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幾章,又冒出許多有意見的聲音。
說這書沒主線,滿眼科普,時代環境。說寫歪了。
還有人說,不明白一件事沒寫完,為什麽轉到其他方麵去了。
我本懶得理會,因為我始終認為認字可以教,閱讀是教不了的。
既然自己已經竭盡所能,問心無愧,無需在意。
但考慮到《重返1977》和《國潮1980》從寫書開始。
每每寫到一定程度,就不斷有這種意見冒出來。
有些人甚至是惡意帶節奏的,實在煩不勝煩。
而且也有一些讀者是出於善意的考量,怕這本書崩了,大約是真心不明白,(我已經單獨做了迴複),便覺得還是說明一下相關情況比較好。
在我看來,網絡小說隻是一種傳播途徑的小說,而不是八股文那樣的定式文章。
在我看來,借助這種傳播途徑,任何寫作形式的小說都是網絡小說。
不是說,隻有一種以劇情快速推進為主,主角龍傲天的模式,才叫網絡小說。
對嗎?像許多人非要分什麽網絡小說,和傳統小說。我是徹底無語的……
其實有一種小說叫風土小說。
就像《四世同堂》和《神鞭》。
以老舍為代表的“京派”,主要特征是關注人生,和政治保持距離,以“和諧”、“節製”、“恰當”為基本原則的審美意識。
這種小說較多偏向詩化、散文化、帶一點現實主義又帶有浪漫主義氣質。
京味小說基本寫作要求當然是北京人寫北京事兒。
還有一種小說是世情小說。
大家最熟悉的就是《金瓶梅》和《紅樓夢》。
這是中國古典白話小說的一種,又稱為人情小說,世情書等。
它是以“極摹人情世態之歧,備寫悲歡離合之致”為主要特點的一類小說。
我的這本書的本質就是借助了重生金手指的風土小說和世情小說。
為什麽我要寫這樣的小說?
是因為我喜歡重生文又看不下去。
現在網上充斥的重生文,尤其是些北京的,全是錯漏百出,既沒人懂得過去北京是什麽樣的,也沒人在乎年代的客觀條件。
所以那些書沒法像真的了,當然很幼稚。
寫的全是關公戰秦瓊的事兒,全是杜撰的北京,想象的年代。
主角做的事兒完全不是時代背景下能發生。
那也是曆史虛無主義。
我寫書就是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哪怕水平有限,五毛特效,我也在盡量複原年代特征,寫出真實的北京風土和過往。
我是把大家認為的都市文在當曆史小說寫。
所以這本書的劇情就是以時間線為脈絡,在時代背景下推進的。
什麽時候,就幹什麽事兒。時候不到,當然不能寫後麵的。
主角為什麽給別人打工?為什麽不開公司?為什麽不買房?
甚至收藏的順序,答案全在時間裏。
至於些北京的風土和世情,有沒有必要呢?是不是毫無必要的水?就為了科普,旁枝末節。
當然不是!
這本書叫《國潮1980》,最早的簡介裏也表明了書的主題。
隻是大多數人都不當事兒。我嗓子都喊啞了,你們怎麽就視而不見呢!
所以主線就是具有投機分子本能的主角迴到了八十年代,體會到了前人的智慧,和傳統文化的魅力。
然後借助我們傳統文明的積澱,獲得成長,在商業領域大殺八方,成就事業的。
所以這個主角一直在學習,一直在對傳統文化進行總結,也一直在收獲,一直在轉變。
就像最近些有關西餐似的,學到東西就是日後致勝的法寶。這不是主線什麽是主線?
我不寫這些,到了真正該與洋人圖窮匕見的時候,怎麽就能實現碾壓。
怎麽讓主角完成現實生活中不存在的成就?沒有依據啊。
所以這本書從沒有任何沒必要的風土描寫。許多東西是需要前後比較對照的。
絕不是什麽“年代文”,“日常文”,能夠簡單定性概括的。
劇情節奏確實慢,但是步步鋪墊,層層疊加。
優點是,這些細節描寫本身就是一種樂趣,一種知識,與現實生活聯係強,具有一定實際意義。
別的小說主角升級打怪,大家看個熱鬧罷了。
這本書,大家在和主角一起成長獲勝升級的同時。
也許是真的可以有所收獲,對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有一定幫助的。
至少我希望能讓大家感到開卷有益。
缺點是,真正的主線寫的明明白白,但許多人就是看不出來。
言盡於此。
這麽說把,看著這書不高興,也許問題不在於我,恰恰就在於您自己呢?
也許是您抱有的期待錯了。
打個比方,您不能期待滿大街都是快餐店啊。
總不能跑到起士林要漢堡包和炸薯條吃吧。
您不能看著罐燜牛肉的小瓦罐就喊“哪兒有牛肉?哪兒有牛肉啊?給我上個尿壺幹嘛。”
其實隻要您砸開那罐子口,就能倒出牛肉來。
有人或許非要較真,說你就不能考慮大眾口味嗎?你幹嘛故弄玄虛,搞那麽委婉?
你直來直去不好嗎?你就跟錢有仇嗎?用大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寫,就不行嗎?
有關這事兒,我所能做的,就是盡量寫的通俗化,盡量幽默化而已。
我的寫作是無法脫離開風土小說和世情小說的本質的。
而且我書裏也把這個道理解釋的明明白白了。
起士林要是圖賺快錢,也賣上了漢堡包和炸薯條,那就離倒閉關張不遠了。
嗯,這算是一篇產品說明書吧。
最後我也學著大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再風騷一句吧。
寶寶很委屈,快訂閱打賞安慰我……
說這書沒主線,滿眼科普,時代環境。說寫歪了。
還有人說,不明白一件事沒寫完,為什麽轉到其他方麵去了。
我本懶得理會,因為我始終認為認字可以教,閱讀是教不了的。
既然自己已經竭盡所能,問心無愧,無需在意。
但考慮到《重返1977》和《國潮1980》從寫書開始。
每每寫到一定程度,就不斷有這種意見冒出來。
有些人甚至是惡意帶節奏的,實在煩不勝煩。
而且也有一些讀者是出於善意的考量,怕這本書崩了,大約是真心不明白,(我已經單獨做了迴複),便覺得還是說明一下相關情況比較好。
在我看來,網絡小說隻是一種傳播途徑的小說,而不是八股文那樣的定式文章。
在我看來,借助這種傳播途徑,任何寫作形式的小說都是網絡小說。
不是說,隻有一種以劇情快速推進為主,主角龍傲天的模式,才叫網絡小說。
對嗎?像許多人非要分什麽網絡小說,和傳統小說。我是徹底無語的……
其實有一種小說叫風土小說。
就像《四世同堂》和《神鞭》。
以老舍為代表的“京派”,主要特征是關注人生,和政治保持距離,以“和諧”、“節製”、“恰當”為基本原則的審美意識。
這種小說較多偏向詩化、散文化、帶一點現實主義又帶有浪漫主義氣質。
京味小說基本寫作要求當然是北京人寫北京事兒。
還有一種小說是世情小說。
大家最熟悉的就是《金瓶梅》和《紅樓夢》。
這是中國古典白話小說的一種,又稱為人情小說,世情書等。
它是以“極摹人情世態之歧,備寫悲歡離合之致”為主要特點的一類小說。
我的這本書的本質就是借助了重生金手指的風土小說和世情小說。
為什麽我要寫這樣的小說?
是因為我喜歡重生文又看不下去。
現在網上充斥的重生文,尤其是些北京的,全是錯漏百出,既沒人懂得過去北京是什麽樣的,也沒人在乎年代的客觀條件。
所以那些書沒法像真的了,當然很幼稚。
寫的全是關公戰秦瓊的事兒,全是杜撰的北京,想象的年代。
主角做的事兒完全不是時代背景下能發生。
那也是曆史虛無主義。
我寫書就是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哪怕水平有限,五毛特效,我也在盡量複原年代特征,寫出真實的北京風土和過往。
我是把大家認為的都市文在當曆史小說寫。
所以這本書的劇情就是以時間線為脈絡,在時代背景下推進的。
什麽時候,就幹什麽事兒。時候不到,當然不能寫後麵的。
主角為什麽給別人打工?為什麽不開公司?為什麽不買房?
甚至收藏的順序,答案全在時間裏。
至於些北京的風土和世情,有沒有必要呢?是不是毫無必要的水?就為了科普,旁枝末節。
當然不是!
這本書叫《國潮1980》,最早的簡介裏也表明了書的主題。
隻是大多數人都不當事兒。我嗓子都喊啞了,你們怎麽就視而不見呢!
所以主線就是具有投機分子本能的主角迴到了八十年代,體會到了前人的智慧,和傳統文化的魅力。
然後借助我們傳統文明的積澱,獲得成長,在商業領域大殺八方,成就事業的。
所以這個主角一直在學習,一直在對傳統文化進行總結,也一直在收獲,一直在轉變。
就像最近些有關西餐似的,學到東西就是日後致勝的法寶。這不是主線什麽是主線?
我不寫這些,到了真正該與洋人圖窮匕見的時候,怎麽就能實現碾壓。
怎麽讓主角完成現實生活中不存在的成就?沒有依據啊。
所以這本書從沒有任何沒必要的風土描寫。許多東西是需要前後比較對照的。
絕不是什麽“年代文”,“日常文”,能夠簡單定性概括的。
劇情節奏確實慢,但是步步鋪墊,層層疊加。
優點是,這些細節描寫本身就是一種樂趣,一種知識,與現實生活聯係強,具有一定實際意義。
別的小說主角升級打怪,大家看個熱鬧罷了。
這本書,大家在和主角一起成長獲勝升級的同時。
也許是真的可以有所收獲,對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有一定幫助的。
至少我希望能讓大家感到開卷有益。
缺點是,真正的主線寫的明明白白,但許多人就是看不出來。
言盡於此。
這麽說把,看著這書不高興,也許問題不在於我,恰恰就在於您自己呢?
也許是您抱有的期待錯了。
打個比方,您不能期待滿大街都是快餐店啊。
總不能跑到起士林要漢堡包和炸薯條吃吧。
您不能看著罐燜牛肉的小瓦罐就喊“哪兒有牛肉?哪兒有牛肉啊?給我上個尿壺幹嘛。”
其實隻要您砸開那罐子口,就能倒出牛肉來。
有人或許非要較真,說你就不能考慮大眾口味嗎?你幹嘛故弄玄虛,搞那麽委婉?
你直來直去不好嗎?你就跟錢有仇嗎?用大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寫,就不行嗎?
有關這事兒,我所能做的,就是盡量寫的通俗化,盡量幽默化而已。
我的寫作是無法脫離開風土小說和世情小說的本質的。
而且我書裏也把這個道理解釋的明明白白了。
起士林要是圖賺快錢,也賣上了漢堡包和炸薯條,那就離倒閉關張不遠了。
嗯,這算是一篇產品說明書吧。
最後我也學著大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再風騷一句吧。
寶寶很委屈,快訂閱打賞安慰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