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堅持住,外麵的妖道戰傀沒剩多少了,我們有堅固的城牆,殺光他們就是勝利!


    平南王已經離開,妖道李長青不會再往我們這裏投放戰傀,殲滅這一千多蒙古戰傀,我們就能活下去!


    殺戰傀!活下去!!!”


    李二狗安排的心腹將領們,在城牆上不斷巡視喊話,鼓勵士氣。


    理所當然的,這些話都是李二狗和眾多心腹將領商量出來的!


    李二狗或者說大部分清軍武官都很清楚,他們手底下的兵戰鬥力並不比妖道李長青召喚的戰傀弱,之所以屢戰屢敗,是因為心氣上被打垮了。


    因為所有人都不知道妖道李長青會投放多少波戰傀,在清軍官兵眼裏,有一個固有印象,妖道李長青一旦投放戰傀,就會源源不斷,數量無窮無盡。


    自然而然的,清軍官兵哪怕神威附體,也會被妖道李長青投放的戰傀活生生耗死!


    既然怎麽打都打不過,清軍上下自然在麵對妖道李長青的戰傀時,不敢去拚命。


    拚命是必死無疑,不拚命跑路還有一線生機,怎麽選還用思考麽?


    大清又不是清軍官兵的信仰,他們自然不甘心犧牲自我成全他人。


    於是,就造成了清軍官兵一遇到妖道戰傀,立馬土崩瓦解,人人自保不敢戰的情況。


    正因如此,李二狗等清軍武官知道,想要讓麾下士卒賣力打仗,首先要打消他們必敗無疑的信念。


    打消這個信念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讓麾下的官兵相信自己殲滅這一波妖道戰傀後,不會再出現源源不斷的其他妖道戰傀。


    所以,李二狗派人將平南王尚可喜已經跑路的消息拿出來,告知那些城牆上拚命的士卒,讓他們放心殺敵,殲滅眼前的敵人大家就能取得最終勝利!


    城外的蒙古騎兵也很配合,那個蒙古林登萬殲滅殺光城外的清軍後,看著一座裝滿活人的大城擺在麵前,還繳獲了不少清軍遺留的攻城雲梯,幹脆讓蒙古騎兵下馬攻城。


    這可真是夠頭鐵的。


    區區一千多蒙古騎兵,就敢攻打一座駐軍上萬的大城!


    除了係統敵軍林登萬外,正常人能幹出這種事?


    不過這也算是林登萬們的一大特色——無所畏懼。


    這一特色既是清軍恐懼來源之一,也使得清軍在智商上蔑視妖道戰傀。


    如果不是妖道戰傀的投放數量沒有明確上限,清軍根本不會把妖道戰傀當成無敵一般的存在。


    清軍士卒聽到這些喊話後,想一想覺得挺有道理,平南王尚可喜都跑路了,那個妖道李長青應該不會繼續‘盯著’這裏吧。


    也就是說,大家把外麵那些腦殘到用一千多人攻打上萬人城池的戰傀消滅,就能活下去了!


    活下去,已經成為此時清軍官兵心中的執念。


    原因無他,跟妖道戰傀打仗太殘酷了,沒法投降不說,戰傀還喜歡追殺!


    士氣恢複的清軍跟無腦攻城的蒙古騎兵對抗,很快就占據了絕對上風,雖說不時有清軍士卒被蒙古騎兵的箭矢射中,但大家都在咬牙堅持著,不放一名蒙古騎兵登城。


    在絕對的火力優勢和城牆遮護下,蒙古林登萬手底下的係統敵軍士兵損失殆盡,這個蒙古林登萬看到麾下所有士卒都斃命後,仿佛完成了使命一般,嗚哇亂叫著抽出自己的佩刀,發起了孤雄衝鋒,然後被清軍一輪排射打成了篩子……


    至此,所有蒙古騎兵的屍首瞬間消失不見。


    看到這一幕的清軍官兵緊張的注視著城上城下,沒人放下武器放鬆,隨時做好戰鬥的準備。


    這種狀態一直持續到午飯時間才解除。


    不過即便解除了全軍戒備的狀態,李二狗謹慎起見仍然采取輪換製度,一半人吃飯另一半人警戒,吃完以後再換班。


    由此可見,妖道戰傀在這些清軍心理留下了多大的陰影麵積。


    不過李二狗還真賭對了,遠在廣州城的李長青,看到小地圖上代表平南王尚可喜的大紅點,再次分裂為兩個小紅點後,就沒有再投放戰傀。


    上次投放的明軍戰傀連幾萬清軍都沒擋住,李長青可不敢對僅僅隻是小紅點的清軍投放。


    總不能每一次都指望會有‘幸運’的宗族武裝,剛好伏擊打劫係統敵軍吧。


    縣主廣誌派人來廣州城請罪的時候,自然也帶來了他們殲滅係統敵軍的詳情。


    李長青知道那是一場地形對宗族武裝十分有利的伏擊,並且宗族武裝還裝配了大量火銃和弓弩,擁有係統敵軍三倍多的兵力優勢!


    伏擊剛開始,就用遠程投射武器殲滅了過半係統敵軍!


    即便如此,宗族武裝仍然在後續的肉搏中,被係統敵軍殺死了一百多人!


    要知道,真正抵近肉搏的明軍,總數還不足百人呢!


    並且肉搏中,宗族武裝一直都是以多打少。


    由此可見,係統敵軍相比於宗族武裝的戰鬥力高出多少。


    如果不是當時係統敵軍攜帶的戰利品過於豐厚,見識到係統敵軍戰鬥力的宗族武裝,恐怕根本不會去拚命,早就撤退了。


    係統敵軍本身戰鬥力就堪比這個時代的精銳部隊,又有悍不畏死的士氣加成,再加上帶有頭腦的指揮官林登萬,戰鬥力根本不是這個時代同等人數的清軍能匹敵的,更別提連清軍都不如的民間武裝力量了。


    按照李長青的估測,他如果此時在沒有紅點的位置投放係統敵軍,對方絕對可以輕鬆殺到廣州城下,無論多少支宗族武裝都不可能攔得住。


    蒙古騎兵被殲滅後,李長青抽中的是蒙古弓箭手。


    剛看到名字的時候,李長青驚喜萬分,以為自己抽取到了騎兵兵種模版!


    那豈不是說可以直接具現化千匹戰馬?


    結果點進去一看,真就是蒙古弓箭手,無馬的那種……


    氣的李長青直接把蒙古弓箭手的兵種模版換成了20點生命精華。


    此時的正規軍普遍都身穿鐵甲,盾牌也屬於常備武器,弓箭的殺傷力實在是太弱了,任何一個訓練有素的正規軍,都能很好的防禦箭雨。


    這也是火器大行其道的原因之一。


    單憑弓箭手訓練成本的問題,根本不足以讓排隊槍斃時代完全淘汰掉弓箭這種射速足以碾壓火銃的武器。


    如果是強弓的話,拋射的有效距離是要高於鳥銃這種火銃的,甚至足以跟更先進的燧發槍匹敵。


    命中率方麵,雙方都是半斤八兩,箭雨拋射和燧發槍齊射依靠的都是麵打擊,甚至弓箭還能依靠射速碾壓燧發槍。


    然而,成本和破甲兩大缺陷,卻讓弓箭變的越來越不盡人意。


    弓箭射敵人,本來致死率就不高,破甲能力又被火器碾壓,統治集團自然會大規模拋棄弓箭采用火器。


    甚至連精銳的弓箭手編製都不再保留。


    近代史中的不列顛就是典型例子,不列顛原本全民練習長弓,不列顛長弓手聞名全歐洲,最後卻徹底取消了長弓手的建製,就是因為弓箭已經被時代所淘汰。


    原本弓箭手麵對重裝騎兵,還能依靠射馬來攻擊,後來連馬都開始披甲了,箭矢變成了撓癢癢的裝備。


    麵對步兵大陣時,箭雨更是變成了笑話,一群身披鐵甲的甲士隻需要舉起手中的大盾,組成羅馬時代就有的龜甲陣,箭雨就會失效!


    弓箭手們耗費大量的臂力射出去的箭矢,全都做了無用功不說,還大大降低了他們近戰肉搏的續航能力,傻子都知道火槍更好用。


    身披重甲的步兵敢無所畏懼的朝弓箭手集群衝鋒,但他們敢朝著火槍兵集群衝鋒麽?


    火槍出現後,重步兵身上的甲胄無法提供足夠的防護力,自然也就變成了累贅,這就是為何18世紀的歐洲常備陸軍,全都穿著花裏胡哨的呢絨大衣軍裝的緣故。


    戰爭是最好的實踐,那些鼓吹弓箭比火槍厲害的人,都是認為自己的智商可以碾壓近代史所有歐洲大帝的人……


    歐洲打了幾百年戰爭摸索出來的排隊槍斃戰術,被貶得一文不值,殊不知東方文明就是從排隊槍斃時代被西方列強全麵趕超,乃至碾壓的!


    後來的鴉片戰爭,西方文明更是用看起來很傻缺的排隊槍斃戰術,把滿清自以為天下無敵的騎射和步射戰術打得他姥姥都不認識……


    這就是李長青為何蔑視弓箭手的原因。


    跟訓練成本什麽的沒關係,他不用在意訓練成本的問題,李長青在意的是實戰效果。


    如今在東方天下,遍地都是鐵甲的前提下,弓箭真的不如火槍好用。


    就算是清軍中,弓箭手的比例都遠遠低於火銃,沒有全麵配備鳥銃,隻是因為不想花那麽多錢而已……


    “現在廣東省境內隻剩下兩個紅點了,其中一個還在北逃,不知道是不是平南王尚可喜又丟掉了自己的部下逃跑。


    不管怎麽看,現在廣東省境內都是我建立的大唐一家獨大,沒有了清軍的阻攔,鎮東鎮西兩支軍隊掃平廣東省隻剩下時間問題。


    是時候擴大一下中央直轄的地盤了。”


    李長青關上了小地圖,讓身邊侍候的雪女去召集內閣大臣開會。


    此時的大唐帝國中樞龜縮在廣州城內,內閣大臣都居住在廣州城中一個街區,開會十分便捷。


    經曆了這段時日的體製建立,李長青手中的草台班子已經完全搭建起來,被他任命為內閣大臣的心靈控製目標,也都熟悉了自己的工作。


    他們或許在自己的崗位上沒有太出眾的能力,但至少可以維持整個中樞朝廷的運轉,這就足夠了。


    最重要的是,這些被心靈控製的內閣大臣,都心向李長青,不會為了中飽私囊侵吞國家財富,甚至對手底下膽敢挪用公款的官吏深惡痛絕,隻要被發現了,不管是不是被自己培植起來的心腹,都會遭到內閣大臣的嚴厲懲罰。


    如今的大唐帝國政體很簡單,就是以內閣為主幹分出一些細小的枝杈,管理中央那點地盤,外麵的封建主們都是自成一體,和大唐中央的聯係僅僅隻是上繳稅賦。


    類似於藩臣朝貢的體製,隻不過李長青從來不迴禮罷了。


    內閣大臣到齊後,李長青朗聲開口道:


    “今天叫大家來,是因為廣東省境內的清軍已經基本被肅清,可以執行下一步戰略規劃了。”


    李長青來到手下人從清廷衙門那裏繳獲來的廣東省大地圖旁,對上麵標注的大城和軍事通道要點指道:


    “我們現在雖然缺乏行政官員,但也不能隻龜縮在廣州城這點地方。


    廣東省境內的大城和交通要點,都必須納入到中央朝廷的掌控中。


    接下來大家草擬一份文書,我們大唐帝國要重開科舉!”


    擴張朝廷中央直轄的地盤,對李長青而言並不是什麽難事,難點在於他手裏沒有多少骨幹人才去建立地方行政部門。


    沒有完善的地方行政部門,怎麽收稅和治安組織生產?


    如果把那些大城管的一團糟,收不上來幾個稅錢,還不如繼續任由那些地方的宗族豪紳占據。


    至於開科舉自然是為了籠絡讀書人。


    治理天下總不能靠著一群隻會砍人卻不識字的大老粗吧!


    真要是讓那些砍人不眨眼的人當了地方官,不知道要禍禍死多少平頭老百姓。


    治民是不能一味用暴力解決問題的。


    李長青建立的帝國時間終歸太短,還沒有開發出屬於自己的一套考試機製,自然要利用這個時代讀書人對科舉製度的向往來挑選人才。


    李長青也不要求過來應試的讀書人是什麽八股文高手,能把時政策略弄明白,不是一個糊塗官就足夠了。


    李長青雖然名義上舉行的是大唐科舉,實際上考試內容跟八股文完全沒關係,考得全都是白話文,詩詞歌賦的題都不打算出。


    當然,更不可能有什麽數理化……


    當官的不需要明白數理化啊!


    李長青下達的命令是,科舉考試的題目必須都貼合現在的時局,多考策論和從戰略角度來思考局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這個大清不對勁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吐槽是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吐槽是福並收藏這個大清不對勁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