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佬輝,我們潮州人可是被那個妖道李長青折騰慘了。


    他仗著自己妖術驚天,硬是逼著潮州各地的宗族上繳足足十年的稅。


    隻聽說過往後收稅的,還頭一次遇到往前十年補繳稅額的事情,這跟搶劫有啥區別?


    廣東省剛安穩下來沒多少年,就出了個妖道李長青,這是把我們往死路上逼啊!”


    “那個妖道李長青,不光禍禍潮陽縣境內的宗族,連潮州府其他州縣的鄉都宗族都不放過。


    他看到大家夥都怕他,現在派來收稅的人連十個都沒有,要求我們自己派人把糧餉運到潮陽縣縣城去!


    在潮州府境內的清軍也是個慫貨,不管我們遞多少銀子,那些清軍將領都隻拿錢不辦事,說什麽需要等待援軍到達才能動手。


    完全把我們當二傻子糊弄。


    誰不知道現在廣東省的平南王府都開始撤離廣州城了?


    哪還有什麽援兵啊!


    這幫滿清韃虜,我看就是被妖道李長青打怕了!”


    “大佬輝,潮州這裏大家夥都聽您的,現在清廷不願意救我們,妖道李長青拿著鈍刀子在我們身上割肉,我們不能就這麽眼睜睜看著鄉親父老,淪為妖道李長青和清廷之間戰爭的犧牲品啊!”


    …………


    坐在上首位的邱輝看著下麵七嘴八舌的潮州宗族長老,語氣平淡的反問道:“你們想要跟妖道李長青打仗麽?”


    此話一出,場麵頓時變得安靜下來。


    他們要是有這個膽子,還會跑到邱輝麵前訴苦?


    邱輝是這個平行世界中潮州乃至整個廣東省境內,黑白通吃的頂級豪紳。


    手底下有上千杆火銃幾千個跟著他混飯吃的精壯漢子,還有數十門自製的土炮,廣東省境內的土匪山賊,沒人敢不給邱輝幾分薄麵。


    說白了,邱家就是廣東省境內最大的灰色勢力!


    當然,明麵上,邱輝是一名‘合法’的商人。


    這個邱輝在南明被滿清痛毆的時候,是一個典型的牆頭草,南明時期他是忠肝義膽的地方義士頭領,除了不親自下場外,南明朝廷的任何要求都好商量。


    清軍打過來後,邱輝立馬搖身一變,成為清軍的急先鋒,把不少曾經共事過的宗族豪紳一股腦滅了不說,還順帶著侵吞他們的田產家業,成為廣東省的一方霸主。


    然而,邱家崛起後,卻沒有對那些前明義士趕盡殺絕,反倒是私下裏廣交江湖朋友,甚至還隱蔽的出手給錢給糧,為那些前明反清義士續命。


    讓自己在漢人群體中贏得了好名聲。


    當然,這麽做不可能一直隱瞞下去,後來被清廷發現,邱家又開始展開白銀攻勢,順帶著亮出自己的肌肉來。


    上千杆火銃數十門自製土炮,外加幾千名壯丁的擁護,廣東省的地方官一看,剿滅起來太費勁!


    更何況,不剿滅的話,年年有上貢。


    再加上還有那些前明餘孽匪患沒有滅掉,清廷的地方官府自然而然的就默認了邱家這種土霸主的存在。


    而邱家對那些匪寇暗地裏的支持也十分豪義,把這些土匪山賊頂在前麵,讓廣東省的清廷地方衙門‘有匪可剿’。


    當然,邱家支持匪寇也不是隻出不進的買賣,那些匪寇的戰利品,基本上都是在邱家控製的堂口黑市上銷贓,邱家的走私貿易做的飛起,其中利潤隻有邱家自己人知道。


    不過,邱家最大的利益鏈條,還是在廣東省境內黑白兩道通吃的人脈。


    無論是清廷官場上的人有私事需要解決,還是那些匪寇需要江湖救急,都會率先找上邱家。


    而邱家的辦事效率,讓邱家的名聲進一步提升,已經不再是單純意義上的‘灰色勢力’了。


    於是,李長青那麵一動手,苦不堪言的宗族豪紳們就派人來到邱輝這裏尋求解決辦法。


    顯而易見的,解決辦法不可能是起兵打過去,這些潮州的宗族豪紳如果有這個膽子,早就去幹了,還用得著來找邱輝當老大?


    “你們是想讓我出頭,跟妖道李長青說和是吧。”


    邱輝何等人物,自然能看得出來這些隻知道訴苦的宗族豪紳們真正的目地。


    果不其然,下麵頓時響起一片馬屁聲,反正邱輝的身份本就比他們高,雖然大家都是地方豪紳,但邱輝屬於廣東省境內扛把子級別的豪紳,跟他們還是有明顯差距的。


    低頭做小,說一說漂亮話恭維一下,不丟人。


    “能為潮州人做事,我邱輝自然當仁不讓,但妖道李長青的胃口想必大家也清楚。


    我邱家雖然家大業大,但也有幾萬張嘴需要吃飯,光靠我邱輝一人,可填不飽妖道李長青的肚皮。


    現在連清軍都怕他,我們這些低頭吃飯的人,也隻能用一些黃白之物來擋災了。


    大家如果願意,我就牽個頭,跟妖道李長青見一麵,談一談。


    想必,他也不願意讓這潮州府生靈塗炭,那麽做對他沒什麽好處。


    如何?”


    很快,潮州的眾多豪紳就在邱輝的主持下分配好了各自需要出的‘禮品’份量。


    邱家雖說是整個廣東省的頂級豪紳,但邱家的根基還是在潮州府,畢竟邱家本來就是潮州人嘛。


    所以,某種意義上,這些潮州的宗族豪紳,都是邱家的老鄉,也是最願意給邱家麵子的宗族勢力。


    如今的大清治下,清廷的法令到了縣一級就戛然而止,再往下的鄉村都是宗族士紳統治,鄉村的平民百姓遇到糾紛了,也不會去縣衙敲冤鼓,而是找當地的宗族士紳之類的話事人來評判。


    說白了,這就是宗族法庭。


    當然,這不是說大清對地方的控製力弱,古往今來,曆朝曆代都是這麽過來的,法不下鄉屬於傳統。


    誰叫這個時代的科技生產力太落後,下鄉建立統治根基的成本過高呢?


    更何況,法雖然不下鄉,但州縣一級的地方衙門主政官員,跟那些鄉下宗族士紳之間都有聯係。


    別看那些鄉下宗族士紳能掌控普通村民的生死大權,但他們在朝廷任命的縣太爺麵前,還是要夾起尾巴做人。


    所謂的破家縣令滅門知府,指的就是地方官們的權力。


    破滅的不是尋常老百姓,而是這些有一定勢力的宗族士紳之家。


    朝廷就是依靠這種方式,管控全國的,鄉下雖然沒有被納入掌控中,但隻要能管好那幫鄉下的宗族士紳,就足以將稅賦收取上來。


    然而,此時的大清剛平定天下不久,所以地方宗族士紳明顯分為兩類。


    一類為宗族,一類為士紳。


    士紳其實就是依靠讀書科舉當官崛起的地方土財主,這個群體雖然在鄉下擁有莫大權威,但都是一家一姓的大戶人家,奴役百姓依靠的不是武力,而是‘朝中有人’的背景身份。


    也就是俗稱的以權壓人。


    而宗族則完全不同,比起士紳階級,宗族是有自己武裝力量的地方豪族!


    是一個族群,而不是一家一姓的大戶!


    宗族往往不是依靠家中有人當官來獲得權力,而是依靠傳統禮法和宗族武力來管理生民。


    比起要依賴於朝廷才能作威作福的士紳階級,宗族無疑是一個‘小朝廷’。


    那些如同塢堡一般的鄉都,就是一個個宗族的‘首都’。


    是宗族中的大戶長老們居住和裁判的政治中心。


    可別小看這些宗族小朝廷,在和平年代,一個宗族動輒能擁有幾千上萬人口基數,堪比一座縣城的常住居民人口數量。


    哪怕是在戰亂時期,拉出來幾百名武裝壯丁也不是難事(畢竟戰亂時期人口少)。


    像是邱家這種頂級宗族豪門,更是能直接和間接控製數萬人口的生計!


    毫不誇張的說,在地方上,宗族的權力僅次於朝廷。


    哪怕是那些江湖門派,都不敢輕易得罪擁有武裝力量的宗族勢力。


    理所當然的,朝廷自然更喜歡士紳這種控製鄉下的勢力,而不是宗族!


    所以,在開發程度較高的省份,士紳階級才是主體,這都是曆朝曆代努力過的結果。


    而在那些開發年限不太長久,民風彪悍的省份,宗族才是控製鄉下的群體。


    比如說天南之地的兩廣、福建、雲貴等省份。


    那些土司其實就是還沒有被同化的宗族。


    宗族中的平民百姓,人權比士紳階級控製下的佃戶更多一些。


    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宗族內部往往會盡可能做到平衡,而不是如同士紳階級那般,肆意欺壓老百姓,聚攏財富供一家一姓大戶享受。


    宗族具備明顯的地域特色,排外性很強,哪怕是邱家這種已經名揚廣東省的頂級豪族,也會偏幫潮州老鄉。


    這就是宗族的關係紐帶。


    也是為何廣東省中的鄉下宗族,會擁有大量塢堡和火器的原因。


    當然,如今被清軍屠過一遍又一遍的廣東省境內,還能生存下來的宗族,都已經剪了辮子,是清廷的‘順民’。


    就算是私下裏支持過前明餘孽的邱輝,腦後也是一小撮金錢鼠尾辮子。


    這是他們的生存之道。


    宗族的勢力主要分布在鄉村,所以一直盯著州府和縣城的李長青,並沒有察覺到宗族勢力的強大。


    他畢竟隻是一個穿越客。


    那些官府典籍中,也不會明確記錄上不得台麵的宗族勢力。


    事實上,宗族跟士紳階級差不多,也是遵循強者為尊的硬道理,那種願意為了民族大義硬扛到底的宗族,最後都免不了覆滅一途,下場無非就是被其他順應大勢的宗族吞並瓜分。


    因為宗族是以地域劃分而不是以姓氏劃分,所以吞並起來更容易一些。


    兩日後,待在潮陽縣縣城中的李長青,突然收到管理新附軍的閻定軍匯報。


    “大將軍,我們擴大‘納稅’的範圍後,潮州境內的鄉下宗族推舉出一位名叫邱輝的頂級豪紳,想要跟大將軍見上一麵。”


    “哦?


    他們想要做什麽?”


    李長青下意識的將鄉下宗族當成了那些富紳大戶人家。


    某種意義上,李長青的這種認知也沒錯,有資格派出代表的,必然都是宗族中的話事人級別。


    這種家庭雖然沒有如同士紳階級一般,大肆侵吞老百姓的田產,但宗族中的普通人都要定期‘上貢’,相當於向這些話事人家族繳納稅賦。


    “迴稟大將軍,他們想要獻上一份薄禮,讓我們給潮州人留下一條生路。”


    “嗬嗬,這就代表潮州人了?


    我們收稅的對象都是那些大戶人家,又不是去老百姓家裏搶口糧,他們是在求我們少收點‘漢奸稅’吧。”


    漢奸稅是伐清軍中私下裏的叫法,畢竟這種稱唿太過難聽,上不得大雅之堂……


    現在能保留家業的大戶人家,有一個算一個,都夠得上漢奸的罪名,清廷或許不會去找升鬥小民的麻煩,但有一定影響力的大戶人家,想要不遭受清軍荼毒,必然都是交過‘投名狀’的。


    所以,說那些大戶豪紳是漢奸,從道義的角度上來講是沒錯的。


    然而,在人性的角度上來看就站不住腳了。


    畢竟人性都是貪生怕死的,明知道打不過還不下跪做小,那跟送死有啥區別?


    這個平行世界的東方可沒有誕生民族主義信仰。


    識時務者為俊傑才是大家認同的真理。


    因此,這些曾經向清廷下跪的大戶豪紳,隻是做了大多數人都會做的事情,說他們是漢奸沒錯,但這也符合人性。


    就像李長青上輩子那個社會,人人都知道戰爭一開,最先跑的肯定都是有錢的資本家,但也沒看到法庭去製裁這些資本家啊。


    人家隻是逃命跑路,又沒有觸犯法律,你可以在道德上指責他們,但沒有資格去審判他們!


    所以,潮州府境內的宗族豪紳,並沒有認為自己曾經對滿清韃虜下跪過是錯誤,隻是認為妖道李長青缺錢缺物資,拿漢奸稅當借口勒索他們而已。


    妖道李長青拳頭大,所以潮州的宗族豪紳隻能認下這個啞巴虧,選擇走曲線救宗族的路子。


    把大佬輝抬出來,就是潮州宗族的試探。


    不管你想要做什麽,總得給大家留一條生路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這個大清不對勁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吐槽是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吐槽是福並收藏這個大清不對勁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