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代剛出來的時候,完全是反戲劇、反故事,追求一種形式感和視覺化。<strong>最新章節全文閱讀.</strong>因為那時的社會風氣就比較人文,全民都在思考,你夠偏夠怪才有市場,就是大6的所謂文化精英的市場,人家會高看你一眼。比如紅高粱拿金熊的時候,張藝某簡直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啊,肩負國家興衰的那種感覺。”


    台上,張先民侃侃而談,接著道:“而且西方社會愛看這些東西,我們有十多年的文化斷層,就沒在國際上露過麵,他們覺得中國特神秘。第五代的片子不是反映當時的中國,可由於這種窺探癖,反倒成就了那些榮譽。然後到了九十年代末,第六代冒頭,西方對中國的興趣也生轉變,他們想看一些相對真實的東西。所以第六代早期那些表現邊緣群體,城鄉變遷帶來的種種困惑,在海外有大量的市場我說這些什麽意思呢?就是國內藝術電影的變化與海外市場的變化,從來都是相輔相成,是互相的一個作用。”


    在他左右,還坐著幾位嘉賓,分別是葛文、市川尚三、杜特龍、阿爾伯特和程穎。台下,仍然是曹寶平、焦雄屏等人,還多了幾家影視公司的高管。


    昨天是交流一些新人導演的生存狀態,今天更高端一點,針對國內電影在海外行遇到的問題和困惑。


    而張先民說完,葛文消化著翻譯機裏的內容,點頭道:“我同意張先生的看法。94年,王曉帥帶著冬春的日子來到鹿特丹,那裏麵的技法和思考讓我們全場驚豔。但如果五年後,另一個導演帶著類似的作品來鹿特丹,哪怕他拍得會毫不猶豫的拒之門外。因為你沒有創新和進步,電影三年就會更替一批觀眾和審美口味,作為導演還在走前人的老路,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好看的小說


    我看過很多中國獨立電影。無論新導演還是比較成熟的導演,他們通常會犯一些相同的毛病。比如,喜歡將紀錄片和劇情片結合在一起,中國做得最好的就是三峽好人。但它已經是巔峰了,後來者竟然沒想著做些改變。甚至當西方觀眾已經看膩的時候,那些新人導演還在做這種嚐試。


    另外,我覺得中國獨立電影都非常的慢,有八成的人都會采用長鏡頭。以表現所謂的殘酷生活。可能這幾句話不太好,但我確實認為那些片子的質量很低,聲音差,字幕也基本看不懂。而且中國電影的類型非常單一,題材很匱乏,它們缺少讓觀眾產生興趣的能力,更達不到與現實合理的聯係。”


    老外說話就是直啊,這頓噴下來,大家的臉色都不太好。


    緊跟著,戛納的前選片人阿爾伯特道:“葛文先生講的我深表讚同。不過我想接著張先生的話題。他剛才說電影與市場的共生性,這個非常有意思。我覺得中國電影在海外的探索與展,可以分成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從紅高粱到霸王別姬,第二階段從冬春的日子到三峽好人。這其中的共存關係,張先生已經講的很清楚,我想說的是第三階段,就是從現在到後十年。其實不僅是中國電影,全世界的影視產業除了好萊塢的特效片,都在麵臨著一種歸講故事的歸。”


    他頓了頓。繼續道:“現在的觀眾需要看一個好故事,這是我們自幼就有的本能。你可以拍那些冷門的題材,運用古怪的技巧,但它們隻能在電影節上做幾天的寵兒。馬上又會打原形。而我恰恰認為,中國大部分的導演很缺乏講故事的能力。現在已經是第三個階段,你還在用第二個甚至第一個階段的手法去創作,市場當然不接受。”


    話音方落,程穎便拽過麥克風,接口道:“我一直跟著公司跑海外。跑行,對這方麵比較了解。先說國內的感受,當年香火出來的時候,評論界一片叫好。但它的對象隻在電影界和文化界,那些所謂的精英分子。到了石頭時期,國內正逐步建立市場,走進影院的都是城市主流知識分子,比如大學生、上班族這些人。他們對政治形態探討的較低,對技術的要求很高。我花錢看了電影,你得給我一種滿足感,不然我就覺得冤枉。


    然後說說海外,剛才幾位都提到了三峽好人,我也持相同態度。西方對中國獨立電影的審美早就到了一個飽和度,急需轉型。像去年跑金碧輝煌的時候,多數觀眾的反應是,哎,怎麽又是這套!同樣的題材,他們甚至願意去看越南、以色列這些小國家的作品,因為有新鮮感。”


    “我補充一點,中國對海外市場缺乏了解,那些電影人往往拎著片子跑遍三大影展,然後問我們能否做行,這太難了。一個專業的行公司應該在製作初期就介入其中,一部電影應該參加哪些電影節、如何參加都是有策略的。”


    杜特龍更是直接打臉,道:“我建議年輕導演向王佳衛學習,多走走世界各地的影院,了解一下電影的世界語言,不要固步自封。”


    “”


    一席話說的大家無言以對,尤其懷著理想帶著夢的孩子們,都以為中國電影的黃金時代即將來臨,可誰能想到,那旗幟高張的下麵還藏著如許弊病。


    此時,始終沒開口的市川尚三,還慢悠悠的補刀:“與其我們探討這個話題,不如你們先問問自己,作為觀眾,為什麽不願意看自己國家的電影?像孔雀和盲井,都是公認的佳作,但除了在場的這些資深影迷,如果做一項普遍調查,你們覺得會有多少人看過?”


    “”


    台下更是沉默。


    你妹!


    我找你們砸場子來了?


    褚青連忙要過話筒,站起身,直麵著那些年輕人,笑道:“你們不用想得太複雜,其實很簡單,電影就是有什麽拍什麽。像以前沒有汽車,我們就拍不了公路片。以前沒有特效,我們就隻能看小龍人。以前沒有網絡,我們連植入廣告都顯得很蠢。所以不用氣餒,你愛電影,就要給它時間展。


    當然,你們記住一句話:無論拍什麽作品,不要總關注中國的過去,我們還有現在和未來!”


    電影局,晴。


    佟崗坐在辦公桌後麵,正審閱著一摞文件。這些不是普通的文件,而是要呈報給總局的內參。既然是內參,自然有許多心驚肉跳的隱秘消息。


    而手裏拿的這份,是關於國內院線調查以及加大政策扶持的建議,一般文員可寫不出來,由一批改正歸邪的筆杆子專門負責,俗稱“電影師爺”。


    他又掃了一遍,覺得沒有差錯,便放在左手邊表示可以呈報。隨後,他拿起第二份,不禁皺了皺眉:關於“電影力量”活動匯總及媒體、業內評價摘選


    嘖!這孫子就會找事!


    佟局耐著性子翻開第一頁,上麵是對活動全程的詳細描述,重點介紹了那兩場交流會,包括嘉賓的言都一清二楚。


    執筆人寫的很客觀,盡量不夾雜個人情緒,不過佟局還是察覺出一點,這位師爺大加讚賞的態度。


    他看得非常慢,比上一份還要細致,待翻至頁尾,掩卷片刻,才提筆批注:略顯偏激,務實懂分寸,有才幹,樂於促進內外交流。籌辦京城電影節一事,再請考量。


    然後,緩緩放在了左手邊。(未完待續。)


    地一下雲.來.閣即可獲得觀.】手機用戶請訪問m.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文藝時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睡覺會變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睡覺會變白並收藏文藝時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