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上有牢騷,麵上有不滿,心上有埋怨,但畢竟盛情難卻。


    嚴宏和池國維還是跟這些廠長、書記們喝了一杯。


    他們的這桌酒席也終於呈現出喜笑顏開,一團和氣的景象。


    如果他們能夠拋棄成見,改變態度,就此和大家一起好好品嚐一下美食,友好平等的喝著美酒聊聊輕鬆的話題。


    這天他們倆也能像旁人一樣能過得不錯,而且未必就一無所獲。


    隻可惜啊,人是局限的,人的愚鈍也是很難自知的。


    人一旦鑽進了牛角尖兒,更是不容易鑽出來。


    在一種不可見的規律下,這兩人完全不知悔改,仍舊認不清自己的斤兩。


    也就不偏不倚的繼續朝著自取其辱的方向一頭紮下去了。


    這不能不說是他們的可悲之處。


    很快,在大家興致勃勃的動筷品嚐之下,盤中魚就剩下骨架被撤了下去。


    跟著又很及時的端上來四個熱盤兒——醬爆鴨丁、炒魷魚、炒鮮蘑、玉筍蕨菜。


    嚴宏和池國維便又開始了扮演專家的吐槽模式,無忌憚的批評起這些菜肴,在雞蛋裏挑上了骨頭。


    他們先是鄙視這些菜肴用材太過普通,說“壇宮”太過小氣,拿家常菜來糊弄人。


    跟著批評這幾道菜顏色不夠鮮亮,連芡汁也沒勾,著實的外行。


    甚至連“壇宮”的菜名走樸實風格,也成了他們口裏的罪名。


    按照他們的意思,“壇宮”沒文化,逼格太低,竟然直白而叫。


    不知道把這些菜巧立名目,改個好聽的吉祥詞兒,以博取賓客的歡心。


    遠不如他們兩家的叫法文雅高端、富貴祥和。


    但偏偏他們如饕餮似的大吃大嚼中,卻對這些菜肴的味道避而不談。


    就二人那揣著明白裝糊塗,拿無知當個性的德行,與三十年之後網絡上惡意吐槽的噴子,以及用雙標衡量共和國的歐美政客,實在是無比的相似。


    這也讓同席的其他客人大感尷尬,相當無語啊。


    因為坦白來說,其實這兩位大經理才是真正的外行呢。


    他們指責的幾條,除了菜色不夠鮮亮確實是瑕疵之外,其他的全沒說到點兒上。


    要知道這四道熱炒,都是為下酒熱吃專備的細致菜。


    別看材料不算名貴,除了蕨菜都是普通食材,但卻是最考究廚師火候的,技術稍差便不適口。


    如炒魷魚,炒鴨丁,炒的稍久就硬而無味。


    炒鮮蘑,稍久則水分散盡,隻剩纖維。


    炒竹筍,如火候不夠又反生,很難咬得動。


    何況以“炒”這種烹飪技法而論,那必須同時具有蒸的滑嫩和炸的香氣才算達標。


    如沒有炸的香氣,或是佐料過熟的炒菜,都未及“炒”的標準。


    事實上,正因為明白幾道熱炒的技術含量之高,寧衛民才會特別委派常靜師傅全權負責這一環節。


    不但後廚安排上灶炒菜的全是龐師傅手下最年長,最有經驗的廚師。


    而且還按照“張大勺”的指點,采用了當年清宮“養心殿禦膳房”極為耗油的“生炒”之法。


    那是近乎用半鍋滾油,隻需兩個翻身炒出的菜,不但耗時短,速度快,湯汁也少,非常鮮嫩。


    實事求是的說,雖然這些食堂大師傅們的烹飪水平頂多也就是六十分,還做不到像常靜師傅或是“張大勺”這樣的名廚,恰到好處的保持菜色的鮮亮。


    但這種真材實料,實實在在的“生炒”之法,卻是絕對能讓食客吃出食材原味和鮮味的。


    口味上的優勢相當明顯,但從這方麵論,比起那些普通莊館裏用勾芡之法炒出來的熱菜可是強太多了。


    至少避免了“纖合不當”的毛病,絕不會出現半碟子芡水的問題。


    所以哪怕這些並不算得十分名貴的菜肴,看著也不如用勾芡法炒出的菜肴漂亮。


    入口卻讓人極為受用,讓很多人都頗有驚喜之感,很難不予以讚賞。


    甚至因為大家平日裏下館子點得最多的就是類似這樣的炒菜,可以說烹飪水平的高下立判啊。


    大家交流過後的共識就是,沒想到炒菜能這麽好吃。


    這樣的菜才是“館子菜”,絕對是家裏做不來的。


    這就是這個年代非常特殊的誇獎方式,此時的人們還並不把私房菜當迴事。


    所以,聽著身後席位零散傳來的稱讚聲和正麵評價。


    就讓和嚴宏、池國維同席的廠長、書記們很別扭了。


    要是開口附和嚴宏和池國維的話吧,忒虧心,整個是睜著眼說假話。


    而且讓麵帶笑容伺候他們這桌的服務員聽見也不像話啊,弄不好就傳寧衛民耳朵裏。


    可要是不表示讚同呢,就眼前這兩位還不高興,多半會記仇兒。


    這不成了裏外不是人了?你就說這事兒有多難吧!


    所以大家夥沒辦法,也唯有硬著頭皮,支支吾吾的用語氣詞應對。


    一下子,幾乎這桌兒人都成了進曹營的徐庶了。


    那麽順理成章,大家的心裏,也給這兩位“吃他娘喝他娘,端著碗筷還罵娘”的大經理,標注上了不及格的分數。


    當然,嚴宏和池國維是不會知道他們已經成了其他人眼裏的厭物。


    而且他們此時關注的方向也不在同席這些人身上。


    敢情看到已經有人開始串位子敬酒了,他們也各自活動上了心眼,琢磨著自己應該去領導麵前露露臉了呢。


    這很正常,像他們如此心胸的人,又怎麽可能把功名利祿放一旁呢?


    為了自己能有個遠大前程,哪怕沒有機會也要創造機會。


    所以很快,倆人就端著酒杯,拿著酒瓶,爭先恐後的去串席了、


    唯恐落後於對方,失去競爭優勢。


    而他們此舉,無疑讓與他們同席的這些廠長、書記由衷欣喜,感到了一陣近似於解脫的輕鬆。


    由此,大家的言談舉止終於恢複了正常,重新開始了把酒言歡的交際。


    但很可惜的是,這段愉悅的時間並不長,也就十幾分鍾,兩位瘟神就又迴來了。


    而且用滿臉的不快,嘟嘟囔囔的牢騷,再次破壞了良好的氣氛,打斷了大家繼續剛聊起興頭的話題。


    很顯然,他們恰才的鑽營似乎進行得並不順利,這一臉的喪氣已經充分說明了問題。


    所以接下來上桌的四道主菜和八個燴碗,便又成了這兩位發泄情緒的道具。


    他們大肆抨擊,怪“壇宮”太吝嗇,隻拿海參、雞湯、蟹黃、蝦仁湊數。


    連道熊掌、豹理、魚翅、燕窩、鱉肚、鰣魚這樣的名貴材料都沒有。


    還說這樣的席麵,簡直像極了八旗子弟落魄的樣子,吃飯能擺一桌子的鹹菜,卻沒幾道山珍海味。


    說是講究,其實是將就,寒酸至極,太掉價了。


    至於這些海鮮類的菜肴因為專湯專用之法,在味道上遠比別處所做的更加濃厚純粹。


    以及兩道難得一見的花果菜,所呈現出獨具匠心的雅致和情趣,應時應景的清爽滋味。


    卻完全被他們閉口不談的忽略了。


    可想而知,這些與事實不符的刻薄言辭有多麽的惡心人。


    最絕的是,同席的廠長書記因為他們倆高談闊論顯示出的成見,徹底倒了胃口。


    而他們自己倒是一點不耽誤下筷,帶著批判性吃了個不亦樂乎!


    無論是他們看不上眼的海參和蟹黃,又或是清湯茉莉和桃花泛,都沒少往他們自己的嘴裏填塞。


    這何止就是一種莫大的諷刺,簡直就是一種難以置信的荒誕。


    總之,這兩位的信口雌黃,帶有惡意的選擇性的言論,已經深得“隻要自己不尷尬,那尷尬的就是別人”之精髓,相當接近“人不要臉,天下無敵”的境界了。


    但話說迴來了,物極必反,語多必失。


    嚴宏和池國維怎麽也想不到,他們無所顧忌的“摔咧子”,會在真正的實力麵前,變成他們自己給自己下的套兒。


    結果竟然讓他們自取其辱的徹底翻車,在公眾場合下變成貽笑大方的小醜兒。


    敢情在兩道點心上過之後,“壇宮”的服務員又開始從後廚端出下飯菜。


    而首先呈上的這第一道菜是特別神秘。


    每桌都是兩個服務員一起上菜。


    前麵的一個人托著的托盤,蓋著一個亮閃閃的不鏽鋼大盤。


    而後麵跟著的另一個人則用托盤托了十碗米飯。


    等到前麵的服務員吧那個大盤呈上桌子的時候,托著米飯的服務員也不閑著。


    根本不問客人意見,就每人麵前擺了一碗米飯。


    哪怕客人推辭,也要堅持如此。


    服務員居然聲稱這是佐菜的必備之物,否則這道菜就沒法入口了。


    這幅架勢自然讓眾多的賓客們倍感好奇啊,於是不少人情急地追問詳情。


    別說,倒真不負眾望。


    幾乎每桌服務員在揭開蓋子的同時,都彬彬有禮的為賓客們揭曉了謎底,聽起來相當令人激動。


    “這一道菜的原料很是珍貴,是古代的迤北八珍之一,也是蒙古族馬奶宴必不可少的珍饈,具有怯風、活血、消腫、潤燥功效的駝峰。”


    是的,駝峰確實很珍貴。


    這玩意從唐代開始就成為我國傳統菜譜中難得的珍肴,位列“八珍”之一。


    為什麽?


    因為那是駱駝的營養儲存庫,與背肌相連,由營養豐富的膠質脂肪組成。


    肉質細膩,豐腴肥美,偏偏食用,還不上火。


    更何況如今的駱駝數落也少,當下和古代普遍飼養駱駝作為代步工具的時代完全不能比,也就更顯得這種食材的珍稀難得。


    事實上,在座的人幾乎都未曾品嚐過。


    所以大家一聽是真正的山珍海味,越發興致勃勃。


    無不伸長了脖子,瞪大了眼睛,眼珠不帶轉動的盯著服務員把不鏽鋼蓋子一點拿開,想好好瞅瞅這稀世奇珍的樣子。


    但說實話,當真看見了的時候,卻有點見麵不如聞名的失望。


    因為實物和大家想象中的樣子差距甚大。


    那蓋子底下,盤中放置的,不過是一些焦黃酥軟,油汪汪的肉絲而已。


    特別之處隻在於這些肉絲的數目少,長度長而已。


    目測這些肉絲也就如五歲小孩兒小拇指般粗細,但每條肉絲的長度,卻有二十公分。


    如果按人頭來算,大概其每人也就能分上一兩根的


    與此同時,服務員終於報出了真正的菜名——“煸炒駝峰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國潮1980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鑲黃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鑲黃旗並收藏國潮1980最新章節