家還有我這個‘小七叔’挺著」小七是這麽說的。對於漢辰,一如漢威對小亮的保護,雖然漢辰迴家也是拜他所賜,但是當他逐漸迴歸楊家,曾經他如何嗬護漢辰,似乎也慢慢浮現出來──不隻是單純的扛打而已。漢威也好,小七也好,早年即失怙失侍的兩個人,都在努力維持眼前的家族,就是徒勞,也想替兄長、替侄子拉合該有的父子情感。都說漢威相較之下是比較開明的,但是對於小亮私自結婚,寫信與父親決裂,開明如漢威,也忍不住給小亮一陣好打。小七更不用說了,畢竟,他與漢威的家族觀念上,與常人很不同的一點是,他們有他們的底限。漢威的底限是漢辰,小七的底限,自然就是楊大帥了。但就像是小七自己說的,他自己是被打大的,沒有耐心去把著手教人。這一點在體現在他對子卿的調教上,自然也體現在漢辰身上。亂雲渡打漢辰迴楊家,新年打破漢辰的玉雕,在在都是這個特質的展現。小七說過,他也知道這樣不夠好。從漢辰的角度看,他更是屢屢逼迫漢辰。但是如果從小七的角度去看呢?
對小七而言,沒有兄長,就沒有他。沒有兄長的一念之善,他的出生就會是死亡。沒有兄長嚴格的教養,他或者不會成為好瓷器。他的一身本事,有他自己的努力。但是對照漢平漢濤,楊大帥的功勞似乎也不可磨滅。小七掃地的時候,傭人說的那幾句話,我想小七是早就知道的。從他對漢平的勸解當中可以聽出來,他有自由平等的思想,但是迴到家,他就是楊小七。楊大帥的弟弟,楊家的人中美玉。
他的思想在軍閥當中被當作是洪水猛獸,胡大帥說那是「楊小七的毒」。但我想小七心知肚明,不單是他自己的觀念上並沒有完全脫離傳統──除了兄長對他的恩情外,我想霍氏夫人的過去應該也影響他至深──他應該也很清楚,楊大帥根本不可能接受這些。就小七在祠堂寧願向兄、嫂磕頭,也不願向父母磕頭的舉止來看,我不認為小七會願意強迫長兄接受這種思想。雖然他逃家在先,而且逃了
很多年(哈哈…)但是相對於漢辰……相對於他對付敵人的手腕,逃家,顯然是他能夠拿出對付長兄最兇狠的辦法,即便是在身為讀者的我眼裏,實在是相對無力,而且蒼白。漢濤都敢私自結婚,堂堂的人中美玉能選的隻有誰都不要。除了龍城楊大帥外,我不認為他還有什麽顧忌。除了龍城楊大帥可能的失望以外,我也不認為小七能有什麽忌諱。誠然,離家是挑戰楊大帥的權威。但小七對於楊大帥的挑戰,幾乎可以說是到此為止。
所以,當漢辰要私自離家,對小七來說,他很清楚,這是在挑戰兄長的權威。我不認為小七在意那個權威,他在意的是他的兄長,也就是他的底限。再者,漢辰也是他最疼的侄兒,他既然認為自己離家招致是有家歸不得,是一個苦果。那麽,他又怎麽會讓漢辰同去承擔這樣的苦果?自由很好,世界很大,但是最重要的是什麽?從小七的選擇來看,我想,「家」是重於這一切的。離家五年,他從負氣
離家,到不敢迴家。不是不想,而是不敢。不然他不會偷偷迴家,偷偷地探望兄長。既是如此,他又怎麽可能會讓漢辰重蹈覆轍?漢辰眼裏的逼迫,在小七而言,或者是一種懸崖勒馬。離家五年後,小七找到了更好的解決方式──也就是暗中使力,得到家長的允許,過明路離家,隔開雙方,也讓雙方有一個喘息的空間,有一個迴家的餘地
──小七後不後悔離家,我不知道。或者他不後悔,但很顯然,對小七而言,他不會讓自己經曆過的,在漢辰身上重演。
所以其實我一直都覺得,小七重視漢辰的程度,或者漢辰自己都想像不到。對小七而言,漢辰是兄長的長子,是他的小龍官兒,是應該要繼承楊家家業的人。所以他才會刻意讓漢辰避開自己迴家所必須經過的磨難,但在另外一方麵,他卻又
軟硬兼施,希望漢辰可以學會怎麽與父親相處。除了形之於外的「教導」外,他也以身作則。他告訴漢辰,受責之後一笑抿恩仇,就是委屈,過了也就過了,絕不要掛在嘴上、放在心底。他也做到了。前者的代表,可說是小七迴家受責後的反應;後者則是小七掃地一章。這些際遇,若是落到漢辰身上,無疑是在他的自尊上多劃一刀。但在漢辰麵前,小七卻隻是笑笑,然後就撂開手。「他氣消了就好了」。小七是這麽說的,既然是他說的該退一步,那麽,他也就真的退了一步。他用實際行動告訴漢辰,家人之間如何相處,其實無非如此。漢辰畢竟是個聰明人,日後在處理漢威與大姊的紛爭當中,他也更加成熟,這或許也是曾經滄海難為水吧。要說漢辰是他七叔把著手調教出來的,我想也是,但並不隻局限在他的本事而已。
另外,我也想談談小七的嫡庶思想。說起來也怪,小七的思想雖然前衛,但是終
其一生,我不認為他拋下了對於嫡出庶生的糾結。追根究底,我想症結還是在霍氏夫人的作為。影響所及,雖然兄長以家長的身分宣告他的母親是正室填房,小七也是嫡出。但在小七的認定來說,他雖然沒有正麵反駁過楊大帥,但他實際上並沒有去承認這個生母機關算盡而得來的正室嫡出的身分。生母因此對於長兄、兄嫂的欺壓固然是原因之所在,而以他勸導漢平的一番話為例證,我想所行使的
手段,或許也是原因之一。我不認為他會心甘情願地去背負庶子這個身分,但我想,不隻是楊大帥嚴格地規範小七,不讓他行差踏錯,有那麽樣一個母親,小七對於自己的要求看起來更形嚴格。甚至可以說,他要與生母的作為做切割。那麽,對於嫡庶之分的把持,隻能說是他不得不為。就我個人的揣測,或者他選擇放棄生命,也與他的這個堅持有關。作者在文中提到,楊大帥與顧師父雕琢出兩塊美
玉來支撐楊家,一塊是小七,一塊是漢辰。但就是漢辰自己都認為,七叔會是更好的繼任人選。作為楊家的嫡長子,他認為身為庶子的小七更能夠成為楊家的家長。楊大帥雖然沒有明確地表態過(另外一個可能是:在楊大帥眼裏,小七也是嫡子),但是顧師父最滿意最看得上的,也還是小七。文中也曾經寫到漢辰雖然傑出,但是光芒其實盡在小七的掩蓋之下。但就算沒有小夫人的事,小七有沒有
去當家長的可能?我想沒有。而當他把藥片給了乖兒──即便是對小夫人心懷愧疚,但就當時的局勢,我很難想像曾經遊走在背叛家族邊緣的小七會想不通這其中的利害關係──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楊家的繼承也隻能落迴正軌,由身為嫡長子的漢辰去接任。單純從寫作手法看,當年的壞胚子,的確是燒出了舉世無雙的好瓷器。但從楊小七這個角色的成形,我想可以說是從一而衷,相當的圓滿。但是我又覺得
但是我又覺得兩點可惜:一,楊大帥不隻不懂他一手帶大的弟弟,也不懂緣出自他的血脈的兒子。小七知道漢辰說到做到,所以要求他對自己許下承諾。既然漢辰已經許下承諾,楊大帥臨終時的懇求也就顯得可悲多過多餘。二、小七雖然也向往自由平等,但或許是生母之故,也或許是對於兄長的愧疚,對自己,對楊家子弟,他始終沒有脫離嫡庶概念的桎棝。相較之下,漢辰的身段雖然沒有那麽柔
軟,但他栽培漢威的功夫,顯見多過於自己的親生兒子,也是正房嫡出的小亮。觀念上,或許是因為沒有過往的糾結,也或許是對於故人的懷念,漢辰的觀念可以說是顯得更為開明。從另外一個角度看,似乎也可以說是自由吧。無關於人生在世如何,隻存乎於一心。在這方麵,小七其實沒有自由可言。
由家至國,由國至家。小七離開生養他的楊家,雖然也沒有翻手為雲,覆手為雨,
但在故事當中,就像小七在家的柔軟身段,他沒有也無法執著於戰場上的勝負,但他知道自己能夠埋下什麽樣的種子,他也願意勉力為之。而當他走下後台,迴歸他的家庭,他延續了離家之前的工作,也就是替楊家教出一個好的繼承人。他也齊家,也在能力範圍內,透過自己的力量,透過家族的力量,嚐試對時局產生影響。他不像楊大帥,一手打造出漢辰的隱忍;他也不像於遠驥,能夠在舞台上
盡情揮灑。他甚至不若漢辰、子卿,甚至是漢威,能夠直接地左右時局,上陣殺敵。但是他替楊家教出、留下一個好的繼承人;他堅持自己的主張,進而使於遠驥從反對他的想法,到能夠接受,甚至是推助他的理想。他教懂漢辰怎麽去與自己的家族相處,去接受自己的角色,讓他知道自己能夠怎麽去改變這個世界;他也給了子卿好的觀念,這樣的觀念也無疑對子卿日後的作為,甚至是悲劇,都產
生了決定性的影響。對漢威,除了生命的延續,對漢威而言,還有誰比漢辰、子卿他的影響更深?漢辰對於責任的要求,子卿對於內戰的反對,不也在在影響漢威的在思想與觀念上的養成?更不提漢威通曉的語文藝術,甚至是日後進入空軍,也是處處可見這個七叔的影子。他的早逝固然令人慨歎,我也不認為他了無遺憾(雖然與本文無關,但是我還是想羅唆兩句…秋月之於漢辰是一個遺憾,但
是娜娜之於小七,顯然是一個更大的遺憾,但是小七甚至沒有就此去開解漢辰)。但我想,他也不是一事無成的。由家至國,由國至家。他的確是留下了屬於他的痕跡,無關乎深淺,在於其延續種種。舞台
上的光鮮亮麗雖好,但他也鬆手的爽快。子卿的謝幕優雅且蕭瑟,小七,或許就是擺擺手,從台前走到台後,幫忙整理整理,悄然無聲地退出舞台吧。(太喜歡小七了…一不小心就扯了這麽多…還很偏心囧)
byk
發表人:書友080723164640556用戶類型:初級vip2008-8-97:55:55迴複
反覆看了《代》與《天》好幾次,也看了許多評論,結果到最後,我最喜歡的還是小七。
不隻是在政治上的理想。甚至應該說,相較於政治上的理想,我更著迷於小七在家庭當中所扮演的角色。政治上的小七,因為活躍的時間幾乎都是在躲避家庭,所以他做的事,說好聽一點就是不見載於史冊。說難聽一點,其實上不了台麵。除了離家前的幾場剿匪戰役,楊七爺在離家後,幾乎沒有在戰場上公開出頭的機會。作者描述的也多半是他調教子卿,私下縱橫的情況。要說他言過其實,我覺得對小七不盡公平。至少從鎖狼關退敵,可以看見他的膽量。從他解楊家之圍的過程當中則可以了解到,縱橫術自不待言,就戰術與戰略來說,讚他是人中美玉,也並不算過分。段連捷說了,他無兵無將,怎麽解龍城之危?但是段連捷沒說的是,幾年離家,他談條件的資本都不見,他又該怎麽調兵遣將,解龍城之危?
不過小七依然做到了。但就戰略上來說,別說楊大帥曾經願意放他走,解了龍城之圍他其實就該走。不說替家族舖後路,過了這個關卡,他在外遊蕩的事也算過了明路。解了龍城之圍,楊大帥也不好繼續追捕於他,他會有更多施展的空間。
但是他依然迴家了。
直麵家法,義無反顧地迴到這個傷心地。即便知道隻要迴了家,自己就再也飛不出去,有自己的大哥在,他也不會有太多施展餘地,但是,小七還是迴家了。
要說為什麽,我覺得還是與楊小七這個角色的人格養成、特質有關。
在談小七之前,我想簡略地談一下漢威。很多人說過,漢威的成長經曆其實跟小七很像。他們都是由兄長撫養長大,都被刻意地栽培為人中美玉,但我認為並不僅止於此。由小說中對於小七童年的少數描寫當中,其實不難窺見,日後膽大包天,玲瓏心肝的小七,其實也曾經,呃,純善過(用這個字眼不知道對不對…)。
當漢威還是乖兒的時候,雖然道道地地的是個被慣壞的小屁孩,但我們其實也看得到他照顧亮兒,保護亮兒的一麵。把巧克力給亮兒吃,拉著亮兒躲自家大哥,甚至在挨打的時候想要掩護亮兒。對小小的乖兒來說,他這個小男子漢最大的誌願,大概就是從可怕的大哥手下保護嫂子,保護亮兒吧。
然而,相較於乖兒,寫小七童年的篇幅並不多。除了出生時的驚濤駭浪外、若幹受罰學習的經曆外,大概就隻有寫鳳榮當年欺負小七的隻字片語了。
“大小姐就是這個脾氣。”聽漢威悲憤的傾訴了鳳榮大姐那些無禮的話,胡伯慨歎說:“小爺也別多想。大小姐從小就十分驕縱,這脾氣上來的不管不顧任是老帥在世也奈何她不得,當年七爺也常被她無緣無故的欺負。”胡伯說:“有次老帥迴來,帶給他叔侄一些大大小小的空彈殼讓他們拿去玩兒。七爺都不到十歲大,大小姐比他還大上兩歲,兩個孩子分贓不勻的就鬧起來。你猜大小姐怎麽著?她一古腦的把東西全掀翻在地上,對七爺是又抓又掐的罵了說‘爹是我的,娘是我的,你這沒爹沒娘的孩子就該扔去山裏喂野狼的,留了你在家裏還敢同我搶爹爹帶來的東西了’。”
又接了說:“七爺是個懂事的孩子,先聽了大小姐的這番話也愣呆了,隨後不急不惱的和氣著蹲了身子拾撿滿地的彈殼,憑大小姐怎麽搶,他也沒計較,沒事兒一樣。可晚上吃飯的時候,全家人尋遍了院落找不到了七爺。”
從小七偷偷跑迴霍家溝一段看,我們可以知道,這個孩子其實也是很膽大妄為的。甚至從這個段落來看,受了委屈的豹兒雖說是不會告狀,但也還是有他的氣性在。隻是他沒有小乖幸運,都是將父親視為一個依靠,小乖還能撲進父親懷裏。但是小七,卻隻能「縮在供案前抱了老太爺的靈位睡著了」。但是他沒有告狀,至少文中看不出他告狀,由這個角色的構成看來,我也不認為幼年的楊小七會告狀。甚至,當他查覺鳳榮所嫁非人,他可以不顧家法多次教訓儲忠良。「你娘家還有我這個‘小七叔’挺著」小七是這麽說的。對於漢辰,一如漢威對小亮的保護,雖然漢辰迴家也是拜他所賜,但是當他逐漸迴歸楊家,曾經他如何嗬護漢辰,似乎也慢慢浮現出來──不隻是單純的扛打而已。漢威也好,小七也好,早年即失怙失侍的兩個人,都在努力維持眼前的家族,就是徒勞,也想替兄長、替侄子拉合該有的父子情感。都說漢威相較之下是比較開明的,但是對於小亮私自結婚,寫信與父親決裂,開明如漢威,也忍不住給小亮一陣好打。小七更不用說了,畢竟,他與漢威的家族觀念上,與常人很不同的一點是,他們有他們的底限。漢威的底限是漢辰,小七的底限,自然就是楊大帥了。但就像是小七自己說的,他自己是被打大的,沒有耐心去把著手教人。這一點在體現在他對子卿的調教上,自然也體現在漢辰身上。亂雲渡打漢辰迴楊家,新年打破漢辰的玉雕,在在都是這個特質的展現。小七說過,他也知道這樣不夠好。從漢辰的角度看,他更是屢屢逼迫漢辰。但是如果從小七的角度去看呢?
對小七而言,沒有兄長,就沒有他。沒有兄長的一念之善,他的出生就會是死亡。沒有兄長嚴格的教養,他或者不會成為好瓷器。他的一身本事,有他自己的努力。但是對照漢平漢濤,楊大帥的功勞似乎也不可磨滅。小七掃地的時候,傭人說的那幾句話,我想小七是早就知道的。從他對漢平的勸解當中可以聽出來,他有自由平等的思想,但是迴到家,他就是楊小七。楊大帥的弟弟,楊家的人中美玉。
他的思想在軍閥當中被當作是洪水猛獸,胡大帥說那是「楊小七的毒」。但我想小七心知肚明,不單是他自己的觀念上並沒有完全脫離傳統──除了兄長對他的恩情外,我想霍氏夫人的過去應該也影響他至深──他應該也很清楚,楊大帥根本不可能接受這些。就小七在祠堂寧願向兄、嫂磕頭,也不願向父母磕頭的舉止來看,我不認為小七會願意強迫長兄接受這種思想。雖然他逃家在先,而且逃了
很多年(哈哈…)但是相對於漢辰……相對於他對付敵人的手腕,逃家,顯然是他能夠拿出對付長兄最兇狠的辦法,即便是在身為讀者的我眼裏,實在是相對無力,而且蒼白。漢濤都敢私自結婚,堂堂的人中美玉能選的隻有誰都不要。除了龍城楊大帥外,我不認為他還有什麽顧忌。除了龍城楊大帥可能的失望以外,我也不認為小七能有什麽忌諱。誠然,離家是挑戰楊大帥的權威。但小七對於楊大帥的挑戰,幾乎可以說是到此為止。
所以,當漢辰要私自離家,對小七來說,他很清楚,這是在挑戰兄長的權威。我不認為小七在意那個權威,他在意的是他的兄長,也就是他的底限。再者,漢辰也是他最疼的侄兒,他既然認為自己離家招致是有家歸不得,是一個苦果。那麽,他又怎麽會讓漢辰同去承擔這樣的苦果?自由很好,世界很大,但是最重要的是什麽?從小七的選擇來看,我想,「家」是重於這一切的。離家五年,他從負氣
離家,到不敢迴家。不是不想,而是不敢。不然他不會偷偷迴家,偷偷地探望兄長。既是如此,他又怎麽可能會讓漢辰重蹈覆轍?漢辰眼裏的逼迫,在小七而言,或者是一種懸崖勒馬。離家五年後,小七找到了更好的解決方式──也就是暗中使力,得到家長的允許,過明路離家,隔開雙方,也讓雙方有一個喘息的空間,有一個迴家的餘地
──小七後不後悔離家,我不知道。或者他不後悔,但很顯然,對小七而言,他不會讓自己經曆過的,在漢辰身上重演。
所以其實我一直都覺得,小七重視漢辰的程度,或者漢辰自己都想像不到。對小七而言,漢辰是兄長的長子,是他的小龍官兒,是應該要繼承楊家家業的人。所以他才會刻意讓漢辰避開自己迴家所必須經過的磨難,但在另外一方麵,他卻又
軟硬兼施,希望漢辰可以學會怎麽與父親相處。除了形之於外的「教導」外,他也以身作則。他告訴漢辰,受責之後一笑抿恩仇,就是委屈,過了也就過了,絕不要掛在嘴上、放在心底。他也做到了。前者的代表,可說是小七迴家受責後的反應;後者則是小七掃地一章。這些際遇,若是落到漢辰身上,無疑是在他的自尊上多劃一刀。但在漢辰麵前,小七卻隻是笑笑,然後就撂開手。「他氣消了就好了」。小七是這麽說的,既然是他說的該退一步,那麽,他也就真的退了一步。他用實際行動告訴漢辰,家人之間如何相處,其實無非如此。漢辰畢竟是個聰明人,日後在處理漢威與大姊的紛爭當中,他也更加成熟,這或許也是曾經滄海難為水吧。要說漢辰是他七叔把著手調教出來的,我想也是,但並不隻局限在他的本事而已。
另外,我也想談談小七的嫡庶思想。說起來也怪,小七的思想雖然前衛,但是終
其一生,我不認為他拋下了對於嫡出庶生的糾結。追根究底,我想症結還是在霍氏夫人的作為。影響所及,雖然兄長以家長的身分宣告他的母親是正室填房,小七也是嫡出。但在小七的認定來說,他雖然沒有正麵反駁過楊大帥,但他實際上並沒有去承認這個生母機關算盡而得來的正室嫡出的身分。生母因此對於長兄、兄嫂的欺壓固然是原因之所在,而以他勸導漢平的一番話為例證,我想所行使的
手段,或許也是原因之一。我不認為他會心甘情願地去背負庶子這個身分,但我想,不隻是楊大帥嚴格地規範小七,不讓他行差踏錯,有那麽樣一個母親,小七對於自己的要求看起來更形嚴格。甚至可以說,他要與生母的作為做切割。那麽,對於嫡庶之分的把持,隻能說是他不得不為。就我個人的揣測,或者他選擇放棄生命,也與他的這個堅持有關。作者在文中提到,楊大帥與顧師父雕琢出兩塊美
玉來支撐楊家,一塊是小七,一塊是漢辰。但就是漢辰自己都認為,七叔會是更好的繼任人選。作為楊家的嫡長子,他認為身為庶子的小七更能夠成為楊家的家長。楊大帥雖然沒有明確地表態過(另外一個可能是:在楊大帥眼裏,小七也是嫡子),但是顧師父最滿意最看得上的,也還是小七。文中也曾經寫到漢辰雖然傑出,但是光芒其實盡在小七的掩蓋之下。但就算沒有小夫人的事,小七有沒有
去當家長的可能?我想沒有。而當他把藥片給了乖兒──即便是對小夫人心懷愧疚,但就當時的局勢,我很難想像曾經遊走在背叛家族邊緣的小七會想不通這其中的利害關係──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楊家的繼承也隻能落迴正軌,由身為嫡長子的漢辰去接任。單純從寫作手法看,當年的壞胚子,的確是燒出了舉世無雙的好瓷器。但從楊小七這個角色的成形,我想可以說是從一而衷,相當的圓滿。但是我又覺得
但是我又覺得兩點可惜:一,楊大帥不隻不懂他一手帶大的弟弟,也不懂緣出自他的血脈的兒子。小七知道漢辰說到做到,所以要求他對自己許下承諾。既然漢辰已經許下承諾,楊大帥臨終時的懇求也就顯得可悲多過多餘。二、小七雖然也向往自由平等,但或許是生母之故,也或許是對於兄長的愧疚,對自己,對楊家子弟,他始終沒有脫離嫡庶概念的桎棝。相較之下,漢辰的身段雖然沒有那麽柔
軟,但他栽培漢威的功夫,顯見多過於自己的親生兒子,也是正房嫡出的小亮。觀念上,或許是因為沒有過往的糾結,也或許是對於故人的懷念,漢辰的觀念可以說是顯得更為開明。從另外一個角度看,似乎也可以說是自由吧。無關於人生在世如何,隻存乎於一心。在這方麵,小七其實沒有自由可言。
由家至國,由國至家。小七離開生養他的楊家,雖然也沒有翻手為雲,覆手為雨,
但在故事當中,就像小七在家的柔軟身段,他沒有也無法執著於戰場上的勝負,但他知道自己能夠埋下什麽樣的種子,他也願意勉力為之。而當他走下後台,迴歸他的家庭,他延續了離家之前的工作,也就是替楊家教出一個好的繼承人。他也齊家,也在能力範圍內,透過自己的力量,透過家族的力量,嚐試對時局產生影響。他不像楊大帥,一手打造出漢辰的隱忍;他也不像於遠驥,能夠在舞台上
盡情揮灑。他甚至不若漢辰、子卿,甚至是漢威,能夠直接地左右時局,上陣殺敵。但是他替楊家教出、留下一個好的繼承人;他堅持自己的主張,進而使於遠驥從反對他的想法,到能夠接受,甚至是推助他的理想。他教懂漢辰怎麽去與自己的家族相處,去接受自己的角色,讓他知道自己能夠怎麽去改變這個世界;他也給了子卿好的觀念,這樣的觀念也無疑對子卿日後的作為,甚至是悲劇,都產
生了決定性的影響。對漢威,除了生命的延續,對漢威而言,還有誰比漢辰、子卿他的影響更深?漢辰對於責任的要求,子卿對於內戰的反對,不也在在影響漢威的在思想與觀念上的養成?更不提漢威通曉的語文藝術,甚至是日後進入空軍,也是處處可見這個七叔的影子。他的早逝固然令人慨歎,我也不認為他了無遺憾(雖然與本文無關,但是我還是想羅唆兩句…秋月之於漢辰是一個遺憾,但
是娜娜之於小七,顯然是一個更大的遺憾,但是小七甚至沒有就此去開解漢辰)。但我想,他也不是一事無成的。由家至國,由國至家。他的確是留下了屬於他的痕跡,無關乎深淺,在於其延續種種。舞台
上的光鮮亮麗雖好,但他也鬆手的爽快。子卿的謝幕優雅且蕭瑟,小七,或許就是擺擺手,從台前走到台後,幫忙整理整理,悄然無聲地退出舞台吧。(太喜歡小七了…一不小心就扯了這麽多…還很偏心囧)
byk
發表人:書友080723164640556用戶類型:初級vip2008-8-97:55:55迴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