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博士研究生來說,導師的重要性,是再怎麽強調也不過份的。選擇什麽樣的導師,對於大多數博士生的研究生涯,有著致命的影響。所以,導師選擇實在是太重要太重要了!高校的導師可以簡單歸納為三等。
一等導師,水平高,人品好。這種導師水平比較高,對專業領域有全麵且深入的理解。經過多年的積累,在學術圈也有一定的資源。隻要你不是太笨,基礎不是太差,跟著這樣的導師一般都能順利。導師人品好的話,幾乎把博士生當成自己家人一樣關心,生活上,思想上,無微不至,盡其所能,跟著這樣的導師,生活上基本上沒有什麽後顧這憂。
如果你天份好一點,他還能助你成為拔尖人才,把他的一些學術資源分享給你,甚至在你畢業後,在學術圈不斷幫扶你,讓你在科研這條路上走得很順利。王遠教授和展院士都屬於這類導師。
二等導師。這種導師又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人品好,但水平一般。他可能自己也剛評上博導,但是限於能力和資源有限,隻能比如學術思想,研究方法上對博士指導。如果你剛好和他一個研究方向,你可以一邊幫助他完成項目,一邊從項目成果中提煉出學術成果,一舉兩得,順利畢業。可以這種美好的願景常常不容易實現,很多時候,導師的研究內容和博士生方向不重合,博士生要靠自己去尋找研究方向,導師則在宏觀戰略和研究思路方法上幫博士生把一下關。博士生畢業幾乎全部是靠自己自學。二等導師的另一類呢,是水平高,但是人品一般。他會把師生關係理解為一種工作關係,生產關係。很多高校有陰文規定導師要有科研項目才能帶研究生。項目的背後就是經費。通過經費來支撐項目,產生科研成果。科研也是一種生產活動。研究生們喜歡把自己的導師叫做老板,我猜這某種程度上跟導師給學生發放勞務費有關。有些老教師很反感這種叫法,說這個老板的叫法,把高尚純潔的師生關係的庸俗的勞務關係,想想也有道理。叫歸叫,但確實也有一些導師把學生當作工人一般,做多少事,發多少什麽級別的論文,甚至有時候學生陰陰已經完成博士論文了,也達到學校博士畢業的相關要求。還是被導師要求再做一些事再發一些論文,因為學生發的很多論文的第一作者,是導師。
三等導師。人品差,水平高、中、低。為什麽這麽說呢。隻要人品差,無論水平高中低,都不是一個好導師。有的導師,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傭人一樣使喚,除了學業的以外,大量地幫他處理私人的雜事。有的導師,利用管理學生開題、答辯等各種程序的簽字審批權,無理地刁難學生。卡著學生不讓畢業,要求學生延期畢業為其做項目,寫論文出成果,把學生當成廉價勞動力。有的學生,對學生動輒發脾氣,辱罵,當學生當成自己的下屬或者私人物品一樣,提出無理要求,任意糟踐,最後造成師生反目。學生無力抗爭時,甚至會釀造出一些學生自殺的人間慘劇出來。這幾年,國內外關於研究生自殺的報導屢有發生,最重要的原因幾乎都是嚴重的師生矛盾,有些師生已經惡劣到如同仇人一般。
近些年隨著國內高校研究生的大量擴招,研究生數量越來越多。研究生已經無法等同於精英培養了。很多的導師濫竽充數就當了導師。實在是誤人子弟,害人不淺呢。
還有些導師自己隻在某一個領域有所特長,但是卻掛了別的專業的博導。麵對新的專業無法指導,隻能憑一些學術感覺來指導。甚至對著評價論文成果時隻會說一些空話,提不出具體意見,這個條理不清晰,這個邏輯不合理,這個係統性不強。這樣指導學生,傻子也會。有時天下最好做的事情,莫過於當博導了,隻要會不停地講一些大話,然後會簽名字就好了。
好的導師人人都想找,可是未必都能如願,好的導師是稀缺資源,稀缺自然就形成了競爭。要找到好的導師,一要看實力,二要看運氣。熱門導師報考的人自然多,他會從報考者中精挑細選。可以選那種學習很好的。或者科研能力很強的學生。比如說有一些碩士發了很好的論文。在博士導師選擇的時候,自然就有優勢。當然人情也很重要。比如你本科畢業設計跟著是哪個指導老師。這樣你讀碩士研究生的時候。就比較容易跟上這個老師。因為有人情在這裏。你碩士的時候跟著哪個老師?讀博士的時候也比較容易跟上那個原來那個老師。
我原來是選擇金校長做博導的。但是因為金校長太熱門。所以他招生的時候選擇了職位更高的、能力更強的人,因為每一個導師的名額都是有限的。那我現在跟著這個導師老田,他是從工程單位轉來高校的,工程項目比較多。但是他培養出的博士畢業極少。目前為止就兩個,要知道,他已經當了十年博導呀。換了別的老師,起碼也有十個以上。原因大概有以下幾條,老田以前在土木學院,最近才來交運學院,很多研究生不熟悉他,而且對他搞的研究方向基本不懂。脫產博士報他的很少,最後讀他的多半是在職的博士。
而在職讀博主要有兩種。一種就是官員型的博士生。他們在單位上有一定的權力和地位。為了晉升需要在學曆上有所提高。這種博士導師是很喜歡的,因為他們能給導師帶來項目資源。而這些官員型博士生也會選擇有行政地位的博導。因為這些博士生工作都非常的忙,精力也很有限,找這種有權有勢的導師,能幫助他順利完成畢業。導師們都會利用自己的關係和學生,來幫助官司員型博士早點完成論文,順利畢業。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是一種交換,用權力和資源來交換博士學曆。。
還有一種呢,就是像我和強哥這樣的高校青年教師。因為在高校工作,評職稱和申請項目都需要博士學位。另外呢,作為高校青年教師,也需要通過讀博士這個過程,來訓練自己的科研能力。我們沒有權力,沒有資源去和導師交換。甚至因為自己還要工作,有的還有家庭要照顧,無法你脫產博士那時天天待在導師身邊,隨時待命,這樣的在職博士導師其實是不太喜歡的。又不能給導師創造價價值,又要占用他的博士招生名額,有點占便宜的味道。
慚愧地說,我和強哥都有點像這種。
一等導師,水平高,人品好。這種導師水平比較高,對專業領域有全麵且深入的理解。經過多年的積累,在學術圈也有一定的資源。隻要你不是太笨,基礎不是太差,跟著這樣的導師一般都能順利。導師人品好的話,幾乎把博士生當成自己家人一樣關心,生活上,思想上,無微不至,盡其所能,跟著這樣的導師,生活上基本上沒有什麽後顧這憂。
如果你天份好一點,他還能助你成為拔尖人才,把他的一些學術資源分享給你,甚至在你畢業後,在學術圈不斷幫扶你,讓你在科研這條路上走得很順利。王遠教授和展院士都屬於這類導師。
二等導師。這種導師又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人品好,但水平一般。他可能自己也剛評上博導,但是限於能力和資源有限,隻能比如學術思想,研究方法上對博士指導。如果你剛好和他一個研究方向,你可以一邊幫助他完成項目,一邊從項目成果中提煉出學術成果,一舉兩得,順利畢業。可以這種美好的願景常常不容易實現,很多時候,導師的研究內容和博士生方向不重合,博士生要靠自己去尋找研究方向,導師則在宏觀戰略和研究思路方法上幫博士生把一下關。博士生畢業幾乎全部是靠自己自學。二等導師的另一類呢,是水平高,但是人品一般。他會把師生關係理解為一種工作關係,生產關係。很多高校有陰文規定導師要有科研項目才能帶研究生。項目的背後就是經費。通過經費來支撐項目,產生科研成果。科研也是一種生產活動。研究生們喜歡把自己的導師叫做老板,我猜這某種程度上跟導師給學生發放勞務費有關。有些老教師很反感這種叫法,說這個老板的叫法,把高尚純潔的師生關係的庸俗的勞務關係,想想也有道理。叫歸叫,但確實也有一些導師把學生當作工人一般,做多少事,發多少什麽級別的論文,甚至有時候學生陰陰已經完成博士論文了,也達到學校博士畢業的相關要求。還是被導師要求再做一些事再發一些論文,因為學生發的很多論文的第一作者,是導師。
三等導師。人品差,水平高、中、低。為什麽這麽說呢。隻要人品差,無論水平高中低,都不是一個好導師。有的導師,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傭人一樣使喚,除了學業的以外,大量地幫他處理私人的雜事。有的導師,利用管理學生開題、答辯等各種程序的簽字審批權,無理地刁難學生。卡著學生不讓畢業,要求學生延期畢業為其做項目,寫論文出成果,把學生當成廉價勞動力。有的學生,對學生動輒發脾氣,辱罵,當學生當成自己的下屬或者私人物品一樣,提出無理要求,任意糟踐,最後造成師生反目。學生無力抗爭時,甚至會釀造出一些學生自殺的人間慘劇出來。這幾年,國內外關於研究生自殺的報導屢有發生,最重要的原因幾乎都是嚴重的師生矛盾,有些師生已經惡劣到如同仇人一般。
近些年隨著國內高校研究生的大量擴招,研究生數量越來越多。研究生已經無法等同於精英培養了。很多的導師濫竽充數就當了導師。實在是誤人子弟,害人不淺呢。
還有些導師自己隻在某一個領域有所特長,但是卻掛了別的專業的博導。麵對新的專業無法指導,隻能憑一些學術感覺來指導。甚至對著評價論文成果時隻會說一些空話,提不出具體意見,這個條理不清晰,這個邏輯不合理,這個係統性不強。這樣指導學生,傻子也會。有時天下最好做的事情,莫過於當博導了,隻要會不停地講一些大話,然後會簽名字就好了。
好的導師人人都想找,可是未必都能如願,好的導師是稀缺資源,稀缺自然就形成了競爭。要找到好的導師,一要看實力,二要看運氣。熱門導師報考的人自然多,他會從報考者中精挑細選。可以選那種學習很好的。或者科研能力很強的學生。比如說有一些碩士發了很好的論文。在博士導師選擇的時候,自然就有優勢。當然人情也很重要。比如你本科畢業設計跟著是哪個指導老師。這樣你讀碩士研究生的時候。就比較容易跟上這個老師。因為有人情在這裏。你碩士的時候跟著哪個老師?讀博士的時候也比較容易跟上那個原來那個老師。
我原來是選擇金校長做博導的。但是因為金校長太熱門。所以他招生的時候選擇了職位更高的、能力更強的人,因為每一個導師的名額都是有限的。那我現在跟著這個導師老田,他是從工程單位轉來高校的,工程項目比較多。但是他培養出的博士畢業極少。目前為止就兩個,要知道,他已經當了十年博導呀。換了別的老師,起碼也有十個以上。原因大概有以下幾條,老田以前在土木學院,最近才來交運學院,很多研究生不熟悉他,而且對他搞的研究方向基本不懂。脫產博士報他的很少,最後讀他的多半是在職的博士。
而在職讀博主要有兩種。一種就是官員型的博士生。他們在單位上有一定的權力和地位。為了晉升需要在學曆上有所提高。這種博士導師是很喜歡的,因為他們能給導師帶來項目資源。而這些官員型博士生也會選擇有行政地位的博導。因為這些博士生工作都非常的忙,精力也很有限,找這種有權有勢的導師,能幫助他順利完成畢業。導師們都會利用自己的關係和學生,來幫助官司員型博士早點完成論文,順利畢業。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是一種交換,用權力和資源來交換博士學曆。。
還有一種呢,就是像我和強哥這樣的高校青年教師。因為在高校工作,評職稱和申請項目都需要博士學位。另外呢,作為高校青年教師,也需要通過讀博士這個過程,來訓練自己的科研能力。我們沒有權力,沒有資源去和導師交換。甚至因為自己還要工作,有的還有家庭要照顧,無法你脫產博士那時天天待在導師身邊,隨時待命,這樣的在職博士導師其實是不太喜歡的。又不能給導師創造價價值,又要占用他的博士招生名額,有點占便宜的味道。
慚愧地說,我和強哥都有點像這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