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衛民越想越興奮,把自己所感悟到的,趕緊告訴了康術德。


    很想跟師父就海外中餐的經營討教一二,看看自己考慮的思路對不對,有沒有誤區。


    這讓康術德相當驚訝。


    他也沒想到寧衛民的腦子轉動的如此快,思維能跳躍這麽大的距離。


    居然一下子就能從國內跳到海外去,從一個餐廳的經營還上升到世界性餐飲格局了。


    但老爺子為人持重,對不了解的事兒,也不願輕易下斷言。


    他很認真的想了想,也隻能這麽跟寧衛民說。


    “我可沒去過外國,自然不清楚外頭是不是真像你說的這個樣子。我年輕那會兒,聽宋先生跟隔壁的江先生倒是閑談過海外的一些事兒。好像中餐在海外很吃得開的樣子,不論是美利堅,歐羅巴,又或是東洋扶桑,都是中餐館林立。而且據說有口味極好的館子。”


    “國父當年也曾說過,‘我國近代文明進化,事事皆落人之後,唯飲食一道之進步,至今尚為文明各國所不及。’所以實際情況到底是不是如你所說,海外連一家正宗口味的中餐館都難找,這是我存疑的地方。”


    “不過話說迴來了,在海外經營中餐廳,困難也是毋庸置疑的。除了缺少調味料和食材,最大的問題怕是缺少專業廚師啊。而且沒了文化氛圍,海外中餐就是無根之水。好的廚師跟不上,又著急掙塊錢。迎合外國人,弄出什麽李鴻章雜碎,和左宗棠雞,這樣的怪胎也就不足為奇了。”


    “我姑且就暫從你說的這兩道菜做法分析一下吧。這道左宗棠雞壓根就不是中餐。過油炸了加甜醬汁的方法,明顯是假借個中餐之名而已。這就代表了當地人最喜歡的常見口味。炒雜碎倒是中餐做法。亂炒這麽一堆東西,雖然是沒章法,可優點是快,而且花裏胡哨的挺唬人。”


    “其實這就跟咱們過年,孩子最愛的“雜拌兒”似的,既有不意中發現喜愛食材的驚喜感。也能迎合人“花小錢辦大事兒”的心理。各種各樣都摻和在一起了嘛。大概是外國人就是覺得吃了這道菜,就等於吃了中餐所有的炒菜,也就容易獲得滿足感。”


    “反正在我看來,這兩道菜都具有‘小吃’的特點。烹飪簡單,直白明了,不用等候,價錢也不貴。而且口味恆定,這些都應該是受外國人歡迎的原因。但也正是因為太淺白,毫無技術含量。咱們的國人才不會喜歡。”


    “這都與口味無關了。你想啊,這兩樣都是隨便扒拉個腦袋,咱們的人上手就會做的玩意,誰願意花錢吃啊?所以如果外麵的情況真要如同你說的似的。我就認為中餐在海外還是大有可為。”


    “因為環境、服務、裝修、擺設是好學的。可烹飪的方法和技藝難學啊。咱們學他們不但能學到位,甚至能青出於藍。事實上,對照外國人流行的假中餐。把中餐西化。咱們做假西餐,把西餐中用可要高級得多了。連外國人都喜歡吃呢。”


    寧衛民聽到這兒,知道到關鍵處了。


    趕緊支棱起耳朵,還將了老爺子一軍。


    “老爺子,我洗耳恭聽您的高見。不過空口無憑,您最好能來點實際的。”


    然而對此,康術德卻一點也不感為難,僅僅淡然一笑。


    “實際的?那太容易了。你大概是想不到的,我當年去起士林的這頓飯還有下半段兒呢。那就是你要的實際例子。我們那次起士林之行,並非隻是單純去開了一次洋葷。尤其是吃了個透心兒涼的李立,他是最有想法的。”


    “啊?還有下半段?”寧衛民又懵了。


    “李立?就點了仨德意誌的那位爺?他能有什麽想法?”


    “哈哈,那你還真小瞧了他了。我這個朋友是缺點不少,老想占便宜,愛投機取巧。可有一說一,他的頭腦是絕頂聰明的,其實你有些地方就和他很像。”


    康術德捋了捋胡子,作為剛才寧衛民將他軍的迴敬,他也拿寧衛民打趣了一番,這才說了下文。


    敢情李立在京城票戲已久,卻連個正經的師承也沒混上。


    真正唱戲的老板,哪位都不收他,大概是覺得他嗓子有限,又吃不了苦。


    而且人太有主意,不安分。


    混得時間久了,新鮮勁兒一過,就連李立自己也覺出不是事兒來了。


    且不說真下了海,以他的條件未必就能掙來金山銀海。


    就是得了這戲子的身份,要再想進大宅門找他爸爸和幾個朋友也不方便了。


    因為大宅門是不能有戲子親戚的,更不願意有戲子成天沒事來登門走動。


    所以他一直在尋思將來幹點什麽。


    結果正是這趟起士林之行,給了他莫大觸動,甚至可以說大大的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


    迴到京城過了沒多久,也就仨月,李立就成了“李記”酒鋪的老板。


    他開的小酒鋪在東四大街上,占地不大,也就三十來平米。


    門臉也很小,哪怕刻意去找,一個不留神興許也能錯過去。


    不同尋常之處,是頗有起士林之風,不是京城人所熟悉的“大酒缸”路數。


    鋪子外麵他做了個洋花鑄鐵的幌子,吊著個酒葫蘆。


    讓常去就酒館的主兒看著就新鮮。


    鋪子裏全是小桌,上麵鋪著補花桌布。


    這別說大酒缸了,也絕對比起士林高級,起士林充其量不過是白桌布。


    李立用的桌布都是帶補花的,全是他的媽和姐姐給做的。


    桌上也明碼標價地擱著一份menu,裏邊分類標著二鍋頭、衡水老白幹、竹葉青、拌豆腐絲、開花豆、花生米,也標著荷蘭水和爛肉麵。


    荷蘭水是東邊冷飲店裏的,爛肉麵是胡同裏頭的小麵館的。


    但凡有人點,隻要隔著門嚷一聲,那邊就給送過來了。


    另外,李立跟老舍筆下《茶館》裏的掌櫃一樣,還請了個燙著飛機頭的女招待。


    那女招待穿著帶花邊的白圍裙,用盤子托著酒壺,而不是端著,花蝴蝶似的在鋪子裏飛。


    就這小酒鋪,那叫一個火!


    開業沒多久,就把其他的酒鋪生意都給比下去了。


    可別的小酒鋪看著眼紅吧,卻偏偏又學不了他這個路數。


    因為人家沒去過起士林啊,一是摸不透其中的章法,看著他怪招迭出眼暈得慌。


    二是琢磨著要照他這個路數硬改,也都怕把自己老主顧丟了。


    於是很長一段時間,李記酒鋪都是一枝獨秀。


    頗受東單東四一些公司小職員和衙門裏一些小文員的青睞。


    就連宋先生也饒有興趣的光顧過幾次,還教會了李立做日本的玉子燒當下酒菜。


    盡管很快就“七七事變”了,北平淪陷,小酒鋪無處進貨,很快就關張了。


    可就靠這這差不多兩年的紅火買賣,李立攢下了一筆錢,又轉而拿這錢去學了開汽車。


    如此,他才成了馬家孫少爺的司機。


    不過,即便成了司機,嚐過了洋派兒好處的李立也沒對做買賣死心。


    因為經常開車送馬家孫少爺出去,又能言善道。


    他不但跟馬家孫少爺,混得關係越來越好,見識過的大場麵也多了。


    1938年的時候,他居然說動了馬家少爺和北平市長家的千金餘小姐,以及馬家花園房客江先生家的四小姐,共同出資六千大洋給他開餐館。


    然後,他就在舊東安市場的丹桂商場與南花園之間,又開了一個較為正式的小餐館,取名吉士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國潮1980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鑲黃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鑲黃旗並收藏國潮1980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