嗚咽著離開搶救室,接受噴淋消殺,木然地走進隔離觀察病房,李長逸哭得像個孩子,淚水將隔離服裏麵那層口罩完全浸透。
張長慶怕他責怪自己叫停搶救,拿出手機給他看了一段視頻。
這視頻是梁國輝前幾天錄的,當時雖然也已經很憔悴,可至少還能說話,通過視頻交代後事。
老頭講的頭一個事就是自己已經69歲了,活得差不多夠了,如果病情惡化千萬不要過度搶救,尤其是心肺複蘇,很多人被按到肋骨盡斷,他可不想臨終前還要被折磨。
也正是因為有這個交待,張長慶才在最後叫停了搶救。
其實當時醫生已經按壓了好一會兒了,這位二徒弟終究還是抱過一絲希望的。
接著,梁國輝略微休息了一下,開始講自己這放蕩不羈的一生,他講得很慢,迴憶了很多年輕時的事情。
90年代打遍兩廣,走到哪都備受追捧,前唿後擁被稱作大哥,出入夜總會都有人搶著埋單。當然,作為迴報,梁國輝也確實幹了不少替人打架鬥毆的事情。
可沒想到突然掀起了“打黑風暴”,他和幾個徒弟被定性為黑社會團夥被抓,隻有早年出國發展的崔、張二人和年幼就被父母帶走的曲長歌幸免於難。
他被當做黑社會頭子,判刑最重,刑期高達20年,其他幾個徒弟被判了三到九年不等。
這些徒弟出獄之後又湊到一起,幹了點工程,倒騰點鋼材之類的生意。他們始終沒忘記師父還在監獄裏吃苦,每個月都想辦法去探監。
然而他們的探監行為,卻被說成是團夥等待大哥出獄,影響了梁國輝減刑。
梁國輝知道徒弟們的好意,他自己也反思,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很不安全,說定下一次搞什麽運動又一窩端了。
每個人都應該有各自的生活,小鷹翅膀硬了就得各自飛,於是主動幹預讓徒弟們各自發展。
這些年五個徒弟各有境遇,一個經商發家開枝散葉一大家子,現在也算是當地知名的老板。
兩個因病和車禍英年早逝,另外兩個也就是普普通通的打工族,朝九晚五操持著一家人生活。
他們逢年過節還是會惦念師父,打電話問候間或匯點錢過來,隻是明麵上並不再有來往。
梁國輝也可以理解,並且囑咐自己死後喪事從簡,骨灰帶迴廣州找個公墓埋了就是,病毒太可怕了,諸位師兄弟不必碰麵。
再就是說到李長逸了,那年梁國輝出獄就到了石牌村落腳,偏巧鄰居一個單親媽媽日子不怎麽樣。
他看上李長逸的天賦資質,便主動提出收養,不過梁國輝坐了20年牢,年紀已經不小了,對外便宣稱是學拳的徒弟。
所以啊,梁國輝名義上的師父,實際上是養父。
“等我死咗再將啲話畀長逸聽啦,仲有,師門講規矩,關門弟子繼承衣缽……我儲咗啲錢,你師兄弟們就唔好惦記喇。我已將賬戶托付畀長歌代管,以後分批交給長逸吧……”
老人家交代完這些事情之後,又休息了好一陣子,才說起自己最後放不下的事情。
老大長庚現在的境況很糟,不是缺錢,是缺少人精心照料,他那老婆年紀輕,不願意跟一個廢人虛耗下半生,所以德國這邊的家產就走離婚程序分了吧,想個辦法把他弄迴國去,找個養老院照料,這變賣資產的錢也足夠他幾十年的開支了。
李長逸才初出茅廬的年紀,少年成名難免得意忘形,將來一定會麵臨很多誘惑,又或者仗著會點拳腳將人打傷打殘之類的。長歌為人剛直不阿,一定要做好家長式的監督,看管好他,不要走上邪路。
詠春拳在兩廣流傳深遠,可梁國輝這一支卻屬於鮮為人知的傳承,上幾代傳人經曆戰亂、破舊、批鬥和疾病等等,能傳到現在頗為不易,別看梁國輝收了九個徒弟,可除了老大崔長庚和老九李長逸,其他人早就把拳腳功課丟了。
現在老大已經殘廢,他在國外沒教過真功夫,門下子弟算不得傳承,真正能夠成為師門希望的,還是隻有李長逸自己了。
“我信長逸可以將詠春發揚光大,隻可惜我睇唔到,憾事丫……”
視頻到這裏就結束了,最後的畫麵定格在梁國輝眉眼低垂,蒼老落寞的麵容。
李長逸把手機放到胸口大哭起來,與梁國輝相依為命十來年,其實他內心早已把他當父親來看待,如今這位父親連一聲“阿爹”“老豆”也沒聽到啊……
張長慶輕拍李長逸的肩膀,叮囑他節哀,千萬不要哭壞了身體,莫忘了梁國輝的叮囑。
新冠患者的遺體是需要隔離處理的,德國院方有專門的途徑,征得家屬同意之後,很快就走完流程拉去火化了。
李長逸捧著骨灰來到了崔長庚的中國功夫拳館,在這裏完成居家隔離14天之後,才可以重新做飛機迴國。
武館裏隻剩下崔長庚和照料他的華裔保姆,五十多歲的人吵著要見師父,鬧騰得像個孩子。
他老婆才剛四十歲,帶著11歲的女兒躲出去了,根本不想再和詠春這一門的人有什麽瓜葛關係。
張長慶找人幫忙處理大師兄離婚和財產分割問題,他因為進入過新冠患者的重症病房,也成了高危人群必須居家隔離了。
李長逸就住在師父平日的房間裏,每日捧著師父的骨灰壇流淚,到現在還是不能接受這位親人已經再也見不到的事實。
曲長歌在國內聽到這個情況很擔心,多次視頻通話,要求李長逸振作起來,他還特地通知唐槐、武纓等人打電話過來安慰,試著用團隊友情幫忙提振精神。
武纓每天都打電話過來,聊一聊日常訓練和準備體能大比武的事情,講一講“唐老鴨”與“母夜叉”之間的曖昧八卦等。
常常是她把嘴皮子說幹了,也難換來李長逸的興趣和答話,這種精神狀態真是太讓人擔心了。
直到有一天,一個平時沒什麽交流的人發來微信,才讓李長逸的目光活絡起來。
張長慶怕他責怪自己叫停搶救,拿出手機給他看了一段視頻。
這視頻是梁國輝前幾天錄的,當時雖然也已經很憔悴,可至少還能說話,通過視頻交代後事。
老頭講的頭一個事就是自己已經69歲了,活得差不多夠了,如果病情惡化千萬不要過度搶救,尤其是心肺複蘇,很多人被按到肋骨盡斷,他可不想臨終前還要被折磨。
也正是因為有這個交待,張長慶才在最後叫停了搶救。
其實當時醫生已經按壓了好一會兒了,這位二徒弟終究還是抱過一絲希望的。
接著,梁國輝略微休息了一下,開始講自己這放蕩不羈的一生,他講得很慢,迴憶了很多年輕時的事情。
90年代打遍兩廣,走到哪都備受追捧,前唿後擁被稱作大哥,出入夜總會都有人搶著埋單。當然,作為迴報,梁國輝也確實幹了不少替人打架鬥毆的事情。
可沒想到突然掀起了“打黑風暴”,他和幾個徒弟被定性為黑社會團夥被抓,隻有早年出國發展的崔、張二人和年幼就被父母帶走的曲長歌幸免於難。
他被當做黑社會頭子,判刑最重,刑期高達20年,其他幾個徒弟被判了三到九年不等。
這些徒弟出獄之後又湊到一起,幹了點工程,倒騰點鋼材之類的生意。他們始終沒忘記師父還在監獄裏吃苦,每個月都想辦法去探監。
然而他們的探監行為,卻被說成是團夥等待大哥出獄,影響了梁國輝減刑。
梁國輝知道徒弟們的好意,他自己也反思,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很不安全,說定下一次搞什麽運動又一窩端了。
每個人都應該有各自的生活,小鷹翅膀硬了就得各自飛,於是主動幹預讓徒弟們各自發展。
這些年五個徒弟各有境遇,一個經商發家開枝散葉一大家子,現在也算是當地知名的老板。
兩個因病和車禍英年早逝,另外兩個也就是普普通通的打工族,朝九晚五操持著一家人生活。
他們逢年過節還是會惦念師父,打電話問候間或匯點錢過來,隻是明麵上並不再有來往。
梁國輝也可以理解,並且囑咐自己死後喪事從簡,骨灰帶迴廣州找個公墓埋了就是,病毒太可怕了,諸位師兄弟不必碰麵。
再就是說到李長逸了,那年梁國輝出獄就到了石牌村落腳,偏巧鄰居一個單親媽媽日子不怎麽樣。
他看上李長逸的天賦資質,便主動提出收養,不過梁國輝坐了20年牢,年紀已經不小了,對外便宣稱是學拳的徒弟。
所以啊,梁國輝名義上的師父,實際上是養父。
“等我死咗再將啲話畀長逸聽啦,仲有,師門講規矩,關門弟子繼承衣缽……我儲咗啲錢,你師兄弟們就唔好惦記喇。我已將賬戶托付畀長歌代管,以後分批交給長逸吧……”
老人家交代完這些事情之後,又休息了好一陣子,才說起自己最後放不下的事情。
老大長庚現在的境況很糟,不是缺錢,是缺少人精心照料,他那老婆年紀輕,不願意跟一個廢人虛耗下半生,所以德國這邊的家產就走離婚程序分了吧,想個辦法把他弄迴國去,找個養老院照料,這變賣資產的錢也足夠他幾十年的開支了。
李長逸才初出茅廬的年紀,少年成名難免得意忘形,將來一定會麵臨很多誘惑,又或者仗著會點拳腳將人打傷打殘之類的。長歌為人剛直不阿,一定要做好家長式的監督,看管好他,不要走上邪路。
詠春拳在兩廣流傳深遠,可梁國輝這一支卻屬於鮮為人知的傳承,上幾代傳人經曆戰亂、破舊、批鬥和疾病等等,能傳到現在頗為不易,別看梁國輝收了九個徒弟,可除了老大崔長庚和老九李長逸,其他人早就把拳腳功課丟了。
現在老大已經殘廢,他在國外沒教過真功夫,門下子弟算不得傳承,真正能夠成為師門希望的,還是隻有李長逸自己了。
“我信長逸可以將詠春發揚光大,隻可惜我睇唔到,憾事丫……”
視頻到這裏就結束了,最後的畫麵定格在梁國輝眉眼低垂,蒼老落寞的麵容。
李長逸把手機放到胸口大哭起來,與梁國輝相依為命十來年,其實他內心早已把他當父親來看待,如今這位父親連一聲“阿爹”“老豆”也沒聽到啊……
張長慶輕拍李長逸的肩膀,叮囑他節哀,千萬不要哭壞了身體,莫忘了梁國輝的叮囑。
新冠患者的遺體是需要隔離處理的,德國院方有專門的途徑,征得家屬同意之後,很快就走完流程拉去火化了。
李長逸捧著骨灰來到了崔長庚的中國功夫拳館,在這裏完成居家隔離14天之後,才可以重新做飛機迴國。
武館裏隻剩下崔長庚和照料他的華裔保姆,五十多歲的人吵著要見師父,鬧騰得像個孩子。
他老婆才剛四十歲,帶著11歲的女兒躲出去了,根本不想再和詠春這一門的人有什麽瓜葛關係。
張長慶找人幫忙處理大師兄離婚和財產分割問題,他因為進入過新冠患者的重症病房,也成了高危人群必須居家隔離了。
李長逸就住在師父平日的房間裏,每日捧著師父的骨灰壇流淚,到現在還是不能接受這位親人已經再也見不到的事實。
曲長歌在國內聽到這個情況很擔心,多次視頻通話,要求李長逸振作起來,他還特地通知唐槐、武纓等人打電話過來安慰,試著用團隊友情幫忙提振精神。
武纓每天都打電話過來,聊一聊日常訓練和準備體能大比武的事情,講一講“唐老鴨”與“母夜叉”之間的曖昧八卦等。
常常是她把嘴皮子說幹了,也難換來李長逸的興趣和答話,這種精神狀態真是太讓人擔心了。
直到有一天,一個平時沒什麽交流的人發來微信,才讓李長逸的目光活絡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