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幢齊高的紅磚樓中間夾出一條隻能容兩人通過的逼仄巷道,巷道前後有半人高的白色警戒線斜斜地耷拉著,勉強算是攔著出口入口表示禁止通行。
三三兩兩的無聊路人姿態或蹲或站,揣著口袋在路邊彼此閑聊。臨著四車道的大道上,街攤商販烤土豆的煙氣嫋嫋升起,還沒來得及躥高一點,被莫斯科城裏穿街走巷的硬風一吹就散了。
說起莫斯科人們的第一印象大概是克林姆林宮與紅場、能當板磚鍋蓋使喚的大列巴和“哈爾濱特產”的俄羅斯紅腸、還有粉碎了二戰德軍閃電戰神話的莫斯科保衛戰。
但許朝歌對這座千頂之城的第一印象則是這裏的風聲淒厲而冷硬,仿佛帶著高加索山脈的高聳森寒,每每吹來都讓人感覺像是有鏽蝕的鈍刀貼著臉頰擦過。
算上昂熱讓許朝歌體驗卡塞爾學院校園生活的時間,距離第一起命案發生已經過去大半個月。久到足夠讓街坊鄰居都不再把這件駭人聽聞的命案當作值得自己在人前提及的談資了。
但隨著第二起、第三起手法相同的命案發生,原本已經被警方暫時放下的第一起命案現場又形成了現在這樣外鬆內緊的格局,風言風語一時滾滾燎原。
沒有秘黨執行部清場接管案件的幫助,許朝歌的行動很簡單,先依次實地走訪三處案發現場收集線索,興許能夠用自己對混血種的敏銳感知直接逮到重返現場的兇手也說不定。
人群中長得最靚的和視線中光熱最強烈的八成是兇手。
嚼著口香糖的許朝歌站在紅磚樓的天台上,目光從底下閑聊路人扭動的腰胯間與露出的手腕處掃過。
對麵樓裏正把床單曬到窗外的俄羅斯大媽抬頭好奇地上下打量了他一眼,許朝歌抬起手中的攝像機向她迴以一個友善的微笑。
其實現在他所站天台上本來同樣有便衣盯梢,但許朝歌假裝聽不懂俄語連猜帶比劃,加上護照上顯示的入境時間戳讓對方打消了懷疑。
下樓的時候偽裝成醉酒在天台上打醉拳的魁梧漢子操著一口俄式英語告訴許朝歌“there”“dangerous”“runrunrun”。
——其實不太dangerous,畢竟對麵還有人家踏實住著。許朝歌看過喪生在這條幽長巷道中的受害人資料,按照她平常的生活軌跡分析,這裏並非最佳下手地點,曆史底蘊厚重的莫斯科老城區有大把比此地更加隱蔽破敗的場所。
警方和案卷上的分析有兩種可能,第一種是在這條巷道中兇手遇上了某種不得不下手的突發情況,比如被一路跟蹤的受害者意識到危險開始試圖甩開尾隨者、又或者兩側住戶突然發出動靜讓兇手害怕被發現而先下手為強、甚至是雙方誰兜裏的手機忽然有電話亂入打破平靜……
泥濘雪地中淩亂的痕跡可以證明受害者是掙紮逃跑過的,間接可以佐證以上猜測。但掙紮的原因也可能是因為兇手是在剃幹淨她的頭發——和紫色鳶尾花十二案一樣,第一名死者失去了頭發。
第二種可能則認為這裏就是兇手事先選定的行刑地點,屍檢報告顯示兇手用長度相同的20mnsiv號螺紋鋼分別穿透了她的眼眶、口腔、雙掌、胸膛、最後穿喉而過,巨力連帶著把整個人釘死一側紅磚牆壁上。
身後鮮血潑灑猶如赤紅壁畫。
後者的可能性更大,畢竟作案手法如此病態殘忍,極有可能是有意為之。
許朝歌最後深深看了對麵牆壁上模糊的人形血跡一眼,向著藍天白雲與遠處的紅頂城堡拍了幾張照片,收起攝像機轉身下樓。
……
有人調侃說高緯度地區一般都是隻有冬夏兩季,春秋隻在戰國前。即便現在已經是早春三月,但莫斯科的天色依舊黑得很早。
玻璃花窗外的行人低頭裹緊風衣並壓低棉帽在夜風中來去匆匆。咖啡館屋簷下溫暖的橘紅燈光被店長點燃,光芒照亮了底下還沒化幹淨冰棱,滿地雪泥漉漉。
在與咖啡館一街之隔的對麵店鋪就是兇案第二起命案現場,距離第一起命案十二公裏、兩天時間。
麵包店的烘焙師被第二天來開門的學徒發現吊死在離店麵三米多高的大廳燈盞上,他雙手被大力拉扯得脫臼,反抱著自己的背脊,滴落的血淚在他懸著的腳尖下麵淤積成小小的一灘,空洞的雙眼自然不能瞑目。
兇手手法和插鋼筋一樣幹脆,現場沒有任何生物信息遺留,附近最近的一個攝像頭在三百米外的路口,那裏車流匯聚人來人往。
結合第三位死者的信息來看,他們近半年來能夠排查到的活動軌跡沒有交集,也不存在快遞員、外賣小哥、出租車司機這種流動作案可能。並且他們人際關係互不重疊,基本上可以確定就是隨機動手。
但這起案件就吊詭這裏,原本就算是隨機動手,比如廣為人知開膛手傑克和智能木馬案……他們的動手目標總有一個標準。
前者選擇風塵女子下手,認為自己秉持神聖的旨意在淨化世間汙濁;相反後者則因為自己扭曲的欲望而全部選擇未成年男性為目標。
也許紫色鳶尾花兇手的動機天底下隻有昂熱知道,但他忘了。
許朝歌喝完了咖啡起身結賬,走出店門後無聲地歎了口氣,指望常規層麵的刑偵手段大概率是無用的,畢竟他們現在還死盯著第二起命案糾結兇手是怎麽不依靠外力把一個重達一百八十斤的成年男性掛上三米多高的吊燈上。
危險混血種的力量用在這種地方簡直就是降維打擊,柯南口中的完美犯罪確實不存在,但在常人眼中的完美犯罪卻並非不可能實現。
類似開發程度夠高的‘冥照’擁有者走到背後捅刀子,被捅的人環顧四周後還奇怪哪來的人和刀。
其實檔案文件上原本也有懷疑對象,比如七十多年前那個廚師的三位養子,但一一排查後發現,他們不僅分散在歐洲各國,並且全都已經去世了。向他們的子孫後代問起,甚至不知道他們的父親是被收養的孤兒出生。
莫斯科2006年的常住人口已經超過1000萬,間隔兩天的作案時間足夠讓兇手的活動範圍囊括整個城區和大半郊區。即便許朝歌有類似血係結羅分辨混血種的能力,但也不可能在半個月之內看遍千萬人。
“也許您是薩特努斯?帕帕斯先生嗎?”正在許朝歌思忖間,咖啡店裏有人追出來用英文叫住了許朝歌,“有人拜托我們咖啡館轉交一封信給您。”
正準備走訪第三處案發現場的許朝歌轉身接過信件還麽來得及提問,遞給他信件的服務生不好意思地先一步開口解釋。
“額……抱歉先生。”服務生解釋,“這封信是一個月前一位客人放在我們這裏的,他說在一個月後交給來這裏喝茶的薩特努斯先生。當時我們問他薩特努斯先生有什麽特征我們該如何確保成功送到。但他迴答說沒有特征也不需要保證,隻要我們認為哪位男性顧客順眼,那麽他就可以是薩特努斯。”
“雖然很冒犯,但我在給您送咖啡的時候不小心瞟到了您的護照並非有意。”服務員微微躬身道歉,轉身退迴了咖啡館中。
許朝歌撕開了信封,裏麵是一張信紙,信紙中夾著的是一張提前預訂好了的火車票。
從莫斯科跨越九千多公裏至海參崴的西伯利亞大鐵路通票。
這是無聲的邀請。
三三兩兩的無聊路人姿態或蹲或站,揣著口袋在路邊彼此閑聊。臨著四車道的大道上,街攤商販烤土豆的煙氣嫋嫋升起,還沒來得及躥高一點,被莫斯科城裏穿街走巷的硬風一吹就散了。
說起莫斯科人們的第一印象大概是克林姆林宮與紅場、能當板磚鍋蓋使喚的大列巴和“哈爾濱特產”的俄羅斯紅腸、還有粉碎了二戰德軍閃電戰神話的莫斯科保衛戰。
但許朝歌對這座千頂之城的第一印象則是這裏的風聲淒厲而冷硬,仿佛帶著高加索山脈的高聳森寒,每每吹來都讓人感覺像是有鏽蝕的鈍刀貼著臉頰擦過。
算上昂熱讓許朝歌體驗卡塞爾學院校園生活的時間,距離第一起命案發生已經過去大半個月。久到足夠讓街坊鄰居都不再把這件駭人聽聞的命案當作值得自己在人前提及的談資了。
但隨著第二起、第三起手法相同的命案發生,原本已經被警方暫時放下的第一起命案現場又形成了現在這樣外鬆內緊的格局,風言風語一時滾滾燎原。
沒有秘黨執行部清場接管案件的幫助,許朝歌的行動很簡單,先依次實地走訪三處案發現場收集線索,興許能夠用自己對混血種的敏銳感知直接逮到重返現場的兇手也說不定。
人群中長得最靚的和視線中光熱最強烈的八成是兇手。
嚼著口香糖的許朝歌站在紅磚樓的天台上,目光從底下閑聊路人扭動的腰胯間與露出的手腕處掃過。
對麵樓裏正把床單曬到窗外的俄羅斯大媽抬頭好奇地上下打量了他一眼,許朝歌抬起手中的攝像機向她迴以一個友善的微笑。
其實現在他所站天台上本來同樣有便衣盯梢,但許朝歌假裝聽不懂俄語連猜帶比劃,加上護照上顯示的入境時間戳讓對方打消了懷疑。
下樓的時候偽裝成醉酒在天台上打醉拳的魁梧漢子操著一口俄式英語告訴許朝歌“there”“dangerous”“runrunrun”。
——其實不太dangerous,畢竟對麵還有人家踏實住著。許朝歌看過喪生在這條幽長巷道中的受害人資料,按照她平常的生活軌跡分析,這裏並非最佳下手地點,曆史底蘊厚重的莫斯科老城區有大把比此地更加隱蔽破敗的場所。
警方和案卷上的分析有兩種可能,第一種是在這條巷道中兇手遇上了某種不得不下手的突發情況,比如被一路跟蹤的受害者意識到危險開始試圖甩開尾隨者、又或者兩側住戶突然發出動靜讓兇手害怕被發現而先下手為強、甚至是雙方誰兜裏的手機忽然有電話亂入打破平靜……
泥濘雪地中淩亂的痕跡可以證明受害者是掙紮逃跑過的,間接可以佐證以上猜測。但掙紮的原因也可能是因為兇手是在剃幹淨她的頭發——和紫色鳶尾花十二案一樣,第一名死者失去了頭發。
第二種可能則認為這裏就是兇手事先選定的行刑地點,屍檢報告顯示兇手用長度相同的20mnsiv號螺紋鋼分別穿透了她的眼眶、口腔、雙掌、胸膛、最後穿喉而過,巨力連帶著把整個人釘死一側紅磚牆壁上。
身後鮮血潑灑猶如赤紅壁畫。
後者的可能性更大,畢竟作案手法如此病態殘忍,極有可能是有意為之。
許朝歌最後深深看了對麵牆壁上模糊的人形血跡一眼,向著藍天白雲與遠處的紅頂城堡拍了幾張照片,收起攝像機轉身下樓。
……
有人調侃說高緯度地區一般都是隻有冬夏兩季,春秋隻在戰國前。即便現在已經是早春三月,但莫斯科的天色依舊黑得很早。
玻璃花窗外的行人低頭裹緊風衣並壓低棉帽在夜風中來去匆匆。咖啡館屋簷下溫暖的橘紅燈光被店長點燃,光芒照亮了底下還沒化幹淨冰棱,滿地雪泥漉漉。
在與咖啡館一街之隔的對麵店鋪就是兇案第二起命案現場,距離第一起命案十二公裏、兩天時間。
麵包店的烘焙師被第二天來開門的學徒發現吊死在離店麵三米多高的大廳燈盞上,他雙手被大力拉扯得脫臼,反抱著自己的背脊,滴落的血淚在他懸著的腳尖下麵淤積成小小的一灘,空洞的雙眼自然不能瞑目。
兇手手法和插鋼筋一樣幹脆,現場沒有任何生物信息遺留,附近最近的一個攝像頭在三百米外的路口,那裏車流匯聚人來人往。
結合第三位死者的信息來看,他們近半年來能夠排查到的活動軌跡沒有交集,也不存在快遞員、外賣小哥、出租車司機這種流動作案可能。並且他們人際關係互不重疊,基本上可以確定就是隨機動手。
但這起案件就吊詭這裏,原本就算是隨機動手,比如廣為人知開膛手傑克和智能木馬案……他們的動手目標總有一個標準。
前者選擇風塵女子下手,認為自己秉持神聖的旨意在淨化世間汙濁;相反後者則因為自己扭曲的欲望而全部選擇未成年男性為目標。
也許紫色鳶尾花兇手的動機天底下隻有昂熱知道,但他忘了。
許朝歌喝完了咖啡起身結賬,走出店門後無聲地歎了口氣,指望常規層麵的刑偵手段大概率是無用的,畢竟他們現在還死盯著第二起命案糾結兇手是怎麽不依靠外力把一個重達一百八十斤的成年男性掛上三米多高的吊燈上。
危險混血種的力量用在這種地方簡直就是降維打擊,柯南口中的完美犯罪確實不存在,但在常人眼中的完美犯罪卻並非不可能實現。
類似開發程度夠高的‘冥照’擁有者走到背後捅刀子,被捅的人環顧四周後還奇怪哪來的人和刀。
其實檔案文件上原本也有懷疑對象,比如七十多年前那個廚師的三位養子,但一一排查後發現,他們不僅分散在歐洲各國,並且全都已經去世了。向他們的子孫後代問起,甚至不知道他們的父親是被收養的孤兒出生。
莫斯科2006年的常住人口已經超過1000萬,間隔兩天的作案時間足夠讓兇手的活動範圍囊括整個城區和大半郊區。即便許朝歌有類似血係結羅分辨混血種的能力,但也不可能在半個月之內看遍千萬人。
“也許您是薩特努斯?帕帕斯先生嗎?”正在許朝歌思忖間,咖啡店裏有人追出來用英文叫住了許朝歌,“有人拜托我們咖啡館轉交一封信給您。”
正準備走訪第三處案發現場的許朝歌轉身接過信件還麽來得及提問,遞給他信件的服務生不好意思地先一步開口解釋。
“額……抱歉先生。”服務生解釋,“這封信是一個月前一位客人放在我們這裏的,他說在一個月後交給來這裏喝茶的薩特努斯先生。當時我們問他薩特努斯先生有什麽特征我們該如何確保成功送到。但他迴答說沒有特征也不需要保證,隻要我們認為哪位男性顧客順眼,那麽他就可以是薩特努斯。”
“雖然很冒犯,但我在給您送咖啡的時候不小心瞟到了您的護照並非有意。”服務員微微躬身道歉,轉身退迴了咖啡館中。
許朝歌撕開了信封,裏麵是一張信紙,信紙中夾著的是一張提前預訂好了的火車票。
從莫斯科跨越九千多公裏至海參崴的西伯利亞大鐵路通票。
這是無聲的邀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