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將軍,陸達此人,有甚用處?”
一位幕僚按耐不住內心的好奇,開口詢問。
元哥舒哈哈一笑:“無用,閑棋耳。”
那幕僚終是不明白,卻不敢再多問。也許正如元哥舒所言,隻是無聊閑棋,隨便扔出去罷了。又或者,以陸達與陳三郎之間的關係,純屬用來惡心對方的。反正閑著也是閑著,聊作處理。
元哥舒背負雙手,目光內有寒霜在醞釀:“迴去吧,兵甲應該召集得差不多了,我們去涇縣。故人重逢,必有驚喜。”
……
當落日斂去了最後一縷餘暉,暮色開始席卷而上,衙門內有人點燃了燈,照出一片光明。
陳三郎從冥思中恢複迴來,吐一口氣,睜開雙眼。他的眸子,熠熠發光,比燈火還要明亮。
身子剛剛站起起來,渾身劈裏啪啦,響起一陣炒豆子般的脆鳴,整個人看上去,竟然似乎高了那麽寸許。
這番變化,好生玄奧。
不過不管變化如何,他始終還是個正常人,頓覺得饑腸轆轆,汩汩作響,五髒廟在鬧起來。便走出去,尋對方覓食。
入夜的涇縣,人跡冷清。因為難民一事,城內居民人心惶惶,生怕陳三郎承受不住壓力會開城放難民進來,於是乎還組織一班鄉紳老者到衙門請願來著。幸得陳三郎親口應諾,而後那難民確實也是在陳家莊那邊便被安排妥當了,涇縣中人紛紛放下心來。
隻是時局紛擾,終不再是以前的太平世間,誰知道什麽時候又鬧起來?到底難以睡個安穩覺,有能力的早暗暗安排,離開了涇縣,或到南陽府,或到揚州去,想著那邊是大城,肯定比涇縣好。然而這樣的人畢竟極少數,更多的難以忍受背井離鄉之苦,無處投奔,不得不留下來。內心暗暗祈禱希冀,陳三郎坐鎮本地,能夠一直保持平定安康。
這絲絲無形意念,無時不刻不朝著縣衙方向匯集凝聚,正對了陳三郎胃口,慢慢吸收過來,煉化進《浩然帛書》內去,使得修煉的速度大為增快,嚐到了甜頭。
要聚氣,首先得聚人,而聚人,便是聚人心。
以前陳三郎孤身寡人,隻是個書生,家境平凡,既無法像豪紳那般通過大量花錢來攏聚人手,也無法像名人大家那般言語珠璣,說出來的話能夠很容易地讓別人心儀折服……
唯有走上科舉之路,考取功名。有了功名在身,有了君賜名分,才算是得了地位,再外放為官,握了權柄,這才能樹立起威嚴來。繼而通過文章流傳,博取聲望;隨後治理下轄,清楚分明,一樁樁事件解決,民生滿足,漸漸擁有了聚人的根基。
時至今日,那《浩然帛書》才稱得上開始進入了修煉大道,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遺憾的是涇縣還是太小,人口不足,存在短板。
當下民心不甚穩定,到了傍晚便都收拾迴家,關門閉戶,連一些習慣於夜間經營的麵攤餛飩擔子都找不著了。
轉了一圈,見不到有東西吃,陳三郎隻得返迴家中去。麻煩留守老宅的仆從做點飯菜來,解決肚子問題。
其實他更想去找許珺的,不過許珺早有言在先,大婚前夕,兩人還是盡量不要見麵了。這讓陳三郎徒生幸福的煩惱,念及許珺可是落落大方的女子,但到了終身大事的關鍵時候,終於還是顯出了羞澀之意。
到了祖宅門外,時候還早,門隻是虛掩著,推開進去,聞到聲響的一個丫鬟走出來,見到是他,慌忙行禮。
陳三郎一擺手,說道:“我餓了,你去煮些東西來。”
那丫鬟麵露難色,晚飯剛吃過,家裏可不備有什麽食材,出去買也難以買到了,米倒是有。
陳三郎淡然道:“下米煮飯即可,家裏不是養著雞鴨嗎?殺了滾湯,切好裝盤,再上一壇酒,送到後院便行了。”
丫鬟連忙應是,下去準備了。
陳三郎轉到後院,一如故往地在水井邊上坐落,探頭觀望井中,但見井水清澈,安然無波,不見那一尾動人的嫣紅。
觀望良久,水波不興,始終不見伊人身影,不禁頗覺惆悵,低聲歎息。
“大人,飯菜備好了。”
丫鬟輕聲說道,擺開桌子,將兩碟肉擺放上來,一碟雞,一碟鴨,切得整齊,冒著熱氣,有香味繚繞,隨後又端上一大碗白米飯,以及一罐濃濃的雞湯,還有一壇酒。
陳三郎道:“你下去吧,不用侍候。”
丫鬟點頭迴答:“嗯,等大人用膳完畢,奴婢再來收拾。”退了下去。
院落清幽,樹影婆娑,牆頭有一叢不知名的花兒卻是綻開了。此時不知不覺間已經有月光升上天空,灑落光輝來,照在陳三郎身上,背後映出一個長長的影子。
忽然之際,陳三郎竟沒了胃口,徑直打開酒壇,倒了杯酒,一飲而盡。但覺滿喉辛辣,一道熱氣貫入腸腹,精神為之一振,張口吟道:“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此情此景,思緒徘迴不去,想起過往,曆曆在目,際遇變化,卻已經是翻天覆地,直如做了一場大夢。
想到了夢,就想到了那一天傍晚時分,因為放生了一尾紅鯉,卻真正做了一場荒唐大夢,那夢中所見所聞,至今仍銘刻於心,不曾絲毫忘卻。而夢中那番雄偉繁雜的景象,如同生根了似的,時不時在腦海盤旋。
正胡思亂想間,忽聞“噗嗤”一聲,有輕笑傳出。
陳三郎趕緊抬頭望去,見那邊院牆之下,花叢之間,一襲白衣浮現,潔淨勝雪。那人兒長身玉立,形體婀娜,俏生生的,臉上笑靨,一下子令得天上的月光都失去了顏色。
陳三郎不禁為之呆住,傻乎乎看著,隻喝了一杯酒,卻覺得已經醉了。凝望片刻,心神慢慢沉定下來,開口說道:“我終於看見你了,原來你在這裏。”
那少女抿嘴一笑,唇紅齒白:“見過公子,卿眉這廂有禮了!”
...
...
一位幕僚按耐不住內心的好奇,開口詢問。
元哥舒哈哈一笑:“無用,閑棋耳。”
那幕僚終是不明白,卻不敢再多問。也許正如元哥舒所言,隻是無聊閑棋,隨便扔出去罷了。又或者,以陸達與陳三郎之間的關係,純屬用來惡心對方的。反正閑著也是閑著,聊作處理。
元哥舒背負雙手,目光內有寒霜在醞釀:“迴去吧,兵甲應該召集得差不多了,我們去涇縣。故人重逢,必有驚喜。”
……
當落日斂去了最後一縷餘暉,暮色開始席卷而上,衙門內有人點燃了燈,照出一片光明。
陳三郎從冥思中恢複迴來,吐一口氣,睜開雙眼。他的眸子,熠熠發光,比燈火還要明亮。
身子剛剛站起起來,渾身劈裏啪啦,響起一陣炒豆子般的脆鳴,整個人看上去,竟然似乎高了那麽寸許。
這番變化,好生玄奧。
不過不管變化如何,他始終還是個正常人,頓覺得饑腸轆轆,汩汩作響,五髒廟在鬧起來。便走出去,尋對方覓食。
入夜的涇縣,人跡冷清。因為難民一事,城內居民人心惶惶,生怕陳三郎承受不住壓力會開城放難民進來,於是乎還組織一班鄉紳老者到衙門請願來著。幸得陳三郎親口應諾,而後那難民確實也是在陳家莊那邊便被安排妥當了,涇縣中人紛紛放下心來。
隻是時局紛擾,終不再是以前的太平世間,誰知道什麽時候又鬧起來?到底難以睡個安穩覺,有能力的早暗暗安排,離開了涇縣,或到南陽府,或到揚州去,想著那邊是大城,肯定比涇縣好。然而這樣的人畢竟極少數,更多的難以忍受背井離鄉之苦,無處投奔,不得不留下來。內心暗暗祈禱希冀,陳三郎坐鎮本地,能夠一直保持平定安康。
這絲絲無形意念,無時不刻不朝著縣衙方向匯集凝聚,正對了陳三郎胃口,慢慢吸收過來,煉化進《浩然帛書》內去,使得修煉的速度大為增快,嚐到了甜頭。
要聚氣,首先得聚人,而聚人,便是聚人心。
以前陳三郎孤身寡人,隻是個書生,家境平凡,既無法像豪紳那般通過大量花錢來攏聚人手,也無法像名人大家那般言語珠璣,說出來的話能夠很容易地讓別人心儀折服……
唯有走上科舉之路,考取功名。有了功名在身,有了君賜名分,才算是得了地位,再外放為官,握了權柄,這才能樹立起威嚴來。繼而通過文章流傳,博取聲望;隨後治理下轄,清楚分明,一樁樁事件解決,民生滿足,漸漸擁有了聚人的根基。
時至今日,那《浩然帛書》才稱得上開始進入了修煉大道,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遺憾的是涇縣還是太小,人口不足,存在短板。
當下民心不甚穩定,到了傍晚便都收拾迴家,關門閉戶,連一些習慣於夜間經營的麵攤餛飩擔子都找不著了。
轉了一圈,見不到有東西吃,陳三郎隻得返迴家中去。麻煩留守老宅的仆從做點飯菜來,解決肚子問題。
其實他更想去找許珺的,不過許珺早有言在先,大婚前夕,兩人還是盡量不要見麵了。這讓陳三郎徒生幸福的煩惱,念及許珺可是落落大方的女子,但到了終身大事的關鍵時候,終於還是顯出了羞澀之意。
到了祖宅門外,時候還早,門隻是虛掩著,推開進去,聞到聲響的一個丫鬟走出來,見到是他,慌忙行禮。
陳三郎一擺手,說道:“我餓了,你去煮些東西來。”
那丫鬟麵露難色,晚飯剛吃過,家裏可不備有什麽食材,出去買也難以買到了,米倒是有。
陳三郎淡然道:“下米煮飯即可,家裏不是養著雞鴨嗎?殺了滾湯,切好裝盤,再上一壇酒,送到後院便行了。”
丫鬟連忙應是,下去準備了。
陳三郎轉到後院,一如故往地在水井邊上坐落,探頭觀望井中,但見井水清澈,安然無波,不見那一尾動人的嫣紅。
觀望良久,水波不興,始終不見伊人身影,不禁頗覺惆悵,低聲歎息。
“大人,飯菜備好了。”
丫鬟輕聲說道,擺開桌子,將兩碟肉擺放上來,一碟雞,一碟鴨,切得整齊,冒著熱氣,有香味繚繞,隨後又端上一大碗白米飯,以及一罐濃濃的雞湯,還有一壇酒。
陳三郎道:“你下去吧,不用侍候。”
丫鬟點頭迴答:“嗯,等大人用膳完畢,奴婢再來收拾。”退了下去。
院落清幽,樹影婆娑,牆頭有一叢不知名的花兒卻是綻開了。此時不知不覺間已經有月光升上天空,灑落光輝來,照在陳三郎身上,背後映出一個長長的影子。
忽然之際,陳三郎竟沒了胃口,徑直打開酒壇,倒了杯酒,一飲而盡。但覺滿喉辛辣,一道熱氣貫入腸腹,精神為之一振,張口吟道:“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此情此景,思緒徘迴不去,想起過往,曆曆在目,際遇變化,卻已經是翻天覆地,直如做了一場大夢。
想到了夢,就想到了那一天傍晚時分,因為放生了一尾紅鯉,卻真正做了一場荒唐大夢,那夢中所見所聞,至今仍銘刻於心,不曾絲毫忘卻。而夢中那番雄偉繁雜的景象,如同生根了似的,時不時在腦海盤旋。
正胡思亂想間,忽聞“噗嗤”一聲,有輕笑傳出。
陳三郎趕緊抬頭望去,見那邊院牆之下,花叢之間,一襲白衣浮現,潔淨勝雪。那人兒長身玉立,形體婀娜,俏生生的,臉上笑靨,一下子令得天上的月光都失去了顏色。
陳三郎不禁為之呆住,傻乎乎看著,隻喝了一杯酒,卻覺得已經醉了。凝望片刻,心神慢慢沉定下來,開口說道:“我終於看見你了,原來你在這裏。”
那少女抿嘴一笑,唇紅齒白:“見過公子,卿眉這廂有禮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